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孝 沈燕娜 楊謀哲 毛 鳳 董 萍浙江省寧波市第六醫(yī)院皮膚科 寧波315020
玫瑰糠疹是一種病因不明,病程自限的炎癥性皮膚病,皮損以被覆糠秕狀鱗屑的玫瑰色斑丘疹為特征。我科于2009年2月—2010年8月用吡硫翁鋅氣霧劑(商品名:適今可),治療玫瑰糠疹46例,現(xiàn)報道如下。
92例患者均來自本院皮膚科門診,臨床表現(xiàn)為軀干和四肢近端為主的橢圓形玫瑰色斑疹,外周邊緣有細薄鱗屑,皮損長軸與皮紋平行,均符合玫瑰糠疹的診斷標準[1]。所有患者未外用過糖皮質(zhì)激素,排除對吡硫翁鋅氣霧劑過敏的患者。將92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6例,男20例,女26例,年齡9~38歲,平均24.1歲;病程3~10天,平均6.2天;對照組46例,男16例,女30例,年齡12~40歲,平均26.2歲;病程2~9天,平均6.5天。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皮損處外用吡硫翁鋅氣霧劑(主要含吡啶硫鋅和甲基乙基硫酸鈉),1天2 次,注意避免口、鼻、眼、黏膜部位,2 周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他內(nèi)服和外用藥物。對照組給予西替利嗪片口服,外用冰黃膚樂搽劑,對照組有6例因瘙癢而退出治療,最終完成觀察40例。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2.0 統(tǒng)計軟件對兩組總有效率進行卡方檢驗。
3.1 療效標準 治愈:皮疹消退95%以上,瘙癢消失;顯效:皮疹消退60%~94%,瘙癢明顯減輕;好轉(zhuǎn):皮疹消退30%~59%,瘙癢減輕;無效:皮疹消退<30%,癢感無改善。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
3.2 結(jié)果 治療組46例中治愈29例,顯效12例,好轉(zhuǎn)3例,無效2例。治愈率63.0%,總有效率89.1%。對照組40例中治愈8例,顯效13例,好轉(zhuǎn)15例,無效4例,治愈率20.0%,總有效率52.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269,P<0.01)。
3.3 不良反應 治療組用藥后出現(xiàn)皮膚潮紅2例,有輕微刺痛感,減少外用次數(shù)或外用潤膚露后癥狀自行緩解,不影響繼續(xù)治療。
玫瑰糠疹是一種具有特征性皮損的炎癥性皮膚病,其組織病理表現(xiàn)為表皮局灶性角化不全及棘層輕度肥厚,有細胞內(nèi)水腫及海綿形成或有小水皰出現(xiàn),真皮上部水腫,毛細血管擴張并有密集的淋巴細胞浸潤。該病有自限性,以對癥治療為主[2]。吡硫翁鋅氣霧劑主要成分是吡硫翁鋅活性分子(ZPT)及甲基乙基硫酸鈉。經(jīng)研究證明,ZPT 分子能調(diào)節(jié)表皮細胞的核苷酸分裂和復制周期,誘導蛋白激酶C的轉(zhuǎn)移和激活,從而發(fā)揮抑制表皮細胞增殖、角質(zhì)形成、角質(zhì)分裂和抗過度角化作用。分子結(jié)構中的吡啶環(huán)能抑制組胺受體活性,阻止組胺的釋放[3],減輕瘙癢及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異常;另一個主要成分甲基硫酸鈉,能增強吡硫翁鋅的滲透作用,使其作用更加持久。該藥對紅斑及紅丘疹的消退作用最強,故用于玫瑰糠疹療效迅速。噴霧式給藥,可避免涂抹藥物對皮損的機械性刺激,使用方便,布藥均勻,不沾染衣物,患者樂于接受。該藥物不含激素,因此,用后不出現(xiàn)皮膚萎縮、色素沉著等副作用,且不產(chǎn)生耐藥性。本組研究表明,吡硫翁鋅氣霧劑治療玫瑰糠疹簡單、有效,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1]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31.
[2]張學年.皮膚性病學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221-222.
[3]楊玉龍,宋炳新.1-羥基2-吡啶硫酮抗菌劑的研究進展[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1998,15(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