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肖雄建
2012年2月15—18日,以“關注校車安全,關愛孩子成長”為主題的2012首屆中國校車發(fā)展研討會暨國際校車展覽會在京舉辦??v觀展會上的校車展品,通過對比,記者發(fā)現美國藍鳥公司展出的校車(Blue Bird Vision)與國內其他廠家展出的產品,在細節(jié)與理念上存在著很多不同。
國內校車的構架基本沿用普通客車的結構,不論是承載式車身還是部分有車架結構的非承載車型,車身的連接方式與結構都與傳統(tǒng)客車相仿:焊接的桁架結構、車身采用覆板拼接,這樣的構造在客車行業(yè)中屬于主流技術,但是否真的適用于校車還值得商榷。反觀美國校車,最明顯的區(qū)別則是其大量采用鉚接工藝。記者發(fā)現,美國校車的車身表面幾乎全部采用鉚接工藝制作,甚至在車廂內部都有許多采用鉚接工藝的地方(如車廂內部側板就為鐵板鉚接),雖然在整體強度上,我們不能妄斷到底是焊接的強度高還是鉚接的強度高,但是在遇到意外撞擊時,由于整個車身都是鉚接在一起的,抗沖擊性更好,一般撞擊強度下不會出現板材脫落或破裂后插入車體的危險。值得注意的是,在查閱板材的鉚接工藝要求后,記者發(fā)現鉚接要求結合在一起的2塊金屬板材的厚度都須大于1.5mm,這或許也是為了要求生產廠家必須保證校車車身用料的厚度。
另外,美國校車還有個奇怪的特點——離地間隙非常高,往往后輪的大半個輪子都在車身側裙線以下,這是為什么呢?在了解美國校車設計標準的過程中,記者發(fā)現美國對校車的離地間隙要求很高(我國目前的新校車標準征求意見稿中也已經將離地高度設定在700mm),對此,一位熟悉美國校車法規(guī)的業(yè)內人士向記者解釋: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為了保證校車在與其他社會車輛發(fā)生碰撞時,盡量使車廂高度高于撞擊點,這也就意味著校車將迫使其他車輛鉆入車底。
的確,國內對于車輛碰撞的分析與研究并沒有過高的理性認識。由于積累了多年的豐富經驗,美國校車在設計時考慮的是提高車輛的離地間隙,在發(fā)生非正面碰撞時便有較大概率讓校車處于“上風”位置,免受侵害。這一點其實并不難理解,歐洲卡車很多都裝備有“防鉆入側板”,目的就是在卡車與乘用車碰撞時,防止乘用車鉆入卡車車底,保護乘用車乘客安全。在這一點上,校車只不過是反其道而行之,因為它具有絕對強勢的路權與安全系數設定(美國校車的設計安全系數是普通車輛的40倍以上),為了保護孩子,任何車輛都要對校車合理規(guī)避、禮讓,在這樣的設計前提下,“高高在上”的校車自然就需要更特殊的設計。
參展的國產校車車身表面均較為平整,基本與普通客車無異;但美國校車則在車身的整個側圍安裝了4條瓦楞鋼用來加強車身強度,提高抗撞擊能力。記者查看了瓦楞鋼的接口處,其目測輪廓厚度約為10mm,分別安裝在車身的側裙下沿、車窗下沿、輪眉上沿等處。鋼板鉚接的車身加上瓦楞鋼的緊固加強,整個校車的側面強度大幅提升。不用說是乘用車,即使是卡車與該校車發(fā)生側面撞擊也難以突破這般“鋼筋鐵骨”。
除了瓦楞鋼,校車前后的保險杠也有較大差別。國產校車雖然配備了鋼質保險杠,但是多數只是將原有的玻璃鋼材質換成鋼質,造型上并無變化,且鋼板厚度也一般。在美國校車上,記者看到的則是前后5mm厚的鋼質保險杠,保險杠采用了類似于瓦楞鋼的曲面增強設計,抗彎性能進一步提升,并且保險杠與車架牢固連接,撞擊時支撐強度有了更高保證。
除以上2點,記者還發(fā)現,同為校車,國內校車在輪距上與美國校車相比也有區(qū)別。數十輛國產校車中,除了宇通、金龍等幾家企業(yè)采用了與“車身同寬”的后橋輪距之外,個別企業(yè)展出的校車或多或少存在后橋尺寸略小于車身寬度的問題,車輪平面明顯凹于車身側平面,這種現象普遍出現在9 m以下的客車上。美國校車在這方面則做得很“前衛(wèi)”,在車身寬度本來就已經很大(展會上美國校車的車身寬度約2.48m,國內校車一般為2.43 m)的情況下,輪距被設計得更大,后輪甚至略微凸出于車身側平面。對于車輛的穩(wěn)定性與抗側翻能力來說,輪距是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仔細觀察展會上校車產品的車頭部分,我們很容易發(fā)現大多數校車都采用目前主流客車使用的一體式大面積前風擋玻璃,這樣的設計能為駕駛員提供良好的視野,美觀大方,降低車輛風阻系數;但在美國校車上,記者看到的則是直棱直角的平面玻璃,并且是多塊玻璃拼接在一起。據藍鳥公司技術人員介紹,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駕駛員從任意一個角度觀察路況時都不會被玻璃的曲率影響到判斷。
在車廂之內,中美校車也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國產校車的學童專用座椅大多設計為分體式,即每個座椅的靠背與坐墊都是有一定的“界限”的,無論學童的高矮胖瘦,每人使用的座椅空間也就那么大;美國校車在這一點上則做得更為人性化,車內的座椅全部采用整體長條式設計,厚實的圓角靠背像一塊袖珍“席夢思”,看上去很安全可靠。據藍鳥公司技術人員介紹:在北美,小學生的體型差異比較大,整體式的座椅設計可以讓正常體型的孩子3人坐一排,體型較大的孩子則可以2人一排,靈活性更強。另外,記者還注意到,國內校車的第1排座椅前方的約束隔板大多采用欄桿式設計,而美國校車則直接采用“座椅靠背”來充當約束隔板。這樣的好處也顯而易見:學童不管坐在什么位置上,其前部保護措施都是一樣的,避免了坐在第1排的學童在碰撞中被約束隔板碰傷。
在駕駛席的布局方面,記者發(fā)現國產校車上有不少亮點。例如:有的校車配備360°無盲區(qū)視頻監(jiān)視系統(tǒng),讓駕駛員可以直觀地了解車輛四周的情況;有的配備了駕駛員麥克風,便于駕駛員提醒及告知車內學童。反觀美國校車,其設計相比更為簡潔,駕駛席沒有過多的電子設施,坐在駕駛席上,各個功能都觸手可及,尤其是左側的按鈕,傾斜設計讓按鈕的識別與操作都更為直觀。
在展會上,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位觀眾,讓他談談對美國校車的印象與感覺。他說:“美國校車像一節(jié)火車車廂,簡潔方正??瓷先ゾ秃芙Y實,我要是開車我肯定離他遠點兒,怎么撞都肯定是我吃虧……”的確,記者在對比中發(fā)現,美國校車遵循著一切從簡的設計方針,其厚實、簡單、堅固的設計思想值得我們細細領會。
對比了國內校車與美國校車,記者發(fā)現一個道理:并不是最先進的的技術就是最安全可靠的,并不是華麗優(yōu)美的車輛就適合作為校車。美國校車有著上百年的歷史積淀,許多特點與細節(jié)都是在使用中積累的,這對于我國剛剛起步的校車來說具有借鑒意義;但是我們同時也看到,光有表面的模仿是完全不夠的,應該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只有這樣,我國的客車企業(yè)才能有的放矢,切實地制造出符合我國實際的校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