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康 郭麗娜
[摘 要]近年來,關于英語成語的學習以及其對語言學習的影響等課題,在語言教育學界越發(fā)受到關注。研究發(fā)現(xiàn),英語學習者對詞源本身的文化越是陌生,學習英語越是困難。只有了解了英語成語的來源,了解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才能正確地使用有關成語。在寫作翻譯等語言實踐活動中遇到英語成語時,經常采用回避策略,很少使用成語,即使使用也會存在使用不當或語法錯誤等問題。針對這種現(xiàn)狀, 研究者表示已經找到新的方法使學習教育達到最優(yōu)化。通過成語語源學而有效理解使用其慣用意思的這一類方法,我們將其稱為詞源闡述法(Etymology Elaboration)。本文將展開英語成語來源在英語翻譯學習中的研究,探討英語學習者的學習難點所在,并在此基礎上對英語成語教學提出指導性建議。
[關鍵詞]詞源闡述法 成語理解和記憶 翻譯學習
[中圖分類號] H315.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3437(2012)12-0056-02
一、英語成語的重要性
英語中有大量的成語(idioms),它們是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相對定型的片語(phrase idioms)、短語(clause idioms)和句子(sentence idioms)。據(jù)R.R.K.Hartmann&F.C.Stork所著的《語言與語言學詞典》,成語是指“具有特殊的、通常并不等于單個詞義總和的含義的詞組,也不等于逐字直譯成另一種語言,這樣會失去其特殊含義”。成語的產生與該民族的總體發(fā)展進程有著密切的關系,包括社會歷史、神話傳說、政法、軍事、經濟、農業(yè)生產、體育運動、《圣經》等諸多方面。因此,要了解英語民族,學習英語語言,不可不重視了解其成語來源。而利用成語起源解釋成語語義的方法則是成語詞源闡釋法(Ety?鄄mology Elaboration)。
二、英語學習者在翻譯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在研究進行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英語成語來源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色彩的成分,當英語學習者不了解其民族文化而進行翻譯時,容易造成誤譯,這是英語成語翻譯過程中導致理解障礙的原因之一。比如成語“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字面意義是“不用草做磚”,但實際意義與字面意義有天壤之別。該詞出自《舊約·出埃及記》第5章,里面有這樣一段記載:過去的以色列人通常要給埃及人做苦力,為埃及人干和泥、制磚等粗活,而古代埃及制磚是用稻草、貝殼、木炭等混合制成的。當有一次埃及法老要求以色列人用和平時一樣多的稻草制造出更多的磚(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的時候,以色列人終于被迫逃出埃及。現(xiàn)在我們制磚雖然已不再用稻草,但是“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卻作為一句成語留傳了下來,意為“做無米之炊”,同我們漢語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含義一樣。
另一方面,諸多英語學習者都是帶著自身母語承載的文化背景學習外語,其潛意識里的母語文化往往可能影響其對外語的翻譯學習,最終使得譯文并非精準到位。比如成語“to rain cats and dogs”,在漢語中“貓、狗”通常比喻指代“人”,從而可以更為形象貼切地表示“雨大濕身”的意思。但英語成語“rain cats and dogs”其實源于北歐神話,傳說中貓對天氣甚有影響,因為駕暴風雨的巫土化為貓形,英國水手至今都還會說“貓尾巴藏大風”。而狗是風的信號,狗和狼都是暴風雨神奧丁的隨從,“to rain cats and dogs”即“to rain heavily/hard”,翻譯過來就是“傾盆大雨”之意。
不同的文化氛圍造就了外語學習者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生存環(huán)境的差異,習俗、宗教信仰方面的差異,都能成為英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障礙。
三、詞源闡述法在英語翻譯學習中的作用
曾有學者提出“英語口語與寫作很難離開成語使用”(Seidl and McMordie,1987)。他們“在日常交流中,無所不在地使用成語”(Boers, Demecheleer & Eyckmans, 376)。成語作為語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言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鍛煉出來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方式,研究并學會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成語不失為翻譯學習很好的途徑。外語學習者對成語的理解往往來自它們的字面意思,對成語來源的理解越是生疏陌生,學習起來越有難度。
為驗證詞源闡釋法在學習過程中對成語的理解和記憶所起的作用,學者Mohammand Sadegh Bagheri和Ismaeil Fazel特地做了一項測試,并得出了具體數(shù)據(jù)。通過詞源闡述法學習英語成語的測試者,在理解語義方面的平均分比未使用詞源闡述法的測試者高,前者的平均得分為9.84分(總分=15分,標準差=2.7),后者的平均得分僅為6.69分(標準差=2.1);同樣,在記憶成語方面,通過詞源闡述法的實驗測試者得分10.72分(總分=15,標準差=3.00),而另外一組則僅得6.48分(標準差=3.99)。這項測試的結果清楚地表明了詞源闡述法(Ety?鄄mology Elaboration)對于學習和理解英語成語起到幫助作用。
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只有通過關于詞源的學習,“用源頭作為理解語義的線索,才能更深刻、更自覺地處理成語的含義”(Boers, Demecheleer & Eyckmans, 378)。眾多外語學習者也常因忽略英語成語來源的習慣用法,并容易加諸母語語境,往往離“地道英語”有半步之遙。比如“know where the pinches”,很多學生容易誤譯成“知道鞋子在哪里夾角”,從字面意義上理解毫無疑問,但是確切的意思應該是“知道困難所在”,這樣就顯得更為地道。其實這也正如我們漢語中有大量成語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比如“穿小鞋”的意思是“(受)打擊,(受)排斥”。因此,只有深入研究、對比和理解中英兩種語言在風俗習慣上的差異,才能擺脫理解障礙。
四、結語
與漢語成語類似,英語成語也具有“長期的習用性”、“結構的固定性”、“意義的完整性”和“語言的精辟性”等特點。而英語學習者用母語進行交流的習慣已經根深蒂固,對英漢成語的表達理解不深,習慣把雙語詞典的譯文當成對等物,機械地互譯,造成了表達上的生硬與不得體。詞源闡述法的誕生幫助英語學習者更有效地理解和使用,準確翻譯詞源本身并能形象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意圖,使語言精練、詼諧、充滿想象力,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因此,針對英語學習者在翻譯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此類問題,建議可使用詞源闡述法,根據(jù)英語成語不同的故事來源加強認知理解,改善學習所面臨的問題,提高英語成績。
[ 參 考 文 獻 ]
[1] Fernando,C.Idioms and Idiomaticity[M].Oxford:Oxford U?鄄niversity Press,1996.
[2] 黃景明.英語通俗習語精選[M].南京: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3] 孫海運,方如玉.英語成語來龍去脈[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9.
[4] 劉樊德.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大學教育,2012,(7):87.
[責任編輯:黃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