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君
摘 要: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這應該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以文為本,挖掘德育內涵;借助媒體,掀起德育高潮;介紹背景,進行德育滲透;扮演角色,移情德育體驗;潛移默化,自然滲透德育。
關鍵詞:滲透;德育;語文教學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進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在語文訓練中進行。要著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使學生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熏陶漸染,潛移默化,循環(huán)往復,逐步加深?!笨梢?,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滲透德育,方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當今時代,面對商品經濟帶來的沖擊及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在日常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以文為本,挖掘德育內涵
語文課文中包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從中汲取德育精華,對培養(yǎng)學生高尚情操,鑄造學生美好人格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翻開課本,表現(xiàn)優(yōu)秀的人文精神的篇章俯拾皆是,閱讀這些文章,猶如欣賞一道道瑰麗獨特的風景。讀完《蠟燭》,你能感受到一位南斯拉夫老婦人對戰(zhàn)士情同母子的深情;讀完《信客》,你會對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善良寬容的信客油然而生敬意;讀完《孤獨之旅》,你會明白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經歷的一些艱辛,從而鼓起勇氣走出孤獨,承擔起生活的責任……課文內容涉及人生、社會、自然諸方面,跨越幾千年,縱橫幾萬里,古今中外,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偉人與凡人,個人與世界……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展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教師應借助課文,挖掘德育精華,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感悟,理解,思考,讓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課文,成為一股股精神的清泉,濯亮學生的靈魂。
二、借助媒體,掀起德育高潮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氛圍,采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再現(xiàn)情景,渲染氣氛,給學生以切身的感受。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出一定的課堂教學氣氛,以達到對學生進行愛國擁軍教育的目的。在學習《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時,可利用網(wǎng)絡資源,精心制作課件,在課件的開頭選取《志愿軍之歌》作為主題曲,上課前,教室里一直回蕩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嘹亮歌聲,可把學生的思緒拉到戰(zhàn)火紛飛的抗美援朝戰(zhàn)場,感受到志愿軍戰(zhàn)士保家衛(wèi)國的豪邁氣節(jié)。在講《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時,可以給學生播放英法聯(lián)軍侵華時火燒圓明園的影片,讓學生清楚地了解英法聯(lián)軍侵華時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入侵者的憎恨,認識到戰(zhàn)爭的殘酷,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從而激發(fā)學生“為祖國之崛起而讀書”的決心。采用情境法,使學生有一種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真情實感,從而能夠很自然地不自覺地接受教育。
三、介紹背景,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課本有不少介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崇高品質的文章。講讀這類課文,在介紹時代背景時,聯(lián)系他們?yōu)樽鎳鞒龅呢暙I及他們的崇高品質進行教學。如在講授《個人和集體》一文時,著重介紹劉少奇同志1939年7月8日在延安馬列學院講演后的反響,同時該文對于今天的我們還有很大的教育意義,從而使學生認清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弄清今后自己該怎樣做。類似這樣的文章,通過這樣的背景介紹,激勵了學生,同時也讓他們懂得該怎樣做人,怎樣學習。
四、扮演角色,移情德育體驗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遇到合適的課文,加入情景教學。可以讓學生扮演課文中不同的角色,通過對角色的理解與表演,來體會其中的教育內涵,從中受到教益。其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分角色朗讀課文,二是演課本劇。角色體驗法的效力在于“移情”。學生在扮演課文中的角色時,會把課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質與自己的價值取向聯(lián)系起來,把自我轉化為課文中的人物,與其共愛恨,再把課文中人物的崇高思想轉化為自我的思想品質。這種“雙向移情”活動,使學生完成了在學習中受教育的任務。當代語文教材中精選了歷代文學作品中的優(yōu)秀范文,向學生們展現(xiàn)了一個豐富的人物長廊。因此在教學中,可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扮演作品中的主要角色,通過揣摩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外貌特征,理解性格形成的時代背景,進而得到思想的啟迪和教育。例如在講解曹禺的《雷雨》一課時,筆者讓學生課下分組準備,節(jié)選課文內容,組織排練,上課時表演。表演時學生基本都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并能通過分析時代背景來理解人物特殊性格產生的原因。像魯大海的粗魯、魯莽,完全是由于他對資本主義的仇恨而表現(xiàn)出來的;而周樸圓的陰險、狡詐也是由于他自身的階級特點所要求的,他倆身上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的階級矛盾。因此,他們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父子。而學生也能在這一分析中,更好地理解這一階級矛盾的本質,認清資本主義的冷酷無情,增強對社會主義的熱愛,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潛移默化,自然滲透德育
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還必須結合教學內容,把握好教育契機,掌握好分寸,以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有一陣子,筆者批閱周記時發(fā)現(xiàn),班上有一些學生由正常反映同學的問題變?yōu)榛ハ喙?。針對這一現(xiàn)象,筆者在綜合性學習《微笑著面對生活》中,選擇了《學會善待他人》這個話題,讓學生自己收集相關事例及名言警句,舉行了一次演講比賽,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我們需要大張旗鼓的德育灌輸教育,更需要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記得有位哲人說過:“當孩子意識到你在教育他時,你的教育已經失敗了?!边@一名言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那就是德育往往是在不經意中的點悟,它的實現(xiàn)方式只能是潛移默化,自然滲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造氛圍,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在課堂外,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及學生中一切可利用的德育資源,去無聲地熏陶感染學生。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滲透問題雖比較復雜,操作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但語文教師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強烈的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進行德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定西市安定區(qū)交通路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