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策
(浙江省慈溪市楊賢江中學 浙江慈溪 315300)
對課程標準下如何上好體育課的探究
馬建策
(浙江省慈溪市楊賢江中學 浙江慈溪 315300)
體育教學中發(fā)現(xiàn),要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獲得更大的收益有愈來愈困難的感覺。雖然上級教育部門十分重視這問題,制定多種政策方針、新課標的實施及優(yōu)化體育硬件條件等,而一線的教師嘗試不同的組織教學方法,運用現(xiàn)代電教手段等,但是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面對現(xiàn)況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實踐,對如何提高體育課的質量提出粗淺見解,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新課標 體育課 探究
心理學告訴我們,動機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沒有動機,學習就沒有了動力,因此說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激起學生學習體育的欲望。工作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體育欲望就顯得十分重要,這種欲望有時可能就處于蟄伏狀態(tài),欲望畢竟是人的基本驅動力之一,會通過人的基本活動形式,如跑、跳、爬等不同自然動作表現(xiàn)出來。就目前整個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要想在規(guī)定的課時計劃中,學校體育的有限的課時安排中掌握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不能滿足學生的正常發(fā)育階段活動量的需求,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因地、因人而宜重視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并加以有效的指導來提高學生的課外活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體育的終身的欲望。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出門坐車、電腦的普及,學業(yè)負擔的不斷加重,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有限,欲望受到壓抑,這就必須讓各級教育部門認識到這問題的嚴重性。
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欲望與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是休戚相關的,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力求通過體育教學來發(fā)展學生的身心,按運動文化特有的內涵來進行技能教學,以運動技能為主線來設計教學,有出色的課堂教學,高水平地熟練地傳授每節(jié)課,就能促使學生能讓課堂效應溶解在課外體育活動中,能讓學生自覺地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就能彌補課堂練習時間上的不足,因此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上好體育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除有共性外,根本區(qū)別是學生還要身體直接的參與,在傳授運動技術教學,就有別于文化學科的手段和方法。主要體顯在以下幾方面。
實踐證明當某種情景(刺激)中作出的努力(反應)會與這種情景建立聯(lián)系,練習愈多,這種聯(lián)系就愈緊密,練習規(guī)律顯然適合于體育教育中的技能教學,只有當學生認知運動項目是有趣的,就能夠滿足他們參加練習的欲望。因此體育教師盡量提供完好的動作示范,只有教師不斷地幫助學生改進動作,就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同時要用清晰、明了的動作口令講解練習步驟,學生就能很快地掌握。不斷地以正確的方式進行練習,技能的改進就有了保證,技能的改進又會使學生產生新的滿足感。
所謂效果規(guī)律當學生經過努力學會某種運動技能時,就會產生滿足、欣慰感,情景(刺激)中作出的努力(反應)之間的聯(lián)系就會加強。在工作中常遇到不愛體育的學生或者就對某個教材內容不感興趣的學生,在教學中注意力分散,自己不學習還要影響其他同學學習,對這種常見問題,高水平的教師就會通過耐心的思想工作對癥下藥等多種手段,會讓這些學生能在課堂上重復練習枯燥的動作(如某些田徑項目)這就顯示效果規(guī)律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
簡言之,要充分做好備課工作,只有掌握施教對象的身、心特征,調整我們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才能達到設定的教學目標,完成課時計劃。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是智力行為的一種形式,而學習是內部力量的刺激,學習以直覺思維為基礎。在教學中就要擺正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之間的關系。在實施多年課程標準中體會到,教師在課堂上要把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時要重視學生的主體,開啟學生智力充分激發(fā)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
(1)在課堂上要就需要創(chuàng)造一種不使人感到拘束的寬松氣氛。在教學中盡量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來進行教學。
(2)重視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嘗試用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結合起來。提供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所提的問題能激勵學生去探索它的實質。
(3)認真對待學生的自己我展示,啟發(fā)學生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的習慣,同時認識到學習態(tài)度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如何教比教什么更要。
當向學生傳授一項體育技能時,由于學生身心的差異,掌握技能的快慢和熟練程度不一。在此情況下如果強迫差生去重復練習,學生就會產生消極情緒,這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適時的教學時刻”取決學生對所學技能的認知和興趣。
(1)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能將這種積極的情緒遷移到運動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從而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學習一項新技能,由于學生的先決能力差異,學會的快慢、掌握熟練程度的也有差異,教師就沒必要要求學生進行額外的練習去保持學會的技能,但要進行有間隔的周期性的復習。認識到教學并非主要是傳授某些需要記住和保持的東西,教學應該能刺激學生運用自己的固有能力,去接受更多的新知識、學習新技能,達到舉一反三作用。
(2)中考游泳在我市已試行了數(shù)年,每年暑假有很多初中生都會積極投身到學習游泳項目中(大部分學生之前從未下過水),在教練的指導下,在有限的時間中,就能掌握達到中考游泳滿分要求的一種泳姿,這就是“適時的教學時刻”也驗證了學生的發(fā)展運動技能是有階段性的,如果過早地開展學生沒有認知的教學,必將是徒勞無功的,而在適時的教學時間,經過努力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在課程標準指導下,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教師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對學生不同的身心發(fā)展階段,選用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而急于求成,就欲速則不達,例如學生沒有雙杠雙臂屈身上的基礎,硬要學生去做雙杠支撐擺動,或較難些的動作,不是沒有教學效果就是容易造成學生的身心傷害事故。
如今新的體育教學手段和方法層出不窮,筆者認為不管選用何種授課方式、方法,我們必須做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對授課方式、方法要有全面的認識。萬變不離其宗就是看學生這節(jié)課能否在愉悅的心情中,完成教學目標,一定程度地掌握運動技能,而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身心健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教師的指導,學習動機可能就不能發(fā)展,因此要有效進行體育教學可作如下嘗試。
(1)教師要對所授體育技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作認真的分析,把握重點、難點,例如:蛙泳教學中重點是腿部動作,而腿部動作的關鍵又是鞭狀蹬腿夾水動作,而腿部動作的技術要求是慢收快蹬,翻腳充分,鞭狀蹬腿放松滑行。而難點的是手與腿的配合,只有緊緊圍繞重、難點的一條主線,引導學生從容易動作學起,逐步增加練習難度,并與腿、手動作的要點進行連接分層遞進的教學,才能適合學生的認知順序,有效地逐步分層掌握動作重、難點來完善整個蛙泳動作的質量。
(2)教師正確的示范在體育教學中是必不少的,做到用語言指導把各技術環(huán)節(jié)串聯(lián)起來。必要時也可讓學生出來做示范,對出現(xiàn)的問題引導學生加以討論,開啟學生智慧,從而加快運動技能的掌握。
(3)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的最大特點是精講多練,在課時安排上讓學生有足夠時間對所學技能加以重復、強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用適當?shù)恼Z言指導來提高學生掌握動作的有效率。
新課標為我們體育教學指明了前進方向,并對不同學習層次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因此要求教師熟悉新課標,深入研究教材,同時還要充分了解作為認識主體的學生知識面和相關的技能實際操作能力,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有效教育。
(1)利用多種教育方法讓學生能自我調整學習方法,自學、討論等來提高學習效率。
(2)要了解學的興趣愛好,然后在制定計劃和備課過程中充分考慮這些因素,來滿足不同學生的體育需要。
(3)從行為學的觀點合理制定教學目標,理解教材的重、難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總結工作中的成敗因素來推進體育教學的質量提高。
[1]羅希堯.體育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8).
[2]高家明.教學重點、難點的差異性與統(tǒng)一性[J].中國學校體育,2010(4).
G807.3
A
2095-2813(2012)10(c)-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