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紅
經(jīng)常有教育家、專家或?qū)W校領導用老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來評價教師。本文從反方面論述了在當前教育形式下對這句話的理解,并以多年來從事職業(yè)教育的親身感受闡述了這句話已不適合作為衡量素質(zhì)教育環(huán)境下,尤其是職業(yè)教育教師的標準,希望能引起專家、學者和全社會對職業(yè)教育的重視,把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各方面教育作為社會性的教育。
這個觀點是老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的。
一、對“教”與“學生”的理解
(一)“教”
從字面意義上解釋,即是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別人。應用在“教育”、“教學”中的“教”,應該“教”什么?這得看不同的歷史時期對教育教學的要求。且不談老先生陳鶴琴所處的時代對教育教學有什么要求,就現(xiàn)在所提倡的素質(zhì)教育、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適應當代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來看,我認為“教”的含義應該既要教授學生知識、技能,又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那么,有哪一位老師敢說,這幾方面都能教會呢!
(二)“學生”
陳鶴琴老先生是研究兒童心理和幼兒教育的,我認為他所說的“教”的對象應該是幼兒或兒童,是屬于養(yǎng)成教育階段,世界觀、人生觀等都沒有形成。從“人之初,性本善”來講,只要“會教”,從小開始培養(yǎng),就能培養(yǎng)成具有一技之長的人才,但也不可能是全才??山逃虒W的對象——學生的范圍是廣泛的,有幼兒、兒童、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普高生、職高生)、大學生、成人等。這些學生,層次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所處的教育階段、環(huán)境、養(yǎng)成的習慣等都不同。那么針對某一知識點、技能點、道德水準,又有誰敢說什么樣的學生都能教會?
(三)“會教”與“不會教”
什么叫“會教”,什么叫“不會教”,用什么標準來衡量,用“學生學會”與“學生學不會”來衡量嗎?這個標準只能用在對同一標準的學生只教授知識技能的情況下,比如說普通高中的“平行班”,學生基礎水平都一樣,哪班的成績高,哪位老師就水平高——“會教”,否則就“不會教”。讓“會教”的老師去教所謂的“差生”如何!讓“不會教”的老師去教所謂的“優(yōu)生”又如何!因此,沒有絕對的“會教”與“不會教”,只是相對而言的?!皶獭迸c“不會教”除看教師本人的能力和素質(zhì)及教育教學水平外,也得看所教的對象——學生,“會教”也得看人家“學生”學不學,不是常說嘛“人家不學,神人也教不會”,“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nèi)因是變化的根據(jù)”。
二、對“教”與“學”的看法
眾所周知職業(yè)學校學生的特點,幾乎都是哪個學校也進不去的,還有很多是初中沒畢業(yè),因此文化基礎很薄弱。分析他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有一半學生是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有的還與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愛或母愛,養(yǎng)成了一種特殊的性格;還有一些學生由于學習成績不好,初中就輟學,在社會接觸一些不三不四的閑散人員,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習慣。有些學生到職業(yè)學校來是自己的選擇,有一大批學生是迫于家長的壓力,“這么小不上學干啥去”——這些學生家長就把學校當作大托兒所。針對這些特定的教育對象,我深深體會到了“教育不是萬能的”,深深地感受到了作為教師的無助……
(一)知識傳授方面
我是教計算機專業(yè)技能課的教師。計算機專業(yè)技能課強調(diào)的是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在平日的教學中也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專業(yè)方面的一技之長。通常情況來說,對此學生應該非常感興趣。但對此感興趣的學生也只是跟著老師學習,并不一定能持久。今天愛學了,就跟著老師學點;不愛學了,就放棄。能學得不錯的,只是那些既感興趣、知道學習重要性又有毅力肯吃苦的學生。這樣一來,一個班級也就只有四分之一左右這樣的學生。針對這樣的學生,只要按正常規(guī)律教學,不偏離教學軌道就是“會教”。有四分之一學生感興趣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沒毅力不吃苦,因此跟不上,但老師拉一拉還可救。這時就體現(xiàn)出了“會教”與“不會教”,“會教”就能把這些學生留住,“不會教”這些學生就滑下去。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就是拉也拉不上來,一個字就是“懶”,干什么都不愛干,自己干著急沒辦法,克服不了自己的弱點。作為老師也是干著急沒辦法,你總不能替他學吧,“會教”與“不會教”都沒用,“給他放到嘴里都不嚼”。最后的四分之一就是對所教的不感興趣——認為學習沒用、抱著混的思想。這樣的學生,老師有與沒有都一樣,還談什么“教”與“不會教”呢。
所以,在職業(yè)教育學校領域的傳授知識技能方面,老師“會教”與“不會教”都有教不好的學生,否則在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今天,社會就不會缺少技能型人才了。
(二)教育學生做人方面
知識學不會,讓我們再來談一談教做人的道理吧。
思想道德教育應該是慣穿于整個教育教學始終的,學生入學的第一天就開始進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而且在平日的教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課、開班會、班主任的談心等多種教育形勢,可仍有部分學生離做人的行為準則相去甚遠,誰之過,是教師不會教嗎?非也。
第一:是由職業(yè)學校的學生特點造成的。
如前所述,職業(yè)學校有部分學生是初中沒畢業(yè);有的是初中畢業(yè)沒有工作或已經(jīng)工作一段時間的,這些學生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脫離管理,也就是說“沒說沒管”,混入社會不但沒有進步,還沾染了很多社會的不良習氣,抽煙、喝酒、打架、罵人,有些人只差進監(jiān)獄了,家長根本管不了才來學校上學,讓學校來約束;盡管有些學生初中畢業(yè)后,就進入職業(yè)學校,但多數(shù)也是有很多不良習慣,或者有智力缺陷。因此,盡管國家大力發(fā)展、重視職業(yè)教育,并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職業(yè)教育培訓,但職業(yè)學校的生源是與普通高中無法比擬的。面對這樣的職業(yè)教育的生源特點,作為職業(yè)教育學校的教師,已傾盡了所有的心血,但仍有很多很多的學生“教不會”,也體現(xiàn)了我們“不會教”!。
第二:是社會造就了部分職業(yè)學校學生的特點:
首先,是離婚對孩子產(chǎn)生的影響。
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部分離異家庭的子女教育問題成了社會問題。有的沒人管,孩子有種被社會拋棄的感覺,進而憎恨社會,憎恨親人,有報復社會的傾向,對誰也不信任,包括不信任老師。有時,在老師的精心呵護下,稍稍有所改變,但由于習慣養(yǎng)成,離開老師,所有的一切就都忘記,尤其是當他再回到自身所處的環(huán)境中,老師的教育又恢復到零。
其次,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造就了職校學生的特點。
近幾年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基本已經(jīng)都是獨生子女,而且有些父母的文化層次不高,對孩子的教育知之甚少,因此對孩子過分溺愛,使孩子養(yǎng)成了不少的壞習慣。如,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起床都需要舍務老師喊;缺少愛心,只知道被愛,不知道愛別人;自私自利,只許他碰別人東西,別人不能碰他的等。所有這些一旦養(yǎng)成,再想改變談何容易。有時我們在想,當這一代獨生子女成為家長時,會怎樣教育他們的子女呢?因此,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不能說不是一個社會問題。
基于以上諸多分析,我認為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形勢下,就當前的教育觀念,對老師是不能用“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個標準來衡量的,否則,全社會不會有一個合格的老師。我相信,如果陳鶴琴老先生活到現(xiàn)在,一定會重新修改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