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東
膽囊息肉和急、慢性結石性膽囊炎屬于普外科中的常見疾病和多發(fā)疾病,手術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治療方法,通常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或是開腹膽囊切除手術[1]。本文對50例膽囊炎患者進行了分析研究,現(xiàn)將結果呈現(xiàn)如下:
本文對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50例來我院接受小切口開腹膽囊切除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齡為19~77歲。病程為5個月至18年,所有患者在術前均接受彩超檢查,一部分患者接受CT檢查,有1例患者有腹部手術史,即闌尾切除手術,23例患有急性亞急性膽囊炎,17例患有膽囊管或是膽囊頸結石,7例患有膽囊結石并發(fā)膽囊萎縮,1例疑似患有Mirizzi綜合癥,2例患有膽囊壁壞疽,9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壓,6例患有冠心病,2例為慢性糖尿病,3例為糖尿病,1例為肺氣腫。
同期行傳統(tǒng)開腹手術患者3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齡為18~80歲。病程為3個月至17年,14例患者為急性亞急性膽囊炎,9例為膽囊管或是膽囊頸結石,5例為膽囊結石并發(fā)膽囊萎縮,1例疑似患有Mirizzi綜合癥,1患有膽囊壁壞疽,5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壓,2例為冠心病,2例為慢性支氣管炎,2例為糖尿病。兩組患者均不存在膽囊切除手術的絕對禁忌癥,本文中所選擇的這些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其他相關因素方面存在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在術前接受B超和肝功能檢查,且在術前4~6小時即禁食禁飲,并開始使用抗生素,將胃管拔出。小切口膽囊切除手術:采用連續(xù)進行硬膜外麻醉,而患者取仰臥位,此外,習慣選擇患者的左側髂前上棘部位和臍連線一直延長到患者的右肋取其交點,這個交點就是膽囊底在患者體表上的投影,向內(nèi)上與肋沿平行的方向劃4~6cm的一條直線,這就是斜切口的位置,切口與肋緣的距離為2cm,要逐層進腹,將小網(wǎng)膜孔打開,取“S”拉鉤向上牽引肝方葉,將結腸肝曲以及十二指腸球部用壓腸板進行下牽,首先對Calot三角進行解剖,使膽囊管以及膽囊動脈能夠游離出,鄰近膽囊側,對膽囊動脈進行鉗央、切斷以及雙重結扎等操作。將結扎線預置于膽囊管當中并且不進行切斷處理,之后沿著膽囊的底部對膽囊到膽囊頸部進行逆行剝離,在膽囊管的位置對結扎線處進行預置,對膽囊管進行鉗夾、切斷以及雙重結扎。將膽囊切除,對膽囊床通過電刀燒灼進行止血。若還存在滲血的情況就要對膽囊床進行4號絲線的縫合,不用將腹腔引流管放置于其中,對切口進行縫合,手術結束。
研究中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包SPSS15.0進行統(tǒng)計學方面的分析,所有組間數(shù)據(jù)應用χ2檢驗,相關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以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行小切口手術患者的術中失血量明顯較傳統(tǒng)手術方式少(P<0.05),且在術后下床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傳統(tǒng)手術方式(P <0.05),見表1。
傳統(tǒng)的開腹膽囊切除手術創(chuàng)口較大,術中失血量較多,且術后患者恢復速度慢;腹腔鏡下的膽囊切除手術所用設備昂貴,且對操作醫(yī)生的要求比較嚴格,阻礙了其在基層醫(yī)院的開展[2]。
若膽囊周圍存在非常嚴重的粘連情況,需選擇逆切法[3]。行小切口膽囊切除手術之前,需對其存在的潛在風險和膽源性損傷發(fā)生后情況的嚴重性有充分的認識。了解膽道的所有解剖變異,對實驗室進行嚴格檢查,熟悉患者病情,并使用B超定位,手術中做S拉鉤牽拉時要注意保護患者的肝臟,最大限度顯露出術野,使膽囊三角得到充分的暴露出非常重要,并要理清膽囊管、肝總管及膽總管的走向,認真操作,避免損傷膽管[4]。
小切口膽囊切除手術具備了傳統(tǒng)的開腹膽囊切除手術與腹腔鏡下的膽囊切除手術的優(yōu)點,在直視下進行手術操作,創(chuàng)口小,術后恢復速度快,適應癥廣,安全、可靠,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費用少等特點,適合在基層醫(yī)院推廣使用。
表1 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比較
1 劉榮,劉建,張惠英,等.LC并發(fā)癥的防治體會[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04,12(4):230 -231.
2 謝進喜.28例小切口膽囊切除的臨床分析[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11,6(5):471-472.
3 劉西江.485例小切口膽囊切除術體會[J].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2010,6(2):191 -192.
4 莫樹權,陳靜,韋漢鼎.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臨床療效分析[J].右江醫(yī)學,2012,40(1):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