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憲林 劉廣才
1.菏澤醫(yī)學??茖W校,山東荷澤 274030;2.牡丹區(qū)吳店鎮(zhèn)衛(wèi)生院,山東菏澤 274000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局部腦組織因血液循環(huán)障礙、缺血缺氧而發(fā)生軟化壞死的一種病變。研究表明腦梗死的發(fā)生與血小板的結構和功能變化有關[1],血栓素是機體內血栓形成的重要物質,而奧扎格雷鈉是一種全新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為強效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劑[2],能有效抑制血栓素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加速缺血病變組織的恢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對2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奧扎格雷鈉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獲得滿意療效,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以菏澤醫(yī)專附屬醫(yī)院收治的5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患者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經(jīng)頭顱CT或MRI確診,且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4次腦血管病會議提出的腦梗死診斷標準[3]。將5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28例。對照組男17例,女11 例;年齡 41~75 歲,平均(60.1±4.2)歲;病程 2~24h,平均(12.8±2.0)h;嚴重程度分型:重癥8例,中度16例,輕癥4例。治療組男15例,女 13例;年齡 40~77歲,平均(61.0±3.9)歲;病程 2~26h,平均(13.3±1.8)h;臨床分型:重癥9例,中度16例,輕癥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疾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根據(jù)病情均常規(guī)使用甘露醇脫水降顱壓,降壓降糖藥控制血壓血糖,抗菌藥物防治感染,抑酸藥預防消化道出血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口服阿司匹林片0.1g/次,1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奧扎格雷鈉80mg加入0.9%的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1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周后,進行臨床療效評價。
參照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標準[4]。基本痊愈: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91%~100%;顯效: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46%~90%;進步: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18%~45%;無效: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或增加<18%,惡化:評分增加。以基本痊愈率、顯效率和進步率之和作為總有效率。
所有患者均于治療前1d和治療后第15天,晨起抽取空腹血,3000r/min,離心15min,取上清液,采用放疫法測定IL-6、IL-8、TNF-α水平,IL-6及IL-8試劑藥盒購自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TNF-α測定試劑盒購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并采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2周后治療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積分較治療前明顯減低(P<0.01),而對照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積分無顯著變化(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2周后治療組觀察組28 28 18.79±6.52 18.76±6.50 10.48±6.02*#16.31±6.41
治療組痊愈率為39.28%,總有效率為92.86%;對照組痊愈率為21.43%,總有效率為78.57%。兩組痊愈率和總有效率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2周后,兩組血漿IL-6、IL-8、TNF-α水平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明顯降低,其中治療組有及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以上因子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 3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 IL-6、IL-8、TNF-α 水平比較 [ng/mL,(±s)]
表 3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 IL-6、IL-8、TNF-α 水平比較 [ng/m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急性腦梗死起病突然,其臨床癥狀表現(xiàn)多數(shù)較輕微,容易被患者忽略而延誤治療時機。對于此病的治療應遵循以下原則:①在疾病發(fā)展的不同時間針對不同病情、病因采取有針對性的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措施;②積極改善和恢復缺血區(qū)的血液供應,促進腦微循環(huán),阻斷和終止腦梗死的病理進程;③預防和治療缺血性腦水腫;④急性期應早用腦細胞保護治療可采取綜合性措施保護缺血周邊半暗帶的腦組織,避免病情加重;⑤積極進行早期規(guī)范的康復治療以降低致殘率;⑥避免在急性期用高糖液體加重酸中毒和腦損害,可用羥乙基淀粉或林格液加三磷腺苷(ATP)輔酶A及維生素C等。
前列腺素G2和前列腺素H2在腦梗死的發(fā)生中其重要作用,二者在凝血酶和血栓烷A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血栓素A2,血栓素A2可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同時使血管收縮形成腦梗死。奧扎格雷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機制包括以下三方面:①作為一種高選擇性的血栓素A2合成酶抑制劑,奧扎格雷鈉通過抑制血栓素A2合成酶和凝血酶的活性,減少血栓素A2的生成,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腦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腦梗死組織的血液供應,降低對缺血組織和神經(jīng)功能損害;②作為一種高效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劑,奧扎格雷鈉能夠快速高效地阻斷血栓素合成酶,減少血栓素A2的產(chǎn)生,發(fā)揮抗血小板聚集作用;③奧扎格雷鈉還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量等作用,可促進阻塞血管的再灌注,加速缺血組織的恢復[5]。
近年來,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病機制達到深入研究,炎癥介質水平升高被認為是此類疾病的危險標志。由于炎癥和免疫反應在急性腦梗死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患者體內炎性因子水平的監(jiān)測備受重視。 國內外大量研究[6-8]表明炎性介質IL-6、IL-8及TNF-α在腦梗死患者中的表達均有升高,提示細胞因子介導的炎癥反應對腦缺血后腦梗死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周后,兩組血漿IL-6、IL-8、TNF-α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或 P<0.05),且治療后,治療組以上因子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應用奧扎格雷鈉和阿司匹林治療急性腦梗死,可顯著減輕炎性因子IL-6、IL-8、TNF-α等介導的炎癥反應,從而減輕患者臨床癥狀。
[1]聶志余,鄭悅,張仲慧,等.腦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結構的變化及意義[J].臨床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01,14(2):71.
[2]趙利杰,魏崗之,王育琴,等.奧扎格雷鈉治療頸內動脈系統(tǒng)血栓的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1998,7(1):34.
[3]中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估標準[J].中華醫(yī)藥雜志,2003,3(4):304.
[4]中華神經(jīng)科學會.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年)[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81.
[5]黃興漢.奧扎格雷鈉對腦梗死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02,42(14):40.
[6]Tuttolomondo A,Di Raimondo D,di Sciacca R,et al.Infalmmatory cytokine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Curr Pharm Desl,2008,14(33):3574.
[7]Dziedzic T,Gryz EA,Turaj W,et al.Serum interleukin-6 solublereceptor in relation to interleukin-6 in stroke patients[J].J MolNeuro sci,2004,24(2):293.
[8]袁平,周翔宇,黃黎.等.急性腦梗死患者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8、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的水平及意義[J].臨床薈萃,2007,22(1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