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xiàn)行的中職校教育中,物理教育并沒有脫離初高中的教育模式,從教師的培養(yǎng)到教材的選擇,都沒有考慮中職校學生的認知模式,沒有形成專有的評價體系,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的改革。本文分析了中職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革中職物理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 中職校 物理教學 教學改革
職校教育是加強后進生知識再創(chuàng)造的重要途徑,改善中職教育的質量是提高初中遺留后進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勞動力水平的重要保障。隨著課改的逐漸深入,中職校的物理教學改革進入了一個重要時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是,任何的改革都未考慮其實際效果,只追求書本和教學環(huán)境的改革,而沒有注重學生本身的改革,沒有提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1.中職校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1.1物理教師缺乏系統(tǒng)的教學認知。
在各大高校的教師培訓教育中,大多數(shù)的課程設置偏向于課程理論的教育,以及教師技能的培訓,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技能培訓,所舉的案例都是以初中生或高中生為主,從未涉及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師范學校在教師培養(yǎng)時就選擇了初高中的教育對象,導致了職業(yè)學校的教師對于職業(yè)學校的認知幾乎等于零,無論是教學還是學生,特別是初到職業(yè)學校的老師,在對待學生時,還是將其理想化,并沒有真正認清學生,在心理上還沒有真正做好準備。
例如,我在求學時,因為認定自己所接觸的學生會是初高中的學生,所以從未想過應該如何處理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問題,把事情想得過于完美,而當真正碰到時,才知道自己的認知的錯誤。如在開學第一天,我?guī)б粋€班級,由于抱著與學生能打成一片的心理,我在最初沒有表現(xiàn)出應有的威嚴,在學生不滿足我的位置安排時,我滿足了他們的要求,這導致在日后的管理中,學生的不服從成為了最大的阻礙。
1.2教學內容不符合學生實際。
中職校的學生基本素質并不高,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都很有限。雖然部分中職校物理教學采用的是新教材,但是很多內容仍然難度較深,不適合中職校學生學習。而且物理教師對專業(yè)的了解還不夠深入,無法識別數(shù)學知識在實踐中應用的重要性,沒有體現(xiàn)實用性和專業(yè)特色,脫離了學生將來的就業(yè)實際。
中職校物理教育不應該向普通高中物理教育看齊,兩者的根本目的本就不同,中職校的物理教育更應接近專業(yè)的要求。
1.3學生缺乏學習信心和參與實踐意識。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中職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不夠濃,給教師的有效授課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學生學習興趣不濃主要表現(xiàn)為:其一,成績稍好的學生由于在中考中失利而影響了情緒,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缺乏自信,總感覺沒有能夠進入高中就比別人低了一等,在信心方面大打折扣,沒有將自己的能力全部應用到中職校的學習中。其二,成績不好的學生,被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中考遺留的壓力壓得緩不過氣來,認為進入中職校就是混日子,拿張文憑就可以了,不利于他們積極性的調動。同時,很多家長認為在中職校學習沒有必要,他們把孩子送到學校只是想讓學校能夠將孩子再看管幾年,不要過早進入社會,而不是真正想讓孩子學習技能。其三,現(xiàn)如今的中職校教學過分注重理論的學習,而沒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實踐意識,一般都是先理論教學再進行實習,將兩者分開教學。
中職校教師掌握要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其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掌握今后生存的必要技能。
1.4教學硬件缺乏完整性。
由于物理在中職校中是作為專業(yè)課的基礎課來教學的,因此中職校的物理實驗器材相對初高中而言顯得缺乏,更多的是專業(yè)教學用的器材,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也就缺乏實踐性與認識的完整性。在缺少器材的情況下,很難做到讓學生在物理教學中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這也成了物理教學的瓶頸。
1.5教學評價沒有真正的科學性。
初高中的教學是以升學為目的的,所以用考試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中職校沒有升學的壓力,簡單地用考試來評價顯得過于單薄。物理作為理工科專業(yè)課的基礎,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受到了重視,可是,學校并沒有將物理與專業(yè)課聯(lián)系,將重要的作為考核重點,將次要的略去,也因此造成了教師在教學時過分注重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而不是看學生所學的知識對于專業(yè)的作用是否有效,對于學生的實踐有多少貢獻。
2.改革中職校物理教學的對策
2.1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認知。
教師必須認清學生的現(xiàn)實情況,不打無把握的仗,根據(jù)生源的狀況,適度調整數(shù)學教學的內容,提高對物理教學實踐性的認識水平,這樣才能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方向性。同時,在進行教師培訓的時候,也要明確自己的就業(yè)方向,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僅要面對初高中進行培訓,對于中職學校的情況分析和事件處理也應該成為必修科目,把中職學校的教師培養(yǎng)作為一個專門的科目來設置。
2.2改革教材,使內容更符合中職校的要求。
中職教學的新大綱在課程的任務中明確指出:“為學生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辈糠种新毿=處熢趥魇谖锢碇R時脫離生活實際,從教學問題的引入,到對問題的分析、處理,從教材例題的講解到課后的練習都找不到實踐的痕跡,這樣是十分不利于學生的認可和對知識的吸收、消化的。教材內容應該更簡單實用,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到物理可用、有用,應做好以下幾點。
2.2.1教材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中職學生是未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學生,認知水平比其他學生要低,可課本按照高中的標準來羅列教學內容,同時,內容的選擇也缺乏實踐性,所以,教師在講解教材的時候,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性作為根本目標,注重將理論與生活和實踐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將知識的難度降低,而且能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尋找物理,更好地將知識轉化為生活與實踐能力,也就達到了教學目的。
2.2.2根據(jù)專業(yè)特點編排教材。不能說每一個專業(yè)都要有一本自己的教材,這也不切實際,但是,教師需要根據(jù)專業(yè)的實際要求來編排教材,需要用的著重講,不用的選擇性地講解;其他科目要用的知識提前講,用不到的晚點講,以效果、實踐為目的講解書本,而不是按照書本編排的順序一味地講解。同時,現(xiàn)在通用的物理教材都是先講解定義,再講解例題,這對于中職學生來講并不合理,而且書上的例題不具備實踐性。所以,老師在新課教學的時候就需要改變從知識到例題的教學模式,在題中講知識,在實踐中找物理,設計符合生活特征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順利融入課堂教學。
2.3以鼓勵為主,教育為輔,讓學生和家長認識到教育的意義。
中職學生由于中考失敗而導致不自信,物理教師不應該由于其成績不理想而一味斥責,否則只會讓學生感覺更自卑,更不知道如何去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進而對物理學習厭煩,反而會影響物理教學效果。所以,面對這樣一群學生,我們更多的應該以鼓勵為主,讓學生找回自信,有了自信,他才能更好地將心融入到學習中。如我班的一位學生,在中考前,他的目標是高中,可是考試失利,只好進入中職校。最初他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對不起父母,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在多次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其心理自卑,雖然在最初他的表現(xiàn)不是很理想,但我多次鼓勵及肯定,現(xiàn)在他的學習相比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對于另一部分本身就不愛學習的學生,我們應該努力改正其認識,不僅平時多溝通教育,而且用實際知識來進行教育,讓學生真正了解物理對于生活和實踐的實用性。當學生對于學習的定義改變后,家長的改變也就隨之而來了。
GmjBcsubxA+Z4fP7vDPKIg== 2.4完善學校實驗設備。
很多學校只注重專業(yè)技能的培訓,而忽略了基礎知識的培訓。物理作為理工科的基礎,其對于實驗操作的要求并沒有得到相對應的重視。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學校必須將器材配套完善,這樣既有利于教學的開展,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同時,老師也應該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多注意身邊的物品,在生活中找到可以帶進課堂的實驗器材,以身試教,用實際解釋生活就是物理的含義。
2.5采用更為科學和貼近實際的評價體系。
在經過上述幾項教學改革后,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也要重新建立。教師可以通過記錄和分析學生在日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xiàn),對學生進行分類評價。評價的內容既包括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又包括在實際應用中的能力體現(xiàn)。評價結果應給予學生恰當?shù)姆答?,提出建議,促進學生自身的發(fā)展。例如可以做好學生的學習檔案,將學生每周的學習情況記錄下來,不僅要記錄他們做得不好的地方,而且要記錄他們做得好的部分,作為他們的成長資料,每個月做一個總結。新的評價體系要靈活、多樣,要堅持總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結合,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相結合,既要全面評價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又要在理性職業(yè)素養(yǎng)如職業(yè)意識、責任感等方面全面評價,促進學生全方位地進步和發(fā)展。
3.結語
隨著時代的變革,中職校物理教育也應該改革,我們要在改革中尋找到與學生最好的切合點。
改革是為了更好地發(fā)展,發(fā)展是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中職校學生的技能。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會不斷地推陳出新,我們應該更好、更多地發(fā)揮其有利的一面,克服其有弊病的地方,做好改革中的一分子。
參考文獻:
[1]朱慶東.論面向農村的中職校數(shù)學教學的改革.廣西輕工業(yè),2011,(2).
?。?]李崇甡.淺談職業(yè)教育中的物理教學改革.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