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育德
吃膩了大米白面的人們,總想改改口味,打問哪兒能買到不摻合白面的純青稞面?飯館里,也會聽到有人叫喚:“來碗青稞面做的‘破布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真想不到莊稼伙里普通得再也普通不過的青稞已經(jīng)成了一種飯桌上的稀罕東西。
我是吃青稞面、洋芋長大的?;貞浧鹉强酀肿屓肆魬俚耐隁q月,其中的許多事兒是和青稞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和小麥相比,青稞的生長期較短,是個早熟莊稼,所以被莊稼人稱為接口糧食。因為在那缺吃少喝的年月里,五荒六月,正是許多人家柜(面柜)空糧斷的時候,青稞好像是專門來解救老百姓饑荒的,當?shù)乩锲渌f稼還是一片青翠時,長著長長麥芒的青稞穗頭早已耷拉在一邊,變成了青黃顏色。娃娃們折下青稞穗,在手心里略加揉搓,吹去外皮,便吞下那一把把泛著翡翠光的顆粒;或折下一把帶稈的青稞穗,扎成把帶回家去,在灶火門燎去麥芒,再揉吃帶著一股焦糊味的“燒青稞”。盡管手掌變黑了,嘴唇變黑了,但那新鮮的清香味深深地留在了他們的童年記憶里。只要有辦法的話,莊稼人是舍不得“吃青”的,因為他們知道,吃掉還沒成熟的糧食,就等于糟蹋了今年的收成,盡管他們的肚子也在咕咕叫。
青稞是一種早熟作物,與小麥麥稈相比,葉子較寬而禾稈較粗,孩童們折下它的莖稈,將莖稈骨節(jié)下方一小段用手掌揉裂,成傘狀,然后含著骨節(jié)吹,就會發(fā)出清脆的“哇哇”聲,吹時如用雙手圍著成喇叭狀,隨著手掌的一張一翕,那聲音就更好聽了,洪亮得有點像嗩吶的金屬聲。青稞耐干旱,只要土壤有肥力,因它分蘗性強,一墩一墩地,會遮蓋了地里空間;有的一支莖稈上還會長出雙穗,人們認為馬下雙駒、禾出雙穗是祥瑞,是很在意的。據(jù)傳上古炎帝時,天降嘉禾(雙穗),“帝(炎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為禾倉,后置縣,因名嘉禾”,此即今湖南省嘉禾縣是也。青稞抗?jié)?,不怕倒伏。一旦風刮雨澇,倒伏后的株桿骨節(jié)處即可扭轉(zhuǎn)向上,努力去迎接陽光,所以有“麥子倒,一把草;青稞倒,拿勺舀”的諺語。意思是說,麥子只要一倒伏,就會全鋪在地皮上漚爛了,最后只剩一把草;而青稞倒伏后,產(chǎn)量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記得以前鄉(xiāng)下的田地里,除了洋芋外,種的最多的就是青稞。過去生活困難,大家都缺吃少穿,莊稼人認為麥子易消化,不經(jīng)餓,只能用來招待客人或過節(jié)時解解饞;度荒過日子,它不如青稞。青稞雖口感稍差,但經(jīng)得起餓,吃得省。也許是上述這兩種原因吧,當年村前村后的田地里,大多數(shù)種的是青稞,不是白青稞、黑青稞,就是花青稞;有長穗的四棱青稞,也有麥芒較短的六棱青稞。出穗后,它不像麥子那樣穗頭高傲地朝天,而是像害羞的姑娘一樣,處事低調(diào),穗頭低垂,在寬厚的葉子間互相偎依。
也許青稞和豌豆的成熟期差不多,過去,常有青稞和豌豆混合播種的,人們把這樣種的莊稼叫“雜合”。豌豆秧愛攀援,常攀附在青稞稈上去迎陽光,這就使它不易倒伏,青稞莖稈比豌豆秧高,這也不影響兩種作物的光照,有利于兩種作物都能茁壯成長。看來,人們在千百年里總結(jié)的農(nóng)耕經(jīng)驗,是很有科學道理的。
當青稞穗由翠綠變?yōu)槟埸S色時,人們?yōu)榱恕皣L新”,會從田里折來不少禾穗,然后扎成一把把放在鍋里和籠里蒸熟,再在背斗上揉搓,使之脫粒,然后簸去谷皮,這就成了“焜青稞”?!盁j青稞”也是一種時令食品,至今街上仍有叫賣的,不過已不按“斤”論價了,一兩竟開價兩元多!記得青海人的時令小吃中,有一種很有特色的食品叫作“麥索兒”,它就是用還沒成熟的青稞做的。人們用手推磨把“焜青稞”磨成一根根柔軟的細長條,再加蔥蒜末和鹽后,用清油熗拌,頓時清香四溢,吃起來味道鮮美,這就叫“麥索兒”。成熟后的青稞還可以炒成“麻麥”,做成“甜醅”,“麻麥”作為一種粗加工的食品,像爆米花一樣,是很普通的,磨成粉,即是炒面,是糌粑的主要原料;但“甜醅”那種略帶酒味的地方風味食品,更是許多人所喜歡吃的。
“麥索兒”和“甜醅”是青稞深加工的產(chǎn)物,價格自然要貴。但作為大眾化的家常飯食,用青稞面做成的“油花”、“鍋踏”、“干糧”和“搓魚兒”、“掐疙瘩”、“破布衫”、“丁丁”卻伴隨著我們那一代的整個童年歲月,而青稞面拌湯卻是那困難歲月里老百姓家里度荒年的主食。
“油花”、“鍋踏”、“干糧”是青稞面饃饃的不同做法。不知是誰給青稞面饃饃起了一個“油花”這樣好聽的名稱,“油花”其實就是用青稞面蒸的饃。如有條件要做得好吃一點,擦以搗碎的胡麻,叫“黑油油花”;用清油擦以香豆(亦稱苦豆),叫“層油花”;如一層白面夾一層青稞面,就叫“磚包城”。“干糧”是用鍋烙的青稞面厚餅,耐存放,如果想要味道好一點,只要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做成“層干糧”;“鍋踏”是介乎“油花”和“干糧”之間的一種青稞面饃,不用蒸籠,只將發(fā)好的面摶成團,貼在鍋里,再倒入適量的水,將水用文火燒干就行,它既有“油花”的綿軟,又有“干糧”的可嚼性。
“搓魚兒”、“掐疙瘩”、“破布衫”、“丁丁”是青稞面飯食的不同做法?!捌泶瘛?、“破布衫”、“丁丁”做法基本相似。青稞面黏性差,用搟面杖搟開,很容易開裂,所以有條件的家里人們要摻合一些白面。人們按自己飲食的嗜好,將面團搟得厚薄不同,薄的,可以切得像小拇指甲一樣,叫青稞面丁?。辉俸褚稽c,入鍋時一手托一片面片,一手隨意撕入,面片邊緣不整,像過去人們穿的破布衫一樣,人們依形取名,就叫“破布衫”;如果搟得再厚一點,人們就像做“破布衫”一樣入鍋,但因面餅厚而不能撕,只能掐,掐出的也只能是一塊塊疙瘩,所以叫“掐疙瘩”。飯食中,“破布衫”、“丁丁”綿軟易消化,老人們較喜歡吃,而“掐疙瘩”吃起來有勁,吃后不易餓,較受青年人歡迎?!按牯~兒”是青稞面面食中的精品,是深加工的產(chǎn)物,是青海缺少白面的農(nóng)家待客的飯食。人們和好面后,在案板上用手搓,在熟練的家庭主婦手里,只見她們雙手輕擺,一會兒功夫,一條條寸長的面魚兒就堆成了堆。也有首先搓成一長條,然后切成段的。“搓魚兒”是青稞面面食中的“王者”,在韭辣、蒜末等佐料的配合下,直叫你吃后口留余香,三年難忘。但在過去生活寒難的日子里,人們?yōu)槌允嘲l(fā)愁,“薄搟細切,會多待客”,哪有那么多糧食吃干飯呢?所以那時“搓魚兒”只是節(jié)慶或家有貴客時的稀罕飯食。
隨著小麥優(yōu)良品種的不斷出現(xiàn),原來產(chǎn)量極低的大白麥、小紅麥很快就絕了種,“阿勃”等一些抗旱、抗病、抗倒伏的高產(chǎn)小麥品種很快鋪滿了淺山和川水農(nóng)田,除了個別還有一點戀舊心理、愛吃炒面的老人吆喝自己的兒女種一點青稞之外,在許多人家的地里已經(jīng)不見了青稞的蹤影。青稞收購價只有八九分錢的時代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多少年價格一直高高在上的小麥從此讓位于它曾經(jīng)蔑視過的青稞,“天下的皇帝輪流坐”,青稞真又成了糧食中的稀罕物,人們又說吃它利于減肥、抗癌,會彌補好多種人體缺乏的微量元素,唉!世上的事真是說不清。盡管有人說:“我吃了大半輩子青稞,再也不想那個吃青稞的年月!”但不管怎么說,焜青稞、青稞甜醅、青稞麥索、“破布衫”、“搓魚兒”真成了讓大多數(shù)人流涎水的東西,更有大名鼎鼎的青稞酒,以品種之多、包裝之精美,已經(jīng)飲譽全國;有的品牌以價位之高,令老百姓咋舌。你說怪不?人吶,就是這樣,“不見時想哩;見時又嚷哩?!彪y怪那么高檔、裝飾豪華的餐廳酒店里,那些穿戴一新、渾身閃著珠光寶氣的靚男美女們,竟用“下里巴人”的語言,向服務(wù)員招呼:“來碗破布衫!”
我也是吃了半輩子青稞面的人。我懷念它,倒不是因它含有多少多少種人體缺少的營養(yǎng)素,倒不是因為物以稀為貴,而是留戀青稞那青翠的植株,青稞那肥大的禾穗,那股夾雜著青草味的清香,仰慕它不像小麥那樣一副傲首朝天、不屑他顧的張狂姿態(tài),而是做事低調(diào)、禾穗低垂的謙恭風范。這些都融入了我童年的記憶里,曾多少次流過我的睡夢中,讓我難以忘記!它在貧瘠的土地上默默無聞地發(fā)芽、拔節(jié)、出穗、成熟,就像憨厚樸實的故園一代代老去的人們,雙手老繭,一臉風塵,樸實無華,索求甚少,辛苦一生,最后又悄無聲息地融入到自己耕耘了一生的土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