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常聽說,某上市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敲響了紐約證券交易所(下稱紐交所)閉市鐘,可在上世紀80年代,此項工作一般由交易所的普通工作人員完成。所以,當紐交所主席約翰·范爾霖(John J. Phelan Jr.)在1987年10月19日下午按時敲響紐交所閉市鐘時,這一時刻被長久銘記。
這天被稱為“黑色星期一”,當天紐交所遭遇股災,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暴跌508點(跌幅22.6%),全球股市隨之全面下瀉,引發(fā)金融市場廣泛恐慌。當各界人士紛紛催促范爾霖提前閉市時,他頂住壓力,保持交易所開放,直到規(guī)定的閉市時間,避免了更大恐慌出現。動蕩的一天結束時,他以軍人特有的威嚴、鎮(zhèn)定,敲響閉市的鐘聲,喧囂、癲狂的華爾街頓時化為虛幻的背景。
約翰·范爾霖是華爾街老兵,大半生在那里度過,卻曾十分厭惡華爾街。他于1931年5月7日出生在紐約市,父親是一位打拼在華爾街的商人。范爾霖16歲時,父親令其在暑假期間到公司幫忙,范爾霖只好從命,成為臨時傳遞員,工作內容其實就是跑腿,遞送股票和各種文件。炎熱的夏天里,他在擁擠、吵鬧的交易所飽受折磨,且目睹交易所人情百態(tài)、爾虞我詐,對這個地方心生反感。他告訴父親,自己永遠都不會從事金融業(yè),更愿做誠實和高尚的事。
帶著這樣的想法,年輕的范爾霖只讀了兩年大學,就滿懷激情地于1951年加入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服役至1954年,有一年時間在朝鮮戰(zhàn)場度過。與當時許多戰(zhàn)友一樣,范爾霖在到達朝鮮半島之前,甚至沒聽說過這個地方,卻目睹戰(zhàn)友的血流在陌生的土地,而交戰(zhàn)雙方都認為自己在為崇高目標犧牲。戰(zhàn)爭讓范爾霖成熟和務實,他開始重新規(guī)劃人生,最終于1955年進入父親的公司工作。經歷離去與回歸,加上戰(zhàn)場的洗禮,范爾霖將全部激情投入華爾街的戰(zhàn)斗,憑借父親的指導和自己的勤懇好學,迅速成長起來。
歷經20年緩慢攀登,到1975年,范爾霖成為紐交所副主席,這是一個沒有報酬的工作,但范爾霖仍埋頭工作,以務實、創(chuàng)新聞名業(yè)內。1980年,范爾霖被任命為紐交所總裁、首席運營官。四年之后,他成為紐交所主席、首席執(zhí)行官,抵達事業(yè)巔峰。范爾霖的勤奮遠近聞名,他平均每天工作15小時。其夫人常抱怨,丈夫晚上回家的時間沒規(guī)律,有時9點有時10點,上班時間永遠精確,一定是早上7點半。
紐交所主席的工作看似風光,對范爾霖也不乏挑戰(zhàn)。他生性不喜多說話,為人低調,但身為華爾街大佬,與媒體打交道是必備功課,且要經常代表交易所發(fā)言,他只好靜心摸索演說技巧、鍛煉口才,有時為準備發(fā)言,還會對著鏡子反復練習。經過一番努力,范爾霖上任不久即與媒體相處融洽,給外界留下言論溫和、平易近人的形象。
范爾霖一生最受贊譽的莫過于他在“黑色星期一”的杰出表現。當時交易所內外爭論紛擾,不少人建議提前閉市,以終結歇斯底里般的市場恐懼蔓延。而所有普通投資者則在焦急等待交易所高層的回應。
最后,身為紐交所主席的范爾霖力主不提前閉市。當時,他這樣告訴《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如果關了它,將永無開張之日?!边@一果斷決策舒緩了市場上的恐懼,避免了不斷的恐慌性下跌和可能隨之而來的金融崩潰。危機過后,羅納德·里根致信盛贊范爾霖“超凡的職業(yè)水準”。
20世紀80年代,紐交所的成交量暴增,范爾霖主導將計算機引入交易所,為此投入了數百萬美元的資金。最后的結果是,交易所在三十多年前就可以使用電子系統(tǒng)處理大規(guī)模的日常交易,將華爾街帶進新時代。
中國人知道這位美國金融家是在1986年。當年11月,范爾霖帶領由20位美國證券業(yè)高管組成的代表團來到北京,參加中美金融市場研討會。會議結束后,鄧小平會見了范爾霖,進行一番長談,話題涉及美國金融制度、證券市場等。范爾霖此行為中國建立證券市場提供了重要幫助。在訪問期間,他還獲贈一張中國公司的股票,成為第一位擁有新中國股票的美國金融家。
范爾霖身上始終存有一種古典的榮譽感,一貫主張證券從業(yè)者應對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他認為證券市場存在的意義,并非讓從業(yè)者在其中投機賺錢,而在于幫助眾多期盼發(fā)展的公司募集資金,以便“讓更多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范爾霖自己雖身居高位,收入可觀,生活卻不奢侈。紐交所的工作人員有時會看到他走出辦公室,到地下室理發(fā),就因為那里便宜,理一次發(fā)只收3.5美元。
1991年初,范爾霖退休,將精力更多投入慈善事業(yè),但仍關注美國證券市場的動態(tài)。面對近些年來圍繞華爾街的種種丑聞、騙局,范爾霖備感痛心,又無可奈何。
作者為浙江財經學院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