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真我心境下的社會反思與人性觀照——論張弦小說主題意蘊的演進與流變

2012-08-15 00:50:10劉霞云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2年11期
關鍵詞:小說創(chuàng)作生活

劉霞云

(馬鞍山師范高等??茖W校,安徽 馬鞍山 243000)

張弦是中國當代文壇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小說家。同時,也是中國當代影視壇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編劇與導演。這位雙棲于小說與影視創(chuàng)作的作家,在20世紀80年代深受讀者和評論者的關注。有人說他是女性寫作高手,因為他為讀者塑造了眾多善良女性形象;有人說他是愛情小說家,因為他的成名代表作如《被愛情遺忘的角落》、《銀杏樹》、《掙不斷的紅絲線》、《未亡人》等均以關注男女情感、描繪婚姻家庭而吸人眼球;還有人說他是反思小說家,因為他繼承魯迅傳統(tǒng)的批判旗幟,毫不留情地揭露舊社會丑惡的一切。上述這些評論都有道理,但獨立來看似乎又不能全部概括張弦的寫作特色與所取得的成就。張弦自1997年因病離世后,為讀者留下了幾十篇小說。仔細閱讀這些小說,發(fā)現(xiàn)其作品涉筆較多的總是愛情、婚姻和家庭等題材,關注最多的也是不同命運和性格的女性。他寫作總是以其個人真切的感受為出發(fā)點,反思社會和時代以及造成個人不幸的根源。但除了關注女性與愛情、反思民族傳統(tǒng)之外,他還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社會視野,以自己一顆溫和、善良的敏感之心去感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為讀者真誠地展現(xiàn)出社會歷史和人性中最微妙的糾葛,在真我心境下自然流淌出一個有著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作家對生活的感悟與期待。

從1956年的《甲方代表》(又名《上海姑娘》)開始,到1987年的《情網》為止,張弦一共創(chuàng)作二十幾篇小說。在這二十幾篇小說中,除卻《苦惱的青春》和《情網》為中篇小說外,其余皆是短篇小說。從時間上來看,1956到1987年有31年時間,這其中還包括從1957年至1978年被下放的21年時間,真正算來,張弦的小說創(chuàng)作時間只有十年。在這十年內,張弦涉筆的題材和反映的主旨是多方面的。為全面了解張弦小說創(chuàng)作的主旨意蘊,本文以張弦十年的創(chuàng)作之旅為主線,條分縷析出張弦小說創(chuàng)作主題的演進與流變,從而深入了解張弦的小說世界。

一 初涉文壇前的熱情歌唱與美好憧憬

1953年,學工科的張弦從清華大學鋼鐵機械??飘厴I(yè),分配到鞍山鋼鐵設計公司當了一名設計技術員。作為一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在國家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年代里,張弦同所有參加建設的年輕人一樣,無比興奮、驕傲與激動不安。他堅信:“所有屬于個人的東西,包括暗暗期待著的愛情,都只需要奮不顧身地工作,便會自然而然地來臨的。”[1]作為一名熱愛文學的青年技術員,張弦欲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他說:“沸騰的生活不斷沖擊著我,使我激動不已,無法安寧。我覺得如果不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簡直就是一種失責,一種對新生活的建設者的負債?!盵2]于是,他構思了第一個短篇小說《上海姑娘》,以技術員黃野的眼睛觀察了一位嬌弱卻又熱忱、執(zhí)著、忘我地工作著的上海姑娘形象??梢哉f,從技巧層面看,作品稍顯稚嫩,但作者在文中懷著一顆真誠的心,生動展現(xiàn)了作者所熟悉的熱火朝天的工業(yè)建設場景,表達了對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者的禮贊,寄托了作者對美好愛情的向往。

懷著這份沖動與情愫,張弦接著又發(fā)表了《最后的雜志》和《羞怯的徒弟》。在《最后的雜志》中,沒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和引人眼球的人物塑造,男主人連個姓名都沒有,直接以 “他”來代替,女主人公紅芬在文中也沒有正面的形象描寫。男女主人公之間也沒有直接的交流,但就在女主人公朦朧、含蓄、害羞的猜測、期待中刻畫出一位熱愛勞動、忘我工作、渴望知識的積極向上的男青年形象。文中結尾以 “最后一本雜志”為紐帶含蓄描繪出兩個年輕人之間朦朧、美好的愛戀之情,彰顯出張弦的柔情與對美好愛情的憧憬。而在《羞怯的徒弟》中,作者這種情緒更濃。作品中那個膽小、羞澀甚至有些笨拙的女徒弟,在文中一開始為師傅所詬病。在師傅眼中,這個女徒弟不靈巧、不干脆、不大膽,甚至對師傅的建議有點軟軟的頑強反抗。后來,因為在工作過程中,羞怯的徒弟憑借自己的悟性,在不顯山不露水中竟然幫助師傅攻破了技術難關,這使師傅一下就喜歡上這個女徒弟。在這兩個年輕人之間,勞動成了聯(lián)結兩個人心房的紐帶,再一次彰顯了張弦的浪漫主義情懷。

二 獨特的李蘭形象及其在文學史上的意義

張弦生活在建國初期那種欣欣向榮、萬物更新的社會環(huán)境中,人與人之間也逐步形成了一種新型的、純潔的同志式關系。在他眼中,個人的幸福、前途與國家利益都將和諧地融為一體。盡管此時的張弦在認識與表現(xiàn)生活時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技術上的幼稚與思考上的膚淺,但張弦還是真誠地唱出了心中的贊歌,初步樹立起自己的藝術觀,并憑借這些思想清新、情思爛漫和人物純潔的作品躋身于人才濟濟的文壇。這對于并不準備專門從事于小說創(chuàng)作的張弦來說是個不錯的開局。

1956年下半年至1957年上半年,當時的中國文壇正在黨的 “雙百”方針指引下呈現(xiàn)出極其活躍的創(chuàng)作局面。在 “雙百”方針的感召下,一批作家如王蒙、劉紹棠、李國文、李準等 “敢于正視現(xiàn)實矛盾,揭露生活的陰暗面,大膽干預生活,觸及人的靈魂,表現(xiàn)了強烈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意識”[3],而一直憑著熱情在寫作的張弦在熱火朝天的工業(yè)建設中也敏感地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不和諧音符。于是,他與當時 “干預生活”的文藝思潮不謀而合,開始了對社會的思考。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漸漸感到自己作品膚淺、單薄,很不滿足,很想寫出觸及社會生活較深的東西。”[2](P421)在這種情況下,便構思出后來給他帶來深重災難的第一部中篇小說《苦惱的青春》(原題為《青春銹》,寫于1957年,發(fā)表于1980年初)。這部小說是張弦小說創(chuàng)作藝術思想上的轉折與飛躍,是他對現(xiàn)實生活的研究與深化,也是他在文學道路上真正有意義的第一部作品。雖然作品切入的角度和前幾篇作品相似,但表現(xiàn)生活的深度明顯加強。他透過熱火朝天的生活表象發(fā)現(xiàn)了別人不曾發(fā)現(xiàn)的東西,塑造出一個在當時文學史上還沒有出現(xiàn)過的典型人物形象,即李蘭。李蘭是 “新中國建國初期精神面貌積極向上、富有自我犧牲精神,而又在每根毛孔里都滲透著 ‘左’的教條主義毒素的典型,是當時新文學中出現(xiàn)的為數(shù)眾多的青年群像中有獨創(chuàng)意義的一個”[4]。其實,李蘭的意義并不僅僅在此。1977年底,劉心武在《人民文學》上發(fā)表短篇小說《班主任》,作品因塑造了謝慧敏這個心靈被嚴重戕害與扭曲的中學生形象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栋嘀魅巍奉D時在文學史上被譽為新時期 “傷痕文學”的濫觴。遺憾的是,張弦沒有劉心武幸運,當《苦惱的青春》這篇具有振聾發(fā)聵意義的作品創(chuàng)作出來后,還沒來得及公開發(fā)表,就在1957年下半年全黨開展整風運動與反右斗爭中成了被批判的對象。后來張弦憶及此事時痛心不已,他說:“尤其表現(xiàn)了我的單純、幼稚和不設防的,是在反右高潮過去之后的‘向黨交心’運動中,我向組織交出了《青春銹》的手稿,真誠地請求組織上幫助我提高認識。所換來的結果是,以寫 ‘反黨小說’的罪名被定為右派分子?!盵2](P422)事實上,李蘭身上典型的 “左傾幼稚病”和謝慧敏是一脈相承的,中國當代文壇上“傷痕文學”的真正濫觴應該追溯到張弦的《苦惱的青春》。因為黨的政策失誤導致 “傷痕文學”這個名詞整整遲來二十年;也因為黨的政策失誤,導致張弦剛剛起航的文學之旅莫名擱淺。但慶幸的是,在短暫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張弦已找到自己創(chuàng)作的方向。他將憑著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在深入了解生活的基礎上,采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深層采掘與研究生活。

三 文革十年的傷痕記憶與釋然面對

因《苦惱的青春》被下放到農村的張弦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去就是二十二年。這二十二年間,張弦以 “罪人”的身份接受勞動改造,足跡遍及湖南岳陽、安徽馬鞍山,嘗盡了下層百姓的萬般苦累。這二十二年對于熱愛文學的張弦來說,損失是巨大的,但二十二年眼所及、身所受的磨難恰恰成為張弦寶貴的精神汲養(yǎng)。

1976年 “文革”結束以后,中國當代文壇迎來了新時期文學。而 “此時期的文學奠基是從對過去,尤其是十年 ‘文革’中所推行的極左文藝政策、文藝觀念的凌厲批判起步的”[3](P71)。深受“文革”影響的張弦返回文壇后,以 “文革”為寫作對象發(fā)表了題為《記憶》的短篇小說,開始了新一段創(chuàng)作生涯?!队洃洝钒l(fā)表時正是文壇上 “傷痕文學”風起云涌之時,一批如《班主任》、《剪輯錯了的故事》、《傷痕》、《我該怎么辦》等優(yōu)秀小說尖銳地控訴了 “文革”給無數(shù)普通中國人的生活和心靈所帶來的無法彌合的創(chuàng)傷。但這些作品由于只顧及恣肆的情緒發(fā)泄,作品的重心停留在對社會與人生傷痕的表層描寫上,所以在產生巨大反響的同時,其生命力也是有限的。而此刻的張弦反倒顯得更加理性與冷靜。他的《記憶》在眾多 “傷痕小說”中顯得新穎、深刻。在作品獲得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之后,張弦在文壇上立即聲名鵲起。也許是受《苦惱的青春》創(chuàng)作傾向影響,張弦在《記憶》中塑造的秦慕平形象與李蘭有相通之處。李蘭身上的 “左傾幼稚病”因一次團支部改選而有所覺醒,所以《記憶》中的秦慕平不再是 “極左”的執(zhí)行者,特別在他本人也深受 “文革”極左路線的傷害時,也意識到自己親手制造方麗茹冤案而產生愧疚。因為有愧疚,才能有覺醒;因為有覺醒,才有人性的復蘇。這是善良的張弦所企盼的。同樣是揭露 “文革”的作品,張弦沒有從正面描寫那公式化、概念化的千篇一律的政治斗爭場面,而是以方麗茹對秦慕平的理解來表達自己對 “文革”運動的理解。小說中沒有激昂的控訴與痛苦的宣泄,更多的是深沉、嚴肅和反思。尤其在小說結尾處,張弦寫道:“是的,記憶是一樣好東西,它能使人們變得聰明起來。在我們共產黨人的記憶中,不應保存自己的功勞業(yè)績,也不應留下個人的得失、恩怨。應該永遠把自己對人民犯下的過錯,造成的損失,牢牢銘刻在記憶里?!盵5]

張弦在構思《記憶》的同時,還在構思另一篇小說《舞臺》。發(fā)表于1979年9月的《舞臺》是張弦的另一篇返回文壇的試筆之作。同樣為試筆之作,相對于《記憶》在當時所產生的影響小得多。《舞臺》中三個年事已高、即將離休的主人公都是歷經十年浩劫的受害者。他們曾經有著滿腹的抱負與理想,但錯誤的政治運動中斷了他們曾經的夢?,F(xiàn)在,云破天開,陰霾散去,但青春已逝,面對自己心愛的 “舞臺”,該何去何從?張弦此時的立場依然是正面向上的,他對曾經給自己帶來莫大傷害的 “文革”運動一如放映員方麗茹的理解和寬容,并通過作品中的人物行動詮釋了自己的觀點。那個不忍心告別舞臺的著名演員薛蘭菲何嘗不是作者痛苦心靈的折射;那個應當離休卻死皮賴臉占著職位的部長徐壽康何嘗不是作者所鄙夷的。畢竟歷史的過錯已成歷史,縱然違背新舊更替的法則來維持已逝的寶貴理想,豈不又是錯上加錯?唯獨那個坦然離休并一直為青年人的事業(yè)而忙碌著的醫(yī)生劉德煌才是作者想要樹立的理想形象。在小說的結尾,薛蘭菲豁然開朗,決意要加入劉德煌的行列,為培養(yǎng)年青人作出自己的貢獻。文章立意清晰,思想明確,可惜由于沒有一個核心人物,只依靠對比的手法來塑造三個人物的形象,難免會因缺乏獨特意義和感人之處而使形象單薄和平面化。雖然《舞臺》的影響不大,但在張弦的小說創(chuàng)作之旅上,《舞臺》的選題、構思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張弦后期創(chuàng)作的藝術傾向。

四 對封建余毒的深刻反思與對女性命運的細致探究

通過前期的創(chuàng)作,張弦已經尋求到一條比較適合其氣質與造詣的藝術之路。敏感的張弦一直在思考,這在《苦惱的青春》中能窺見一斑。在1979年至1982年這段時間,張弦文思泉涌,佳作迭出,其中《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與此同時,還創(chuàng)作出一組以探究女性命運為題材的愛情小說如《未亡人》、《銀杏樹》、《掙不斷的紅絲線》、《回黃轉綠》等。這些小說視角恒定,立意相似,對于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余毒在新社會里所產生的毒害予以無情地揭露。因為他的善良與溫和,他的揭露方式依然保持慣有的溫和與冷靜,但在這理性背后,則是一顆顆飽受痛苦與折磨的赤誠之心,所產生的批判效果依然振聾發(fā)聵。

在《被愛情遺忘的角落》里,作者一開始準備抱著真誠的態(tài)度,“去盡情傾訴鄉(xiāng)親的困苦、哀愁和希望,盡情地謳歌這來得多么好,又多么不易的溫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5]。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諸如公開買賣婚姻、扼制男女戀愛自由等封建余毒令作者坐立不安,再加上作者在十年動亂的大部分時間在農村度過,親眼見農民終年辛苦勞作,卻長年掙扎在貧困的生活當中。長期貧困的物質生活必然帶來精神、文化生活的貧乏。于是,作者大膽干預生活,主張 “真實地反映生活,努力探索和追求比生活本身更真實的真實”[6](P38)。在如此創(chuàng)作動機的刺激下,張弦構思了一個角落,一個同當時社會在政治、經濟、道德、民情、風俗等均有著千絲萬縷內在聯(lián)系的角落。作品中菱花、存妮、荒妹母女三人所處的不同歷史時期而遭受不同的婚姻,從 “一個側面展現(xiàn)了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所走過的一段曲折的路”[7],表現(xiàn)了作者 “悲天憫人、憂國憂民”[8]的沉思和對農村經濟改革的“光明憧憬”[9]。作品一經發(fā)表,便被文壇視為當時反思文學的典型代表作。眾讀者皆認為這是一篇反對買辦婚姻、追求婚姻自主的小說,但向來追求藝術創(chuàng)新的張弦的立意并非僅在于此,他在文中通過菱花喊出了 “這日子怎么過回去了”的迷惘,向讀者拋出了 “為什么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全國解放已經二十年的當時還會出現(xiàn)這樣的悲劇”這么一個令人深思的課題,從而使得作品包容深廣的社會歷史內容,具有相當?shù)乃枷肷疃群蜕鐣萘俊?/p>

張弦因《角落》而斐聲文壇,這使他更加堅信自己已找到適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觀。接下來,張弦一口氣發(fā)表《未亡人》、《掙不斷的紅絲線》、《銀杏樹》、《回黃轉綠》等作品,這些作品一經發(fā)表均引起很大反響,有評者索性將張弦定為愛情小說家,有人這樣評道:“在張弦的愛情小說中,愛情不是增加刺激的調味品和趨附時髦的化妝品,而是作家用以觀察和干預社會人生這個沸騰的化鐵爐的一個洞眼?!盵10]的確,張弦談婚姻與愛情,不是瓊瑤式的浪漫情愛,而是依托在既定的社會歷史背景與制度下,通過弱勢女性在不堪環(huán)境中的困苦掙扎,進而挖掘出導致一切不幸的思想根源來。如《未亡人》中的周良惠,比她年長十五歲的市委副書記丈夫,在亡妻后就可以光明正大地 “欽點”她為嬌妻,眾人皆呼 “適宜”,甚至對周良惠投來羨慕的目光??梢娫跈嗔κ澜缰?“夫貴妻榮”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但當寡居了十幾年的周良惠鼓足勇氣欲同比她小幾歲的郵遞員結婚時,換來的卻是眾人包括她的親人的鄙夷與威脅,再一次體現(xiàn)了權力世界中 “夫貴妻榮”的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

依然是抨擊 “夫貴妻榮”的封建殘余思想,在《掙不斷的紅絲線》中卻少了周良惠式的抗爭與控訴,多了份傅玉潔式的失望與屈服。傅玉潔在年輕時傲岸地放棄了 “夫貴妻榮”的世俗生活,義無反顧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愛情。但是,當理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遭受打擊時,她在動搖、退縮、后悔,最后,還是回到了當年那個她曾經鄙夷的避風港灣。作者在此借傅玉潔靈魂深處的變化批判了封建殘余思想卷土重來的現(xiàn)象,還借其女兒之口喊出了 “我要走自己的路”的決心,表達了作者反叛封建余毒思想的信心與希望。

面對封建余毒,周良惠在控訴,傅玉潔在屈服,而在《銀杏樹》中的孟蓮蓮深受其害卻渾然不覺。孟蓮蓮身上具有舊社會賢良婦女的優(yōu)良品質,她善良、賢淑、勤勞、癡情、善解人意,但她身上也存有讓現(xiàn)代女性無法接受的性格即無原則地妥協(xié)與忍讓?!躲y杏樹》依然在講一個老掉牙的故事,即陳世美式農村青年姚敏生借助孟蓮蓮的力量進了城,很快就拋棄了孟蓮蓮,最后在記者的干預以及縣委書記的威嚇下,他選擇了無愛的婚姻,乖乖回到孟蓮蓮身邊。姚敏生固然可恨,但孟蓮蓮的表現(xiàn)何嘗不讓人痛心。張弦在小說結尾處別出心裁地以孟蓮蓮的知足與嬉笑來結束這場現(xiàn)代版陳世美鬧劇。在孟蓮蓮的嬉笑知足中有力地揭示出中國女性身上所存的封建思想之深。

循著這條路,張弦對愛情、婚姻的思考更為深入。為追求幸福的婚姻,周良惠、傅玉潔、孟蓮蓮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爭取著,至于追求到手的幸福是否就是自己想要的,只有她們自己心中清楚。在此基礎上,張弦再次把目光鎖定在新時代女性身上,細膩挖掘她們對于愛情、婚姻、家庭以及生活的獨特理解。

在《回黃轉綠》中,尹影作為現(xiàn)代社會追求美好生活的女性代表,在家庭中有著絕對的權威地位,對生活也有足夠的支配權。但她渴望那種遠離油鹽醬醋的高雅生活。因為討厭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討厭一向踏實過日子的丈夫,她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高雅的文學愛好上。這種生活觀直接影響著她的小說創(chuàng)作觀,所以她的創(chuàng)作也因少了生活 “干擾”的痕跡而顯得毫無生機。盡管她曾有處女作《夢》,因自身對生活的真切感受曾獲得過大家的好評。但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就一直停留在飄浮、淺薄的狀態(tài)中。很顯然,尹影的生活觀、文學觀都是有問題的。為了能讓她有所覺醒,作者特意安排了務實、穩(wěn)重的詩人南宇為她敲醒警鐘。當尹影一廂情愿地向南宇表達自己的愛慕之心時,南宇冷靜地拒絕了尹影的求愛,同時,還不留情面地指出其在小說創(chuàng)作上存在的不足。這使得一直生活在幻想之中的尹影頃刻間從云端跌落地面。最后,尹影舉手投降,又回到了那個曾讓她瞧不上眼的家庭,實現(xiàn)了小說的 “回黃轉綠”的主題。相對于前幾篇女性題材小說,《回黃轉綠》的影響小得多,在一定程度上與作者 “對生活的剪裁有較多的以竟為之乃至強使生活就范的痕跡有關。”[8](P40)總之,張弦以批判封建殘余思想為主題,以婦女命運為題材所寫的這些小說,在全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有評者曾說:“在當代作家中,如此執(zhí)著地探討婦女命運、婦女地位,而且取得如此成就的,還很難找到第二個人?!盵11]

五 百態(tài)人生的反思與微妙人性的參悟

八十年代是中國小說家熱情最為高漲、探索最為積極、所取得的成績極為可觀的十年。在這十年里,從傷痕小說,到反思小說,再到改革小說與尋根小說、先鋒小說等流派的演變,整個小說創(chuàng)作局面相當活躍。當眾作家追逐小說流派進行創(chuàng)作時,張弦則淡定地聽從自己的心境去抒發(fā)自我真實的感受。其前期作品與傷痕小說、反思小說等流派相契合,在一定程度上也緣于張弦個人情感與社會情感的相契合。漸漸地,張弦淡出了80年代小說流派演變的軌道,繼續(xù)在真我心境下關注社會與人生,只不過關注的范圍較之前期則顯得更加寬廣,關注的題材更加多樣,人物類型也豐富多彩。在1982年至1985年間,張弦發(fā)表了一系列關注人生百態(tài)、探幽微妙人性的作品如《春天的霧》、《遺愿》、《綠原》、《請原諒我》、《臨街的窗》、《熱雨》、《八廟山上的女人》、《焐雪天》、《淺淺的游泳池》、《伏爾加轎車停在縣委大院里》等。這些作品根據(jù)作者表達主題的不同,又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悖逆世俗常規(guī),反思百態(tài)社會

面對死亡,誰也無法回避。死后的告別儀式自然也是死者與人世間存有關聯(lián)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但在《遺愿》中,張弦讓讀者看到了悖逆世俗常規(guī)的快意。文中優(yōu)秀的女工程師冉亞瓊因癌病纏身而不久人世,臨終前她向丈夫交代了一樁遺愿,即死后無論如何不要讓任何人向她的遺體告別。這個決定當即引起了周邊人強烈的反響。在眾人眼中,這樣的遺愿是違背世俗常情的。張弦對此世俗常規(guī)有著自己的理解與立場。文中的冉亞瓊其實是一位堅毅而執(zhí)拗的女性,對于病魔,她曾作過頑強的抗爭;對于事業(yè),她傾注全心。可以說,她的一生是積極向上的一生,在她眼中,死后那隆重的追悼形式和所謂的高調贊揚,都是毫無意義和價值的。同樣是面對死亡,《臨街的窗戶》中的劉奶奶則是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迎接死亡。劉奶奶也是一位一輩子不認命、不服輸?shù)念B強女性,當她因摔了一跤癱瘓于床后,在病榻上認真反省了自己坎坷的一生,反復思考了命運和死亡的命題,最后,她終于想通了,不認命、不服輸是不可能的,與其癱瘓在床等待死亡,倒不如化被動為主動。于是,她設計了一個周密的爭取死亡的計劃。劉奶奶反復咀嚼自己一生所歷經的滄桑世事,終于悟透了人生和自然命運之間的和諧關系,最終平靜地帶著微笑離開了人間。對于死亡,世人皆認為“好死不如賴活著”,但《臨街的窗戶》則完全違背了世俗常情,令人深思。

這種背離世俗常情的主題思想不僅體現(xiàn)在對死亡的理解上,還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眾人眼中,大齡男女不成家似乎是令人無法接受的現(xiàn)實。于是,總有熱心人為這些大齡男女牽線搭橋,認真地安排一場又一場的婚姻約會。在《熱雨》中,張弦對此類做法是排斥的。他在作品中極力描繪那種牽線人極度熱心、面試男女極度無趣的約會場面,讓讀者看出這些表面上似乎能給大齡男女青年帶來幸福的約會儀式,實則在一次次磨蝕著他們對愛情和幸福的向往之情。在小說結尾,當男主人公在無味的約會儀式結束時,忍不住發(fā)了一通牢騷話。殊不知,倒是這一通無禮的告別詞竟然引起了那位不知是孫姓還是宋姓的女主角的強烈共鳴。在無意之中,兩顆本無意溝通的心靈竟然在瞬間息息相通,產生了強烈的碰撞。張弦在不經意的情節(jié)設置中點破了常人幫忙牽線未必能促成美滿婚姻的庸俗舉動,指出男女之間只要坦誠相待,樂于溝通,總是能找到人世間最美好的愛情的。而這類違反常俗的事情也經常在政府機關里上演。在《伏爾加轎車停在縣委大院里》中,新上任的領導老喬為提高工作效率,一改往日單位領導騎自行車下鄉(xiāng)的常習,準備開轎車下鄉(xiāng)視察工作,誰知卻招來老辦公室主任和其他老領導的反對,都認為這樣做有悖于中國人秉承的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事實上,今非昔比,處在經濟改革迅猛發(fā)展的當下,過分拘泥于昔日慣常的作法以博取廉潔奉公的虛名,這樣做必然會嚴重阻礙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張弦善于抓住社會中存在的諸多習以為常的事例,折射出自己對社會的反思,體現(xiàn)出一個作家所具有的警覺與社會責任感。

(二)微妙人性的捕捉與參悟

張弦是細膩的,在后期作品中雖然不再書寫社會重大主題,但他把目光更多地關注于生活小事件,捕捉在日常事件中男女主人公微妙的情感世界。有人說張弦 “并不喜歡簡單地趨奔某種社會觀念或說教,總是以一種近似原態(tài)生活的潛心刻畫,使其作品顯現(xiàn)著多維關系的復雜統(tǒng)一。其善于從人性角度審視社會,從社會角度考察人性”[12]。在《焐雪天》中,張弦沒有明確的是非善惡觀,而是直觀地呈現(xiàn)出新時期農村建設期間農民不同的精神面貌。其實,頭腦靈活、干事有魄力的曹炳康并不真的就是 “活流氓”;向來異常沉穩(wěn)的村支書朱發(fā)山未必真的就是光明磊落、讓人敬仰的好領導;一直叫囂著 “士可殺不可辱”的鄉(xiāng)村知識分子杜葆坤并非真的就是有氣節(jié)的知識分子;而賢良的素月更是充滿爭議。當曹炳康對她進行百般騷擾時,無邪的素月是受害者。當曹炳康一再用金錢討好她,她不可抗拒地臣服于這個曾經被她斥為 “活流氓”的男人時,她又是令人鄙夷的。這一組人物在社會發(fā)展浪潮中不同的表現(xiàn)均體現(xiàn)出經濟發(fā)展對現(xiàn)代人精神世界的沖擊,引起讀者對微妙人性的深層思考。在探討微妙人性主題的作品中,《請原諒我》頗具深意。女人在丈夫被誤診為癌癥患者即將死去時,原諒了丈夫臨終前所吐露的外遇秘密。可女人一旦得知丈夫是誤診時,丈夫臨終前所吐露的秘密頓時成了女人心中一顆致命的毒瘤。女人為何前后態(tài)度如此巨變,個中原因很復雜。故事雖然很簡單,但張弦擷取生活的橫截面,深入挖掘其中的深意,著實為讀者留下了一串值得深思的關乎人性的命題。

人性是復雜的,它很難讓人一下子就能判斷出誰是誰非。《焐雪天》、《請原諒我》中的人物如此,《八廟山上的女人》中的人物亦是如此。《八廟山上的女人》頗具諷刺意味,小說中抗日英雄劉剛因為抗戰(zhàn)有功,而在之后的人生仕途上一路順風。殊不知,在他風光無限的背后竟是在當年抗日的八廟山上因情而留下一對母女的一世期盼。這是個不能公開的秘密,一旦公開,昔日英雄就會變成違紀戰(zhàn)士。為了自己的仕途,英雄選擇了遺忘和逃避。為了英雄的仕途,善良的母女選擇了等待。但這無望的等待一等就是一輩子,直到這位可憐的母親即將離世,英雄依然不敢前來相認。八廟山上的女人是善良的,但英雄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面對曾經的承諾,他有過愧疚,但只在內心深處苦苦掙扎,從未付出過行動。直到自己年事已高時才決意付出行動去看望母女。可當世俗的光環(huán)再次照耀著他時,他又一次不由自主地選擇了放棄。那位英雄是真正意義上的英雄嗎?苦等了一輩子的女子這樣做有意義嗎?這些問題值得令人深思,真正觸及人性深處的隱秘與紛蕪。

六 纏綿傷感的情戀絕唱

“從性格上來說,張弦是善良、溫和、敏感、多情的?!盵13]由于多情,張弦和工人出身的第一任妻子鬧過離婚。為此,他曾陷入無邊的苦惱之中,并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在80年代末,他終于如愿和導演秦志鈺結婚。這段人生經歷無不對張弦在80年代后期的創(chuàng)作產生影響。凡是鬧婚外戀者,多數(shù)是彼此傷害而以失敗告終。但張弦卻在現(xiàn)實中收獲了那份不被人看好的愛情。為表達 “他對美好愛情的渴望以及對美好愛情難以覓求到的無奈”[14]。張弦創(chuàng)作了堪稱絕筆之作的中篇小說《情網》。張弦一生只寫過兩部中篇小說,似乎命中注定與中篇有著擦肩之痛。其中《苦惱的青春》因為政治的原因被擱淺了幾十年,使得一部在文學史上具有開拓意義的佳作就這樣平淡謝幕了。而《情網》是作者傾注全心寫出來的佳作,作品早在1987年就完成初稿。之后張弦一直忙于寫劇本、拍影視劇,所以小說直到張弦離世之后才公開發(fā)表。但這并不影響作品所取得的藝術成就。作品中男女主人公不惜一切代價地勇敢追求真愛,這似乎隱約能看見張弦生活的痕跡。最終由于外界的壓力過大而導致這份不幸的愛情壽終正寢,但男女主人公畢竟傾注全心地去愛過。作品最大的亮點就是女主角蘇星的鮮明性格,她敢愛敢恨,敢離敢合,性格堅強,立場堅定。這較之張弦以善良著稱的女性形象群則是一大突破與開拓。

縱覽張弦這十余年的小說創(chuàng)作,從初涉文壇前的單純歌唱再到封筆之前的情戀絕唱,無不印證著張弦所生活的時代特色與痕跡。這使其小說在主題揭示上呈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性與真實性。張弦一直認為,文學是人學,這頭一個人便是作家自己。的確,從張弦人生不同階段的主題揭示特征來看,張弦用自己真實的感受用心創(chuàng)作出每一部作品,從而深深感動著讀者的心。在追求真情實感的同時,張弦還在不斷追求藝術的創(chuàng)新。他不滿足于浮于生活表象的淺吟低唱,能透過眾人司空見慣的生活表象,進行多方位、深層次的反思,充分挖掘微妙人性,深刻抨擊封建傳統(tǒng)余毒,從而為世人留下了一批經典之作。

[1]張 弦.談我的第一篇小說[A].張 弦.張弦文集[C].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357.

[2]張 弦.張弦自傳[A].張 弦.張弦文集[C].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420.

[3]朱棟霖,丁 帆,朱曉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9.

[4][11]劉錫誠.獨創(chuàng)的藝術——評張弦的小說[A].張弦.張弦文集[C].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400、411.

[5]張 弦.掙不斷的紅絲線[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14.

[6]張 弦.感受和探索——《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創(chuàng)作回顧[J].電影藝術,1982,(5):36.

[7]李 鈞.沉思與憧憬——讀張弦的《被愛情遺忘的角落》[J].中國文學研究,1987,(3):136—139.

[8]王 蒙.善良者的命運——讀張弦的小說創(chuàng)作[J].文學評論,1982,(5):37.

[9]張 弦.慘淡經營[J].上海文學,1981,(1):58.

[10]胡永年.卓犖不群 別具一格——評張弦的愛情小說[J].清明,1982,(1):252.

[12]柏文猛.形象的意味:張弦解讀[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43.

[13]張守仁.一個遺憾的彌補[J].文學自由談,1999,(3):107.

[14]秦志鈺,張 遠,張 為.關于出版《張弦文集》的說明[A].張 弦.張弦文集[C].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442.

猜你喜歡
小說創(chuàng)作生活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一墻之隔》創(chuàng)作談
漫生活?閱快樂
生活感悟
特別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無厘頭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創(chuàng)作隨筆
文藝論壇(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創(chuàng)作心得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
創(chuàng)作失敗
意林(2006年2期)2006-05-14 14:47:46
新泰市| 砚山县| 老河口市| 南投县| 凤山市| 临西县| 应用必备| 潜江市| 万荣县| 昌平区| 红安县| 青冈县| 秦安县| 聊城市| 广西| 修水县| 弋阳县| 石景山区| 无为县| 芦溪县| 烟台市| 塔河县| 奉新县| 沾益县| 永寿县| 中宁县| 漠河县| 邮箱| 肥城市| 吉木乃县| 大埔县| 财经| 淮阳县| 和政县| 邹平县| 富平县| 富顺县| 城步| 红桥区| 南皮县| 苏尼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