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級口算教學中,“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部分內容很重要,掌握“湊十法”的計算方法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也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學習時要求學生先思索9、8、7、6各加幾得10,然后再把第二個加數相應的分成兩部分,用其中一個數與9、8、7、6相加湊成10,最后再加上余下的數。這種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對初學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湊十法”教學中,學法指導顯得尤為重要。現(xiàn)以教學“9加幾”為例,談談“湊十法”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旨在與同仁共討論。
一、示范點撥,展示學法
教學“9加幾”時,我通過演示,指導學生分五步進行學習,體現(xiàn)“看”“想”“分”“湊”“算”五字方針。教學時,我先投影出示例1主題圖(略),讓學生觀察:(1)箱子里最多可裝幾盒飲料?(2)箱子里已經裝了幾盒?(3)箱子外面還有幾盒?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想一想:(1)要知道一共有幾盒飲料該怎樣算?(2)怎樣才能使箱子里有10盒飲料?(3)把9湊成10就要將加上的4分成哪兩個數?接著演示把箱外的4盒飲料分成兩部分,即1盒和3盒,然后把1盒放到箱子里。我提問:“箱子里現(xiàn)在有幾盒飲料?加上箱外的飲料,一共有幾盒?”為了突出計算過程,我演示后讓學生復述演示過程,并動手擺一擺,同時在算式的下面注明用“湊十法”計算。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建立了“湊十法”的直觀表象,初步了解“湊十法”的原理,為下一步發(fā)現(xiàn)和領悟學法奠定了基礎。
二、回顧整理,歸納學法
建立了“湊十法”的直觀表象,如果不及時加以整理、歸納,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學生就得不到相應的技能。所以,我及時指導學生對例1所采用的學法進行簡要回顧,梳理學習思路,從中發(fā)現(xiàn)并悟出學法,進而歸納得出“看大數,想湊數,分小數,湊成十,算得數”這一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學習方法。
三、循序漸進,運用學法
學法指導的實質在于學會學法、會用學法,而運用學法不能操之過急,需要循序漸進、先扶后放。如教學“9加幾”時,學習例1后,我有序指導學生在下面例題的學習中運用學法。學習9+3時,我要求學生用小棒擺出9+3的圖示,并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才能使9根小棒變成10根?3應該分成幾和幾?”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很快排除了由于第二個加數的變化帶來的干擾,從而突出“湊十法”中“看大數,想湊數”的關鍵所在。然后師生共同操作,展示“湊十”的過程,形成直觀表象,學生口述其操作過程。學習9+7時,當學生擺好9+7的圖示后,我問:“把7個分成幾和幾最好?”學生展開討論并動手操作,進一步了解分小數的目的是為“湊十”作基礎。學生在操作計算之后,我再引導學生比較三式(9+4、9+3、9+7)算法的異同。通過這樣的“扶”,逐步加深學生對“湊十”過程的理解,避免學習過程的混亂、盲目和隨意。在學習9+2、9+8時,我讓學生根據前面的方法邊擺邊算,互相指正,這是半“扶”半“放”。此時,學生已有大量的實踐經驗,不難總結出“不論‘小數’是幾,只要‘大數’是9,就把‘小數’分成1和幾”的結論。在學習9+5、9+6、9+9時,我不出示任何問題,只要求學生按歸納的學法直接寫得數,然后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這是放開式學法,讓學生在嘗試過程中把學法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進而形成能力。
四、強化訓練,鞏固學法
這是指導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只有強化訓練,學生才能掌握學法,尤其要達到習慣化和潛移默化的程度,更需持之以恒地長期訓練。在“湊十法”口算訓練中,我常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視算、聽算結合練。
在“湊十法”口算訓練中,我經常改變口算形式,將視算和聽算相結合起來交替使用,以提高學生口算的興趣,并進一步鞏固學法,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
2.新舊知識同步練。
一年級學生對新知識及新學法接受較快,但遺忘也快。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新舊知識同步練習的方法,從而減少學生對知識及相應學法的遺忘。如學習“9加幾”時,我出示以下一組口算題,使新舊知識及相應學法能互相溝通,加深學生印象,減少遺忘。
10+5= 10+6= 10+3=
9+1+5= 9+1+6= 9+1+3=
9+6= 9+7= 9+4=
3.分散集中經常練。
鞏固學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經過長期訓練的結果。如在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我根據教學進程先分散訓練“9加幾”“8加幾”“7加幾”“6加幾”“5、4、3、2加幾”的學習方法,然后將這些內容集中起來訓練,最后使學生靈活掌握“湊十法”,達到脫口而出的程度。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各類教材的特點,加強學法指導,這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ㄘ熅帯《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