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亞瓊
古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但是詩歌又不同于其它文學體裁,它是極為精煉的語言藝術(shù),語言上極具跳躍性,在表情達意上也就較為含蓄。也正是因為它的這一特點,使得詩歌教學成為了高中語文教學中既有情趣又有難度的一個版塊。那么,如何深入淺出地進行詩歌教學,從而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如何提高詩歌教學的課堂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這就成為了我們詩歌教學中必須關(guān)注的問題。
在詩歌教學中,我認為可以用“比較法”來鑒賞詩歌,所謂“比較”,就是將有著某種聯(lián)系的幾首詩歌放在一起來對比著鑒賞,這樣做的目的,既能使學生的視界拓寬,也能讓學生在對比中去體味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給他們以思想上和方法上的啟迪。
那么,我們?nèi)绾螌υ姼柽M行對比呢?又該將哪些詩歌拿來對比呢?總的來說,我認為,詩歌的對比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入手:
首先,比同一作者的不同時期的作品。就是說我們可以將某一位作者在不同時期內(nèi)寫的作品放在一起來對比著鑒賞。
我們課本中有很多同一位作者不同時期寫的詩歌,這些作品有的風格、主旨大致相近,而有些卻在內(nèi)容、形式、主旨上大相徑庭。所以,我們在講這些詩歌的時候,將相近的抑或是不相近的放在一起來鑒賞,就能夠讓學生對該詩人作品的風格、詩中的情感有更全面的感知。
在新課標人教版語文教材中,選入了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再加上之前學生在初中學過的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這些作品放在一起就完整的展現(xiàn)出了李清照在不同的生活階段所寫的詩歌,那么,我們在教授這些課文的時候,將這些詩歌放在一起,讓學生在對比中體會情感,了解詩人。透過文本,學生不難從《聲聲慢》中的“淡酒”、“風急”、“雁過”、“黃花”、“梧桐”、“細雨”和《一剪梅》中的“紅藕香殘”、“秋”、“獨”、“雁字”、“花自飄零”等詞中體會兩首詞的情感,再結(jié)合之前學過的《如夢令》來比較,這幾首詞分別代表了李清照前期、中期和后期的作品風格。雖為同一詞人的作品,但情感上卻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如夢令》抒寫的是詞人少女時期的歡樂,《一剪梅》抒發(fā)的是詞人少婦時期的憂愁,而《聲聲慢》表達的是詩人身為嫠婦的哀傷。再結(jié)合詩人的身世,她整個創(chuàng)作時期的情感變化過程就很清晰的呈現(xiàn)出來了。
其次,比同一作者的不同風格的作品。通過對比,能夠?qū)ψ髡叩纳罱?jīng)歷,創(chuàng)作動機以及所抒發(fā)情感有更全面的認識。
蘇軾是豪放詞人的代表,在教授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們就可以將這首詞和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對比著閱讀。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詞人寫江山形勝和英雄偉業(yè),是他豪放詞的代表作。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激起蘇軾爽邁奮發(fā)的感情,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勢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借詠史抒發(fā)作者積極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再來看《江城子》,這是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表現(xiàn)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上闋寫詞人對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寫實。下闋記述夢境,抒寫了詩人對亡妻執(zhí)著不舍的深情。全詞情意纏綿,字字血淚。既寫了王弗,又寫了詞人自己。詞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語如話家常,卻字字從肺腑鏤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著真淳。這首詞思致委婉,境界層出,情調(diào)凄涼哀婉。
通過二者對比,我們可以看出,這兩首詞,一首豪放,一首婉約,豪放者雄壯激越,婉約者纏綿細膩,他們從兩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展現(xiàn)了詞人的坎坷經(jīng)歷以及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最后,比不同時期的同題材之作。我們可以將不同時期的寫同一題材的作品拿來比較。比如,陸游和毛澤東都寫過《卜算子·詠梅》,雖然題材相同,但作品風格和氣勢卻截然不同。陸游的詞寫梅花的遭遇,渲染了冷落凄涼的環(huán)境,壓住一“愁”字,表現(xiàn)了梅花的寂寞與無人問津。陸游一生主張堅決抗金、收復中原,為統(tǒng)治集團中求和派所壓制。創(chuàng)作本詞時陸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這首詠梅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我們讀他這首詞,聯(lián)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品格的化身。
而毛澤東這首詞前有引語:“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北砻髁藙?chuàng)作契機?!皡仓行Α比郑詡魃裰P寫出了梅花與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悅,特別是“笑”字,寫出了梅花的神韻——既謙遜脫俗、又豁達大度的精神風采,極大的升華了詞的藝術(shù)境界。
在陸游的原詞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與眾花是對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現(xiàn)了他孤芳自賞、離群索居的情緒。而毛澤東詞的結(jié)尾,突出梅花“叢中笑”的風度,從自喻的角度看,內(nèi)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表現(xiàn)了他的崇高美德和奉獻精神。陸游詠梅之詞,全篇重一個“愁”字,毛澤東的詠梅詞重點卻在最后一字——“笑”。鮮明的對比寫出了兩位作者經(jīng)歷磨難時不同的心境。
詩歌教學中可以拿來對比鑒賞的還有很多。通過對比,我們能夠讓學生對作品本身、詩人情感、時代特征有更深刻和全面的認識,在這個基礎(chǔ)上,對于學生自主地品味鑒賞詩歌、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和技巧,從而提升答題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