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義安
摘 要:探討肺結核病人在我縣分布情況及全程督導化療效果。
關鍵詞:全程督導化療肺結核
中圖分類號:R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a)-0228-02
全程督導化療是治愈肺結核的有效措施,它能保障病人規(guī)范用藥,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及系統(tǒng)管理率,減少耐藥病例的發(fā)生,從而降低結核病的傳播。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全縣轄15個鄉(xiāng)鎮(zhèn),302個行政村、39個居委會;南與合肥北與淮南接壤,東西分別與定遠、肥東、壽縣、肥西毗鄰;土地面積1938平方千米??側丝?0.5萬。其中非農業(yè)人口9.07萬人,人口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千米415.4人。農村的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留守兒童與老人,他們的健康知識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差。
1.2 患者分布資料
2010年我縣結核病項目門診就診人數1408例,痰檢2839人次,X光胸片檢查4155人次,共計發(fā)現肺結核患者644例,其中新發(fā)涂陽病人293例,復治涂陽病人25例,涂陰病人326例。
1.2.1 患者地區(qū)分布
全縣15個鄉(xiāng)鎮(zhèn)以義井鄉(xiāng)發(fā)病率最高111.54/10萬,其次為左店鄉(xiāng)109.54/10萬,最低的是朱巷鎮(zhèn)和雙墩鎮(zhèn)分別為48.34/10萬與48.69/10萬(見表1)。
1.2.2 患者性別年齡分布
2010年共收治入項肺結核病人644例,其中男性較多,共495例,占76.86%;女性病人149例,占23.14%(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發(fā)病年齡以65-74歲最多,其次是55-64歲;女性病人尤以55-64歲為多。這是因為55歲以上的人身體素質較差,抵抗疾病能力下降,生活衛(wèi)生習慣不良等因素造成;加上男性患者多數吸煙,因此導致該年齡段發(fā)病人數多;而14歲以下的兒童很少患病,這是因為兒童結核都是家庭密切接觸造成的原因;但15—24歲年齡段的人發(fā)病率卻很高,這一點不可忽視,是否與外界接觸頻繁,增加感染機會而造成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1.2.3 患者職業(yè)分布
644例病人各種職業(yè)均有發(fā)病,其中以農民居多,占總病人數的88.7%,其他各種行業(yè)患者總數只占11.3%。這也證明了肺結核病在經濟落后、衛(wèi)生條件差的農村容易傳播。
1.3 患者治療資料
644例患者在門診被確診收治后,將病人信息通知到鄉(xiāng)鎮(zhèn)結核病管理人員再進行全程督導化療。
1.3.1 支持治療
在每一例患者入項治療時就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結核病的防治知識和治療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使他們知道規(guī)范服藥的好處和產生耐藥的危害性,提高患者治療管理依從性,使他們從心里上樹立戰(zhàn)勝肺結核病的信心,積極主動地接受全程督導化療。在強化期要注意休息,不能從事體力勞動;持續(xù)期可以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平時生活要增加營養(yǎng),對胃腸道有反應的患者要調劑好生活,以便增強機體免疫力。
1.3.2 化療
為提高病人治愈率及系統(tǒng)管理率,我們聘用了村級督導員和家庭督導員,加強了督導力量。化療采用了初治方案和復治涂陽方案,對初治病人在強化期用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共服藥2個月;持續(xù)期用異煙肼、利福平,共服藥4個月。對復治涂陽病人在強化期用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鏈霉素,共用藥2個月;持續(xù)期用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共服藥6個月,以上服藥方法均在雙日的早晨、空腹頓服,服藥后30—60分鐘方可進食。對特殊病人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特殊的治療方案。
2 結果
對涂陽病人是否治愈的判斷主要靠實驗室痰涂片檢查,凡是初治涂陽病人在化療期的2、5、6月末查痰轉為陰性者、復治涂陽病人在化療期的2、5、8月末查痰轉為陰性者即判斷為治愈。在644例肺結核病人中、初治涂陽病人293例,治愈259例,治愈率88.40%;復治涂陽病人25例,治愈19例,治愈率76%;涂陰病人326例,完成療程304例,涂陰病人完成療程率93.25%。全年中斷治療21例,其中丟失10例、重度不良反應而停服11例;另有22例患者治療失敗;其他原因19例。
3 討論
全程督導化療是治療肺結核病的有效措施,它具有療程短、服藥次數少的優(yōu)點,能使病人在不住院治療的情況下完成整個化療過程,只要病人樹立信心、規(guī)范服藥、在完成療程后大多數肺結核病人是能夠治愈的,尤其對那些初治病人效果更加明顯。這種方法給病人帶來了方便、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又給病人減輕了壓力。所以全程督導化療能有效控制和治療肺結核病,尤其在經濟落后、衛(wèi)生條件差的農村。但是,對那些危重肺結核病人,有合并癥者、抗結核藥過敏者、嚴重反應者以及耐多藥者仍然需要住院治療。由此看來全程督導化療是治療和控制肺結核病的首先措施,可是,督導員是衡量全程督導化療能否實行的關鍵,由于大部分肺結核病人分散在農村,服藥的品種多、數量大,又要求患者空腹頓服,因此有不少的病人出現皮疹、皮膚瘙癢、小便發(fā)紅、惡心、食欲不振等反應,患者一旦出現副反應就動搖了規(guī)范服藥的念頭,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加強鄉(xiāng)村和家庭督導員的力量是保證全程督導化療能否進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