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龍,唐志軍,石敦敦
(1.浙江理工大學(xué) 巖土工程研究所,杭州 310018;2.常熟市城市經(jīng)營投資有限公司,江蘇 常熟 215500)
水泥土樁主要應(yīng)用于飽和軟黏土地基加固中,在地基土中形成豎向增強體,由于水泥土的壓縮模量比較小,因此,被歸類為柔性樁范疇。
形成豎向增強體的水泥土樁用做基坑的獨立支護時,多以重力式擋墻形式出現(xiàn),因此,在軟土中的支護深度應(yīng)在6 m 左右,由于擋墻厚度與開挖深度呈正比,開挖深度增加,水泥土墻體厚度也增加,支護成本增加。另外由于水泥土樁墻為懸臂支護結(jié)構(gòu),隨著支護深度的增大,樁頂位移也隨著增大。因此,當(dāng)軟土中的基坑開挖深度超過6.0 m 時,基本上就不采用單一的豎向水泥土樁墻支護了。
傳統(tǒng)的深基坑支護方法,多采用鉆孔灌注樁、地下連續(xù)墻等加內(nèi)支撐或拉錨[1-3]構(gòu)成,對這類支護的應(yīng)用計算分析以及現(xiàn)場監(jiān)測研究[3-5]比較成熟,它們是一種被動擋土的支護方式。由于該類支護結(jié)構(gòu)的截面尺寸有限,不能改善被支護土體的物理力學(xué)性質(zhì),于是,有時還需要對基坑坑底的軟土進行加固,改善坑底土的物理力學(xué)性質(zhì),增加被動土壓力。該類支護方法成本較高。
本文研究的是一種新型的基坑支護方法,被稱為水泥土樁錨墻支護體系[6-7]。該法的支護機制與傳統(tǒng)支護方法不同,從傳統(tǒng)的被動擋土結(jié)構(gòu)改變?yōu)橹鲃蛹庸虊笸馏w,從而顯著改變被支護土體的力學(xué)性質(zhì)。該體系主要由水泥土形成,即由豎向水泥土增強體、水平向水泥土增強體構(gòu)成,其中豎向水泥土增強體稱為水泥土樁墻,水平向水泥土增強體稱為水泥土樁錨[7]。
基坑坑頂有放坡的水泥土樁錨墻支護體系見 圖1。
然而,據(jù)了解目前采用水泥土樁錨墻支護體系進行基坑支護設(shè)計的案例很少,對水泥土樁錨墻支護體系作用機制研究的更少,現(xiàn)有文章多是一些工程實錄[8-9],限制了該方法的推廣使用。尤其是作 為水平向增強體的水泥土樁錨,對基坑支護作用的影響機制和影響程度尚不清楚。
筆者在2008 年采用水泥土樁錨墻支護結(jié)構(gòu)體系,支護了飽和軟黏土中的7.5 m 深基坑(局部 8.5 m),在支護及開挖過程中對基坑進行了變形和水泥土樁錨抗拔力等的監(jiān)測和測試[7]。
“絕知此事要躬行”,可以預(yù)見的是,在科技扶貧專家服務(wù)團的支撐引領(lǐng)下,宜章的農(nóng)業(yè)一定會更強,農(nóng)村一定會更美,農(nóng)民一定會更富!
水泥土樁錨與傳統(tǒng)的錨桿有很大不同,傳統(tǒng)的錨桿采用鋼筋(鋼管)灌水泥砂漿形成,錨桿截面多在100 mm 以內(nèi)[10]。橫向水泥土樁錨的直徑多在400 mm 以上,其作用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抗拔功能了,還對墻后飽和軟黏土起到主動加固、置換、加筋等作用,改善墻后土體力學(xué)性質(zhì),減少主動土壓力。
為了研究水平向水泥土樁錨在基坑支護中的作用,采用有限單元法對作為橫向增強體的水泥土樁錨長度、直徑等進行分析計算,獲得水泥土樁錨墻支護的定量研究成果。經(jīng)與工程實測對比,計算值與實測值接近,且分布趨勢相同,對該類支護方法有一定的指導(dǎo)和參考價值,以期推動對該支護方法的使用。
為了能夠使計算值與工程實測值對比,本文計算分析參數(shù)完全取自同一工程基坑[7]。該基坑開挖深度為7.5 m,局部深度為8.5 m。土層物理力學(xué)性質(zhì)指標(biāo)見表1。
工程基坑在地面卸載1.5 m 深,剖面圖如圖1所示,從上到下共設(shè)3 道水平向樁錨,樁錨的水平間距為1.5 m,豎向水泥土樁墻墻頂在地面下1.5 m處,第1 道樁錨在水泥土樁墻墻頂下0.5 m,第2、3 道樁錨豎向間距為1.6 m,第3 道樁錨距離基坑底2.3 m,開挖深度計為7.5 m。該工程樁錨墻支護剖面實例見圖2(該圖未開挖到底時拍攝)。
土體采用雙曲硬化模型。土體硬化模型是可以模擬包括軟土和硬土在內(nèi)的不同類型的土體行為的模型[11]。在主偏量加載下,土體的剛度下降,同時產(chǎn)生了不可逆的塑性應(yīng)變,軸向應(yīng)變與偏差應(yīng)力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很好地由雙曲線來逼近。
Kondner[12]最初闡述了這種關(guān)系,后來這種關(guān)系用在了著名的雙曲線模型中。目前土體硬化模型已經(jīng)取代了這種雙曲線模型。土體硬化模型使用的是塑性理論,而不是彈性理論,另外,它考慮了土體的剪脹性,并引入了屈服帽蓋準(zhǔn)則。計算的土體硬化模型參數(shù)見表2,其中切線剛度對應(yīng)于壓縮模量,割線剛度及卸載加載剛度按程序建議取值。
圖2 基坑支護剖面實例 Fig.2 The profile of retaining and protection of building foundation excavation
表2 土體硬化模型參數(shù) Table 2 The hardening parameter of soils
水泥土樁墻和水泥土樁錨采用彈塑性模型,由于水泥土樁墻、水泥土樁錨與被支護的土體性質(zhì)相近,在接觸面的地方相對位移較小,其接觸界面不做特殊處理。淤泥質(zhì)土的滲透性很弱,根據(jù)卸載加載時間,采用固結(jié)快剪指標(biāo)。
水泥土樁墻厚度為3.2 m,嵌入坑底深度為4.5 m,水泥土彈性模量取500 MPa[13],水泥土重度取 20 kN/m3?;涌禹斪饔镁己奢d15 kPa,作用范圍為坑頂25.0 m 以內(nèi)。計算分析內(nèi)容見表3。
表3 計算內(nèi)容 Table 3 The calculation contents
計算條件是,水平向樁錨長度為12.0 m,沿豎直向有水平向樁錨3 排,其中1#、2#、3#依次是自上而下第1、2、3 排樁錨。
3.1.1 樁錨直徑對墻頂水平位移的影響
圖3 是樁錨直徑對墻體最大水平位移的影響。樁錨直徑d 從100 mm 增加到300 mm 時,控制水平位移效果最顯著,以直徑600 mm 對應(yīng)的水平位移90 mm 為基準(zhǔn),此范圍水平位移減少量達到77%,d 增大到400 mm 時,水平位移減少量為88%。當(dāng)d >400 mm 時,控制水平位移的效果就不顯著了。d=400 mm 時,就能獲得較好的控制水平位移效果。
圖3 樁錨直徑對墻頂水平位移的影響 Fig.3 The influence of anchor’s diameter on the wall's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3.1.2 樁錨直徑對墻后土體沉降的影響
圖4是樁錨直徑對墻后土體沉降s 的影響。d 越大,墻后土體沉降越小。d 從100 mm增加到300 mm時,以d=600 mm 對應(yīng)的墻后土體沉降93 mm 為基準(zhǔn),此范圍段的沉降減少量為74%,d 增大到 400 mm 時,沉降減少量為87%。當(dāng)d >400 mm 時,控制墻后土體沉降的效果就不顯著了。
圖4 樁錨直徑對墻后土體沉降的影響 Fig.4 The influence of anchor’s diameter on settlement of the soil mass behind the retaining wall
原因是,d<200 mm 時,樁錨在飽和軟黏土中的置換、占位、加筋效果不明顯,墻后土體沉降較大。而當(dāng)d >300 mm 時,樁錨在飽和軟黏土中的置換、占位、加筋效果明顯,控制墻后土體沉降效果好。當(dāng)d >400 mm 以后,控制沉降的效果不隨直徑增大而呈正比增長。
3.1.3 樁錨直徑對樁錨抗拔力的影響
圖5 是樁錨直徑對不同位置樁錨抗拔力F 的影響。雖然不同位置的樁錨直徑相同,但抗拔力相差很大,1#的抗拔力比2#、3#的大得多,2#又比3#的大。隨著樁錨直徑的增大,樁錨的抗拔力也在增大,但當(dāng)d >400 mm 時,樁錨的抗拔力的增長幅度不大。從此看出,水泥土樁錨墻支護體系中,樁錨的作用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抗拔功能了,而是在飽和軟黏土中根據(jù)樁錨直徑的大小,起到置換、占位、加筋的作用,從而控制墻頂水平位移和墻后土體沉降。
圖5 樁錨直徑對樁錨抗拔力的影響 Fig.5 The influence of anchor’s diameter on the anchor withdrawal resistance
3.1.4 樁錨直徑對樁墻墻身彎矩的影響
圖6 為樁錨直徑對樁墻墻身最大彎矩M 的影響。隨著樁錨直徑的增大,豎向水泥土墻身最大彎矩也在增加,當(dāng)d >400 mm 以后,樁錨直徑的增加對豎向水泥土墻身最大彎矩影響不大,穩(wěn)定在115 kN· m/m 左右。
圖6 樁錨直徑對樁墻墻身彎矩的影響 Fig.6 The influence of anchor’s diameter on the bending moment of wall
計算條件是,d =400 mm,沿豎直向有水平向樁錨3 排,其中1#、2#、3#依次是自上而下第1、2、3 排樁錨。
3.2.1 樁錨長度對墻頂水平位移的影響
圖7 是樁錨長度l 對墻體最大水平位移的影響。樁錨長度對控制墻體水平位移影響很大。從圖看出,隨著樁錨長度增加,墻頂水平位移逐漸減小,在樁錨長度9.0 m(1.2 倍基坑開挖深度)以前,控制水平位移的效果較為顯著,即使在樁錨長度9.0 m 以后,隨著樁錨長度的增加,其控制水平位移的能力幾乎線性增大。因此,比較難找到1 個合理的控制水平位移的樁錨長度。聯(lián)合其他因素,樁錨的合理長度為12.0 m,為基坑開挖深度的1.6 倍。
圖7 樁錨長度對墻頂水平位移的影響 Fig.7 The influence of anchor’s length on the wall's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3.2.2 樁錨長度對墻后土體沉降的影響
圖8 為樁錨長度對墻后土體沉降的影響。l 在6.0、7.5、9.0、12.0 m 這些區(qū)間,墻后10.0 m 范圍內(nèi)的土體沉降隨著l 的增加而均勻的減小。l 從 12.0 m 增加到13.5 m 時,墻后土體沉降分布幾乎與12.0 m 的重合。因此,從控制墻后土體沉降效果看,水平樁錨合理長度為12.0 m。
圖8 樁錨長度對墻后土體沉降的影響 Fig.8 The influence of anchor’s length on settlement of the soil mass behind the retaining wall
3.2.3 樁錨長度對樁錨抗拔力的影響
圖9 為樁錨長度對不同位置樁錨抗拔力的影響。當(dāng)l >7.5 m 以后,隨著樁錨長度的增加,樁錨抗拔力增加卻不顯著。因此,水泥土樁錨墻支護體系中,不能按照樁錨長度確定樁錨抗拔力。樁錨的抗拔力在此類支護體系中的作用已經(jīng)弱化,原因是水泥土樁錨的置換、加筋、占位效果起了主導(dǎo)地位。
圖9 樁錨長度對樁錨抗拔力的影響 Fig.9 The influence of anchor’s length on the anchor withdrawal resistance
3.2.4 樁錨長度對樁墻墻身彎矩的影響
圖10 為樁錨長度對樁墻墻身最大彎矩的影響,樁錨長度對豎向水泥土墻身最大彎矩的影響分為3個階段。l 小于1.0 倍的基坑開挖深度時,隨著樁錨長度的增加,墻身彎矩增大。l 在1.0~1.4 倍開挖深度階段,墻身最大彎矩基本維持不變。當(dāng) l 大于1.4 倍開挖深度時,隨著樁錨直徑增加,豎向水泥土墻身彎矩減小。
圖10 樁錨長度對樁墻墻身彎矩的影響 Fig.10 The influence of anchor’s length on the bending moment of wall
圖11 是墻后土體沉降計算值和實測值的對比,實測值資料來源于文獻[7]。從圖的沉降大小到分布形態(tài),計算值與實測值較為吻合。
圖11 墻后土體沉降比較 Fig.11 Comparing between test and calculated settlement of the soil mass behind the retaining wall
圖12 是實測不同位置樁錨的抗拔力與時間的關(guān)系[7],圖中1#、2#、3#分別是自上而下第1、2、3排樁錨。
由圖可以看出2 個特點,一是第1 排樁錨的抗拔力最大,第2、3 排樁錨分別遞減,這個規(guī)律同樣可以從圖5、9 中看到。二是抗拔力隨時間的關(guān)系,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增長(開挖深度的加大),第1 排樁錨抗拔力增加很大,突出了第1 排樁錨的作用。由于第1 排樁錨的加筋、遮攔、置換等效應(yīng),降低了以下各排樁錨的抗拔力發(fā)揮。
圖12 實測樁錨抗拔力 Fig.12 The measured anchor withdrawal resistance
根據(jù)文獻[7]施工時間與施工內(nèi)容對應(yīng)關(guān)系可知,55 d 時基坑已開挖至坑底標(biāo)高。圖12 實測樁錨抗拔力分2 個階段,以55 d 為分界線,55 d 前,是基坑開挖到坑底階段,55 d 后,是地下結(jié)構(gòu)部分施工階段。55 d 對應(yīng)的實測值,應(yīng)是基坑開挖到底的樁錨抗拔力。表4 是計算樁錨抗拔力、55 d 實測樁錨抗拔力對比,計算值與實測值幾乎一致。
(1)樁錨直徑達到400 mm 時,樁錨在飽和軟黏土中的置換、占位、加筋效果明顯,控制墻頂水平位移、減小墻后土體沉降效果顯著。
表4 計算抗拔力與實測抗拔力 Table 4 The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withdrawal resistance
(2)樁錨長度達到1.6 倍的基坑開挖深度時,能有效控制墻頂水平位移以及墻后土體沉降。樁錨長度超過1.6 倍的基坑開挖深度,控制墻后土體沉降效果不再明顯。
(3)樁錨直徑大于400 mm 時,樁錨的抗拔力的增長幅度不大。從上至下,第1 排樁錨的抗拔力最大,向下逐排遞減。另外,隨著基坑開挖深度增加,第1 排樁錨的抗拔力增加顯著。因此,要重視第1 排樁錨的施工質(zhì)量。
(4)計算與實測沉降值接近,墻后沉降的分布形態(tài)接近。3 排樁錨的計算的樁錨抗拔力與實測樁錨抗拔力接近。
[1] 中國建筑科學(xué)研究院. JGJ 120-99 建筑基坑支護技術(shù)規(guī)程[S].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1999.
[2] 陳長河, 陳征宙, 程毅, 等. 排樁+斜支撐在某大面積基坑開挖中的受力變形形狀研究[J]. 防災(zāi)減災(zāi)工程學(xué)報, 2009, 29(2): 185-192. CHEN Chang-he, GHEN Zheng-yu, CHENG Yi, et al. Study of force and deformation of piles and oblique bracing in excavation of large pit[J]. Journa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2009, 29(2): 185-192.
[3] 陳偉, 吳才德, 黃吉鋒, 等. 深基坑支護結(jié)構(gòu)的三維分析原理、應(yīng)用及驗證[J]. 巖土工程學(xué)報, 2007, 29(5): 729-735. CHEN Wei, WU Cai-de, HUANG Ji-feng, et al. Theory, application and tests of 3D analysis method for deep foundation pits[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7, 29(5): 729-735.
[4] 熊智彪, 王啟云. 某復(fù)雜平面基坑支護結(jié)構(gòu)水平位移監(jiān)測及加固[J]. 巖土力學(xué), 2009, 30(2): 572-576. XIONG Zhi-biao, WANG Qi-yun. Monitoring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 of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complicated planar foundation pit and its reinforcement[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09, 30(2): 572-576.
[5] 陳林靖, 戴自航. 深基坑內(nèi)撐式支護結(jié)構(gòu)計算的綜合剛度和雙參數(shù)法[J]. 巖土力學(xué), 2010, 31(3): 891-895. CHEN Lin-jing, DAI Zi-hang. Composite stiffness and biparameter method for analyzing retaining structures of deep foundation pits with internal braces[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10, 31(3): 891-895.
[6] 北京交通大學(xué)隧道與巖土工程研究所. CECS 147: 2004 加筋水泥土樁錨支護技術(shù)規(guī)程[S]. 北京: 工程建設(shè)標(biāo)準(zhǔn)全文信息系統(tǒng), 2004.
[7] 馬海龍, 戈錚. 加筋水泥土樁錨墻支護的基坑監(jiān)測分析[J]. 土木工程學(xué)報, 2010, 43(4): 105-112. MA Hai-long, GE Zheng.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foundation pit with braced structure of reinforced cement soil pile anchor wall[J].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0, 43(4): 105-112.
[8] 陳立龍, 卓澤騰, 李永剛. 加筋水泥土樁錨支護在基坑工程中的應(yīng)用[J]. 山西建筑, 2006, 32(3): 133-134. CHEN Li-long, ZHUO Ze-teng, LI Yong-gang. Application of reinforced cement-soil pile anchor support in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J]. Shanxi Architecture, 2006, 32(3): 133-134.
[9] 陳可偉, 張志宇, 嚴(yán)剛. 加筋水泥土樁錨支護在慈溪人民醫(yī)院地下室基坑圍護中的應(yīng)用[J]. 浙江建筑, 2009, 26(5): 22-25. CHEN Ke-wei, ZHANG Zhi-yu, YAN Gang. Application of reinforced cement-soil pile with anchor in the retaining system of Cixi People's Hospital basement excavation[J]. Zhejiang Construction, 2009, 26(5): 22-25.
[10] 周勇, 朱顏鵬. 框架預(yù)應(yīng)力錨桿支護結(jié)構(gòu)中錨桿長度的研究[J].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xué)報, 2008, 4(3): 406-410. ZHOU Yong, ZHU Yan-peng. Study on the anchor length of frame supporting structure with prestressed anchors[J]. 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 neering, 2008, 4(3): 406-410.
[11] SCHANZ T, VERMEER P A, BONNIER P G. The hardening-soil model: formulation and verification[C]// Beyond 2000 in Computational Geotechnics. Rotterdam: [s. n.], 1999.
[12] KONDNER R L. Hyperbolic stress-strain response of cohesive soil[J]. Journal of the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Division, 1963, 89(1): 115-143.
[13] 中國建筑科學(xué)研究院. JGJ 79-2002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shù)規(guī)范[S].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