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峰友
一、體育學科的性質和具體解釋
1. 體育學科是“一定要學好的課程”,要把體育學科與非體育活動區(qū)別開?!绑w育課程”明確地說明了體育學科同其他學科一樣,都具有“授業(yè)”與“解惑”之特點。
2. 體育學科要“以培養(yǎng)鍛煉健康為主要目的”,與競技體育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學校體育學科主要是以增進學生的健康為主要目的,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體育課的一切活動都要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健康成長,倡導一種學生愛上、愛學的教育理念。通過教師的合理教育與正確引導,最終改變那種“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的難堪局面。
二、現階段對體育學科及體育教學的錯誤認識
1. 一味追求學生健康而淡化運動技術的體育教學。體育教學中淡化運動技術并不是丟掉運動技術片面地去談其他幾個方面,繼而忽略了運動技術在此的重要地位。
2. 毫無價值的體育教學。在當前的體育教學實踐中,有一種很不像體育課的課,通常打著“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的旗號,實質上是一種虛假的、連上課教師都說不出個所以然的新形勢的“放羊課”,老師是“一個哨子一杯茶,看好學生不犯法”,學生松松散散,愛怎么說就怎么說,只要別站著不動,這種課學生的活動量嚴重不足,也沒有什么針對性地練習,產生這種沒有鍛煉價值的錯誤理念,就是“體育教學不追求活動量”的思想,這是一種錯誤的導向。結合新課改,我們的體育學科要有理念、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身體,重視體育教學中的健身作用,安排一定的有聯(lián)系的密度和運動負荷。
三、轉變思路,另辟蹊徑
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還有一種上課法,每節(jié)課老師點完學生的名,重復一樣的準備活動,然后教師讓學生繞運動場隨便跑上幾圈,再做幾個游戲,余下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活動,美其名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與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主體能動性,教師坐在一旁喝茶,學生隨便亂跑,一堂課下來問學生有什么收獲,學生只說“好玩”,其實連我們也不知道的教學效果,學生怎會知道?這樣的體育課其實就是“上課來報道,隨便學生鬧”。為了真正落實《課標》的具體要求,我們不妨結合實際另想辦法。例如,為了發(fā)展學生的下肢力量,我們不一定非要讓學生進行負重訓練,把干凈的衣服弄得臟兮兮的,擇地挖幾十個坑讓學生縱跳過坑、在適當的地方擺上幾十個五十厘米高的凳子,讓學生收腹縱跳過去同樣也行;為了提高學生的立定跳遠成績,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體質差異,練習中我常采用自由發(fā)揮和分組比賽,讓每個同學都參加,取大家的總成績,學生既無壓力也樂意參加,同樣也達到了練習的效果。
四、構建和諧的體育課堂
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最根本的區(qū)別點之一,就是上課時以戶外活動為主,所以學生一旦走出教室,就有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其他學科學生上課時會睡覺、打瞌睡,唯獨體育課學生根本不存在這些現象,所以教師就要利用這種良好的基礎讓學生既喜歡又愛學。
1. 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體育課的一切活動都要以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為主,實現教學行為上由教師要學生學向學生自愿學的課堂轉變,達到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相結合,最終才會有學生主動學習、喜愛體育課的體育行為。
2. 要有和諧的師生關系。體育課教學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活動,要展現的是教師民主、親近、融洽的教育關系,教師與學生要相互尊重,與學生平等相處,當好學生的輔導者,盡量避免用“你這頭笨豬”、“你怎么這樣差”等之類有損學生人格的話語諷刺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以學論教,實現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有效與生動的教學局面。
總之,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只有樹立良好的科學認識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一個目標不同要求”的科學發(fā)展觀,把體育學科同體育鍛煉、體育考試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的終身體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