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陽
1923年榮膺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愛爾蘭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6)把愛爾蘭民間文化奉為古老的思想貴族,雖不失質(zhì)樸,卻深刻雋永,成為一切藝術(shù)的源泉。他與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不約而同地從古希臘哲學(xué)家普魯塔克(Plutarch,約公元46-120)及17世紀(jì)英國拉爾夫·卡德沃斯(Ralph Cudworth,1617-1688)等人思想中汲取了精靈理念,希望自己可以和其它藝術(shù)家一樣,向樂意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的人們展示愛爾蘭的民族風(fēng)情。
綜觀其一生創(chuàng)作,在詩神繆斯的指引下,葉芝創(chuàng)作中的神秘主義體驗獨具特色,精靈理念貫穿其思想的始終,“我與精靈始終在一起,但很遺憾在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個性之前都對此一無所知。我不知道自己創(chuàng)作時為何總是從各種精靈意象里孜孜不倦地選擇,不停地在尋覓,以滿足自己超越日常飲食的渴求。然而,當(dāng)我寫下這些精挑細選的詞句時,文字間卻充滿了種種不確定,不知何時我變成一只手指,也不知何時它又變成泥土?!盵1]
葉芝出生在一個藝術(shù)氛圍濃厚的家庭,母親經(jīng)常給孩子們講流傳在斯萊戈一帶愛爾蘭民間傳說,父親則隨性地給孩子們講些地理、化學(xué)知識,帶著葉芝在斯萊戈附近的鄉(xiāng)村游玩,實地探索當(dāng)?shù)刈匀粴v史。斯萊戈風(fēng)景優(yōu)美但也較為荒涼,母親講述的幻想神話傳說又增添這方土地的神奇魅力。斯萊戈給葉芝奉獻了美好的童年,這在他飽含激情整理的愛爾蘭神話傳說集《凱爾特的薄暮》(the Celtic Twilight,1893)中也多次提及。詩人1939年于法國病逝前給妻子在遺囑中留言,希望盡快就地埋葬,等一年之后,“報紙忘了我”,再悄悄把尸骨遷到斯萊戈的達姆克利夫那篇山頂云霧繚繞、平原蒼翠、海浪拍擊懸崖沙灘的奇幻之地[2]。后來葉芝全家搬至倫敦,但全家始終念念不忘愛爾蘭。1880年底,葉芝全家搬回愛爾蘭,在都柏林市區(qū)生活一段時日,最后定居愛爾蘭首都都柏林東部的皓斯(howth)。皓斯周圍都是丘陵和樹林,相傳有精靈出沒,加上當(dāng)?shù)氐母鞣N鄉(xiāng)野傳奇,對詩人葉芝影響深遠。相傳《凱爾特的薄暮》(the Celtic Twilight,1893)收集的便是葉芝家女仆講的神話故事[3]。《凱爾特的薄暮》將神話與精靈互相結(jié)合,講述詩人親身經(jīng)歷、冥想及愛爾蘭風(fēng)物人情,被英國詩人凱瑟琳·雷恩(Katherine Rane,1908-2003)贊為“半是愛爾蘭編年史,半是葉芝自傳的結(jié)合”。
葉芝受伊曼紐爾·斯威登伯格及印度教、占星術(shù)的影響,終生都對玄妙魔幻的神秘世界充滿好奇,熱情地創(chuàng)立 “都柏林秘術(shù)兄弟會”(Dublin Hermetic Order,1885)。他曾自我總結(jié)道“神秘生活乃是我所做、所想、所寫一切的核心”。雖然奧登曾指責(zé)葉芝的后期創(chuàng)作無異于“一個被魔術(shù)和印度等等胡言亂語所迷惑的成人的可悲展示”,然而其妻格奧爾吉·海德-里斯也和他一樣對神秘主義、唯靈論有特殊愛好,曾在455個場合與他一道款待亡靈,熱衷與死者靈魂交流的桌子漂?。╰able-rapping)演出,興致勃勃地嘗試“無意識寫作”。
葉芝的精靈理念還來源于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溢散(emanation)的神話及雪萊的靈之靈(epipsyche)等思想[4]。 “溢散”是威廉·布萊克用來形容人類所具有的女性特征的用語;在布萊克看來,人類在永恒狀態(tài)下雌雄同體。于是,溢散便作為人類的女性意志或詩人身體自我反抗的象征。雪萊相信人類靈魂內(nèi)部還存在著一個靈魂,在兒子威廉·雪萊去世后,他創(chuàng)作《致威廉·雪萊》的詩歌來緬懷他:“強烈而又可親的生命氣息,在墳頭和廢墟的荒野,滋養(yǎng)著有生命的鮮花和雜草的愛。”雪萊和柏拉圖一樣觀照人類的靈魂,相信通過“秘儀”人類可以窺見“靈之靈”。
而哈羅德·布魯姆則認(rèn)為葉芝的精靈理念主要來自于瓦爾特·佩特 (Walter Horatio Pater,1839-1894)精靈式的蒙娜麗莎。因此,葉芝才把《在月亮友善的寂靜中》(Per Amica Silentia Lunae,1917)寫成佩特風(fēng)格的散文。
葉芝的精靈理念豐富了他的創(chuàng)作題材,他以自己的信仰創(chuàng)作了一套精靈理論,成為一位20世紀(jì)令人難以忘記的偉大詩人。其漫長的28年愛情道路便是其精靈理論自我與反自我二重性的根源。與那位愛爾蘭民族主義者、演員難忘而令人遺憾的激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精靈理念給詩人增添的非常艱巨、幾乎難以承受的負(fù)擔(dān)。
葉芝是一位十足的占星家,出生于1865年6月13日20點40分,那時寶瓶座剛剛升入第一宮位,20多分鐘后月亮也升空,占星術(shù)顯示此時出生的人由于金星與火星成直角互相克制造成愛情不利,處于“月亮友善的寂靜中”。按照占星家的指示,葉芝最好在1917年10月結(jié)婚方可破解自己星宿的命運。
23歲的葉芝在1889年遇見愛爾蘭民族主義者、演員莫德·岡(Maud Gonne,1866-1953),稱她為海倫轉(zhuǎn)世,“她佇立窗邊,蘋果花一團團、一簇簇如她一般光彩奪目。她便是那片片撒滿陽光的花瓣?!盵5]對莫德·岡的愛情激發(fā)了葉芝的創(chuàng)作靈感,《當(dāng)你老了》(When You Are Old)《白鳥》《沒有第二個特洛伊》(from No second Troy,1916)《黎明》《絕不獻上那顆心》等千古絕唱噴薄而出。然而遺憾的是,莫德·岡對葉芝只有友誼,五次求婚均遭拒絕?!爱?dāng)我知道自己一無所有時,我將看見黑暗散發(fā)灼灼光芒,空虛結(jié)滿累累碩果,敲鐘人在塔里已為我靈魂的婚姻奏響喪樂?!比~芝愛屋及烏幾次三番向其女求婚,又未成功?!拔乙褜⒆约旱膲羯⒙湓谀愕哪_下;你輕輕踩過,它便翩然逝去?!盵6]按照星宿的指示,葉芝1917年又向秘術(shù)會的奧爾吉·海德-里斯求婚,終于如愿。葉芝聽從星宿的指引于1917年結(jié)婚,雖沒有得到終生夢寐以求的繆斯或繆斯之女,卻獲得一位靈媒當(dāng)作終身伴侶。在距他本人52歲生日還有一個月的1917年3月11日創(chuàng)作了散文《在月亮友善的寂靜中》[7]。幻想之作《在月亮友善的寂靜中》是一部精靈之書,葉芝以散文的形式向人們解釋他對鬼魂的信仰,對東方神秘宗教的理解。
葉芝曲折的愛情婚姻道路便是精靈在月亮友善的寂靜中,精靈不僅僅是人類其他的自我,而且是自我的對立面——反我,它與自我最親密的一面聯(lián)合起來共同反對自我。這就是葉芝精靈理念的二重性:自我與反自我。
仔細分析看來,葉芝與精靈理念同時具有愛戀與對抗兩種充滿張力的關(guān)系。正如但丁·賈布里埃爾·洛賽迪與簡·博登·莫利斯之間熱情和破壞性的愛情一般,悲劇性的結(jié)局令人難過:洛賽迪的愛人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冥后。然而,葉芝有其對待精靈的獨特之處,他可以心平氣和地對待他的精靈,即使他意識到精靈所在之處即意味著反抗力量之所在。在他看來,恰恰是具有二重性的精靈才能鞭策著它的想象力無限升華直至崇高。由此看來,葉芝的精靈理念恰恰通過自己的二重身份進一步升華了其浪漫主義的天才概念。
“我與精靈始終在一起,但很遺憾在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個性之前都對此一無所知。我不知道自己創(chuàng)作時為何總是從各種精靈意象里孜孜不倦地選擇,不停地在尋覓,以滿足自己超越日常飲食的渴求。然而,當(dāng)我寫下這些精挑細選的詞句時,文字間卻充滿了種種不確定,不知何時我變成一只手指,也不知何時它又變成泥土。 ”[8]
詩人無法清楚地了解自己歸根結(jié)底是從自己的精靈理念中獲益還是受害,他不得不如一切偉大作品中的主人翁一樣承受各種變化,為每一個嶄新的自我意識的誕生感到驚奇。如果文學(xué)一定是在自我與反自我的路徑上行走,反我一定要作用于自我,那是因為文學(xué)必須由自己與自己的對抗中才能成長發(fā)展。葉芝精靈二重性的偉大程度與他的任何詩句相比都毫不遜色。
“惟有承受住一切預(yù)料中的艱難困苦的人,方能創(chuàng)作出人們想象得出的最震撼人心的美。惟有人們經(jīng)歷或者預(yù)料到大家可能經(jīng)歷的一切恐懼時,我們才有希望在眼花繚亂的蠅營狗茍的人腳下獲得豐收。然而,豐收在哪里。我們無法輕輕松松就得到它。它不在我們的眼前,在我們的意識中,就像水跟火同在,喧囂與寧靜在一起那樣。 ”[9]
葉芝孜孜不倦地向精靈理念默默地奉獻自己的生命,并不僅僅如有的人一樣獲取某些精神愉悅,也不僅僅如有些人一樣獲得某種超自然力。他希望精靈理念可以賜給他一套系統(tǒng)的思想:這套思想可以使他自由地選擇、創(chuàng)造精靈世界一般奇幻的想象力,正如古希臘和但丁那樣神奇的想象力一樣[10]。
葉芝一生與現(xiàn)代主義抗?fàn)?,?0世紀(jì)現(xiàn)代主義文學(xué)創(chuàng)作觀點并不完全贊成。據(jù)說1933年在一次宴會上葉芝還與當(dāng)時赫赫有名的T.S.艾略特并不相識。艾略特當(dāng)面問他對自己的詩歌有何見解,他卻貌似有些難言只是告辭離開,并沒有表示特別欣賞。然而,其精靈理念卻呈現(xiàn)出非邏輯性、混亂性等現(xiàn)代主義特征。
自葉芝1939年1月去世之后,他便成為一個游蕩在現(xiàn)代主義文學(xué)世界的鬼魂。奧登(W.H.Auden,1907-1973)在《紀(jì)念葉芝》中曾說:“現(xiàn)在葉芝被各個城市所撕碎拋棄,激怒了成千上萬個奇思莫想的人們;這位死者的話,被今人修改的面目全非?!盵11]在奧登眼里,葉芝的精靈理念是故作神秘、浪費時間精力的小丑,嚴(yán)厲地批判否定葉芝感性奔放的精靈生命。然而,葉芝與20世紀(jì)很多現(xiàn)代主義作家仍然具有微妙的交往關(guān)系。龐德曾給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寫信贊賞葉芝為人很好,為他介紹日本的能劇。葉芝曾幫助詹姆斯·喬伊斯渡過生活中的難關(guān)。我國作家王統(tǒng)照喜歡葉芝的精靈意象,稱贊他“尤能于平凡的事物內(nèi),藏著很長的背景,讓人讀著,滋生幽密的感想?!薄八苡陟o穆中,顯出他熱烈的情感,裊遠的思想?!盵12]其精靈理念可堪為其顯著的代表。
葉芝晚年執(zhí)著于無意識寫作,與奧爾吉·海德-里斯曾做過一個實驗:葉芝緊閉雙眼,格奧爾吉·海德-里斯則取一紙箱標(biāo)志沖著他的頭來做冥想。于是,葉芝便想象到自己在一片荒漠及一片遠古廢墟中用雙手托起了自己的身體。格奧爾吉·海德-里斯便解釋說她看到了精靈世界[13]。葉芝1925完成的精靈著作《幻視》便是他們夫妻二人冥想靈異及妻子夢中囈語的記錄,具有典型的非理性特征,并且顛倒混亂,毫無邏輯。莫恩也認(rèn)為《幻視》是葉芝偉大智慧在想象哲學(xué)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系統(tǒng)體系,涉獵了占星學(xué)、煉金術(shù)、月亮相位思想等神秘主義思想。而奧威爾把這個體系看成是葉芝對現(xiàn)代西方文明的憎惡及夢想回到青銅時代或者中世紀(jì)的渴望。
波德萊爾認(rèn)為,“現(xiàn)代性經(jīng)常被刻畫為一種時間的不連續(xù)的意識。一種與傳統(tǒng)的斷裂,一種全新的感覺,一種面對正在飛逝的時刻的眩暈的感覺。”正如波德萊爾認(rèn)為,葉芝也把自己的無意識寫作看成是精靈帶來的神圣方式,“現(xiàn)代性的態(tài)度為了將飛逝的時刻保持住或永久化而把它當(dāng)作神圣的?!盵14]葉芝晚年的無意識寫作與記錄妻子夢中囈語的寫作便具有了波德萊爾的現(xiàn)代性特征。
《幻視》還是一部立體主義的書,整個神秘主義體系以碎片的方式展示,以無聲的形似默默地說明其自身存在的意義。當(dāng)把這些碎片連接在一起時,猶如孩子們把立體的圖形拼貼成一個完整的畫面一樣。這種孩子氣一面顯示其笨拙的圖景,一面又是現(xiàn)代主義高度發(fā)達的代表。在齊美爾隨性的文章中看來,“現(xiàn)代性體驗最突出、最顯而易見的特征即是偶然性、不連貫性、碎片性、浮游不定性。”[15]葉芝的精靈理念恰恰能向齊美爾設(shè)想的這般,捕捉到現(xiàn)代生活許多片段、偶遇及可遇不可求的瞬間,形成偉大的“社會想象力”。葉芝正是如此,他孜孜不倦地向精靈理念默默地奉獻自己的生命,正是精靈理念可以賜給他一套系統(tǒng)的思想:這套思想可以使他自由地選擇、創(chuàng)造精靈世界一般奇幻的想象力,正如古希臘和但丁那樣神奇的想象力一樣,于是在一瞬間便擺脫了現(xiàn)代生活中庸常,把零碎、飄渺的碎片幻化成美麗的精靈世界。
于是,葉芝投入畢生精力潛心培養(yǎng)的精靈理念除了具有傳統(tǒng)人們認(rèn)為的浪漫主義特點之外,便具有了波德萊爾主張的間的不連續(xù)的現(xiàn)代性,同時也有齊美爾社會想象力的審美體驗現(xiàn)代性。葉芝便超越了前代浪漫主義愛情詩人的影響成為英國20世紀(jì)最有代表意義的詩人,其貢獻值得世人永遠銘記。
綜上所述,葉芝的精靈理論土壤肥沃,既離不開家庭的哺育,斯萊戈的童年生活,也離不開其終生對玄妙魔幻神秘世界的興趣與好奇,威廉·布萊克、雪萊、瓦爾特·佩特等人的思想都曾為其精靈理念的成長施肥灌溉。葉芝希望自己的精靈理念可以令他象古希臘和但丁那樣自由地選擇、創(chuàng)造奇幻的想象力。雖然葉芝美麗的漫長的愛情沒有賜給他美滿的結(jié)局,可在月亮友善的寂靜中,其精靈的二重性在自己與自己的對抗中升華出浪漫主義的概念。其精靈理念具有波德萊爾時間的不連續(xù)的現(xiàn)代性,同時也有齊美爾社會想象力的審美體驗現(xiàn)代性。
[1]William Butler Yeats,”Fairy and Folk Tales of the Irish Peasantry”,London:Walter Scott,24 Warwick Lane,New York:3 East 14th Street,1888,p.9.
[2]William Butler Yeats, “Under Ben Bulben”,Irish University Press,1939,p.4.
[3]William Butler Yeats,the Celtic Twilight,London,W.C.MCMII:A.H.Bullen,18 Cecil Court St.Martin’s Lane,1893.
[4]Harold Bloom,Genius:A Mosaic of One Hundred Exemplary Creative Minds,New York:Warner Books,2003.
[5]Foster,R.F.William Butler Yeats:A Life,Vol.I:The Apprentice Mage.New York:Oxford UP,1997,pp..86-87.
[6]William Butler Yeats,Aedh Wishes for the Cloths of Heaven,The Wind Among the Reeds,1899.
[7]William Butler Yeats,Per Amica Silentia Lunae,New York:Macmillan Company,1918.
[8]William Butler Yeats,”Fairy and Folk Tales of the Irish Peasantry”,London:Walter Scott,24 Warwick Lane,New York:3 East 14th Street,1888,p.9.
[9]Marjorie Howes,John Kelly,W.B.Yeat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p.21.
[10]William Butler Yeats,A Vision,London:Privately Printedfor Subscribers Only by T.Werner Laurie,LTD,1925.p.XV.
[11]W.H.Auden,“Yeats as an Example”,Twentieth 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vol.1,Dedria Bryfonski and Phyllis Carmel Mendelson eds.,Detroit:Gale,1978,p.563.
[12]王統(tǒng)照.忍心.譯者前言[J].小說月報(12卷第1號).上海: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21:32.
[13]Marjorie Howes,John Kelly,W.B.Yeat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73.
[14]胡鵬林.文學(xué)現(xiàn)代性[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7:13.
[15]王小章.齊美爾論現(xiàn)代性[J].社會,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