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語言的模糊性及其成因探討

2012-06-25 09:30鄭通濤
海外華文教育 2012年2期
關鍵詞:模糊性語境詞語

鄭通濤

(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中國廈門361005)

一、引 言

語言的模糊性其實是“人們認識中關于對象類屬邊界和性態(tài)的不定性。”即自然事物存在的復雜形態(tài)作用于人類認知有限性的產(chǎn)物。比如生活中常見的:上午、下午、個子很高、為人忠厚、事業(yè)有成、今天天氣晴朗等描述都存在著模糊性,因為人們無法確定其概念邊界的原因。

模糊是自然語言作用于認知系統(tǒng)必然產(chǎn)生的一種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詞義界限模糊。指詞匯意義或語義模糊。顏色詞是最典型的模糊詞,它們之間的界限有交叉性,概念外延不是平滑的,難以截然限定。(2)話語意義模糊。指話語因受語境等因素影響,其意義游移不定,結合語境可以產(chǎn)生多意性,可此可彼。例如,我餓了。即可以陳述自己餓的事實,也可以表示請求別人提供食物,或者在特定的語境中,還可以表示邀請聽話者一起吃飯的建議。(3)語篇意義模糊。是指對語篇中某些部分由不同的理解或者解釋,而造成的模糊。

語言的模糊性和精確性構成了一對相互矛盾、相互對立的統(tǒng)一體。準確的語言在內(nèi)涵和外延上表意精確專一,可以如實的表達出說話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比如:桌上只有一本書。人們聽到這句話即接收了一個準確的信息“桌上只有一本書”而不是二本、三本。而模糊語言則在內(nèi)涵和外延上不精確、不確定的語言。比如:臉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這時人們聽到這句話則意味著接收的是一個不確定的信息,需要調(diào)用自己的聯(lián)想,去想象到底多白算太白,多紅算太赤?作為矛盾的雙方,模糊性是絕對的、普遍的,而精確性則是相對的,是模糊性的特例。

二、早期的模糊語言研究

詞語模糊問題對于語言的模糊性,早在古希臘哲學中就引起人們的注意。有一則經(jīng)典悖論falakros(the bald man)“禿頂人”,什么樣的人可以定義為禿頂。多少頭發(fā)可稱之為禿頂?悖論中Falakros謎提問:“你可以把只有1根頭發(fā)的叫禿頭嗎?”回答“能”;“你可以把只有2根頭發(fā)的叫禿頭嗎?”回答:“能”;“你可以把只有3根頭發(fā)的叫禿頭嗎?”回答:“也能”。但是你不會把有一萬根頭發(fā)的人叫禿頭。你從哪里區(qū)分他們?一根頭對比一萬根頭發(fā),禿頭的定義就產(chǎn)生了模糊,由此引發(fā)了人們對語言模糊問題的思考。

1902年,美國實用主義和符號學的創(chuàng)始人Peirce給語言的模糊性下了一個定義。他指出:“一種判斷產(chǎn)生模糊的原因與其內(nèi)在不確定狀態(tài)有關,這些不確定狀態(tài)依說話者判斷歸入相應不同類別。語言外指世界,模糊在語言與世界相互映過程指中產(chǎn)生”。大致的意思是說由于語言的模糊性,說話者不能很好地給某些狀態(tài)進行分類,那么此時這個命題就是模糊的。

1923年,英國哲學家羅素Russell發(fā)表了著名的《論模糊性》,對詞語模糊有不同看法,他認為世界既不是模糊也不是準確,他認為只有語言才存在模糊與精確問題,但是語言有模糊性出現(xiàn)時,那一定在表達與被表達物之間存在著一對多的關系。這標志著模糊語言理論初步形成,他認為整個語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

1937年,麥克斯·布萊克 (Max Black)區(qū)分了ambiguity(含糊)和generality(概括)和vagueness(模糊)三種現(xiàn)象:含糊指語言與其代表的意項中存在著一對多關系;概括指同一語音形式內(nèi)有一組可選擇的意義系列;模糊與上述兩類不同,它是語言外延交界的特征,與語言本身無關。無論人們?nèi)绾蜗霚蚀_觀察或測量它,模糊性總是存在。即“一個模糊的語詞,就是一個沒有嚴格地劃出應用范圍的普遍語詞”。模糊的語詞總是有某種交界的區(qū)域狀態(tài)的,這些“交界現(xiàn)象說明了語詞的模糊性的根源”。①

1941年,Mosier讓一組人對評估性形容詞和狀語進行評分。比如,非常不滿意、非常好、非常、極其等詞。其評估的結果使他認為一個詞義必須由以下三種成分組成:1)詞語在連續(xù)統(tǒng)一體中的內(nèi)在意義;2)詞語受說話人因素制約下意義;3)詞語受語境影響意義。由此他提出了公式:M=x+i+c,來表示組成詞義的三大成分。詞義是主觀主體對客觀事物現(xiàn)象的反映,包含著人們對客觀事物各種特點的認識。

1952年,奧斯古德(Osgood)用義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分析了多對反義意義,如:cleandirty,fast-slow和serious-humorous,證明有三種因素在起作用。即奧斯古德所謂的語義空間(semantic space)中的三個主要維度:評價(evaluation):泛指對某種事物的價值予以評定的歷程,如好的 -壞的、高雅的 -低俗的;力量(potency):指將來有機會學習或接受訓練時可能達到的程度,如強的 -弱的、堅硬的 -柔軟的;行動(activity):個體對于各種活動的參與性,如積極的 -消極的、活潑的 -呆板的。它們之間距離可以用歐氏距離(Euclidean distance)來說明。

1955年,Jones and Thur stone分析了多組數(shù)據(jù)認為:首先每一個模糊詞在一維意義延續(xù)體內(nèi)具有自身的序值,其次,在基本詞前加入程度詞可以引起意義從中性往極端方向發(fā)展;比如,“很、最、太、更、挺、好、多、愈、頗、夠、還、特、多么、非常、十分、特別、絕對、相當、不太、稍微、比較”等修飾名詞的程度副詞。最后,副詞的加入改變了原有詞在連續(xù)體中的意義。副詞常限制、修飾動詞和形容詞性詞語,用于表示程度、范圍、時間等意義。試以“就”為例?!拔乙粫壕腿??!薄熬汀北硎臼虑槎唐趦?nèi)即將發(fā)生,表時間;相對于“我一會兒去”更突出主體去的意愿,改變原有詞在連續(xù)體中的意義。

三、語言的模糊性研究趨勢

(一)從定性的模糊語言往模糊數(shù)學發(fā)展

恩格斯說過:“一門學科如果不能充分運用數(shù)學,便不能成為真正的科學?!雹诟鏖T學科,尤其是人文、社會學科及其它“軟科學”的數(shù)學化、定量化趨向把模糊性的數(shù)學處理問題推向中心地位。麥克斯·布萊克(Max Black)是第一位將模糊語言往數(shù)學方面發(fā)展的學者,他使用“一致性原則”(consistency profile)來描述語言的模糊度。在1937年他就提出了采用模糊度剖面圖 (consistency profile)處理模糊語義形式化的方法。語言如果是模糊的需滿足兩個條件:模糊變體可描述且呈系統(tǒng)性,否則無法分辨不同模糊詞語。所以這些詞語必須滿足一致性條件:T(s,C).詞語T,作用于意義系列S中的s,具有一致性C,這一模糊詞語具有一致性VC。

之后,Hampel(1939)修改為:

Hampel的詞語精確度與模糊度首先將模糊與精確現(xiàn)象綜合起來考慮。Hampel批評了Black公式中橫坐標存在任意性的現(xiàn)象,認為詞的模糊度越大,取值就越應靠近地方。其交接處不是斜率,因此詞的精確性應該表現(xiàn)為:

而模糊度則可為:

vg=1-pr.

Hampel和Black其實明確指出了所謂的模糊現(xiàn)象其實從數(shù)學上來講就是在概念邊沿二份之一地方出現(xiàn)了交叉性。

(二)從模糊的質(zhì)量研究往數(shù)量方向發(fā)展

Mosier、Cliff和Black等人認為的模糊語詞交界取值于0-1之間,取值處于一個逐漸升高或減少的過程。模糊語詞交界取值,指對那些不能用絕對的“是”(用數(shù)字1表示)與“非”(用數(shù)字0表示)劃定其外延的詞集時,要在介于1—0之間連續(xù)取值,用于表示這些對象在某種程度上屬于謀雷的詞集。比如“老人”是個模糊概念,70歲的肯定屬于老人,它的從屬程度是1,40歲的人肯定不算老人,它的從屬程度為0,按照查德給出的公式,55歲屬于“老”的程度為0.5,即“半老”,60歲屬于“老”的程度為0.8。

Hampel貢獻在于提出了模糊詞語間的過渡區(qū)域不是平滑的,而是在平均線左右搖擺。比如,在(a→b)(c→d)中,b→c過渡是左右搖擺進行的。Labov(1973)也應用了Hampel這一公式來說明模糊語言的對象描述與語境的互動關系,以及這一關系如何作用于詞語之間的交界處。

Cliff發(fā)明了所謂的模糊語言計算器;Cliff(1959)認為,一個模糊形容詞的意義位于語義系列中的一個點,副詞作用則是沿著語義系列來推動這個點。副詞作用像乘法計算器一樣,可將形容詞和副詞意義相乘,他解釋了英語中的unusually average組合為什么不合規(guī)則:該組合在意義系列中的點接近于零,零的積永遠是零。因此模糊副詞unusually出現(xiàn)在average前是多余的。所以,它并不成立。

人們的思維活動常常要求概念的確定性和精確性,采用形式邏輯的排中律,即:非真即假,然后進行判斷和推理,從而得出結論?,F(xiàn)有的計算機都是建立在二值邏輯基礎上的,它在處理客觀事物的確定性方面,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早期的計算機不具備處理事物和概念的不確定性或模糊性的能力。模糊語言理論尤其是模糊集合論得出現(xiàn),使得對模糊語言可以進行定量描述,并能定出一套運算、變換規(guī)則的系統(tǒng)出來。

(三)從數(shù)量研究到模糊集合出現(xiàn)

隨著電子計算機、控制論、系統(tǒng)科學的迅速發(fā)展,要使計算機能像人腦那樣對復雜事物具有識別能力,就必須研究和處理語言的模糊性。1965年,美國加州大學的札德教授Zadeh在《Information and Control》雜志第八期上發(fā)表了論文《模糊集合》,文章中引用“隸屬函數(shù)”的概念,首次成功地運用數(shù)學方法描述模糊詞項,從而奠定模糊理論的基礎。他通過引進模糊集(邊界不明顯的類)提供了一種分析復雜系統(tǒng)的新方法。他提出用語言變量代替數(shù)值變量來描述系統(tǒng)的行為,使人們找到了一種處理不確定性的方法,并給出一種較好的描述人類思維推理的模式。

集合論的重要意義就一個方面,在于它把數(shù)學的抽象能力延伸到人類認識過程的深處。一組對象確定一組屬性,人們可以通過說明屬性來說明概念(內(nèi)涵),也可以通過指明對象來說明它。符合概念的那些對象的全體叫做這個概念的外延,外延其實就是集合。從這個意義上講,集合可以表現(xiàn)概念,而集合論中的關系和運算又可以表現(xiàn)判斷和推理,一切現(xiàn)實的理論系統(tǒng)都可能納入集合描述的數(shù)學框架。Zadeh(1965,1973)、Goguen(1967,969);Santos(1970)、Le-Faivre(1972)都從不同角度從傳統(tǒng)的集合論中發(fā)展了模糊集合論,開始以定量技術來處理復雜系統(tǒng)中的有關認知模糊性的問題。

Zadeh等人主要有以下幾大貢獻:1)系統(tǒng)的復雜性增加,人們描述的精確度隨之下降,直到達到二者平衡的臨界點為止;2)在模糊集合中允許語詞和數(shù)字同時存在,“年齡”可指代非常年輕、相當年輕、年輕、中年、不太老等意義,但它同時可以在系統(tǒng)中與數(shù)字一起進行演算;3)一種類別往另一種類別的過渡是一種逐漸演變的過程。而不是一次性的突變的結果;4)傳統(tǒng)的集合論僅是模糊集合論的特例而已。

把人類的語言和思維過程提煉成數(shù)學模型,才能給計算機輸入指令,建立合適的模糊數(shù)學模型,這是運用數(shù)學方法的關鍵。Zadeh采用模糊集合理論來建立模糊語言的數(shù)學模型,使人類語言數(shù)量化、形式化。模糊集合和運算符號(如下圖所示)

Labels of Fuzzy Sets And Their Predicted Operations

舉例來說,“不小”的運算的方式就是將1減去“小”的結果,即公式中的1-famall,結果就是“不小”以此類推,模糊運算同時表達了概念與運算。

(四)語言模糊性的存在

Zadeh(1978)對語言描述:“a word in a natural language is usually a summary of a complex,multifaceted concept which is incapable of precise characterization”大意是:自然語言中一個詞往往是對應于一組復雜的、多方位概念,所以人們往往不能對其進行準確的描述。

他還說:“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sentences in a natural language cannot be characterized as strictly grammatical or ungrammatical”即語言的“概念外延不能一刀切”,存在著許多“亦此亦彼”漸變的中間狀態(tài)。人們在對自然界中碰到的對象進行分類時,經(jīng)常找不到精確判定其類書的分界線。所以他認為對語言特性的最好的描述應該是PRUF:Possibilistic,Relational,Universal,F(xiàn)uzzy,即,語言最主要特性是概率性、相關性、普遍性和模糊性。

四、語言模糊性產(chǎn)生的原因

(一)語用:人類行為之一

語用模糊作為模糊語言學的一個年輕的分支到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1978年,俄羅斯人維果茨基(Vygotsky)在他的交叉的思維與言語關系說中認為,人們交際使用的模糊類別(Vague Category Markers)是與對方協(xié)調(diào)社會交際空間(Shared Social Space)的手段,比如協(xié)調(diào)共同設立目標,所以共同協(xié)調(diào)空間不能對目標進行太明確的描述,因此,模糊語言就可能產(chǎn)生。同樣,人們?yōu)榱藢⒛撤N感受或意識內(nèi)容傳遞給他人,就必需把要傳遞的內(nèi)容歸屬于一定的種類或范疇,這種歸屬過程就是概括,概括就是對同類語言現(xiàn)象的“壓縮”,而“壓縮”就是模糊性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Channell(1994)提出,模糊詞語可避免冒犯對方、避免讓對方覺得不禮貌、狂妄;不會讓對方覺得自己不配合、不提供信息。Brazil(1997)注意到口語聲調(diào)選擇問題,口語聲調(diào)的使用受制于交際場合的性質(zhì),場合正式與否與聲調(diào)選擇有關。交際雙方認識程度和社會規(guī)則也制約著聲調(diào)的選用。Cutting(1998,2000)認為使用模糊語言可以保護自己、保護他人或保護事情不受干擾,使用模糊語言還可維護自己在某一社團中的身份和關系。(in-group membership and show solidarity),同時也可將某些人排除在某一社團外。Terraschke and Holmes(2002)提出前置詞加上模糊詞語或模糊詞語加上后置詞[Conjunction(premodifier(+)Vague Noun(+)postmodifier]提供了指示參照作用,用于建立說話者雙方個人友誼。

現(xiàn)代模糊語用研究也傾向于從廣義化來探討動態(tài)語境中交際雙方運用語用模糊策略問題,探討模糊策略如何保證言語交際的順利進行。余東明認為“發(fā)話人在特定的語境或上下文中故意使用不確定的、模糊的或間接地話語向聽話人表達數(shù)種言外行為或言外之力的現(xiàn)象。④

(二)模糊分類:認知、存在和使用

語言的模糊性是語言的一種客觀實在,它是自然語言的本質(zhì)屬性。⑤首先,語言描述存在量的模糊;大部分形容詞、副詞比如:好、很等在運用時都有模糊性現(xiàn)象,尤其是具有相對性含義的形容詞,如大/中/小,高/低,長/短,寬/窄等,這些形容詞級別之間不存在涇渭分明的界限。⑥

其次,語言描述也存在著質(zhì)的模糊,比如,評價一個客體的大或小,高或低,由于客觀標準不同和主觀上感知的差異而產(chǎn)生的相對性,使這些形容詞具有了模糊性。這些模糊詞在同其他詞語相結合形成新詞語的時候,往往使新詞語也具有了模糊性。有時歧義或者概括等語言描述也使語言存在模糊性。如“沒有必要的批評”、“沒有做不好的事情”都屬于多義結構,或叫歧義結構。因為它們同時可以具有起碼兩種解釋,所以也可以稱之為模糊結構。

再則,邏輯性模糊,比如“比2的大全部實數(shù)”或者“矮個子”以上這些類無法構成通常數(shù)學意義方面的類或集合??墒菍嶋H上,此種無序、混亂、不準確概念的‘類’依然在人們的大腦思維里面,尤其是在辨識圖案、信息交流與晦澀抽象的領域之中仍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祟愓Z言的模糊性乃人大腦思維與相互交流的基本要求。

另外,語言是反映客觀世界的,而客觀世界中的各種客體,許多都是沒有絕對精確的界限。物理存在模糊,例如“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水能生云,這是古人的看法,即你走到水的盡頭了,就能看到云的產(chǎn)生。水和云之間并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這類事物之間都存在著明顯的相互過渡的階段,要想找出它們相互間截然分明、絕對精確的外延界限,顯然是不可能的。

此外,虛擬也存在模糊;比如股票、互聯(lián)網(wǎng)、天氣等。舉例來說,“高開”意為高價格開盤?!伴_”的語義是明確的,即開盤;“高”的語義是模糊的,它與“低”的界限不清楚,具有相對性。當“開”與“高”搭配時,受“高”的語義感染,其語義界限也模糊起來,即“高開”與“低開”之間的界限是不明確的。在“高開”價格與“低開”價格之間存在著眾多的價位,這是一個連續(xù)漸變的過程,很難在某個價位上把兩者一刀分開。⑦

最后,使用上的模糊,比如我們說“外面正下大雨”;雖然“大雨”是模糊詞語,但是聽者都了解這個模糊詞語的實際意義,并可以做出相應的反映。如果說“外面正下著在24小時內(nèi)雨量累計達40至79.9毫米的大雨”,當然精確得很,卻沒有這個必要。如果在氣象研究或者在具體的天氣預報中,使用這種精確的表述卻是必要的。在語言運用中,有時需要準確、鮮明、清楚;有時卻需要模糊、含混、不清楚。

(三)以交際為目的的行為

首先,交際過程就是雙方認知語境信息或假設的趨同過程,這一趨同過程設計到語境假設的選擇、延伸、調(diào)整、順就、取舍等動態(tài)心理過程。語言的模糊性使得話語有可能隨著聽話人的假設朝不同的方向發(fā)展,即秩序保持:anti-entropy flow。因此語言的模糊性受交際場景制約。交際雙方要想保持會話的順暢進行,必須根據(jù)交際目的不斷調(diào)整對話語的理解。

其次,不同的語境語言傳遞的意義是不同的。語境是語用學的一個核心概念,是語用推理的基礎,也是交際的一個要素。語言具有模糊性,意味著語境的適應性強。比如,你完成功課了嗎?語境一:是一名同學不會做作業(yè),向同桌求助(則例句表示請求幫助);語境二:老師在檢查學習作業(yè)(則例句是在質(zhì)問);語境三:兩人一起相約吃飯。(則例句是催促對話趕快行動)。

再則,人類的交際是一種有目的的社會活動。因為談話雙方處于不同的角色,所以我們在交流中總是有選擇地傳遞信息,甚至是傳遞不對稱的信息,以達到交流目的。即所謂的角色理論。這也使得語言的模糊性有了存在的空間。

另外,當人們話語所指向的對象本身具有不確定性或是發(fā)話人對其沒有達到精確認識和掌握時,適當使用表示認知情態(tài),范圍和程度變動的模糊性語言能更加客觀的表達發(fā)話人的觀點。即隨機應變地處理含糊和精確兩極情況。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語言學習者常常因搞不清語言的文化背景而感到意思模糊不清。例如,“光棍”一詞俗稱沒有老婆的男人。如果你不了解中國文化,就有可能參照字母的解釋理解為光禿禿的棍子。由此可見,離開所學語言的文化背景就很難理解語言的真正蘊涵,而忽視語言模糊性的存在。前景或者背景,應該依據(jù)實際使用需要為轉移。

為了避免語言的模糊性,在要修飾的事物前加上副詞、形容詞、動詞甚至句子等,或者運用行為科學與數(shù)據(jù)分析,輔助以研究人類各種行為行為科學:認知、心理語言、語用、話語分析、社會學、語言教學、語義學、修辭學、符號學、推理、幽默研究、心理療法、文學、句法學、語音學、語言文化學等。在加上數(shù)據(jù)分析技術:數(shù)學、人工智能、模式識別(語音識別、圖示識別、天氣預報、股票預測)、統(tǒng)計分析、遺傳算法、專家系統(tǒng)、數(shù)據(jù)挖掘等。例如,既可以說某某人是“青年”,又可以說他25歲了,更精確些,還可以說他“在世25年8個月2天9小時15分了”,但在通常情況下,人們并不這樣思考,也不這樣表達,說他是“青年”也就滿足了。又如,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顏色有三要素——光波波長、飽和度、明亮度,這就可以用一些數(shù)據(jù)對顏色作定量分析,如波長510毫微米是“綠”的核心;波長575毫微米是“黃”的核心。人的視力可以相當精細地分辨好些顏色,并且可以大體精確地表達任何一種顏色。然而,這種精確的表達日常生活中用不上,人們習慣思考的是“紅、黃、藍、綠……”或者再加上“桃紅、杏黃、天藍、墨綠……”,習慣運用的也是這些具有模糊性的語言。

(四)人類認知的特點與局限性

從客觀方面分析,首先在言語交際當中,為了達到某種特殊的交際目的,發(fā)話人把原本可以清楚表達的意思,故意使用不明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這種行為作為一種語用策略,它具有很強的交際性和廣泛的實用性,可以使語句顯得有禮貌,使自己有回旋的余地。所以意義產(chǎn)生不在詞語本身、也不在所指事物上,而是交際者互動。有互動交流一定有模糊語言。并且在交際過程中,談話雙方的所有文化、社會經(jīng)驗和知識會被引發(fā)出來,形成認知的各類模式與框架,整理交流過程一定產(chǎn)生模糊概念。

其次,人們可觀察到的語言僅是認知外在表現(xiàn)的冰山一角。一個詞,一個短語,一個句子可以表達無數(shù)不同的意義,原因是語境不同而已。同樣一句話在不同語境中可能會表達不同意義,執(zhí)行不同的言語行為。這解釋了為什么語言模糊性一定要從語境著手,要從非語言學的認知層面著手。

從主觀方面分析,首先人類自身能力的限制,也使得人們無法精確判斷事物。換言之就語言本身而言,語言符號是有限的,客觀世界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符號表達無限的事物,模糊現(xiàn)象就在所難免。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許多模糊事物,沒有分明的數(shù)量界限,要使用一些模糊的詞句來形容、描述。比如,年輕、高挑、豐滿、好、美麗、善、熱、遠……

其次,人類對世界了解太少,無法完全理解世界;人類作為一種生物具有的生理條件決定了認知手段的有限;人類的認知能力不是萬能的,我們不能完全體驗客觀世界里的所有事物,因此我們自身的局限的認知力使得我們的語言不能完全精準。此外人類還存在認知操作要求:以有限手段衍射無限的世界,表達類別一定是集的概念;人類用有限的、離散的語言符號標志連續(xù)的事物,就可能邊界不明,產(chǎn)生模糊性。例如,人從出生到長大,到衰老,這一過程是連續(xù)不斷的,語言中卻僅以“嬰兒”、“兒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符號分別標志不同的年齡段,自然不能絕對地分清楚。

總體上說來,語言存在著較多的“模糊表達方式”,即交際要求前景背景交替。而使用語言則崇尚于“凝練”,提倡“舉一反三”,簡繁得當則,簡單就是模糊。人類在認知世界和進行范疇劃分時,要遵循認知經(jīng)濟原則和語言經(jīng)濟原則,這必然導致范疇語義的模糊性和詞語語義的模糊性。人們通過語言進行交流,對說話人的首要要求就是“把問題講清楚”。但同時我們也要求對方“不要啰嗦”,不要講對方已經(jīng)知道了的東西。所以語言交際是在經(jīng)濟原則和模糊原則中擺動,所有模糊概念相加就不會模糊,則不確定性減少。

總之,模糊性是人類語言的主要屬性之一,是心理作用的結果,一切模糊感覺全來自人們的心理判斷。在交際中起著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言辭手段和交際策略。探討語言的模糊性及其形成的原因,是為了在交際中,恰當?shù)氖褂谜Z言的模糊性,使其豐富的語義內(nèi)涵和語用功能起到精確語言所不能及的表達效果。中外語言,概莫如此。

注釋:

①[波蘭]沙夫:《語義學引論》,羅蘭、周易合譯,1979年,北京:商務印書館,352頁。

②鄭通濤:《模糊語言與模糊心理》,《廈門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4期。

③Holmes,Janet(ed.)(2000).Speech in Social Context:Perspectives from Gown& Town.Wellington:Victoria University Press.

④Terraschke,Agnes,Wahid,Rid wan The impact of EAP study on the academic experiences of internation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Australia,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Volume 10,Issue 3,September 2011,Pages 173-182.

⑤Julieta Fernandez,Aziz Yuldashev,Variation in the use of general extenders and stuff in instantmessaging interactions,Journal of Pragmatics,Volume 43,Issue 10,August2011,Pages 2610-2626.

⑥Vygotsky,L.S.(1978).Mind and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processe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⑦Black,M.Vagueness.Philosophy of Science,1937,4:427-455.

賀仲雄:《模糊數(shù)學及其在電子計算機上應用》,北京工業(yè)學院印刷廠印,1981年第6期,1-4頁。

李元勝:《語用模糊的認知分析》,《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伍鐵平:《模糊語言再探》,《外國語》1980年第5期。

楊玉明:《股評語言的模糊性問題探討》,《人民論壇》2009年第17期。

趙藝紅:《論模糊語言的特征及表現(xiàn)形式》,《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

Black,M.Reasoning with Loose Concepts,Dialog 2.1963:1-12.

Cliff,N.Adverbs asmultipliers.Psychological Review,1959,66:27-44.

Goguen,J.A.L-Fuzzy sets.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1967,18.

Hempel,C.G.Vagueness and logic.Philosophy of Science,1939,6:163-180,145-174.

Labov,W.The boundaries of words and their meanings.In C.-J.N.Bailey& R.W.Shuy(Eds.),New way sofanalyzing variation in English.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73.

Osgood,C.E.The nature and measurement of mean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1952,49:197-237.

Peirce,C.S.Vagueness.In J.M.Baldwin(Ed.),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Vol.2).New York:Macmillan,1902.

Rowan,T.C.Some developments in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pplied to semantic relationships.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Illinois,1954.

Russell,B.Vagueness.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1923,1:84-92.

Zadeh,L.A.A fuzzy-set-theoretic interpretation of hedges.Journal of Cybernetics,1972,2:4-34.

Zadeh,L.A.Fuzzy sets.Information and Control,1965,8:338-353.

Zadeh,L.A.Outline of a new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complex systems and decision processe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1973,SMC-3:28-44.

Zadeh,L.A.Probability measures of fuzzy events.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1968,23:421-427.

猜你喜歡
模糊性語境詞語
容易混淆的詞語
找詞語
我國傳統(tǒng)色名的模糊性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場合”的教義學理解——兼論刑事立法語言的統(tǒng)一性和模糊性
語言學習中語境化的輸入與輸出
跟蹤導練(三)2
法律英語中形容詞搭配及其模糊性探討——基于USC語料庫的reasonable個案研究
一枚詞語一門靜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fā)語
話“徑”說“園”——來自現(xiàn)象學語境中的解讀
曲阜市| 岢岚县| 资兴市| 六盘水市| 定西市| 石台县| 翁牛特旗| 裕民县| 漯河市| 玉门市| 宜阳县| 南木林县| 浑源县| 宁海县| 诸城市| 邛崃市| 江北区| 澄城县| 临汾市| 永和县| 赤城县| 司法| 丰宁| 长沙市| 和林格尔县| 天门市| 开鲁县| 日喀则市| 青田县| 苍溪县| 清原| 忻州市| 百色市| 沁水县| 平阳县| 枣庄市| 鲁甸县| 罗平县| 天门市| 庆元县|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