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興麗
英國美學學會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藝術》中指出:“美育不僅成為當今教育中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大有可能成為整個教育的基礎和整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备咧姓Z文教學既要激發(fā)、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更要注重激發(fā)、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審美需要,實現(xiàn)美學教育。要進一步培養(yǎng)語文教學中的審美趣味和美感效應,提高廣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而高中生正處于情感和思想的完善階段,他們有著強烈的發(fā)現(xiàn)美、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和激情。為此筆者在語文教學中嘗試了實施審美教育的教學方法。本文就自己教學中的一些經驗,談幾點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方法。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設一個美的氛圍是必不可少的。在欣賞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時,氛圍營造得恰如其分,就會牢牢地扣住學生的視聽和心神,引起他們尋幽探微的興趣,從情感上和教師產生共鳴,從而最大限度的挖掘文章美的內涵。在欣賞文學作品時教師除了用美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外,還可以利用圖片、幻燈、音樂、電影、電視等教學媒介創(chuàng)設美的教學氛圍。
如教杜甫《登高》一詩時,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可創(chuàng)設更為理想的語言情境。教師可先用課件展示凄涼黯淡、滿目蕭瑟的秋景圖,再配放薩克斯演奏的“傷感”,接著將下面這段話打上字幕:
1200多年前,一個秋天,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前后。夔州,長江邊。大風凜冽,吹得江邊萬木凋零。樹葉在天空中飄飄灑灑。漫山遍地滿是衰敗、枯黃的樹葉。江水滾滾翻騰,急劇地向前沖擊。凄冷的風中,有幾只孤鳥在盤旋。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猿的哀鳴?!@時,一位老人朝山上走來。他衣衫襤褸,老眼渾濁,蓬頭垢面。老人步履蹣跚,跌跌撞撞。他已經滿身疾病。而且已經“右臂偏枯耳半聾”。
重陽節(jié),本是登高祈求長壽的節(jié)日。可是,這位老人,一生坎坷,窮愁潦倒,似乎已經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時,國家正處在戰(zhàn)亂之中,他遠離家鄉(xiāng),孤獨地一個人在外漂泊,面對萬里江天,面對孤獨的飛鳥,面對衰敗的枯樹,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頭……
然后教師用低沉的語調,緩慢的語速進行講述,導入課文。在講述的同時要求學生邊聽邊在腦海中把這個故事幻化成電影畫面。這樣課堂的氣氛立即凝重起來。此時,教師若再滿懷深情地朗誦《登高》,學生就會自然地跟著教師進入詩歌那悲愴凄清的氛圍中。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用“入境動情”的語言、哀傷凄涼的音樂、蕭瑟蒼茫的圖景營造的氛圍會把學生感情的波濤推向高潮,進入作品的感情世界,產生強烈的共鳴。這種共鳴,可以轉化為學生自覺審美的催化劑,使學生產生新的審美追求,從而深潛到作品所構筑的內部世界,領略作品所營造的美學意境。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陸機在《文賦》中也強調“詩緣情”的觀點,認為每一篇文學作品都是作者情感的結晶。而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典范之作,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思想感情。因此,教讀這些經典的文學作品,光靠品析語言還不夠,還要通過指導學生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恼Z言,生動地再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特別對那些抒情性極濃的散文,教師還可以借助音樂,指導學生配樂朗誦,把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溝通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讓文中所描繪的景和物,所傾吐的情和意,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學生共鳴。讓作者所描繪的意境在學生的頭腦中再現(xiàn)。
《故都的秋》是一篇感情濃厚,意味雋永,文辭優(yōu)美的散文。為了讓學生體味故都“清”、“靜”、“悲涼”的秋韻,感受那恬靜、寡淡、閑散、凄涼的心境,可以引導學生用平穩(wěn)、舒緩的語調配上鋼琴曲《秋日私語》反復誦讀。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就會逐步獲得對文章意境的體悟,進而去理解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的內在意蘊?!段业目罩袠情w》則是一篇生動明快,清新淡雅的散文。文章意境優(yōu)美,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把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小屋四周的景物完美地融為一體,節(jié)奏明快。教讀時就可要求學生帶著歡快的感情,讀出明快、跳蕩的節(jié)奏來。通過誦讀,學生會領會文中“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朦朧的美境;通過誦讀,學生會想象這座“山也虛無,樹也縹緲”的“空中樓閣”的景象,進入文章的意境;通過誦讀,學生會把握小屋“含蓄而有風度”的特征。進而在誦讀中逐漸領悟到作者在文中表達的對獨立、自由生活的向往。
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學科,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在心與眼之外,再用口與耳才好,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彼裕Z文教師指導學生用恰當?shù)姆椒▉碚b讀課文是讓學生領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思想的最好途徑,也是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審美教育的不可或缺的方法。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進行審美教育,不能只是簡單地讓學生去欣賞一些美麗的詞句,或僅僅停留在欣賞文章所描寫、表層的景物美和形象美上;而應當結合作家的個性與寫作時特定的心境和社會背景,幫助學生深入發(fā)掘課文中的內在美點,揭示深層次的審美情趣。使學生不僅能領略到“美”,而且能深悟到這種“美”所隱含的高尚情趣。把語文教學與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凈化學生的思想靈魂結合起來,使審美教育確有成效,落到實處,而不至于成為所謂的“擺弄花架子”。
朱自清的散文 《綠》描寫的梅雨潭閃閃的綠色之美,是那么迷人,那么奇異可愛。他所表現(xiàn)的情趣,如果僅僅說些“這是在歌頌祖國山川自然的美”之類的話,就會讓學生覺得空泛平淡,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也是浮而不實、蒼白無力。學生甚至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描寫綠色的美就是歌頌祖國的山川之美呢?把祖國的山河描繪得五彩繽紛不是更美嗎?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要從審美的角度揭示綠色之美所隱含的深層情趣。綠色在美學上是安定、平靜生活的象征。朱自清對“綠”的描繪,是對這種生活的一種渴望和追求。在《綠》這篇文章中,作者描寫“綠”的形象真切自然、細膩柔美、含情脈脈,字里行間無不蘊涵著作者內心的高潔的情趣。他的精神世界也正像他描寫的“宛然是一塊溫潤的碧玉”那樣的潔凈而看不透,像那梅雨潭“仿佛能把蔚藍的天地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那樣深厚莫測。他是那樣真摯、純潔、執(zhí)著地愛著這“女兒綠”。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破壞“女兒綠”的敵人的態(tài)度由最初的缺乏斗爭勇氣變?yōu)橐环N拍案而起的精神爆發(fā)出來。朱自清從一個真正的詩人、學者發(fā)展成為一個堅守民族氣節(jié)的民主主義斗士,從喜愛透明潔凈的“綠”到向混濁的社會舉起戰(zhàn)旗,這不正是《綠》中描寫的綠色之美所表現(xiàn)的深層情趣和值得認真體味發(fā)掘的美點嗎?
正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凡是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都是一種美的情趣的流露,一種美的創(chuàng)造。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進行審美教育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對美的形象的感受、對美的本質的認識,去領會它所包含的人生意義,從而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審美情趣。
一切學習都不應該是為了獲得,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創(chuàng)造,審美教育也是如此。想象的培養(yǎng),對語文教學活動中的審美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是語文審美創(chuàng)造的前提??档略f:“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性的。”我們知道,語文教材中文學作品的藝術之美,不是露天的珍珠,伸手可以摸得著;也不是碧空的銀星,抬頭可以看得見。它往往隱蔽在藝術形象給人留下的深廣、多層的審美空間里,也常常蘊含在生動逼真的意境中。那么,怎樣使學生深入到文章營構的意境和他所構筑的審美空間里,從而探索其蘊藏的藝術之美、獲取其藝術的真諦呢?這就需要啟迪學生的思維,誘發(fā)學生展開審美想象,在審美對象(作品)和審美主體(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能夠觸發(fā)的審美聯(lián)系。這樣不僅可使學生領悟深層的藝術美,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于平淡中發(fā)現(xiàn)神奇,獲得審美的愉悅和滿足。葉圣陶先生說過:“有的時候,我們接觸事物,仿佛覺得那些沒有知覺的、感情的東西都是有知覺有感情的……有的時候,我們描寫人物,同時又給所寫的境界披上人物的感情色彩。這些都來源于想象?!?/p>
所以,在欣賞文學作品時,當學生對文章有所理解和體悟后,教師應將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通過思考品味文章的美,展開創(chuàng)造性的美的想象。比如在上完展示人情美、人性美的《邊城(節(jié)選)》之后,可以讓學生思考,并要求用語言描繪一幅自己心目中人性美的畫面;在欣賞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對“月下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的獨特描繪之后,可以讓學生仿照課文描寫景物的方法,用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寫一段景物描寫的文字;在讀了《項鏈》一文后,可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中人物性格的特征,展開合理的想象,續(xù)寫路瓦裁夫人知道項鏈是假的以后的情節(jié)……接著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引導大家欣賞得意之作。這樣,通過適時的啟發(fā)和引導,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認為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學校要教人學會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沒有美就不能生活,讓世界之美創(chuàng)造出人本身之美?!边@是多么精辟的論述!我想作為語文教師,如果在教學中能夠挖掘出語文學科豐富的審美資源,把語文的學習延伸到藝術的領域、生活的領域,從美育的角度去看語文學語文。那么,我們就可以憑借語文學科自身的美和創(chuàng)造語文教學的美來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使學生在學好語文知識的同時,在思想上受到美的享受,品德上受到美的熏陶,心靈上得到美的凈化,使他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素養(yǎng),具有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