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瑞云
(河北民族師范學(xué)院 中文系,河北 承德 067000)
康熙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情志淺論
郝瑞云
(河北民族師范學(xué)院 中文系,河北 承德 067000)
康熙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是描繪清代皇家園囿避暑山莊之建筑風(fēng)貌和景致的詩??滴鯙槿幖丫邦}額、作序、賦詩,題材極為廣泛,舉凡山莊內(nèi),山石草木,水源湖渠,游魚走獸,皆是其吟詠對象。就體裁而言,五言排詩,七言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五言古詩,五言絕句,五言律詩,六言絕句,六言律詩諸體兼?zhèn)?。詩人不僅嘆賞山川之美,景致之秀,而且暢言自然給予詩人的深刻體悟。康熙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篇篇寫景,又篇篇言情,篇篇述志,從中可以窺見詩人宵旰夜食,勵精圖治,努力創(chuàng)建萬代不朽基業(yè)的宏偉志向;守禮盡孝,事親以誠的素樸情懷;友山敬水,怡情喻理的自然情愫;涉獵極廣,苦學(xué)不倦的篤學(xué)精神。
康熙;避暑山莊;詩歌;情志
康熙是我國封建王朝最后一個鼎盛時代——康乾盛世的開啟者。他不僅是一位有作為的封建帝王,而且一生勤勉好學(xué),博學(xué)多才,能詩善文。
康熙五十年,熱河行宮初具規(guī)模,康熙從避暑山莊的許多景點中,選出三十六處佳景均以四字題額,并一一寫序作詩,從而形成了著名的“避暑山莊康熙36景”,康熙為此“三十六景”題寫的詩被稱為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詩定景詩。
嚴(yán)羽《滄浪詩話》說:“詩者,吟詠性情也。 ”[1],方東樹明確指出:“善詩者,就景中寫意?!盵2],三十六景詩雖云寫景,但幾乎景景抒情,篇篇言志,分明是康熙心路的軌跡,是康熙志氣與情趣的外顯。誦讀康熙三十六景詩,讀者眼前自然會浮現(xiàn)出一個立體的康熙,一個集明君志向,孝子純情,學(xué)者敦敏,潔士情懷等于一身的帝王形象。
明君志向是康熙三十六景詩中的主體情志。明君首先是勤政之君。所謂勤君是指對君王職守的主動擔(dān)當(dāng),是時刻不加懈怠努力的精神??滴酢霸绯写髽I(yè),勤政愛民”[3]305,從某種意義上說,熱河行宮是為避暑而建,是皇帝的游憩之所。但從康熙三十六景詩里,我們看到康熙沒有耽于游樂,“萬幾少暇出丹闕”(《芝徑云堤》),康熙日理萬機,耽于政務(wù),離開京城避暑只是閑暇時的偶爾一游,“連巖絕擱四時景,憐我晚年宵旰憂”,山川秀麗,四時景美,景物多情,寬解的只是夜以繼日的憂民情思。賞景只是勤政后暫時休整。宵衣旰食,才是康熙的常態(tài)。更何況其休整的方式也常常是行圍狩獵,親御農(nóng)事,是軍戎的日常習(xí)練,是民生稼穡親力親為:“流杯亭之北,瓜圃之西,平原如掌,豐草茂木,麋鹿稚兔交其間。秋諒弓勁,合烝徒,行步圍”(《甫田叢樾》詩序)。歐陽修說“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伶官傳序》)??滴醯那谡s是貫穿始終的?!耙庀冀K宵旰志,踟躕自問濟時方。谷神不守還崇政,暫養(yǎng)回心山水莊?!?《無暑清涼》)
康熙是以勤君自詡的。一生多次向近臣袒露作為君王的勞苦,親政不久,年僅16歲少年帝王康熙自述“朕夙夜求治,念切民依”[3]178,時過48年,康熙回顧一生時又說“朕在位五十馀年,……殫竭思慮,耗敝精力,殆非勞苦二字所能盡也,古帝王享年不永,書生每致譏評。不知天下事煩,不勝其勞慮也?!弁踝袩o可旁委,舜歿蒼梧,禹殂會稽,不遑寧處,終鮮止息。洪范五福,終于考終命,以壽考之難得也。易遯六爻,不及君主,人君無退藏之地也。豈當(dāng)與臣民較安逸哉!”[3]293,人君不可懈怠,不能像小民一樣貪圖安逸。應(yīng)該說康熙的勤政是一種明確職分的主動意識,是一種責(zé)無旁貸的使命意識。
仁君意識是康熙三十六景詩中的主體情志?!邦仠Y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4],在儒家看來,所謂仁是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xì)w于“禮”。作為一種道德范疇,仁是指人與人相互友愛、互助、同情等,仁愛正義,通情達(dá)理,性格溫順,能為別人著想。
三十六景詩里的仁君意識首先表現(xiàn)為一種向賢之心,就是對先賢典籍的主動學(xué)習(xí),對先賢教誨的主動領(lǐng)悟:“讀老無逸篇,年年祝大有”(《水芳巖秀》),“無逸”是《尚書》中訓(xùn)誡君王不可貪圖享樂的篇章,“讀老”是經(jīng)常閱讀,以致讀的精熟。“天貺名猶鄙,居心思道該”(《泉源石壁》),“思道該”是學(xué)習(xí)后的反思與揣摩?!鞍苏渲季魄百t戒,空設(shè)流觴金玉羹”(《曲水荷香》),傳說禹王品酒而甘,知后世天下必有因旨酒而亂者,因而禁絕之。從古圣先賢中汲取精神營養(yǎng),滋養(yǎng)仁心。讓仁成為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識。
仁者愛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以己推人,為天下蒼生著想,是帝王仁行的最高體現(xiàn)。三十六景詩中《芝徑云堤》詩對山莊建設(shè)具有指導(dǎo)作用。康熙說,“測量荒野閱水平,莊田勿動樹勿發(fā)”,不侵占農(nóng)田不毀壞樹木,是康熙定下的山莊建造的基本原則。在某種意義上說,修建山莊是追求享樂的一種表現(xiàn),但“游豫常思傷民力,又恐偏勞土木工”,不傷民力,不大興土木。怎么說也是一種自我節(jié)制?!笆裆截?,阿房出”(杜牧《阿房宮賦》),康熙不愿像始皇一樣大興土木,因為他不想獲得“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的結(jié)局。他心中的理想是“氣和重農(nóng)紫宸志,烽火不煙億萬秋”,基于這種心理,避暑只是建山莊的目的之一,利用山莊避暑機會,密切各民族的關(guān)系,杜絕戰(zhàn)亂,保江山萬代才是建避暑山莊的最重要目的。
三十六景詩中的《甫田叢樾》是一首五言小詩,茲引如下:“留憩田間樂,曠觀恤閭閻。叢林欣賞處,遍地豫豐占”。詩人對田家生活的關(guān)注,對百姓疾苦的同情,溢于言表??滴跞收睾?,即使在賞景怡情中也不忘對農(nóng)事的關(guān)懷與掛念。孟子認(rèn)為,君王享樂本不為過,只要與民同樂就值得贊賞。康熙不求獨樂之樂,而是把百萬民之樂記掛于心,完全符合孟子所倡導(dǎo)仁者之樂。
克己復(fù)禮為仁,克制自己過度欲望,使自己的行為符合于禮的規(guī)范。酒池肉林,歌舞笙簫是歷代荒淫國君樂此不疲的生活常態(tài),而康熙卻“每存高靜意,至此結(jié)衡茅”(《澄泉繞石》),追求一種清心寡欲的淡薄境界,他之所以來山莊是因為“山莊頻避暑,靜默少喧嘩”(《煙波致爽》),山莊之樹給予他精神啟迪,讓他“聞聲知樹密,見景絕紛嘩”(《青楓綠嶼》),山莊之水給予他品德提升,讓他“節(jié)宣在茲求,勤儉勿落后”(《水芳巖秀》),以至于在日常飲食上“清淡作飲饌,偏心惡旨酒”(《水芳巖秀》)。
在實際生活中康熙也是處處為民著想,克制私欲。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康熙南巡察閱黃河,明確下令所經(jīng)過的州縣禁止假名科斂,更無需提供貢物,并且讓百姓各守本業(yè)不愿因南巡而耗費財力、民力??滴跹惨曂馄烀晒乓姲傩找率忱Э?,內(nèi)心悲戚不已。頒布詔書親自接見貧苦無告者克己憐貧,“詳問年齒生計,給與銀兩布疋”、以至于“蒙古扶老攜幼,叩首行宮門”[3]215,仁君心態(tài)畢現(xiàn)。
史書記載:十一年壬子春正月辛未,康熙皇帝陪伴太皇太后前往赤誠湯泉,在路過八達(dá)嶺時,康熙“扶慈輦,步行下山”[3]183,十一年十二月乙巳朔,上為太皇太后不豫,親制祝文,步行禱于天壇[3]223,康熙四十二年秋七月,裕親王去世,上臨裕親王喪,哭之慟,自蒼震門入居景仁宮。王大臣請還乾清宮,上曰:“居便殿乃祗遵成憲也”[3]263,生前盡奉養(yǎng)之道,死后盡哀悼之禮。康熙的確是具備孝子純情的帝王。
在三十六景詩中,以孝為主題的詩共有兩首。一為《松鶴清越》,康熙在詩序中寫到“進榛子峪,香草遍地。異花綴崖,夾嶺虬松蒼蔚,鳴鶴飛翔。登蓬瀛,臨昆圃,神怕心曠。徇仙人所都,不老之庭”,松鶴是長壽的象征,香草有為不老之藥。在康熙眼中,這里類于蓬萊仙島,因而建成皇太后居住之所。本身就有祝福之意。康熙所作五言祝壽詩如下:“壽比青松愿,千齡葉不凋。銅龍鶴發(fā)健,喜動四時調(diào)”。詩意為祝愿母后壽比蒼勁的松樹,千年的松樹枝葉不凋謝。住在山莊居室里的太后,頭發(fā)雖白,但身體很健康。論藝術(shù)水平,此詩的確乏善可陳,喻體不新,語言不精,直白淺陋,真情不用矯飾。曉暢自然的語言,也許更能充分表達(dá)敬老的孝子之情?!讹L(fēng)泉清聽》是三十六景詩中又一首以孝為主旨的詩歌,“瑤池芝殿老菜心,涌出新泉萬籟吟。芳檻倚欄蒸靈液,南山近指奏清音”?,幊?,傳說是昆侖山上的一處池水,周穆天子曾在瑤池向西王母敬酒祝壽。芝殿,漢代一宮殿名,據(jù)《東觀漢記》載:“明帝永平七年,公卿以芝生前殿,表賀,奉觴上壽”,《孝子傳》記載,“老萊子至孝,年七十,找五彩斑斕衣,弄雛鳥于親側(cè)”。本詩引瑤池、芝殿、老萊三個典故,表達(dá)對孝子的敬意,然后通過流泉、鶴鳴、松聲的描寫,抒發(fā)對母后的孝心。孝行不分地位高低,不論年紀(jì)多寡,以帝王至尊的身份,慕斑衣娛親的行為,孝由心生,眼中的景物也具備了祝壽的情致。
宋代林逋隱居杭州孤山時,植梅養(yǎng)鶴,清高自適,人們用梅妻鶴子的典故來形容他高尚的節(jié)操。作為勵精圖治的帝王,康熙當(dāng)然不可能以出世的姿態(tài),過隱逸的生活。但如果說康熙像古代高潔之士一樣,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卻絕不為過。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對自然的崇尚喜愛之情在三十六景詩中多有表達(dá)?!皹飞綐匪秒y歇”(《芝徑云堤》),樂山而游山,喜愛以至于難以止步。詩人認(rèn)為比起人工建筑的亭臺樓閣,自然是天成的,是具有真性情的。而人工建設(shè)則避免不了假設(shè),因而是虛的?!白匀惶斐傻鼐蛣荩淮肆偬撛O(shè)”(《芝徑云堤》)??滴醭缟凶匀?,反對人工雕琢,因為自然是偉大的,是遠(yuǎn)勝于人力的:“非是天然石岸起,何能人力作雕題”(《雙湖夾鏡》)。
靜謐的自然景物是詩人躲避世俗繁華的棲息地,是怡情養(yǎng)性的最佳處所,“聞聲知樹密,見景絕紛嘩”(《青楓綠嶼》),“每存高靜意, 至此結(jié)衡茅”(《澄泉繞石》),“茂林臨止水,間想托身安”(《濠濮間想》)。自然山水景物給予人清靜,給予人身安,是詩人樂山樂水又一個原因。
另一方面自然景物也成為人情感的寄托,“圖畫難成邱壑容,濃妝淡抹耐寒松,水心山骨依然在,不改冰霜積雪冬”(《南山積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松歷來是高潔之士吟詠的對象,康熙贊美松樹品格,展示的卻是詩人的情操?!艾撉槿绨兹?,托志結(jié)丹霞。夜靜無人語,朝來對客夸”(《梨花伴月》),以擬人手法寫梨花的情懷如同白日,她志趣高雅,能同丹霞相媲美。詩人對梨花的喜愛之情按捺不住,急于盼望天明,向客人夸耀。
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詩人從自然景物中獲取了智慧與啟迪,“披云見水平清理,未識無愆守節(jié)宣”(《云山勝地》),“水性雜苦甜,水芳即體厚……節(jié)宣在茲求,勤儉勿落后”(《水芳巖秀》),水之所以甜美,之所以清平是因為水源所處土層深厚,是因為有源頭之水。由此悟出要注意節(jié)儉之道,求得對自身情感和欲望的控制,避免滋生錯誤?!鞍兹A朱萼勉人事,愛敬南陔樂正經(jīng)”(《萬壑松風(fēng)》),“白華”與“南陔”是詩經(jīng)中兩首詩的詩題,這兩首詩是孝子事親之道的篇章。本詩講白色花朵與紅色花朵互相依存,似乎告訴人們兄弟間應(yīng)互相幫助。
康熙一生酷愛讀書,天文地理、經(jīng)史子集無所不學(xué)。他充分認(rèn)識到文化的重要作用,遍求名儒以資帝師。“一代之興,必有博學(xué)鴻儒振起文運,闡發(fā)經(jīng)史,以備顧問。朕萬幾馀暇,思得博通之士,用資典學(xué)”[3]197。因天氣炎熱或政務(wù)繁忙,侍講大臣多次請求暫停講經(jīng),都被康熙拒絕。他認(rèn)為“學(xué)問之道,宜無間斷”,把讀書作為修養(yǎng)性格品德的途徑,“后樂先憂薰弦意,蘊羲爻”(《云帆月舫》),讀易經(jīng)讓人明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道理,“精研書家奧,臨池愈澀手”(《水芳巖秀》),對書家奧妙越研究的精透,寫起來反而越難下筆,用親身體會詮釋“學(xué)然后知不足”的道理,體會到學(xué)無止境,便須無止境的學(xué)習(xí),“若使扶養(yǎng)留精力,同心治理再精求”(《芝徑云堤》),他認(rèn)為世事紛繁,人多雜念只有讀書,才能把握本原,不是本性?!坝赀^云容易散,波流水態(tài)長存。悠然世俗惟念,必得經(jīng)書考原”(《云容水態(tài)》)。
讀書養(yǎng)性不是康熙的唯一目的,通過讀書獲取知識進而解決實際問題,學(xué)以致用也是康熙的目標(biāo)。于河務(wù)之書,罔不披閱,而且讀的通透,讀的精到:康熙三十一年正月甲寅日,康熙在乾清門會見群臣,出示太極圖、五音八聲八風(fēng)圖,因言:“律呂新書徑一圍三之法,用之不合。徑一尺圍當(dāng)三尺一寸四分一釐,積至百丈,所差至十四丈外矣。寧可用邪?惟隔八相生之說,試之悉合”,“又論河道閘口流水,晝夜多寡,可以數(shù)計。又出示測日晷表,畫示正午日影至處,驗之不差。諸臣皆服”[3]235,“日長定九數(shù),發(fā)白考三才”(《泉源石壁》),九數(shù)指古代算數(shù),此處指 《數(shù)理精蘊》,此書是康熙命諭大臣編寫,書成后,康熙親自審定。三才,指天、地、人,涵蓋極廣??梢娍滴跎娅C廣博,學(xué)問淵深?!疤熨L名猶鄙,居心思道該”,康熙認(rèn)為治理國家應(yīng)該用心完備的思考,依靠上天恩賜只是淺陋的見識。治理國家靠人,人必須廣泛學(xué)習(xí),才能使道德完善,能力臻熟。這可以看成是康熙愛好學(xué)習(xí)成為篤志學(xué)者的內(nèi)在動機。
《清史稿·圣祖本紀(jì)》論曰:“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錫。早承大業(yè),勤政愛民。經(jīng)文緯武,寰宇一統(tǒng),雖曰守成,實同開創(chuàng)焉。圣學(xué)高深,崇儒重道。幾暇格物,豁貫天人,尤為古今所未覯”。葉燮說:“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原詩》)。即仁且孝,勤政愛民,格物致知,原本是康熙的本心固有,成為三十六景詩的主體情志,也就成為理所當(dāng)然之事了。
[1]嚴(yán)羽.滄浪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1.
[2]方東樹.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1.
[3]趙爾巽等撰.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98.
[4]孔子.論語[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8,(9).
[5]楊伯峻.孟子譯注[M].中華書局,1960.
I207.2
A
2095-3763(2012)01-0026-03
2011-12-07
郝瑞云(1967-),女,滿族,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師范學(xué)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