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宛麗 楊瑩 張威 鄒樂樂 劉冰 王舒 金晉宇 關紅梅
CIK細胞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陳宛麗 楊瑩 張威 鄒樂樂 劉冰 王舒 金晉宇 關紅梅
目的探討CIK細胞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作用。方法分離患者自體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用細胞因子誘導激活,并大量擴增,制備成細胞因子活化的殺傷細胞,應用該細胞治療慢性乙型肝炎CIK組12例和對照干擾素組21例,所有病例均按標準診斷為慢性乙型肝炎。結果CIK細胞可促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陰轉和HBV-DNA復常,療效高于干擾素治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CIK細胞對治療慢性乙肝有臨床前景。
細胞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干擾素;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 virus,HBV)感染中,DCs表達共刺激分子、MHCⅡ類分子、DCs刺激T淋巴細胞增生和細胞因子分泌的能力減低,因此,HBV感染的慢性化與DCs功能缺陷有關,進一步造成CTL功能不足。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細胞具有非MHC限制性,高增生活性,高細胞毒力以及來源豐富,回輸后副反應少等優(yōu)點,在對腫瘤的治療中已取得了明顯的療效[1],可終止HBV的慢性持續(xù)性感染狀態(tài)。本研究旨在觀察CIK細胞和干擾素a2b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作用。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患者,共12例,其中男6例,女6例;平均(23.77±3.15)歲。按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診斷為慢性CHB,病程5~21m,入選前6月內未接受免疫調節(jié)或抗病毒治療,并排除其他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或重疊感染,HBsAg,HBeAg均為陽性,HBVDNA定量檢測水平在106copies/mL以上,肝臟影像學證實為慢性炎癥,少部分病例同時被肝穿刺活檢證實ALT全部異常,在正常值上限1.5~5.0倍之間;另選同期干擾素治療的21例作為對照(入選條件同CIK治療組);其中男10例,女11例;平均(24.45±3.44)歲。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分組及治療IFNa2b組:IFNa2b,每次500mU,隔日肌肉注射,6月;CIK細胞治療組:患者共抽取外周血5次,每周回輸2次,每次10億個,共10次,療程2.5月。
1.3 CIK細胞的制備
1.3.1 CIK細胞制備方法 取患者自體外周血50ml,分離單個核細胞,置含γ-干擾素、IL-2、抗CD3單抗的完全1640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擴增,第7天取樣顯微鏡下計數,測定增殖速率。第10~13天細菌霉菌培養(yǎng)陰性收獲細胞,洗滌后制備成細胞懸液用于治療。
1.3.2 治療方法 采用CIK靜脈回輸?;剌斍跋扔蒙睇}水沖管,每次回輸細胞中加IL-220萬U,30min內輸完,同時全程輸注白介素-2每天40~60萬IU。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組間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平均數±標準差±s)表示,率的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程結束6個月時,CIK治療組和干擾素治療組各項指標的比較CIK治療組血清HBeAg陰轉率、HBeAb陽轉率以及ALT復常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12 組觀察指標比較例(%)
2.2 不良反應 CIK細胞治療組與IFNa2b組相似,主要為治療初期出現流感樣癥狀、低熱、外周血白細胞輕度減少,未經特殊處理,繼續(xù)治療過程中均可消失。
CIK治療組患者在療程結束6個月后,患者的ALT及HBV-DNA復常率、HBeAg轉陰率及HBeAb陽轉率均高于干擾素治療組患者,除了HBV-DNA外,其他3項指標之間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擾素是最早運用于抗HBV感染的藥物,具有直接抗病毒和調節(jié)T淋巴細胞功能的雙重作用。在治療慢性乙肝患者時其產生的免疫應答和患者體內免疫系統(tǒng)的強弱有關,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CIK療法的使用,通過免疫細胞的被動輸入,增強患者的免疫應答能力,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在體內的復制,促進肝功能的恢復。因此,CIK細胞療法治療慢性乙肝,其對患者的抗病毒免疫能力的調節(jié)是逐漸增強的,且無毒副作用,不良反應少,具有臨床應用前景。
[1]杜清友,劉明旭,王福生.CIK細胞體外抗肝癌細胞的作用.中國癌癥雜志,2001,11:325-328
[2]第五次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華內科雜志,2001,40:62-68.
473000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血液腫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