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北辰,梁 琦
(1.沈陽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8;2.朝陽市龍城區(qū)經濟和信息化局,遼寧 朝陽 122000)
呂俊的翻譯的實踐哲學轉向和建構主義翻譯學
1劉北辰,2梁 琦
(1.沈陽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8;2.朝陽市龍城區(qū)經濟和信息化局,遼寧 朝陽 122000)
近 30年來,隨著翻譯學科的蓬勃發(fā)展和對西方譯論的大量引進,我國的翻譯理論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國內翻譯的研究方法也逐漸多樣化,從起初源于西方翻譯理論研究的語言學途徑,逐步擴展到多元化的文化學和哲學研究途徑。作為翻譯研究哲學方面研究的代表,本文著重介紹了呂俊的相關譯學理論。
國內;翻譯理論;哲學
呂俊教授是國內比較全面從事翻譯理論哲學范疇研究的學者。從上世紀90年代初,他就開始關注西方翻譯界對哲學理論的跨學科研究。發(fā)表了許多學術專著和論文介紹和總結西方翻譯哲學理論,并對中國翻譯研究的哲學途徑研究進行了系統(tǒng)的總結,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同時,從建立翻譯學科的角度出發(fā),他還創(chuàng)新性的提出基于實踐哲學的建構主義翻譯學的觀點,是國內翻譯研究界從哲學方面進行研究不可多得的創(chuàng)造性理論。
隨著解構主義理論在西方翻譯理論界受到熱捧,國內學者也開始引入解構主義理論進行研究,一時間國內譯界也興起了一陣“解構熱”。然而,呂俊教授冷靜而嚴肅的對國內的解構主義熱潮進行了總結,著重發(fā)表于2002年的《外國語》雜志上。
1.關于解構主義的影響
首先,呂俊教授肯定了解構主義翻譯研究的重要性。他認為,一直處于主流地位的語言學研究模式在實際應用上存在很多不足,因為它研究的是一個靜止封閉的系統(tǒng),是機械式的符號規(guī)律,而實際翻譯中,人們接觸和處理的確是活的語言,擁有不同的主體與不同的語境。解構主義的出現(xiàn)恰好否定了解構的穩(wěn)定性和意義的確定性,從而主張意義的對話性和生成性,以及開放性與差異性。因此,這種思潮一進入中國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因為它沖擊了許多傳統(tǒng)觀念,也給翻譯研究帶來一個多元取向的研究方法,從而取代了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單一模式。
然而,呂俊教授認為,我國解構主義翻譯學派似乎尚未抓住解構主義的本質,恰恰只是抓住解構主義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些表面特征把翻譯研究引向了極端。他們提出的一些主張,如“翻譯即解構”,“翻譯即征服”等,其結果恰恰與翻譯學科的建設背道而馳。這使得國內譯界變得更為混亂。
2.翻譯研究者對解構主義的借鑒
呂俊教授總結了翻譯研究要從3個方面學習解構主義。
其一,學習解構主義首先要抓住他的創(chuàng)造性,或者說“重構性”的實質,而不是否定、破壞、拆解等表面特征。可以說,引入解構主義是西方翻譯研究的重要轉折,其后的文化建構派、目的論派、操控論派和詮釋學派都是沿著這一思路形成的。如果我們沒有正確了解它的實質,對于這些后現(xiàn)代理論的認識就只能浮于表面。
其二,我們要學習他們的思考問題的思維范式,即現(xiàn)象學的范式,而不僅僅是結構主義那種邏輯-數(shù)學范式?,F(xiàn)象學范式不認為一切事物均有一種恒定的本質,而是認為現(xiàn)象即本質。它以想象與聯(lián)想的方式,而不是以抽象與歸納的方法去思考事物,是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使不在場者與在場者綜合融通,形成整體性。這種思維方式更適合于人文學科。雖然,翻譯學屬于綜合學科,但翻譯中的再創(chuàng)造是與這種想象與聯(lián)想密不可分的。
其三,是學習解構主義思想中的開放性思維。多元的思維風格是后現(xiàn)代主義思想的精髓之一。在這里,呂俊總結道,目前,我國翻譯研究者在這一點上尚有欠缺,一旦學習了某種理論之后就認為這是唯一最正確的東西。翻譯過程是多種因素決定的,包括不同譯者主體與不同文化傳統(tǒng)之間的因素,譯文對象不同的因素,時間和空間的因素等等。所以,在翻譯研究中,開放的思想方法和多元的思維風格是必不可少的。
3.解構主義翻譯研究中應避免的幾個傾向
總結了解構主義在中國翻譯研究界的發(fā)展,呂俊總結了三個應該避免的傾向:
第一,不應把在解構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潛意識變成顯意識。潛意識是具有非理性性質的,我們的意志行為因此而壓抑它。但是,在近年來的翻譯研究中,卻存在放縱潛意識,甚至將其作為一種意志行為來看待的極端傾向。
第二,不應把解構當成目的。解構主義是一種思想方法和破除一元論的武器,而不是一種目的或結果。對于翻譯研究亦是如此,解構并非目的,目的是在拆解之后的重構。
第三,不應把非理性當成理性。解構主義揭示出,在翻譯活動中存在的非理性因素并不是讓我們因此去張揚和放縱。
在哲學史上,有兩種最為基本的哲學理路:一種實踐哲學理路,另一種則為理論哲學理路。實踐哲學認為理論思維為生活實踐的一個構成部分,理論思維不能從根本上超出生活,不能在生活之外找到立足點,認為理論理性從屬于實踐理性。理論哲學則認為理論理性高于實踐理性,可以超越于生活對象以及具體的實踐活動。
呂俊總結道:目前,無論是結構主義語言學還是解構主義理論都沒有很好的解決翻譯學問題。其原因在于,它們依據的哲學都屬于理論哲學,而不是實踐哲學。理論哲學缺乏實踐指向,而更偏重理性思維,它是一種理論思辨,缺乏實踐指向。翻譯學科的建立,其哲學基礎必然是實踐哲學而不是理論哲學,因為翻譯活動是人類跨文化交際的實踐性活動。
呂俊對馬克思提出的實踐哲學思想進行了重新審視,認為實踐活動是全部理解和解釋活動的基礎,而且,一切理解和解釋的內容也應指向實踐活動,服務于實踐活動。否則哲學就會失去意義。他認為:討論理論哲學向實踐哲學轉向的目的,就是以馬克思的實踐詮釋學思想為武器,來反思以往的翻譯理論,并以此作為建構翻譯學的哲學基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出語言與觀念的牢籠,才能擺脫與實踐無關,甚至制造混亂的理論空談。
哲學的實踐轉向對翻譯研究的指導意義就在于,這一轉向會使翻譯研究發(fā)生一系列重大觀念的變化,如翻譯觀、語言觀、真理觀、認識論、方法論及對翻譯的評價標準等。以翻譯觀為例,哲學的實踐轉向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走出原文與文本的對立關系,而且走出了觀念性文本,開始從現(xiàn)實生活世界出發(fā),從人類社會實踐的角度來觀察翻譯活動,把它看成是一種人類交往實踐的重要形式,是一種信息交流與共享,是一種文化間的互動性活動。
自2001年起,呂俊教授開始了對建構主義翻譯學的思考。建構主義翻譯學的提出,是建立在其對我國翻譯研究所經歷的幾次范式更替總結的基礎上的。總結中,呂俊教授提出了翻譯應該向實踐哲學轉向的觀點。并以實踐哲學為基礎,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范式——建構主義翻譯學。
呂俊將建構主義理論的特點總結為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建構主義認為任何知識都是一種社會、文化與個體之間相互作用的共同建構。第二,它強調在社會交往中的理性。第三,建構主義理論的相對主義立場。第四,建構主義強調語言的媒介作用與社會性,把它看成是聯(lián)結人與人、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的媒質工具。
建構主義翻譯學首先是對翻譯活動進行研究的理論性探討。作為一種理論,他的首要功能是實現(xiàn)它的認識功能,即通過對這一理論的學習,是人們了解了翻譯活動的本質。建構主義翻譯學秉承了建構主義理論的基本精神,把翻譯活動定位在對文化之間互動與交流,從而共同構建人類知識的宏偉目標上,而不是僅僅把翻譯活動定義在語言轉化,或文體間互動的問題上。它把注意力放在尋求文化間如何成功的進行知識的傳播與交流,從而在不同文化與社會間形成共識,共同促進人類進步及進行不同文化間平等對話的原則與方法。
除了這一理論的理論功能方面,它還具有其實踐功能和方法論功能。在這一點上,建構主義翻譯學不同于解構主義范式的譯學研究。建構主義翻譯學采用了行為理論的語言觀,從而不僅可以應用原來結構主義語言學中的合理部分,同時還把言語行為理論中的許多原則和方法(如語言學的原則和方法)用于具體的翻譯實踐,實現(xiàn)了從結構主義語言學范式的語義-句法模式轉向為建構主義范式的語義-句法模式,如此等等。
呂俊是國內少有的重點從哲學范疇研究哲學的學者。自上世紀90年代起,他借鑒西方哲學理論,梳理了國內翻譯研究范式的變更,提出了將翻譯作為獨立學科的觀點。其理論成果在專著中均有所體現(xiàn)。自2001年起,開始研究建構主義翻譯學。經歷4年時間,從提出這一全新理念,到不斷充實理論,證明其可行性,再到最后將這一理論著書出版。呂俊教授在其20多年的翻譯研究中,他對翻譯研究不斷探索,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取得了很大成就。其研究為后人開辟了新的研究視角。特別是建構主義翻譯學的研究,在近年來日趨升溫。
[1] 呂俊. 呂俊翻譯學選論[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2] 呂俊. 翻譯學——一個建構主義的視角[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3] 孫寧寧. 實踐哲學轉向對翻譯研究的影響[J]. 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
[4] 鄭海凌. 現(xiàn)象翻譯與實在翻譯——兼論翻譯研究的若干新方向[J]. 中國翻譯,2006,(1).
The Transition of Practical Philosophy in Lu Jun’s Translation and Constructivist Translatoloy
LIU Bei-chen, LIANG Qi
In the recent three decades,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have made great breakthroug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lation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introduction. Domestic translation methods have gradually diversified from the linguistic ways of western translation studies to a wide range of culture and philosophy research approach. This paper introduces Lu Jun’s theory since he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philosophy.
domestic; translation theory; philosophy
H059
A
1008-7427(2012)09-0085-02
2012-07-13
作者劉北辰系沈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