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蘭
(1.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福建福州 350007;2武夷學院商學院,福建武夷山 354300)
微型小說《提升報告》修辭分析
鄭蘭1,2
(1.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福建福州 350007;2武夷學院商學院,福建武夷山 354300)
陳亨初的獲獎微型小說《提升報告》以公文體為載體呈現(xiàn)小說主題而引發(fā)關注。作者通過精心的文本修辭設計、巧妙的修辭主題設計和充分考慮修辭接受者的社會性等綜合因素,實現(xiàn)其成為微型小說優(yōu)秀范本的創(chuàng)作。
微型小說;公文;修辭
陳亨初的獲獎微型小說《提升報告》刊發(fā)于《小說界》1986年第2期“全國微型小說大賽專輯”,全文僅600來字,由四份提升報告及對應的上級批文組成?!皥蟾妗笔俏覈秶倚姓C關公文處理辦法》(國發(fā)〔2000〕23號)規(guī)定的十三種正式行政公文之一,[1]有“符合政令,行文周嚴,格式規(guī)范,表述精當,遵守規(guī)則”[2]的寫作要求。行文嚴謹、格式規(guī)范的公文體出現(xiàn)在微型小說創(chuàng)作中,是這篇微型小說留給讀者最深刻的印象。
“語言的主要效果在于它的意義,在于它所表現(xiàn)的思想。然而,沒有表達的方法就不能有所表現(xiàn),而這種表達方法必須有一個形式。這種表現(xiàn)工具的形式本身就是效果的一個因素?!盵3]規(guī)整的公文語言成為小說語言,其實是小說作者陳亨初有意而為的文本修辭設計。作者正是利用這種語言上的荒謬來實現(xiàn)微型小說逆向思維、推陳出新的寫作效果,從而達到表達寫作情緒、傳遞寫作主題的最終目的。
現(xiàn)有的相關評論肯定該篇微型小說在文體和語體上的創(chuàng)新,所評述的內(nèi)容多為一筆帶過,沒做展開分析;或用這篇短篇小說的特殊公文體來做論據(jù),如譚學純教授等在他們的論著《接受修辭學》中用這篇小說來論證“客觀接受語境不是接受者主觀認定的,而是客觀存在的”[4]。本文擬從修辭設計和修辭接受角度對其進行分析,以期挖掘該微型小說“微而不小”的主題及展現(xiàn)作者創(chuàng)作上的獨具匠心。
傳統(tǒng)文學關于“人生”的主題通常采用“長篇小說”載體來表述,而《提升報告》僅僅用600來字的超短篇幅就承載了主人公“李力”一生中最年富力強的近30年人生,“短”的公文和主人公“李力”“長”的人生形成鮮明的修辭對比。四份提升報告顯示的四個年齡段是“李力”從20歲成年到50歲知天命的人生階段的縮影。
不僅如此,作者在600來字的小說中還花費150多字用于公文中的“時間”關鍵詞,“年齡”和“公文落款時間”等重疊反復出現(xiàn),中間還穿插了多個典型“時間符號”來強化了讀者對于“李力”此段人生“長”的直觀感受(如表1所示,其中斜體部分為典型的“時間符號”)。
表1 四份“提升報告”對應的各類關鍵詞
典型“時間符號”,如“二十歲”不言而喻是“青春年少”;“五十年代”,此類表達會讓讀者讀來有年代久遠,已經(jīng)得以“十年”為單位來計算的感覺;而“三十多年來”、“年齡已過線”更是給讀者以直觀時間“長”之感。從“二十歲”的“青春年少”到“三十多年”后的“年齡已過線”的大幅度的跨越,人一生中追求事業(yè)的時間節(jié)點一目了然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當讀到“年齡已過線”,勢必會激發(fā)起許多有類似經(jīng)歷的讀者對歲月流逝和對主人公仕途坎坷的唏噓感慨。通過小說的“短”和人生的“長”的對比,加上一些不宜出現(xiàn)在公文中的主觀表述,如“可惜”等,無一不透露出作者“人生苦短”和“生不逢時”的無奈寫作情緒,進一步論證了“小說語言的形式對于傳達特定的語言情緒,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盵5]
人名是一個人的外在標志,是一個社會與另外一個社會人之間相互識別的符號。[6]作者給小說主人公選取“李力”這個十分普通的名字,就像普通人名符號“張三”或“李四”一般,泛指普通人,即“李力”是符號化了的小人物,正是為了突出該小說反映的是小人物的命運主題。不僅如此,作者還讓作為主人公的“李力”缺席,全篇小說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他者化的“李力”,是“人事處、廠黨委、文化局黨組、組織部”眼中的“李力”。見表2。
表2 四份“提升報告”對應的“他者”和“李力”
他者1和2從各自立場、角度出發(fā)或肯定或否定“李力”,決定著“李力”的命運。“李力”缺席的安排實際上是他作為個體人被剝奪了對于自己命運講述、申辯及呼吁等的話語權?!袄盍Α必S富的人生敘寫空間被擠壓成簡簡單單的四份提升報告,而四個典型時間節(jié)點外的“李力”生活對于讀者而言是一片空白,讀者只能借助想象勾勒“李力”這近三十年的人生歷程,表現(xiàn)了作為“小人物”存在的個體人面對命運的無奈。
小說主人公“李力”的命運不是由于偶然機緣制造出的戲劇效果,而是作者精心設計,通過設定小說中四份提升報告及對應的上級批文的特殊時間節(jié)點來形成的。分析其不同的時間語境,“李力”命運坎坷呈現(xiàn)出合理性。
表3 四份“提升報告”對應的時間關鍵詞
小說第一份提升報告及對應的上級批文選取的時間節(jié)點是“一九五八年七月”和“一九五八年八月”,當時的“李力”年方25,已發(fā)表小說二十余篇。這在今天也可以算是不錯的成績。但回溯歷史,一九五八年的中國從五月份就已經(jīng)開始了聞名中外的“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大躍進”運動?!岸嗥男≌f”成績在當時浮夸風盛行的年代,是微不足道的成績,不可避免“李力”的命運是“鍛煉一個時期再看”;小說第二份提升報告及對應的上級批文選取的時間節(jié)點是“一九六四年九月”和“一九六四年十月”,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國防和科學技術建設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突破。全國人民當時正沉浸在科學技術創(chuàng)造奇跡的興奮中,科學技術的偉大力量稀釋了文學作品的功能。而一九六四年十月,由于天津市小站地區(qū)發(fā)生了奪權斗爭,中央加強了“社會主義教育運動”[7],“李力”由于“對政治學習抓得還不緊”勢必要“再考驗一段時間”;小說第三份提升報告及對應的上級批文選取的時間節(jié)點是“一九七九年二月”和“一九七九年三月”,這次“李力”沒當上《職工文藝》主編官職的原因從上級批文中就可以直接看出來,“可惜不是黨員”,不適宜擔任黨所領導的刊物。好不容易熬過十年文革迫害的“李力”終于在文革結束后的兩年即一九七八年才得以平反,重新被證明是個好同志,但十年浩劫所受的苦及重新被證明是個好人,都在“不是黨員”中消解了,“李力”又一次與他的從政機會失之交臂;小說第四份提升報告及對應的上級批文選取的時間節(jié)點是“一九八四年四月”和“一九八四年六月”,這時的“李力”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齡,雖然成績斐然,有作品、有經(jīng)驗、有能力、是黨員。由于“干部隊伍年輕化”的要求,雖是“人才”的“李力”,最終還是沒能進入領導的隊伍。
這是“李力”的30年奮斗史,其實也是他那一代經(jīng)歷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諸多歷史磨難的歷史。第四份上級批文中提到的“干部隊伍年輕化的要求”再次印證了這個群體的存在?;厮菸覈摹案刹筷犖槟贻p化”制度改革的提出,正是由于“文革”結束后,許多受迫害的老同志重新回到工作崗位,造成機關干部嚴重老化,影響了我國全面建設和發(fā)展的步伐。1980年,鄧小平同志和陳云同志共同倡導推行了“干部隊伍年輕化”制度改革。[8]“李力”小人物的命運正是這個群體的集體命運的縮影,作者通過“以小襯大”修辭主題設計反映了我國社會歷史上這特殊一代人的命運大主題。
“修辭活動是表達和接受互為對象的雙向活動。”[4]作者通過精心設計修辭文本和主題僅僅完成修辭活動中的修辭表達部分?!氨磉_者提供獲取言語交際最佳效果的可能性,接受者完成由可能性向現(xiàn)實性的轉(zhuǎn)化。”[4]好的文本作者必然還要考慮到修辭接受效果。“李力”四份提升報告反映他的作品、能力和提升情況:
表4 四份“提升報告”中的“李力”及其提升情況
按四份提升報告及對應的上級批文對“李力”的評述,通過幾組關鍵詞能清晰呈現(xiàn)“李力”的近30年職業(yè)生涯走勢。“李力”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呈明顯上升的趨勢,從“二十余篇”到“大量”和“不少”的小說,首先反映的是作品“量”上的上升狀態(tài);其次,從作品“質(zhì)”的角度看,從小說“質(zhì)”被省略到“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作品”,上了一個臺階;從“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作品”再到“文藝作品”,基于“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共識可見,更上一層樓;而從“文藝作品”到“有影響力的文藝作品”,進步是顯而易見的?!袄盍Α苯?0年在“能力”和“作品”方面都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只有“官職”始終處于“0”的位置。假設這份公文匯編的讀者是傾向欣賞人的能力、才華而淡泊名利的,他眼中的“李力”的人生軌跡會呈上升拋物線狀態(tài),可能出現(xiàn)該文本零修辭接受甚至是修辭接受減值的情況。而假設讀者是“范進”之類人,看到這一紙公文,勢必會產(chǎn)生強烈惺惺相惜的共鳴,產(chǎn)生修辭接受增值效果。
“作為精神的人的不可重復性,使修辭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因人而異的活動?!盵4]既然存在這種修辭接受的個體差異性,小說作者又是如何實現(xiàn)他獨特的創(chuàng)作?不同的接受者個人,在本質(zhì)上都是社會的人?!霸谧罱K意義上,接受者仍然是社會性的人”。[4]接受者在修辭接受活動必然會受到社會的影響?!靶揶o接受的社會化認同,既受共時性社會文化的影響,也受歷時性社會文化積淀的影響。”[4]小說作者選取的小說主人公是個男性,“李力,男”在四份提升報告中出現(xiàn)四次,強調(diào)四次。中國傳統(tǒng)社會對男性和女性的社會要求和成功評判標準是不同的。如“郎才女貌”、“男主外,女主內(nèi)”、“夫唱婦隨”等。選取男性作為主人公,讀者會無意識受中國傳統(tǒng)社會對男性成功評判標準的影響,關注男性“才”方面的成績。如果換成主人公是個女性,修辭接受可能會出現(xiàn)零效果,受“女子無才便是德”思想的影響,甚至會出現(xiàn)效果減值??鬃映珜У摹皩W而優(yōu)則仕”在今天社會已經(jīng)變味為“學而仕則優(yōu)”,沒當上官,自然不能算得上“優(yōu)”。作者正是利用當代中國社會對男性成功評判標準變異為“學而仕則優(yōu)”的“著”的修辭接受預設,通過對“李力”小人物“微不足道”的命運的刻畫,凸顯“李力”的“學優(yōu)”和“不仕”鮮明落差的戲劇性,實現(xiàn)寫作目的。
在快節(jié)奏的今天,微型小說因其短而精的特點,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歡,從而吸引更多的創(chuàng)作者加入到微型小說的創(chuàng)作隊伍。微型小說作品絕不能如快餐那般,大批量快速地被創(chuàng)作出來,快速地被消費,最終只會快速地被遺忘。成功的微型小說作品要求作家對作品進行精心修辭設計,考慮讀者的閱讀接受,陳亨初的獲獎微型小說《提升報告》正是這樣的好作品。
[1]柳新華.實用行政公文寫作與處理[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5:557.
[2]中國黨建.公文寫作20字訣[EB/OL].(2010-06-28)[2011-10-13].http://www.zzdjw.com/GB/178476/178481/11994106.html.
[3]桑塔耶納,美感[M].繆靈珠,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113.
[4]譚學純,唐躍,朱玲.接受修辭學[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101-104,4,4,153,175,175.
[5]譚學純,文學和語言:廣義修辭學的學術空間[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8:20.
[6]謝亞軍,肖永賀.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人名的語義分析[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7]中央關于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奪權斗爭問題的指示——轉(zhuǎn)發(fā)天津市委關于小站地區(qū)奪權斗爭的報告(一九六四年十月二十四日)[EB/OL].[2011-10-17].http://www.langsong.net/lstd/wxshk/htm/xiandai/xiandai2/zl/1964/010.htm.
[8]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book=121,ebook=121
H15
A
1008-178X(2012)07-0047-04
2012-03-26
鄭蘭(1975-),女,福建浦城人,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武夷學院商學院講師,從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英美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