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西云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敝挥型ㄟ^生活,教育才能產生真正的作用,并成為有效的教育。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需要他們獨立的思考和生活體驗。只有先讓他們“信”,才有可能讓他們“行”。要讓學生相信你所講授的道德觀念并付諸行動,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用生活中的事例去教育他們,感染他們,打動他們。
一、教學目標生活化
現在的品德與社會教材,有較強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趣味性,教學目標也有一定的梯度。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聯系學生的年齡特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確定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樂于接受,容易做到。
二、課前準備生活化
在備課時,教師不僅要通過多種渠道尋找學生生活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還應調動他們積極參與,使他們主動結合課本中需要研究的內容觀察生活,親歷過程,以拉近他們與教材的距離,為課堂學習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便于他們在課堂上更容易地理解教學內容,提高道德認識。因此,課前準備活動主要是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進行參觀訪問、社會調查、收集資料等,讓學生在獲取的過程中,達到認知目標、情感目標、態(tài)度目標的實現。
三、課堂導入生活化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受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問題從學生熟悉的學習生活中產生,使學生感受到這正是需要解決的。比如,在導人《珍惜時間》這一課時,我就是這樣做的:列舉生活中某些同學珍惜時間的例子,進而問同學們:“他們都能做到珍惜時間。那么,我們?yōu)槭裁匆惨湎r間,怎樣珍惜時間,珍惜時間有什么好處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探討這些問題!”這樣,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激發(fā)了參與意識,也拉近了他們與課本之間的距離。新課的導入、材料的選取、問題的設計來自于學生的日常生活,是學生熟悉的人或事,使導入生活化了,在無形之中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為這一堂課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四、課堂內容生活化
遵循“回歸生活、關注兒童現實生活”的課程理念,學習內容生活化是小學思品課程的基礎。
1、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思想品德課上,我們不妨從孩子的實際生活出發(fā),選一些符合這個年齡的孩子的話題進行討論,使孩子們從中得到正確的引導。
2、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適應。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的最大特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適當引入一些社會最新消息、熱點問題,也可以脫離課本,選取與課本內容相仿的內容進行教學,這樣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貼近學生實際??蛇x取現實材料。選取學生聽得到、摸得到的例子,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教學方法生活化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學的內容只是為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提供了—個前提,效果的取得還要靠靈活的教學方法。因此,“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堂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是小學思品教學生活化的保證。在教學中應當注意以下三點。
1、避免空洞說教,以學生喜愛的形式開展教學。在小學生的德育課堂上,教師應該盡量避免大段的說教和闡述,而是通過運用各種靈活、有趣的手段,并融入教師自身對于教材的感知,在師生的共鳴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所要求的道德規(guī)范,并內化為自己的品質,進而指導自己的行為。
2、模擬生活情景,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兒童發(fā)展心理學認為,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所引起的一種內心體驗,它滲透在人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之中,而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感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情境教學。所以,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心理及年齡特點和具體的內容,把學生引入情境,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望。只有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才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心靈。
3、明辨是非善惡,讓學生在生活中提高?!缎抡n程標準》指出:“道德存在于兒童的生活中,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生活。”所以,我們的品德教學所給予學生的不應是一個個簡單的結論。在教學中,我們可采用討論辨析、道德評價、行為訓練、總結歸納等方法,幫學生自己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善惡觀念。讓學生主動地辨析自己的行為。
六、課后拓展生活化
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的形成,絕不是一兩節(jié)課能夠完成的,要將德育教學的實踐活動延伸到生活中,力求使學生將獲得的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形,讓學習為生活服務。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與和所學內容相關的實踐活動。如學完《我們能為地球做什么》一課后,讓學生到廢品收購站、垃圾處理廠等公共場所,進行調查訪問,了解人們?yōu)榄h(huán)保做出的貢獻,等等。
總之,走向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改變了過去那種與社會生活相脫離的德育灌輸,使思品教學與學生生活、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從學生生活中取材,用于指導學生生活,使學生的“知”與“行”共同奏出和諧美妙的生活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