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婷婷
摘要: 曖昧表達方式是日語的一個顯著特征,它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確實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將試從語音與詞匯、文化這兩個方面分析日語曖昧性的原因,希望能對日語學習和日本文化的理解有所幫助。從語音與詞匯方面來看,由于日語中拍的構成簡單,種類也很少,因此日語的同音詞現象比較突出,再加上有很多多義詞,經常會造成表達模糊。從文化方面來看,日本文化可以說是一種“被動文化”。其在語言上的表現就是自我主張的放棄。抑制自我,敘述觀點、評價事物不張揚,總是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關鍵詞: 日語教學曖昧表達方式日本文化
曖昧表達方式是日語的一個顯著特征,不論是文章還是日常會話中都隨處可聞可見。這種表達方式往往使聽話者感到似是而非、模棱兩可,所以有時會造成誤會。
事實上,曖昧表達方式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日語本身語言結構的因素,又跟日本人的語言心理、文化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過去對曖昧表達方式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但關于語音、詞匯與曖昧表達方式之間關系的研究不是特別多,從文化例如“被動文化”的角度也沒有深入地進行分析。此外,在國際化的今天,學習日語已逐漸成為一種潮流。站在日本語教育的立場上來看,從語音與詞匯、文化這兩個角度對曖昧表達方式進行剖析也是具有一定積極意義的。為此,本文將試從這兩個方面探究日語曖昧表達方式。
1.語音與詞匯方面
在現代日語中,母音不僅數量少而且構造簡單。原本日語中有八個母音。進入平安時代以后才逐漸減少為現在的五個。這在世界語言中屬于比較少的,而且日語拍的構造與英語、漢語等語言相比也極其簡單。金田一春彥在《日本語》①中關于這點談論到:其中最典型的形式就是1子音+1母音。最復雜的也只不過是1子音+1半母音+1母音這樣的結構②。
由于拍的構成簡單,音素又少,因此日語拍的種類不是很多。這可以說是日語的一個特色。那么,究竟有多少呢?關于這點,不同的語言學家都有著各自的看法。不過根據金田一春彥的估算大約有112種。而英語有數千種之多,漢語中也有411種。雖然日語中拍的種類少,但日本人因此而大受裨益。日本國內文盲很少,這就跟日語本身的語音構造可以說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不過,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拍的種類少也導致了同音詞的泛濫。這就很容易造成誤解。有時甚至還會出現完全相反的情況。如:「禮遇」「冷遇」,「不動」「浮動」。
從詞匯方面來看,多義詞、同音詞的頻頻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日語表達的曖昧性。大多數詞匯的含義都會隨著時間遷移而發(fā)生變化。當在原有詞義基礎上演變出新的詞義時,多義詞也就應運而生。所謂多義詞指的就是具有兩個以上意思的單詞。例如「できる」一詞。在「急用ができる」(突然有急事)這個句子中指的是出現新事物。在「支度ができる」(做好準備)中則表示做好、完成。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在像「彼はできる」(他能行)這種表示可能的句子中。
另一種就是同音詞。日語的同音詞現象比較突出。例如:「生花業(yè)」「製菓業(yè)」「製靴業(yè)」「青果業(yè)」,「書く」「掻く」,「端」「橋」「箸」等。這是日語詞匯的一個顯著特征。特別是漢語詞匯。只要查國語辭典就能找到很多這樣的例子。而且不僅僅是相同詞性的單詞,不同詞性的單詞之間也有可能發(fā)生同音詞現象。如:「帰る」和「蛙」,「よく(寢る)」和「欲」。
因此,實際生活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因同音詞和多義詞而引起混亂的情形。金田一春彥在《日本語》一書中就舉了這樣的例子。有個地方舉行選美活動。然而,表示地域意思的「地區(qū)賞」竟然被錯聽成「ミス畜生」(畜生小姐),鬧出了笑話。由于具有以上這些特征,因此可以說曖昧表達方式的形成與日語的語音、詞匯是有一定關系的。
2.文化方面:被動文化
鈴木孝夫在《語言與文化》一書中,對文化這一概念是這樣定義的?!溉碎gの行動を支配する諸原理の中から本能的で生得的なものを除いた殘りの、伝承性の強い社會的強制(慣習)の部分をさす概念である。」(支配人們行為的諸原則中具有很強傳承性的社會習俗部分,而非與生俱來的東西。)③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構成要素。各種語言都與特定的文化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日語中的這種曖昧表達方式當然也不例外。
荒木博之曾指出:「日本の文化を受け身的ととらえることができる」(可以說日本文化是具有被動性的。)④被動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特征,已經融入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先來看一下交通事故肇事者們通常的說辭。當交通事故發(fā)生時,肇事者一方為了逃避責任,經常會說「こちらだって被害者だ」(我也是受害者?。?。借荒木博之的話來說,那就是「こういった発想にあっては自己の「主體性」というものは完全に埋沒して不在になっている」(這種說法已經完全喪失了主體性)。這可以說是被動文化的一種反映。
被動文化在語言上的具體表現就是自我主張的放棄,這充分體現了日本民族的個性。抑制自我,不表露自我。讓我們結合幾個例句來看。
例句1:どうも。由于這個詞適用于各種場合,因此備受日本人的青睞。后面省略的內容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例如:「どうもすみません」(對不起)、「どうも失禮しました」(不好意思失禮了)、「どうもありがとう」(謝謝)、「どうも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承蒙照顧)、「どうもご苦労さま」(辛苦了)等。聽話者可以根據當時的情形自己加以判斷理解。這些都體現日本人這樣一種心理,那就是不把話說完,而是留給對方思考的余地??偠灾?,不發(fā)表自己的主張。
例句2:電車が故障しました(から、ので)、遅刻しました(電車發(fā)生故障,所以遲到了)?!袱椤购汀袱韦恰苟急硎驹?,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一般都避免使用「から」。因為「から」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有可能會給人傲慢、目空一切的感覺。所以,用「ので」從客觀的角度進行闡述也就可以說是自我主張放棄的一種表現。
從語言角度來看,以上兩個例句都蘊含著曖昧性。說話者敘述意見、評價事物時含蓄委婉,不張揚,不鋒芒畢露,總是從客觀的角度加以闡述,并給予對方思考的余地。
說起自我主張放棄與曖昧表達方式的根源,其實我們還可以發(fā)現幾個原因。日本是個島國,四面環(huán)海。以前很長一段時間都一直封閉在自己的小島上,很少與外界聯(lián)系。這就如同一個大家庭,所以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的日本人也就不知不覺地擁有了共通意識,不需明講也能理解對方的意思。此外,跟日本人傳統(tǒng)消極、“少說為妙”的語言觀念之間的關系也不容忽視。所以,曖昧表達方式的產生與日本的自然地理、社會文化、風土人情有密切關系??梢哉f曖昧表達方式是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種反映。
3.結語
隨著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學習日語的人也越來越多。有許多外國學習者都認為日語很曖昧。如何才能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日語特別是曖昧表達方式已成為日本語教育上的一個重大課題。因此,關于日語曖昧性的原因,本文從語音與詞匯、文化這兩個方面加以考察,希望能對大家的日語學習和日本文化理解有所幫助。
注釋:
①金田一春彥.日本語(上)[M].巖波書店,1988.
②原文是「日本語の拍が単純だというのは、典型的な拍が〈1子音+1母音〉という形から出來ていることである。一番複雑なものでも、〈1子音+1半母音+1母音〉という三音構成である。」(p.90)
③鈴木孝夫.ことばと文化[M].巖波書店,1973:ⅰ.
④荒木博之.日本人の心情論理[M].講談社,1976:176.
⑤荒木博之.日本人の心情論理[M].講談社,1976:177.
參考文獻:
[1]金田一春彥.日本語の特質[M].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xié)會,1981.
[2]會田雄次.日本人の意識構造[M].東京:講談社,1972.
[3]水谷修.日本語の生態(tài)[M].東京:創(chuàng)拓社,1979.
[4]ルース?べネディクト羅斯·本尼迪克特.菊と刀[M].教養(yǎng)文庫,1967.
[5]韓立紅.日本文化概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6]宮島達夫.言語のあいまいさ[J].教育國語,1989,100.
[7]菊池幸子.話しことばにおけるあいまいさ———日本語と英語との比較において[J].日本語學,1992,1.
[8]銭樹倫.構文上に現れた日本人の文化意識の流れ——自己主張の放棄について[J].日本學論叢,1993,4.
[9]張衛(wèi)娣,肖傳國.日語的模糊性及其文化背景[J].日語學習與研究,1999,2.
[10]冷鐵錚.談日語的曖昧性[J].日語學習與研究,1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