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中國古代史的課程群建設—兼論“文化人類學”對“中國古代史”教學的意義

2012-08-15 00:45:06王小健
大連大學學報 2012年5期
關鍵詞:古代史人類學理論

王小健

(大連大學 歷史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2)

2010年,我們以“以中國古代史為核心的課程群建設”為題申報了校級教改項目并獲批。本文圍繞該項目的緣起、設計和實施,談談對中國古代史教學的一些思考,特別是文化人類學對中國古代史教學的意義。

一、項目設計和實施

這幾年本課題組成員一直從事先秦至魏晉時期的中國古代史教學。這門課程在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對象是剛入學的新生,對學生狀況以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深有感觸。新生來源有兩個途徑,一是志愿錄取,二是調劑錄取。志愿錄取的學生有學習興趣,求知欲強烈,最終志向是考取研究生,有更高的追求。調劑錄取的學生對歷史專業(yè)并沒有強烈的興趣,但因為已經服從調劑,所以在主觀上也愿意好好學習。但不論怎樣,他們都是剛剛脫離中學階段進入大學,知識結構比較淺,對歷史的認知更多地停留在重要的歷史事件上。從心理上看,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新奇感,都希望通過歷史專業(yè)學習,提高知識水平和思維認知能力。

如何保持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新鮮感,并逐漸提升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認知能力,需要在課程設計上下功夫。大一新生的中國古代史課從上古講起,這段歷史的特點是歷史悠久,時代遙遠,難以理解,學生很快就會陷入歷史知識的汪洋大海中,迷失方向,如果沒有及時有力的引領,學生剛入學時的新奇與希望,很快就會消失。另外,現(xiàn)在的學生有一個共性,就是不讀書,不會思考。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并不主動地閱讀文獻,分析、解讀文獻的能力無從提高。即使有所閱讀,也難以在其傳達的歷史信息之間建立起有機的聯(lián)系,研究能力也無從提高,所以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理論思維的訓練顯得尤為迫切。正是出于這種考慮,我們覺得有必要打破古代史課程之間的孤立狀態(tài),提高課程群的綜合化水平,特別是要加強學生理論思維的訓練。

本項目是以“中國古代史”課程為核心,包括“中國歷史文選”、“中國史文獻研讀”、“文化人類學”共四門課程在內的課程群建設。對于課程本身來說,是為了提高課程的綜合化水平;對于學生來說,是為了讓他們多讀書和學會思考。

“中國古代史”是歷史學的學科基礎課,教學內容基本定型,授課重點是歷史發(fā)展的基礎知識,講授不可過于講求學術性而偏于艱深,重點是讓學生掌握中國歷史各個時段的基本內容,特別是要講清楚每個時期的時代特點,以及歷史發(fā)展的連續(xù)性,使學生真懂歷史,培養(yǎng)歷史感。當然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歷史內容有針對性地啟發(fā)學生思考。課程采用的教材是晁福林主編的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中國古代史》[1](上冊),為了使教學內容更具有規(guī)范性,便于以后學生考研,特意參照國家研究生入學考試題型,為期末考試命題,既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查,也關注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但中國古代史教學畢竟是以基礎知識的傳授為主要目的,而掌握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只是高等教育的第一個層次,這些專業(yè)知識是如何得出來的,又如何認識?這涉及到歷史知識的來源,屬于歷史研究的范疇,并不是一門古代史教學所能解決的,而“中國歷史文選”和“中國史文獻研讀”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個不足。

“中國歷史文選”是歷史學的專業(yè)基礎課,教學內容是介紹歷史原典和解讀其中的選文,長期以來教學停留在對字、詞和文義的解釋和通讀上。但事實上,這些只是教學任務之一,其最終目的是用所學的選文說明中國歷史,因此中國歷史文選的教學必須有助于中國古代史的教學。具體作法是選擇《尚書》、《左傳》、《國語》、《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這些中國古代史的基本史籍加以介紹,同時結合中國古代史的教學重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歷史文獻,提高選文的史料價值。選文主要有《牧誓》、《城濮之戰(zhàn)》、《武靈王平晝閑居》、《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漢書·藝文志序》、《三國志·讓縣自明本志令》、《后漢書·宦者列傳序》[2]等,這些選文所表現(xiàn)的內容都是古代史教學重點,對它們的講解和分析可以起到與古代史互相促進的作用,既增進了學生對選文內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學生對古代史知識的學習。不僅如此,我們還參照研究生入學考試的題型,在“歷史文選”期末試卷中增加了一定幅度的史料說明題,使歷史文選課為中國古代史課服務的目的性更強。

但是僅靠歷史文選課的選文還遠遠不夠,為了使學生能夠擴大閱讀歷史原典的范圍,進一步培養(yǎng)其閱讀和分析史料的能力,我們還開設了“中國史文獻研讀”課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內容畢竟代表不了全部的中國古代歷史,因此文獻研讀課既要兼顧中國古代史的教學內容,又要具有延展性。在教學中,將文獻研讀內容按照時段和專題分成幾部分,第一部分是《左傳》、《國語》部分,與古代史的春秋歷史對應,第二部分是《戰(zhàn)國策》、《孟子》和《史記》中的戰(zhàn)國部分,與戰(zhàn)國歷史對應,第三部分是《史記》、《漢書》中的漢初部分,與西漢初年歷史對應,第四部分是《史記》、《漢書》、《后漢書》中的民族列傳,與漢代民族關系史對應,第五部分是《史記》、《漢書》中的經濟部分,目的是引起學生對經濟問題的關注,第六部分是其他一些相關內容,增加學生對歷史豐富性的認識。學生自行選擇閱讀內容,每個人都要寫研讀報告,并在課堂上宣講。

中國歷史文選和中國史文獻研讀這兩門課是為了讓學生多讀書。可是,學生讀過的歷史文獻即使再多,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思維和認識方法,這些歷史文獻也只不過是材料的堆積而已,無法上升為對歷史文化的理論認識。而實際上我們學習、研究歷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正確認識自己的文化。因此,學生還必須學會思考,會思考才會提問,才會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會思考是種能力,這種能力狹義言之是歷史研究的能力,廣義言之則是進行一切工作的能力。為此,我們在學生修過“古代史”、“歷史文選”、“中國史文獻研讀”課的基礎上,又特意開設了一門其他院校很少開設的課程——“文化人類學”。

二、“文化人類學”課程的實施情況

文化人類學是研究人類文化起源、成長、變遷和進化的一門學科。這門學科本來對我們并不陌生,其創(chuàng)始人之一是美國人類學家摩爾根,摩爾根寫的《古代社會》經恩格斯的解讀寫成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只不過后來文化人類學在西方有了長足的發(fā)展,我們不太了解而已。

說到人類文化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就像說人類歷史、中國歷史一樣龐大,但是這樣龐大的話題仍然可以簡約為一些指導性的理論,這要看研究者采取什么樣的研究方法。文化人類學家實際是將極為復雜的人類文化表現(xiàn)歸納為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包括物質生產、社會結構、人群組織、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各個方面,通過對現(xiàn)象的分析,發(fā)現(xiàn)文化各個方面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概括出一定的原理、通則,再用以解釋相似的文化現(xiàn)象[3]8。因此,文化人類學使用的是歸納演繹的方法,理論性強。歷史學是以具體歷史事實為分析對象,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得出一些經驗性的認識和判斷。從研究方法上看,重經驗輕理論。對于研究者說,發(fā)現(xiàn)一個歷史真相,揭示一個歷史秘密,更能激動人心。這種學術取向使歷史研究的綜合概括性不足,歷史事實常常是零碎的,偶然性的,我們探討的多是個性意義,至于是否具有某種普遍意義并不受重視,這影響了我們對歷史發(fā)展的認識和理解。另外歷史研究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僅僅是知其然并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大學教育還要教給學生知其所以然的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歷史學所欠缺的,我們可以通過學科融合加以彌補,而文化人類學歸納概括出的理論、采用的方法對于分析歷史事實、歸納歷史現(xiàn)象非常有幫助。正是出于這種考慮我們開設了文化人類學課程。

我們使用的教材是童恩正的《人類與文化》(重慶出版社,1998),這本書系統(tǒng)介紹了文化人類學的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優(yōu)點是理論翔實,并結合了中國歷史文獻和考古發(fā)現(xiàn),比較符合我們的教學目的。主要參考書是朱炳祥的《社會人類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這本書內容比較簡潔,概念清楚,每一章都有個案分析,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他的文化人類學書籍也很多,學生在校圖書館都可以借到,可以有效地輔助學習。

文化人類學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大多數學生以前根本沒有聽說過。為了使課程內容和文化理論更容易讓學生了解,課題組特意搜集了一個八集的視頻,視頻是關于南非象干人狩獵、采集的生活內容,每集八分鐘,在課前播放,之后就其中的內容提問。學生很喜歡這個視頻的內容,從中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和體會異文化,并引發(fā)學生思考自己所處的文化與異文化的異同。

另外,我們還對授課內容作了精心設計。對課程內容進行適當簡化、通俗化,使之與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層次相吻合,既避免了課程內容過于理論、生澀而使學生失去興趣,又能適時地啟發(fā)學生的思考,提升他們的知識層次和學習層次。課程內容分成七章,每一章的內容都與歷史學習密切相關。

第一章是文化人類學的幾個主要理論流派。重點介紹文化人類學的幾個理論大師,如進化論學派的摩爾根、歷史特殊論的鮑阿斯、功能論的馬凌諾夫斯基和布朗、法國社會學大師涂爾干等。講課重點在這些理論大師的治學經歷及其學術貢獻,目的是以他們執(zhí)著而嚴謹的治學精神感染學生,使學生受到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激勵,并對文化發(fā)展的各種理論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

第二章是生計經濟。所謂生計經濟是指工業(yè)化經濟之前的人類經濟形式,包括狩獵采集、園圃農業(yè)、集約農業(yè)和畜牧業(yè)。之所以要從物質生產開始講起,是因為物質生產構成了文化的基礎,它影響到文化的其他方面——社會組織、家庭形式、宗教信仰、社會管理等等,所以對人類文化的考察,必須從這一基點開始[3]62。這一章重點介紹狩獵采集、園圃農業(yè)、集約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的特點,并詳細講解各種經濟形式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人口規(guī)模、家庭形式、分配原則和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并且引導學生用這些理論分析先秦之前的歷史,使學生學會用經濟的眼光認識社會的各種關系。課后布置了兩個作業(yè),一個是“用人類學理論分析中國農業(yè)社會”,另一個是“結合歷史知識分析游牧民族與農業(yè)民族的關系”。

第三章是婚姻和家庭?;橐龊图彝ナ侨祟愐环N非常古老、非常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世界各地的婚姻、家庭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人類學研究婚姻的目的不是為了獵奇,而是要通過對世界各地婚姻習俗的比較,分析這一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的本質,探討其社會功能,以及與其他文化因素之間的聯(lián)系[3]101。這一章的重點是婚姻的定義、功能、形式、產生的條件、婚后居住模式以及家庭類型。學生對婚姻習俗并不陌生,但對婚姻現(xiàn)象缺少理論把握,這一章就是要彌補這個不足。課后作業(yè)是,“用人類學的理論,以《儀禮·士昏禮》和《禮記·昏義》為文本,分析中國古代婚姻與現(xiàn)代婚姻的異同”。

第四章是繼嗣群。繼嗣群的概念學生很陌生,但對宗族并不陌生,宗族其實就是繼嗣群的一種形式。這一章的重點是繼嗣規(guī)則,如父系繼嗣、母系繼嗣、雙系繼嗣、雙邊繼嗣,以及繼嗣群的主要類型世系群和氏族,我國古代的族就屬于世系群。課后作業(yè)是“用人類學理論分析我國古代宗族的組織形式”。

第五章是社會組織和政治團體。人類能夠在親屬關系之外根據需要結成一定的組織特別是政治團體,這恐怕是人類戰(zhàn)勝動物、人類群體之間優(yōu)勝劣汰的最根本原因。這一章的重點是各類政治團體的特點及其演進規(guī)律。根據人類學家的觀點,人類社會整體經歷了四種政治組織形式,即游群、部落、酋邦和國家。這種政治上的發(fā)展進化,是與社會其他領域的進化密切相關,如技術進化、人口規(guī)模、社會等級、產品分配等等,而作為最高級政治組織的國家,其特點是有中央政府以及保證政府的權威得以執(zhí)行的一整套強制力量,如軍隊、警察、法庭、監(jiān)獄等,以及使人民相信其強制力量合法性的意識形態(tài)[3]166。課后我布置了兩個作業(yè),一個是“以人類學理論和歷史記載嘗試分析唐朝南詔的社會性質”,第二個是“以人類學理論和古史記載嘗試分析傳說中的堯舜禹時期的社會性質”。

第六章是宗教。宗教也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究竟什么樣的思想和行為屬于宗教,即宗教的性質是首先應該明確的。這一章的重點是宗教信仰的類型、宗教儀式的組成以及宗教的社會功能。

以上是文化人類學課的主要內容,這門課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介紹文化理論,使之服務于中國歷史的解釋分析,因此在授課時始終堅持兩個環(huán)節(jié)。一個是精講理論,在講解中注意啟發(fā)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的探究欲是從問題開始的,所以在講解時不斷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例如在講解第二章狩獵采集經濟時,提請同學思考以下問題,這種經濟形式下的人口規(guī)模是大是???家庭形式是大還是???分配方式是互惠分配還是再分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還是等級的或階級的?這些問題實際是要學生思考經濟量與社會組織的關系。學生是具有思考能力的,只不過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啟發(fā),學生思考后大多給出了比較正確的回答。在授課過程中,隨時充滿了類似問題的創(chuàng)設,盡可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回答問題,解決問題。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講課時隨時與中國歷史相關照,做到人類學理論與歷史史實相發(fā)明,并在課后布置的作業(yè)中注重訓練學生以人類學理論分析說明相應歷史的能力。不過,在講課中注意避免人類學理論與歷史文獻的機械印證。事實上,歷史文獻既能印證人類學家的主張,又存在很多反例,前者說明了人類學理論的普遍意義,后者則體現(xiàn)了人類文化的差異性。在運用人類學理論時,不能只撿相似的例子加以比較,反例也很重要,只有對反例不斷研究,才會不斷完善人類學理論。例如在講解游群、部落、酋邦、國家四種政治組織的進化時,特別強調指出這四種類型對某些民族是連續(xù)的進化階段,對有些民族則意味著不同的政治類型。課后布置作業(yè)時,也對學生強調既要用這一理論說明中國文明起源與國家的產生,也要從中國文明起源和國家產生的一些獨特性中補充完善這一理論。當然,這樣做對學生來說難度很大,但他們的頭腦中應該有這種意識。

三、文化人類學的教學效果

第一,南非象干人的視頻和一些授課內容澄清和加深了學生對史前社會的認識。

周莉同學說:“以前總聽人說‘自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這似乎是我們對中國古史發(fā)展最通俗的認識,學習中國通史時對史前社會的講述也不多,自己對當時的社會狀況沒有直觀的認識,也很少去想象那時候的人到底是怎樣生活的。我比較喜歡老師每節(jié)課開始一段時間放的關于象干人的視頻。從這些視頻中可以看到人類早期生活的樣子,男子狩獵、女子采集,那時候的人完全依賴自然生存,雖然沒有先進的技術和工具,但是他們依然能夠從自然中獲得生活必須的各種食物,我們現(xiàn)在的人不得不佩服先人們對大自然的適應能力。試問如果把我們放到這些原始的地區(qū),我們有多少能存活下來。他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來生存,又不會破壞自然,反觀我們現(xiàn)代人卻往往犧牲環(huán)境來換取經濟發(fā)展,生產水平提高了卻保護不好環(huán)境,這真是值得我們反思。通過視頻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現(xiàn)在的一些習俗或者分工原來在人類早期社會中就已經萌發(fā)了,這對我理解畢業(yè)論文要寫的民族方面的東西有很大的啟發(fā)。”

董成同學從史前史理論的角度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對于這門課,自從第一堂課起,我就由衷地喜歡上了。原因可能很多,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在于,上個寒假的時候,我專攻了中國古代史中的先秦部分,還涉獵了一些實地考古的內容,所以對于第一堂課的摩爾根古典進化論體會尤深。在看先秦史方面的書籍時,尤其是史前史部分,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中所論述的理論的確存在不小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來自于時代的局限,有的在于其本人的臆斷,可是問題在于我國史前史研究卻還一直憑借著這種理論。”

王錦智同學則被人類學家們執(zhí)著的學術精神所感動,她說:“從他們(人類學家們)身上可以得出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每個理論的形成不是空想,是用汗水,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然后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進行融合,進一步創(chuàng)新得到的,其中的艱難就可想而知了,而對于史學研究者也需要這種精神,親身去實踐,可以避免高高在上而忽略實際的問題,這樣得出的理論成果才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第二,提升了學生思考和理論思維的能力。

李盼同學說:“身為歷史學專業(yè)的我,以往更多的是學習朝代或國家各方面的歷史。而文化人類學這一課程,不僅豐富了相關知識,增添了對人類文化的了解,而且培養(yǎng)了我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研究性學習。文化人類學對歷史研究和我自身有雙重意義,而老師的授予知識并引導我們思考問題的作用更是重大,讓我們有所思而又有所得,這是難得的。”

有的同學還從認識的角度對歷史學和人類學的學科特點作了初步比較。曹綠蔭同學指出:“文化人類學對人類發(fā)展中始終存在的文化現(xiàn)象進行考察,諸如婚姻、族群、政治組織、精神信仰等等,這些內容有著很多的理論性的表達,更像是尋求人類歷史上始終影響人類發(fā)展的因素的普遍意義,也因此更具有指導性,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具體歷史條件下的歷史現(xiàn)象。”特別是關于婚姻一章,學生感觸頗多,因為她們對婚姻了解的比較多。張昊同學說:以往關于婚姻方面的課程“多是講授婚姻的儀式、離婚、婚后生活、婚姻觀念等,而文化人類學對于這一問題中概念性的內容把握較多,比方說婚姻的概念、居制、家庭類型等。所以,我覺得歷史學本身不是一個理論體系特別完備的學科,而文化人類學的引入可以解決理論基礎薄弱的問題。甚至于,我們可以通過文化人類學的個案分析來幫助建構中國史學理論自己的體系?!敝芾蛲瑢W也表達類似的認識,她說:“對于婚姻,我以前認為婚姻就是兩個相愛的人成立家庭一起生活,沒想到婚姻還有別的功能,什么經濟互助啊、增進人群集團之間的聯(lián)合啊等等??此瞥WR的東西原來在文化人類學中都有一定的理論來解釋,而且還往往顛覆我以前的一些看法,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同時也認識到人類發(fā)展中存在的一些婚姻形式,如交表婚、單偶婚、多偶婚等原來是和社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以前我特別不理解為什么中國古代是一夫多妻?學習了文化人類學使我認識到這種婚式之所以能夠長時間存在并延續(xù),其背后是有一定的時代原因的。”

第三,一門課程對學生的影響是否明顯,最終體現(xiàn)在學生完成的作業(yè)上。從作業(yè)完成質量來看,總體情況良好,學生大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將人類學理論用于對歷史問題的解釋分析中。作業(yè)完成質量比較高的是馬祥同學的“堯舜時代的社會形態(tài)與國家起源模式初探”,王俊錚同學的“論夏代與中國早期國家”、董成同學的“從文化人類學角度管窺大連地區(qū)新石器時代先民生產生活”、趙倩同學的“試論古代游牧民族與農業(yè)民族的關系——以匈奴為例”、耿文宇同學的“以文化人類學視角分析中國古代婚姻——以《禮記·昏義》為文本”、馬波的“試論唐朝南詔的社會性質”。尤其是馬祥同學的“堯舜時代的社會形態(tài)與國家起源模式初探”一文,敢于用學到的理論知識大膽把握堯舜社會性質與國家起源模式這一宏大課題。作者先是界定了國家、文明等相關概念,之后敘述了中國國家起源的幾種理論如部落模式、酋邦模式、蘇秉奇的三部曲模式,接下來根據史料記載分析了堯舜時代的社會概況,進而得出結論:堯舜時代已處于酋邦社會晚期,國家產生的前夜,早期國家即將破繭而出,并最終論證了夏代——中國早期國家的建立。這篇作業(yè)選題雖然宏大,但論證卻不失細致具體,結構合理,層層遞進,表現(xiàn)了作者非常強的科研潛力,如果能夠再加以潤色不遜于一篇優(yōu)秀的碩士論文。

文化人類學目前只上過一輪,雖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就我們所知,這門課程在北京大學歷史系開設,其他院校歷史系是否開設不得而知。因此,可供借鑒的經驗和可供利用的資源比較少,尤其是視頻材料太少,是個遺憾。其次,在課程設計上,雖然盡量注意采用啟發(fā)式教學,但在教學方式的改進上還可以力度更大一些,比如可以利用上課時間,就某一問題專門組織小組討論,然后以小組的形式發(fā)表觀點,進行一定的課堂討論,其效果會更勝過單個發(fā)言或提問。另外,在考核方式上,應該采取多種方式,將寫作業(yè)與理論考試結合起來,既可以考查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的程度,又可以鍛煉他們的史學研究能力。以上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漸改進和完善。

最后,讓我們用馬祥同學的學習心得“域外風景別樣紅——學文化人類學有感”,完成這篇教學論文。他將唐朝詩人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詩句加以改寫,概括了自己的學習感受:“畢竟文化人類學,視野不與歷史同,求諸自身無廣角,域外風景別樣紅”。他說:“學習文化人類學給我的最大的啟發(fā)就是開拓了我的視野”,它“為我開啟了一扇門,一扇能更好地理解歷史,理解人生的門”,以前“我擺脫不了從歷史中尋找歷史的困惑,我仿佛是只井底之蛙,在井里各個角落來仰望天空,得到的答案都難以令我滿意。文化人類學則告訴我可以拿個梯子上到井外來,看看天空到底是什么樣的。上來一看,呵,果然是域外風景別樣紅!”

[1]晁福林.中國古代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趙淡元.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童恩正.人類與文化[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古代史人類學理論
《審美人類學》評介
美育學刊(2023年2期)2023-04-21 12:14:18
VR人類學影像:“在場”的實現(xiàn)與敘事的新變
世界古代史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思考
大學教育(2022年3期)2022-05-16 00:33:37
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跳出“唐宋變革論”——兼論當前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chuàng)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人類學:在行走中發(fā)現(xiàn)
靖边县| 格尔木市| 阳春市| 天峻县| 天气| 靖边县| 保靖县| 萝北县| 洞口县| 肥乡县| 高安市| 陇南市| 株洲市| 梁河县| 靖州| 沂源县| 遂平县| 安阳市| 越西县| 浦县| 怀集县| 平南县| 绍兴县| 象山县| 河曲县| 衡水市| 永善县| 武冈市| 乾安县| 道真| 龙门县| 肃宁县| 巴彦淖尔市| 元氏县| 自贡市| 饶河县| 河源市| 个旧市| 澄江县| 黎平县| 天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