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虹
近年來,霧化吸入治療逐步成為一種重要的無創(chuàng)、低副作用的治療手段,在治療兒科呼吸道疾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急性感染性喉炎作為嬰幼兒常見病,起病急,癥狀重,霧化吸入治療可有效改善喉黏膜水腫,緩解呼吸困難,聲嘶等癥狀。本文通過霧化與靜脈聯(lián)合用藥和單純靜脈用藥后癥狀改善及療程分析,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以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門急診收治的44例Ⅰ~Ⅱ度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其診斷符合胡亞美主編《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診斷標準[1],排除先天性喉喘鳴及哮喘長期服藥,支氣管異物者。采用隨機方式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2例。2組性別,年齡,病情輕重程度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靜脈滴注廣譜抗生素及地塞米松0.2 mg·kg-1·d-1;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普米克令舒,阿斯利康公司)霧化吸入0.5 mg(<3歲)或1 mg(3~10歲),每天2次。
1.3 24 h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活動后吸氣性喉鳴及呼吸困難減少或消失。無效:活動后肺部聽診仍聞及明顯哮鳴音,有呼吸困難表現(xiàn)。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治療后24 h有效率 治療組用藥24 h后有效率68.1%(15/22),對照組用藥24 h后有效率27.3%(6/22),治療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38,P <0.01)。
2.2 2組用藥后主要癥狀消失時間及療程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主要癥狀消失時間及療程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見表2。
表2 2組用藥后主要癥狀消失時間及療程比較(±s,d)
表2 2組用藥后主要癥狀消失時間及療程比較(±s,d)
組別 例數(shù) 喉鳴音消失時間 聲嘶消失時間 療程治療組22 1.14 ±0.18 1.39 ±0.8 2.86 ±1.13對照組 22 1.84 ±1.04 2.07 ±0.85 3.82 ±1.1 t值<0.01 <0.01 <0.01 6.4 2.73 2.89 P值
2.3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急性感染性喉炎系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喉部黏膜急性彌漫性炎癥,多見于嬰幼兒,起病急,進展快,喉鏡檢查可見喉聲帶有輕度到明顯的充血水腫,嚴重者可因喉梗阻窒息死亡。故迅速減輕氣道黏膜水腫可控制病情發(fā)展,避免出現(xiàn)喉梗阻,霧化吸入治療則可迅速促使黏膜水腫消退,操作方便,安全,在足量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及時盡早應用足量廣譜抗生素治療的基礎上配合霧化,很大程度降低氣管切開率[2]。
本研究通過對患兒霧化及靜脈聯(lián)合用藥后癥狀及療程分析,顯示治療組在癥狀改善時間,療程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因此,綜合分析,布地奈德霧化吸入能有效控制急性感染性喉炎癥狀,局部用藥起效快,且可縮短整個治療療程,減少了全身應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量,避免全身應用激素的不良反應,療效顯著,操作安全方便,其無創(chuàng)性更使得患兒及家屬易于接受,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912-926.
[2]孫金鳳.急性感染性喉炎216例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8,10(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