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芬
(江蘇省睢寧縣嵐山鎮(zhèn)高集衛(wèi)生院,江蘇 睢寧 221215)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骨科常見病與多發(fā)病,好發(fā)于青壯年,且男性多見;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腰部及下肢疼痛,病程較長,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已有報道顯示[1,2],康復護理干預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保守治療患者康復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筆者選取我院骨科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非手術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78例,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施行康復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骨科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非手術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57例,結合臨床癥狀、體征及CT、MRI等影像學檢查臨床確診。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及病情嚴重程度等臨床資料方面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靜臥休息、營養(yǎng)神經藥物,牽引推拿常規(guī)治療。干預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施行康復護理干預;包括:①飲食護理,鼓勵患者餐前多飲開水,避免因水攝入量不足導致的椎間盤干燥,以減輕疼痛癥狀;急性期飲食應當注意多給予清淡易消化及纖維素含量高纖維素食物,防止因活動受限誘發(fā)便秘;而在康復期飲食應當偏重于補腎壯骨,同時忌食油膩,辛辣食物。②心理護理,患者因疾病疼痛折磨常有悲觀、焦慮等情緒,護理人員應當態(tài)度和藹、耐性細致地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預后,根據不同病情及家庭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③康復指導,急性期患者需保證禁食1h后再行牽引治療,牽引過程中應當勤問患者感受,以便合理調整牽引物重量;護理人員指導康復期患者盡早行腰背肌鍛煉,避免長時間坐立,主要采用“五點支撐法”、“三點支撐法”等;鍛煉強度應當循序漸進,以患者不感到疲倦為宜;糾正患者日常生活中不良坐臥立行姿勢,提醒患者出院后半年內勿行重體力勞動,堅持康復鍛煉1年以上,其中三點支撐法可以長期進行。
依據《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3]中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評定標準進行康復效果判定,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三級;治療總有效例數為顯效例數與有效例數之和;生存質量評價采用方積乾健康狀況調查問卷中文版(SF-36)[4]。
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對照組與干預組患者干預前SF-36生存質量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干預后SF-36生存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經過采用靜臥休息、營養(yǎng)神經藥物,牽引推拿常規(guī)治療后,能夠有效減輕神經根壓迫,緩解臨床癥狀,但是受損神經根、腰部、下肢功能徹底恢復較為漫長,需要進行多方面綜合干預??茖W系統(tǒng)的康復護理干預通過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及康復指導等一系列護理措施,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促進脊柱生理彎曲恢復,改善腰背部肌肉張力,促進腰背部功能恢復,提高腰椎間盤穩(wěn)定性,最終達到鞏固治療效果,防止病情反復的目的。本次研究顯示,干預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干預組患者干預后SF-36生存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提高生存質量,具有臨床推廣使用價值。
[1]鄒樹紅,王升英,張彥妹.康復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1,39(4):47-48.
[2]李文忠,劉芳,李五喜.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0,8(2):42-43.
[3]朱藝成,黃麗華.康復護理措施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5):31-32.
[4]侯艷玲.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療效觀察[J].護理研究,2008,22(7C):1915-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