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仁
(河南省中醫(yī)院,河南鄭州450002)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診常見病,也是嚴重的社會問題,許多暴力及犯罪均與此有關。酒精中毒后主要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抑制作用,進而影響呼吸、循環(huán)系統,重度酒精中毒可誘發(fā)心血管系統疾病或使呼吸中樞麻痹而造成死亡[1]。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有洗胃、納洛酮、葡萄糖-胰島素促醒以及對并發(fā)癥的治療,但洗胃、納洛酮治療均有其相對禁忌癥。為了對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藥物治療作進一步探討,2010年8月—2011年6月,筆者采用葛根素治療重度急性酒精中毒30例,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急診科收治的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6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齡最小15歲,最大45歲;飲酒時間最短30 min,最長12 h。對照組 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50歲;飲酒時間最短40 min,最長13 h。所有病例均有明確的一次大量飲酒史(白酒或啤酒),入院時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乙醇定性檢查為陽性,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意識障礙。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采取保暖、大量補液、高糖等措施,并應用維生素C、維生素B6、胰島素、西咪替丁、氯化鉀等藥物,有上消化道出血者給予泮托拉唑。
對照組靜脈推注注射用鹽酸納洛酮(由海南靈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00312)0.8 mg,繼以注射用鹽酸納洛酮0.8~1.2 mg加入補液中靜脈滴注。
治療組采用注射用葛根素(由瑞陽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2032001)0.4 g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靜脈滴注。
①觀察用藥后患者神志恢復時間。②觀測治療前及治療3 h、6 h惡心、嘔吐、頭暈、頭痛、乏力等癥候積分的變化。無癥狀為0分;自覺有癥狀,但無明顯痛苦為1分;癥狀明顯,或感到痛苦或很痛苦,但可以忍受為2分;癥狀非常明顯,感到極不舒服或極其痛苦,難以忍受3分。
采用尼莫地平法,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痊愈: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 ~<95%。有效: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 ~<70%。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
采用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兩組治愈率對比,經卡方檢驗,χ2=5.08,P<0.05,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治療6 h后療效對比
見表2。
表2 兩組神志恢復正常時間對比 min,±s
表2 兩組神志恢復正常時間對比 min,±s
注:與對照組對比,** P<0.01。
組別 例數 神志恢復正常時間治療組 30 144.7±6.9**30 196.8±11.3對照組
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3 h、6 h癥候總積分對比分,± s
表3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3 h、6 h癥候總積分對比分,± 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 P<0.01;與對照組治療3 h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6 h對比,△△ P<0.01。
組 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3 h 治療6 h治療組 30 17.36±1.41 8.72±1.98**## 2.64±1.30**△△對照組 30 17.50±1.29 12.63±1.53** 5.84±1.97**
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是最常見的內科急癥,指飲酒過量或過快,導致血液中乙醇濃度驟然升高、超過肝臟氧化代謝能力而蓄積引發(fā)的疾病。酒精通過胃腸道吸收后,僅有2% ~10%經呼吸道、尿液和汗腺以原形排出,其余部分通過肝臟代謝;經肝臟代謝的酒精約80%轉化為乙醛,20%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超量酒精可促使垂體前葉釋放出大量β-內啡肽(β-EP),產生嗎啡樣生物學效應[2],抑制中樞神經及心腦血管功能[3],導致呼吸中樞麻痹和循環(huán)衰竭,成人一次致死量為 5 ~8 g/kg[4]。
納洛酮為阿片受體拮抗劑,能競爭阻止、取代嗎啡樣物質與受體結合[5],從而解除β-EP對腦干及大腦皮層的抑制作用和對腦細胞的損害[6],從而發(fā)揮重要的解酒催醒作用。然而,納洛酮有升高血壓、增加心率甚至導致心律失常的隱患,臨床使用有一定的限制。
近代研究發(fā)現:葛根素是中藥葛根的主要成分,屬異黃酮類物質,具有減輕酒精毒性和酒精戒斷癥狀的作用[7];葛根素還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組織及細胞產生的氧自由基,減輕脂質過氧化對細胞的損害,保護細胞膜結構的穩(wěn)定[8]。宋浩亮等[9]發(fā)現,小鼠飲酒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異常降低,而丙二醛(MDA)異常升高;采用葛根素給大鼠灌胃后,SOD、MDA、GSH-PX、GSH均接近正常水平,說明葛根素對酒精引起的機體內氧化反應有明顯拮抗作用。國外相關研究[10]表明:葛根提取物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乙醇含量,并能使乙醇所致的血液黏度異?;謴驼?葛根中的異黃酮還被證實具有抑制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注射用葛根素治療重度急性酒精中毒,并取得良好療效,其作用機制可能是:①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微循環(huán),有利于加速血液流動,防止紅細胞聚集,有助于預防和消除微血栓;②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腦血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從而促進受損腦細胞功能恢復;③抑制NADH以改善肝細胞代謝,減少體內各種毒性物質的蓄積,從而發(fā)揮促醒作用。
中醫(yī)學關于酒精中毒的記載最早見于晉朝,謂之“惡酒候”。巢元方曰:“酒者……其氣剽悍而有大毒,入于胃則酒脹氣逆,上逆于胸,內蘸于肝膽,故令肝浮膽橫,而狂悖變怒,失于常性,故云惡酒也?!边^量或大量飲酒會使酒毒犯腦,導致神志紊亂或沉醉如泥、不省人事。酒性燥烈,長期多飲傷及脾胃,導致升降失司,濕阻中焦化熱,出現納差、乏力、消瘦。久則損及肝腎,肝主筋,筋失濡養(yǎng),出現肢顫而不能持物;腎傷則精髓不足以充腦,出現記憶減退、技巧不能、甚則癡滯。李東垣于《脾胃論》言:“夫酒者,大熱有毒,氣味俱陽,乃無形之物也。若傷之,止當發(fā)散,汗出則愈矣;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濕?!备鸶晕陡省⑿炼鴽?,《神農本草經》謂其“起陰氣、解諸毒”,《滇南水草》謂之“解中酒熱毒”,《藥性論》載其“主解酒毒”、“治酒醉不醒”。葛花性味甘涼,《別錄》載其能“消酒”,《滇南本草》則認為葛花能“解酒醒脾”,《脾胃論》則記載有著名的葛花解酲湯。
本研究表明:對于重度急性酒精中毒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加用葛根素,能使患者迅速清醒,縮短病程,療效確切可靠,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孟慶林.納絡酮在急性酒精中毒的應用[J].軍隊醫(yī)藥雜志,1995,2(1):45 -46.
[2]胡建.酒精中毒所致大腦損害的病因與神經生化研究[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1998,25(1):31 -34.
[3]荊曉明,董薈,宋文忠,等.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清B2內啡肽水平及意義[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1,10(4):257-258.
[4]秦桂璽.酒精中毒//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975.
[5]劉剛,尹傳貴.臨床新藥[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4:123.
[6]賀曉雅,凌宗秀.納洛酮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4,20(24):2665.
[7]Benlhabib E,Baker JI,Keyler DE,et al.Effects of purified puerarin on voluntary alcohol intake and alcohol withdrawal symptoms in P rats receiving free access to water and alcohol[J].J Med Food,2004,7(2):180 - 186.
[8]田智勇,于培明,李振國.中藥葛根研究新進展[J].中華醫(yī)藥雜志,2004,4(10):879 -881.
[9]宋浩亮,陳士林,黃夢雨,等.注射用葛根素對醉酒小鼠行為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17(3):36 -38.
[10]Lin RC,Guthrie S,Xie CY,et al.Isoflavonoid compounds ex-tracted from pueraria lobata suppress alcohol preference in a pharma cogenetic rat model of alcoholism[J].Alcohol Clin Exp Res,1996,20(4):659 -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