范佳瑩 王 暉(指導)浙江省寧波市中醫(yī)院 寧波 315010
王暉主任中醫(yī)師系全國名老中醫(yī),國家級名老中醫(yī)工作室學術帶頭人,從事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和教學工作40余年,在治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代謝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等疾病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本文就王老師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橋本氏甲狀腺炎的思路和經驗介紹如下。
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ato’s甲狀腺炎)最早于1912年由橋本策報道,其真正發(fā)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闡明。由于甲狀腺的組織學特征為淋巴細胞浸潤,故又稱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目前已發(fā)現(xiàn)血清中有多種抗體參與自身免疫過程,損傷甲狀腺而致病。
中醫(yī)無該病的具體記載,但早在《千金要方》中就略述甲狀腺腫為癭瘤,是由于情志內傷、飲食與水土失宜引起,且與體質因素密切相關。典藉《諸病原候論》記載頸前方出現(xiàn)狀如櫻桃之腫塊是為癭,故稱之為“癭瘤”。謂:“癭者由憂恚氣結所生”。古代醫(yī)家認為乃氣郁痰凝之變,誠如《證治要訣》曰:“痰為氣所激而上,氣又為痰所隔而滯”。王老師根據(jù)幾十年的行醫(yī)經驗,結合其病癥特點,認為該病當屬中醫(yī)“癭病”之范疇,但不能等同而視之。該病甲狀腺特征是質硬,且多有結節(jié),描述可與石癭相符。王老師西醫(yī)辨病,中醫(yī)辨證,由病及證,病證相合,治從中醫(yī),對于橋本氏甲狀腺炎的療效頗佳。
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等各項指標將該病分三期進行辨證論治。
2.1 甲亢期——陰虛陽旺期 極少數(shù)患者會在早期一過性出現(xiàn)短暫的甲狀腺毒癥,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是炎癥破壞甲狀腺正常濾泡上皮,使原貯存的甲狀腺激素進入血循環(huán)所致。臨床上可有典型的甲亢表現(xiàn),該病在此時期可稱為甲亢期。實驗室檢查血清甲狀腺素(T4)、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含量升高,促甲狀腺激素(TSH)降低,甲狀腺刺激抗體(TSAb)陰性,甲狀腺攝131I率正?;蚪档?。甲亢癥狀在短期內可消失,一般無需治療或極小量的抗甲狀腺藥物治療。中醫(yī)認為,該病患者多因情志不暢致肝氣郁結,氣郁化火傷陰,而陰虛陽亢,表現(xiàn)為陰虛為本,陽亢為標之證。治擬滋陰潛陽為法,王老師常予以杞菊地黃湯為基本方治療。如兼有心悸氣短,惡熱多汗,神倦乏力氣陰兩虛之證者,基本方加太子參、北沙參、玉竹、黃精、麥冬益氣養(yǎng)陰;如兼有咽干口苦,多食善饑陰虛胃熱之證者,基本方加知母、元參、石膏、淡竹葉等滋陰清熱生津;如兼有煩躁易怒,寐少夢多肝氣郁結之證者,基本方加柴胡、山梔、玫瑰花、合歡花。
2.2 甲狀腺功能正常期——痰瘀互結期 現(xiàn)代醫(yī)學提出,由于患者體內的抗體數(shù)十年甚至終身持續(xù)作用于甲狀腺,產生免疫性炎癥,故呈彌漫性、無痛性的橋本氏甲狀腺腫。該期為疾病發(fā)展中期,多數(shù)患者T3、T4等激素水平正常,但TGAb及過氧化酶抗體(TPOAb)滴度明顯升高,超聲提示甲狀腺彌漫性回聲減少。顯像表現(xiàn)為核素分布不均。目前尚無特殊療法,如腫塊尚小不影響功能即可隨診觀察;如腫塊腫大明顯有壓迫癥狀則可采用左旋甲狀腺素(L-T4)制劑以減輕腫塊;因自身免疫力低下及甲狀腺組織的破壞一般不采取手術治療。中醫(yī)認為,長期精神抑郁、情志不暢,致肝氣郁結,郁而化火,灼津為痰,痰瘀搏結于頸部,而致頸部腫脹?;颊呋景Y狀為頸前出現(xiàn)腫塊,按之較硬或有結節(jié),腫塊經久未消,胸悶,納差。舌質暗紅,苔薄白,脈弦而澀。治擬化痰散瘀,軟堅散結為法,王老師選用自擬軟堅散結湯:夏枯草、三棱、莪術、浙貝母、貓爪草、山慈菇為基本方治療。藥理研究表明,夏枯草不僅具有清火、消腫、散結之功用,還可調節(jié)恢復機體免疫功能,抑制機體體液和細胞的免疫反應,抑制T淋巴細胞受體的生成,減少血中的淋巴細胞數(shù)量。三棱與莪術相須為用,既能破血祛痰,又能行氣止痛。浙貝母、貓爪草、山慈菇則有軟堅散結的異曲同工之妙。王老師根據(jù)伴隨癥狀又分為三種證型:①氣虛痰瘀證,常伴神疲乏力,氣短汗出,面色白,大便稀溏,舌質黯淡,苔薄白,脈弦滑。治以益氣化痰散瘀,軟堅散結為法,用基本方加黃芪、黨參、麥冬、五味子。②血虛痰瘀證,常伴面色無華,頭暈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舌質黯淡,苔薄白,脈弦細澀。治以養(yǎng)血散瘀,化痰散結為法,用基本方加黃芪、當歸。③陰虛痰瘀證,常伴形體消瘦,腰膝酸軟,夜間盜汗,手足心熱,大便干燥,舌質紅,苔少,脈細。治以養(yǎng)陰散瘀,化痰散結為法,用基本方加生地、玄參、知母、麥冬、鱉甲、功勞葉。
2.3 甲減期——正虛邪實期 橋本氏甲狀腺炎晚期,甲狀腺腺泡破壞萎縮,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而出現(xiàn)甲減。表現(xiàn)不同程度的咽部不適、疲乏無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皮膚干燥、食欲不振、面浮肢腫、腹脹便溏,男子陽痿,女子經少或閉經。實驗室檢查TSH>5IU/mL,T3、T4降低,TGAb及TPOAb滴度偏高,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可增高。臨床上長期以干甲狀腺片或L-T4制劑替代治療。王老師認為病久氣陰雙耗,氣損及陽,而致脾腎陽虛,溫化無力,氣不化濕,濕聚痰盛,氣虛無力行血而致血瘀,呈現(xiàn)陰陽兩虛為本,痰瘀互結為標的正虛邪實證。治擬補益脾腎、調和氣血陰陽,佐以軟堅散結為法。王老師常用自擬三和湯為基本方治療[1],三和湯由桂枝湯、小柴胡湯、玉屏風散三方組成,根據(jù)藥理研究,玉屏風散中黃芪、白術、防風能有效調節(jié)人體免疫功能,桂枝湯、小柴胡湯具有解熱抗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效果。全方改善甲狀腺功能,增加殘存甲狀腺組織的分泌功能,從病理上減輕甲狀腺退行性變化。如頸部腫粗不適加三棱、莪術、浙貝母、夏枯草等軟堅散結;畏寒肢冷、腰膝酸冷加鹿角片、仙茅、淫羊藿、補骨脂溫腎壯陽;面浮肢腫甚者加茯苓、豬苓、車前草利水消腫;皮膚干燥加當歸、制首烏養(yǎng)陰和血。
張某,女,40歲,2012年5月30日來院就診。主訴:頸前出現(xiàn)腫塊1年,按之較硬,形體消瘦,神疲乏力,四肢欠溫,大便干燥,3日1行,舌質紅,苔少,脈細。查體:雙側甲狀腺彌漫性腫大。實驗室檢查:甲狀腺功能:FT32.51pg/mL,F(xiàn)T47.23pmol/L,TSH 7.83μIU/mL,TgAb 237IU/mL,TPOAb>600IU/mL。彩超:甲狀腺實質回聲不均,顯示少量血流信號,雙側頸部淋巴結輕度腫大。甲狀腺病理:大量淋巴細胞及漿細胞,少量纖維組織增生。西醫(yī)診斷:橋本氏甲狀腺炎。中醫(yī)辨證:氣陰兩虛,痰瘀搏結。治擬:益氣養(yǎng)陰,軟堅散結。方用:黃芪、絞股藍各30g,夏枯草20g,三棱、莪術各10g,貓爪草15g,山慈菇10g,元參20g,浙貝母15g,生地20g,麥冬15g。藥用7劑后癥狀明顯改善,藥用1月后復查甲狀腺功能:FT33.34p g/mL,F(xiàn)T48.46pmol/L,TSH 4.86μIU/mL,TgAb 101.42 IU/mL,TPOAb 492.24IU/mL。予以自擬三和湯:柴胡、黃芩各10g,太子參20g,半夏10g,甘草5g,桂枝6g,白芍15g,黃芪30g,白術、防風各10g,生姜3片,紅棗6枚,加元參20g,象貝15g,夏枯草20g,以善其后。
按:橋本甲狀腺炎屬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患者一般無特殊感覺,無意中發(fā)現(xiàn)甲狀腺腫大而就診。其血清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及過氧化物酶抗體滴度升高,以頸前腫大不適為主,故先予軟堅散結方,待癥狀改善后,再以三和湯調和陰陽氣血,增強機體免疫力,體現(xiàn)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由此可見,橋本氏甲狀腺炎以西醫(yī)診斷分期,用中醫(yī)辨證治療,可充分調動人體的自我免疫調節(jié)能力,有明顯的優(yōu)勢和穩(wěn)定的療效,亦可減少激素用量,從而減輕其毒副作用,使甲狀腺功能逐漸恢復。
[1]趙文娟,王暉.從三和湯談王暉辨治思路[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9,12,21(6):49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