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興
(中共豐順縣委黨校,廣東 豐順 514300)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于“五四”運動之后的一部中篇小說,《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后閉塞落后的農(nóng)村小鎮(zhèn)未莊為背景,塑造了一個從物質(zhì)到精神都受到嚴重傷害的農(nóng)民的典型形象,揭露了中國農(nóng)民乃至整個人類所具有的“精神勝利法”的劣根性。辛亥革命已經(jīng)走過100多年,研究阿Q形象仍具有一定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
對小說中人物形象的把握應著重從人物性格特征的角度進行分析,本文從阿Q的性格特點及產(chǎn)生的根源進行探討。
1.阿Q的性格特點
1.1 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阿Q不能正視自己的現(xiàn)狀,活在幻想中,用白日夢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以達到心靈安慰的目的。與人發(fā)生口角時,他會說:“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啦!你算是什么東西!”對未莊的居民,他全不放在眼里,因為他想:“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而事實上,誰也不知道他的先前是什么樣,至于他的兒子,那更是虛幻的未來,他連個妻子還沒有呢。這就是阿Q,他看不到自己現(xiàn)狀的艱難,而活在從來沒有的過去和根本沒有可能到來的未來里。
阿Q在戲場被人搶了錢,這次他似乎很不得意,說讓兒子拿去了也不甘心。于是他伸出了自己的手往自己的臉上打了幾下,仿佛打人的是一個人,被打的是另一個人,自己于是心安理得地睡去了。他竟然以能自輕自賤而得意,甚至以作踐自己,用力打自己耳光來反敗為勝。
阿Q想?yún)⒓痈锩?,可是假洋鬼子不答應,自己很失望??赊D(zhuǎn)而又想:革命是要殺頭的,讓你們革命,統(tǒng)統(tǒng)殺頭。臨刑前,阿Q在認罪書上畫押,想畫得很圓,可是沒有成功。于是轉(zhuǎn)而又想,孫子才畫得很圓很圓的呢。
阿Q就是這樣以欺騙自己的方式來達到安慰自己的目的。阿Q從來沒有真正勝利過,可他又總覺得自己是勝利的。他就這樣活在幻想中。
1.2 忌諱缺點,死愛面子。
阿Q的悲劇在于他不能正視自己的悲劇命運,他沒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思想與行動,因而他只能長期生活在悲劇中。
阿Q最忌諱別人說他的癩頭,忌諱到十分可笑的地步,有時還說別人不配,仿佛癩頭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情。別人都知道他有一種精神上的勝利法,故打他時就讓他自己說:“這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阿Q越是死愛面子,放不下面子,就顯得越?jīng)]面子,越滑稽可笑。作者采用這種欲抑先揚的藝術(shù)技巧,把阿Q的這種性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1.3 欺軟怕硬,欺善怕惡。
把自己的痛苦與不幸轉(zhuǎn)移到他人身上是阿Q的常用伎倆,也是令人生厭的地方。他在被人欺負之后,把痛苦轉(zhuǎn)嫁給和自己一樣不幸的王胡、小D、小尼姑身上。
被人打了,不想到報復,卻去找王胡斗氣;被趙太爺打了,不敢反抗,反而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被假洋鬼子打了,以調(diào)笑、欺侮小尼姑博得閑人們的喝彩而為“晦氣”的自己報了仇,輕松得飄飄然似乎要飛去了;因“戀愛的悲劇”被趙老太爺“炒了魷魚”,他沒有怨恨趙老太爺踹了自己的飯碗,卻遷怒于比自己命運更加悲慘的小D。他發(fā)怒時,估量了對手,口訥的他便罵,力氣小的他便打,整個就是個無賴。阿Q其實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也看不清,更看不懂社會。他被趙太爺?shù)热似畚?、損害,卻不敢反抗,反而拿王胡、小D出氣。他不知道是誰讓他如此貧困,是什么讓他如此難堪,從而來推翻它,改變它,而只能從損害別人那里取得一點心理慰藉,一種心理平衡。他空虛無聊,就像一只無頭的蒼蠅亂飛亂撞,飛到肥肉上能咬上一口,飛到蒼蠅拍子上那小命就危險了。但他也很狡猾,通常見了危險就想法子逃跑,遇見好事他才會迎上去,就像一個奴才逢迎主人一樣逢迎著那個社會。
1.4 麻木,健忘。
未莊是舊中國農(nóng)村社會的縮影,趙太爺、錢太爺?shù)仁菢O少數(shù)的封建地主階級,趙白眼和趙司晨可算作自食其力的中農(nóng),阿Q、小D、王胡等是貧苦農(nóng)民。趙太爺是未莊這個封建小王國中的土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對農(nóng)民實行專制統(tǒng)治和嚴酷剝削。阿Q的戀愛悲劇則描寫了這個土皇帝的威勢和貪婪,以及封建王國的人際關系。阿Q向吳媽求愛,只因吳媽是趙家傭人,趙太爺便使吏役地保受命連夜趕到土谷祠,教訓阿Q,說他“簡直是造反”。阿Q不僅被賴去了工錢,榨去了破布衫、破棉被、破氈帽,而且“從此不準踏進趙府的門檻”。盡管如此,阿Q卻不敢反抗,統(tǒng)統(tǒng)接受了趙太爺開出的條件。趙太爺是騎在他頭上作威作福的封建壓迫者,但他卻似乎沒有感覺到。他的麻木出乎人的意料,他的健忘卻更讓人吃驚。被別人打過很快就忘了,喝一碗酒后便睡著了,就像了結(jié)一件事情一樣感到輕松和愉快,可見阿Q受封建思想毒害之深。封建統(tǒng)治者不僅從身體上去摧毀一個人,而且從精神上去打垮一個人,讓他精神崩潰,讓他失去信心,成為順民、良民,因此實行愚民政策,讓農(nóng)民心甘情愿做他們的奴隸。阿Q就是這樣的順民、良民,他麻木了,也習慣了。
以上的這些特點,人們習慣上稱之為“精神勝利法”。所謂精神勝利法,就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處于失敗的地位,但不敢正視現(xiàn)實,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輕自賤、欺弱怕強、健忘、忌諱缺點、以丑為榮等種種“妙法”來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虛幻的精神勝利之中?!熬駝倮ā笔前得到心靈滿足的法寶,當他被別人欺侮時,他就會拿出自己的法寶來,從虛無的精神世界中來獲得心理安慰。
2.阿Q性格形成的根源
2.1 歷史原因。
2.1.1 封建思想對封建農(nóng)民的影響
當阿Q調(diào)戲了小尼姑之后,小尼姑罵阿Q斷子絕孫。這時阿Q想:“不錯,應該有一個女人,斷子絕孫便沒有人供一碗飯,……應該有一個女人,夫‘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而‘若敖之鬼餒而’,也是一件人生的大哀,所以他那思想,其實是樣樣合乎圣賢傳的,只可惜后來有些‘不能收其于心’了?!?/p>
“阿Q本來也是正人,我們雖然不知道他曾經(jīng)蒙什么明師指授過,但他對于‘男女之大防’卻歷來非常嚴;也很有排斥異端——如小尼姑及假洋鬼子之類——的正氣?!?/p>
從以上兩段引文可以看出:雖然阿Q只是個農(nóng)民,是個文盲,但他卻知道“男女之大防”“男女授受不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等封建社會的綱常倫理,可見變了味的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的封建思想已經(jīng)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封建統(tǒng)治者把一批批學者的思想扭曲之后大肆宣揚,以達到“愚民”的目的,人變?yōu)榕`,讓他們忠于朝廷,忘記反抗。
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的積淀,變了味的孔孟思想早已滲入了人們的骨髓。作者借阿Q這樣一個沒有受過正統(tǒng)教育的農(nóng)民來表現(xiàn)封建文化對人們心靈的毒害,可見吃人的禮教和封建意識對中華民族的危害之深。
阿Q也同樣用這種精神武裝了自己,從而形成了上述的性格特征。由此看來,阿Q是個農(nóng)民,而又不僅是一個農(nóng)民,他是被封建思想扭曲了人性的奴隸,是一個長期以來被“正統(tǒng)”思想異化的軀殼。
2.1.2 農(nóng)民在封建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地位
中國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農(nóng)民一直處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生活窮困,社會地位低下,長期掙扎在死亡線上,而且受著上述封建思想的愚弄。這種“精神勝利法”正是貧困低下的可憐農(nóng)民的幻覺,只不過這種幻覺不是一時一人的偶然行為,而是在長期貧困壓榨下形成的群體的必然心理,并且這種心理代代相傳,成為農(nóng)民們自娛的方式,來維護他們最后一道心理防線,成為他們活下去的理由。
阿Q是赤貧的農(nóng)民,毫無經(jīng)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任何人都可以欺負他。阿Q為了吹噓自己,說自己姓趙,卻被趙老太爺打了耳光,地保還榨去他二百文酒錢。他連姓趙的權(quán)力都沒有,可他又無力去反抗,只能用自欺欺人的方式來緩解內(nèi)心的痛苦:說是被兒子打了,以達到心靈的安慰。
阿Q要革命,可假洋鬼子又不準他革命,他只能換個角度想:革命是要殺頭的。除此之外,他再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
魯迅先生對農(nóng)民的態(tài)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他用自己鋒利的筆解剖了阿Q式的農(nóng)民的病因,又對阿Q式的農(nóng)民寄予深切的同情。
2.2 時代原因。
精神勝利法已成為近代中國的一種社會思潮,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對列強侵略所造成的不斷失敗的處境日益麻木,無法清醒地正視現(xiàn)實,承認失敗,奮發(fā)圖強,為維持其統(tǒng)治,就產(chǎn)生了既以自欺,亦以欺人的精神勝利法。從農(nóng)民自身而言,奴隸的地位和反抗失敗的歷史教訓,也是產(chǎn)生精神勝利法的土壤。因此,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概括了極其深廣的社會歷史內(nèi)容的,是普遍存在于中華民族各階層的一種國民性弱點。所以,阿Q又是一個“現(xiàn)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
阿Q這一典型,對于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一面鏡子,可以在里邊照出自己的某一部分特征來,具有深刻的針砭作用,這就是阿Q形象的重要典型意義。阿Q形象成為人物藝術(shù)殿堂中不可忽略的藝術(shù)形象,豐富了人物藝術(shù)畫廊。小說進一步把阿Q放在民主革命風暴中加以考察。當辛亥革命爆發(fā)時,阿Q有做革命黨的要求。因為阿Q這樣的農(nóng)民,到了自己活不下去的時候,性格必然有所發(fā)展,會從精神勝利法轉(zhuǎn)為要求改善生活現(xiàn)狀,取得溫飽的迫切愿望。阿Q因過度貧困,很有不平,看見舉人老爺、未莊男女害怕的神情,對革命“神往”了。土谷祠中的革命幻想曲,顯露了他的革命要求。這是一種自發(fā)的反抗思想。一方面,阿Q從精神勝利到企圖改變自己的地位境遇,而且還有在街上大喊“造反”和投奔革命黨的行動。但另一方面,阿Q的革命思想中包含著農(nóng)民式的狹隘報復,取壓迫者而代之等錯誤觀念。而且,阿Q也還不可能完全拋棄精神勝利法,例如在決定他生死的畫押時,以“孫子才畫得很圓”來自嘲等。阿Q死得冤枉,死得糊涂,他直到最后看見旁觀者狼一樣的眼睛,才開始對自己的處境有較為清醒的認識,而他的生命也就此結(jié)束了??梢姡的糊涂隱含著清醒的認識,只是未等開發(fā)出來便被扼殺了。阿Q的性格是豐富的,除精神勝利法外,他主觀、狹隘、保守,有農(nóng)民的質(zhì)樸、愚蠢,也沾有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2.3 個人原因。
阿Q不同于一般農(nóng)民,他毫無產(chǎn)業(yè),無妻無兒,是個完全的無產(chǎn)者,但他吃苦耐勞,又有著農(nóng)民的樸實和愚蠢。
阿Q是個雇農(nóng),他不能像趙白眼、趙司晨那樣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屋。他所能有的只能是自己虛幻的內(nèi)心世界。精神勝利法是他生活下去的理由。
阿Q也不同于《故鄉(xiāng)》中的閏土,他孤身一人,沒有父母,沒有妻兒,一個人寄住在土谷祠中。他沒有牽掛,有著充分的行動自由,所以他可以進過幾次城,他可以有了點錢就到酒店喝酒。這些處境使他“沾上了些游手好閑者的惡習”。他可以無所顧慮地去參加革命,甚至于對死都并不覺得可怕。
3.阿Q形象的現(xiàn)實意義
3.1 阿Q形象的普遍意義。
阿Q是辛亥革命時期中國農(nóng)民的典型,從他身上可以看出當時農(nóng)民的特點。然而,他又不僅僅是那個時代農(nóng)民的典型,他身上折射出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壓迫下形成的農(nóng)民的劣根性,甚至是整個民族的劣根性。
阿Q精神又是對那個時代統(tǒng)治者自欺欺人一面的強烈諷刺。在強敵面前,統(tǒng)治者束手無策,可他們又不愿承認自己的弱小,說敵人的洋槍洋炮是雕蟲小技,說工業(yè)革命是不務正業(yè)。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看出阿Q身上也體現(xiàn)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弱點。所以阿Q形象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及深遠的影響,他就像葛朗臺、哈姆雷特等,成為世界文藝作品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對全人類有著共同的審美價值和教育意義。托爾思泰在讀了《阿Q正傳》后,不安地說:“周老先生在罵我呢?!比藗冏x《阿Q正傳》時,都自然而然、或多或少地發(fā)現(xiàn)自己靈魂中的丑,就像托爾思泰讀了這部作品后所說的那樣。
3.2 阿Q形象在當今社會的現(xiàn)實意義。
阿Q形象有著普遍的審美價值和教育意義,在當今社會這一形象仍然有著不可取代的價值。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封建文化,許多思想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并且一代一代地影響下去。文化和思想的革命不可能像政治的革命,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新中國已經(jīng)成立六十多年了,封建制度已經(jīng)作為一種制度被推翻了,但封建思想?yún)s植根在人們的靈魂深處,一時間難以消除,需要數(shù)代人的努力?!栋正傳》對剔除人們思想中的封建意識,尤其是“精神勝利法”這種劣根性的作用還在發(fā)揮,而且將長期繼續(xù)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打開歷史教科書,我們時常發(fā)現(xiàn),我們太多地宣揚我們歷史的悠久,文化的燦爛。當然,我們的過去的確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但我們的“病根”更有揭露的必要。疾病不除,人就難以健康成長;歷史的痼疾不能認識和改正,社會也就不能健康地發(fā)展。
阿Q獨特的處境和身世增加了作品人物的典型意義,他不是一個臉譜式的人物,具有了人物鮮明的個性特征,這一切形成了阿Q的 “獨特的這一個”,從而增加了作品的真實性。不難看出阿Q的“精神勝利法”,阿Q的卑怯、夸大狂、自尊癖、麻木、自欺性、與生俱來奴性、革命性,與他的善于投機等性格特點并不僅是阿Q所獨有的,而且是國人靈魂深處存在的劣根性。
辛亥革命已經(jīng)走過100多年。歷史表明,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摒棄“精神勝利法”,就必須找到引領中國人民前進的正確道路和核心力量。實踐證明,這條正確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核心力量,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
[1]汪暉.阿Q的精神特征.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
[2]朱棟霖,丁帆,朱小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3]戴克強.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教程(上).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12.
[4]李德堯.魯迅早期重精神思想之再剖析.魯迅研究月刊,1988,(12).
[5]朱德發(fā).文學現(xiàn)代化首在創(chuàng)作主體意識現(xiàn)代化.魯迅研究月刊,2000,(5).
[6]段波.論《阿Q正傳》中阿Q形象的典型意義.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