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文 杜紅英 張旭飛
晉中位于山西省中部,是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勤勞智慧的晉中人民在自己繁衍生息的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獨具特色、光輝燦爛的地域文化,其中尤以“誠信為本,以義制利”的晉商文化為世人所稱道。秉承“進取、敬業(yè)、誠信”的“晉商精神”,晉中教育人奮發(fā)有為,敢為人先,在教育之路上艱辛跋涉,取得了豐碩成果。2009年,晉中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工作先進地區(qū)”。創(chuàng)新無止境。面對成績,晉中教育人又開始思索教育發(fā)展的新“驅(qū)動”,而德育成為他們目光投放的焦點。面對時下流行的各種德育理念和模式,他們不盲目、不浮夸、不懈怠,而是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從養(yǎng)成教育入手,培養(yǎng)身心健康、具有理想信念的社會合格公民,“序列化德育”由此拉開了帷幕。
用心者成
夏日的午后,天氣有些悶熱,然而走進榆次十中,記者的第一感覺卻是“舒服”,這“舒服”源于目力所及之處皆干凈、有序,尤其是樹蔭下一排排秩序井然的自行車更是校園中一道靚麗的風景。崔計科校長告訴記者,如此整潔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主要歸功于學?!鞍嗉壩锸鲁邪芾碇贫取钡膶嵤?/p>
學校德育工作頭緒很多,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崔校長決定將學校管理作為突破口。他認為制度化管理要從大事著眼,小處入手,而要把“小事做細,細事做精”,離不開“用心”二字。在他的帶領下,落實學生“自我管理工程”的“班級物事承包管理制度”就這樣誕生了,其具體實施過程就是將班級日常事務和班級公共財產(chǎn)細化為44項具體工作,每項工作都制定了明確的職責,要求人人會管理,時時在管理,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這樣,班級內(nèi)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通過個人申報、學習小組推薦、班主任核定的程序成為本班管理某一物品或事務的責任班長。比如,管花草的叫“花長”,管桌椅的叫“桌長”,還有“簾長”“車長”“衛(wèi)生長”……通過落實管理責任,實現(xiàn)了權(quán)力層層有,任務個個擔,責任人人負。此外,每班還通過競選的方式產(chǎn)生兩名副班主任,分別負責班級物事承包的日常工作。為保證每個同學都享有平等競爭的機會,學校還規(guī)定每班所有的副班主任和責任班長在日檢查、周小結(jié)、月評價的考核基礎上以學期為單位進行競爭輪崗,目的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鍛煉,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在崔校長看來,每一位同學承包的都是一些小事,在一天內(nèi)、一周內(nèi)把這些小事做好是容易的,但是長期堅持下去就會成為優(yōu)秀的習慣。如今,班主任得以從繁雜的班級事務中解放出來,班級活力和凝聚力空前增強,班風、校風也隨之發(fā)生了令人欣喜的變化:過去長期存在的向窗外扔紙片的現(xiàn)象不見了,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清掃更及時了,樓道里的班牌、宣傳欄無人損壞,教室內(nèi)干凈、整潔,課堂秩序和教學效果明顯好轉(zhuǎn)。
如果說精細化管理是對校長的要求,那么“有效教學”則是對教師的考驗。早在2009年晉中市就開始落實 “有效教學”,如何在“有效教學”中實現(xiàn)“有效德育”?晉中德育人用行動給了我們響亮的答案。榆次一中的王永明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在教學中獨辟蹊徑的“有心人”。他一改往常學期初語文課上師生通過自我介紹相互認識的傳統(tǒng)方式,將其改為“名字書寫相認課”,通過分析和點評每位學生在黑板上書寫的名字來開啟孩子們學習語文的熱情。單是名字含義解讀點評就可看出王老師的語文素養(yǎng)之深厚:“馬悅、馬瑤、馬瑋、馬小燕,四匹馬,四馬并駕叫做‘駟,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要言必信,行必果;張弢(韜),三韜五略(有韜略)卻韜光養(yǎng)晦;李敏,論語中孔子認為君子應該訥于言而敏于行……不言而喻,每個名字里都包含了長輩們的希冀?!毙袨榱晳T點評環(huán)節(jié)更是在無形中將良好的行為習慣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觀字如觀人,細節(jié)凸顯人性。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并非一種行為。寫字亂扔粉筆頭的,表面上是行為不文明,實際上是沒有養(yǎng)成做事的良好習慣;將字寫得特別大的同學,看似張揚自我,實際上可能沒有大局意識,只管自己而不顧及別人;寫錯別字的同學應該提高警惕,漢字書寫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己的名字都寫錯首先是對自己的不重視和不負責……”在老師的點評和學生們會心的笑聲中,一堂課很快就結(jié)束了,而這卻成為同學們鐘愛語文課的開始。
正所謂“認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育人者若能在細節(jié)處用心,在摸索中沉淀,在思考中前行,漫漫崎嶇的德育之路也能夠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功”不唐捐
作家三毛在其《夢里不知身是客》中說過這樣一段話:“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它們?nèi)允菨撛诘?。在氣質(zhì)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由此可見,讀書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在并且深遠的。在當前浮躁功利的各種“教育運動”中,讀書無疑是一種能夠讓人的心真正安靜下來的活動。2011年,晉中市傾力打造“書香校園”,力求使每一所學校都能夠成為孩子們成長的精神家園。
“《塔頂上的貓》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笑貓,它謙虛、勇敢、開朗,從它的身上我感受到,只要肯努力,成功就會屬于你。”太谷縣北曲小學六年級學生王雅婕將這段話連同自己的名字都寫在了“讀書漂流卡”上,想著自己的讀書漂流卡將隨著書本“漂流”下去,供全校、全鎮(zhèn)乃至全縣其他同學閱讀、交流,別提有多高興了!
太谷縣將“圖書漂流”作為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的有效載體,出資購買圖書并倡導各學校將自己的圖書貢獻出來,通過建立班級圖書角、樓道圖書站等,讓圖書告別書架,讓書本在更多孩子的手中傳遞。
圖書漂流,是一段文明美麗的奇妙旅程,它起源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歐洲。讀書人將自己讀完的書隨意放在公共場所,撿獲這本書的人可取走閱讀,讀完后再將其放回公共場所,供下一位愛書人閱讀。沒有借書證,不需付押金,也沒有借閱期限,這種好書共享方式,使“知識因傳播而美麗”?!捌鳌弊寛D書“活”了起來,太谷縣教育局局長趙卯平欣喜地告訴記者: “圖書漂流不僅提高了圖書的使用率,將有限的資源變成了無形的資產(chǎn),更重要的是極大地激發(fā)了同學們的讀書熱情?!?/p>
“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讀書活動避免流于形式還必須要做到閱讀書籍與實踐活動相結(jié)合。說到實踐,就不能不提一下平遙縣匯濟小學開展的“紅領巾假日小導游”活動。在晉中市教育局有關人員的陪同下,記者專程來到匯濟小學。據(jù)該校梁建鵬校長介紹,早在1999年,學校就已經(jīng)意識到平遙古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并將其開辟為孩子們的實踐活動基地。為了展示學?!凹t領巾小導游”的風采,梁校長熱情地請來了幾位小導游為記者現(xiàn)場模擬講解: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至今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縣城。平遙城墻始建于西周,距今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不過現(xiàn)保存完好的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的明代磚石城墻。咱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大南門,這道門又叫迎熏門,像這樣的城門,在平遙古城墻中共有六道……
日升昌創(chuàng)建于1823年,倒閉于1931年,在其經(jīng)營的108年間,從未出現(xiàn)過假票冒取的現(xiàn)象。這是因為它始終堅持著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并嚴格為客戶保密的經(jīng)營理念,當時就有“一紙匯票匯通天下”的說法……
平遙縣衙建筑宏偉,前后共有五進院落,中軸線上有大門、儀門、戒石坊、大堂、宅門、二堂、內(nèi)宅與大仙樓;東側(cè)線上有土地祠、贊候廟、糧廳、花廳;兩側(cè)線上有牢獄、公廨房、督捕廳、洪善驛,是封建王朝最基層統(tǒng)治機構(gòu)的完整再現(xiàn)……
小導游們個個表情豐富、咬字清晰、表達流暢,上千字的講解詞不一會兒就說完了,現(xiàn)場的聽眾無不被他們聲情并茂的講解所吸引,仿佛此時正身處古城當中。記者隨后采訪了其中一位三年級的小女孩,通過了解,我們知道,小導游們今天的精彩表現(xiàn)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在老師的指點和幫助下,在一次又一次實地講解的過程中鍛煉而成的。每到節(jié)假日,孩子們走出校園,活躍在平遙古城的各個景點,義務為游客當導游,不僅使他們的表達和溝通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增強了他們對故鄉(xiāng)文化的認同和熱愛。小導游們每一次講解實踐中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所收獲的快樂和幸福都成為他們幼小心靈中的美好回憶。
《佛典》里有一句話:“福不唐捐”,意即你所做的點點滴滴的好事,最終將惠及于你,不會白白地流失。晉中的德育工作者相信“功”不唐捐,文化的熏染和實踐的磨礪看似無益于考試、升學,但這些都不會毫無作用,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它已經(jīng)轉(zhuǎn)化為真正有力的“正能量”,為孩子的一生成長保駕護航。
修道之為教
有一年,央視二套播放大型紀錄片《國情備忘錄》,其中一集為《民生篇》,時任榆次五中校長的劉琳玉覺得這是一個讓學生了解中國社會全景的好素材,就專門騰出時間組織學生觀看。本以為這樣的活動能受到學生的歡迎,但關注的人寥寥無幾,平時成績好的學生忙著做作業(yè),成績不太好的學生都在呼呼大睡。正處于好奇心旺盛年齡的學生本應對外界充滿求知和探索的興趣,為什么卻對國家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表現(xiàn)得如此冷漠和麻木?正是這件小事讓劉校長開始反思:“我們的教育原本是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而我們現(xiàn)在培養(yǎng)出的是什么樣的人?我們需要以怎樣的方式培養(yǎng)人?”
古人云:“修道之謂教”,意思是說修明循乎本性的正道,使一切事物都能合于正道,就叫做教化。因此,培養(yǎng)人具備基本的行為操守,使其從一個自然人變成社會人進而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2008年,榆次五中就開始實施“中美合作公民教育項目”,并將這一項目與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進行整合,納入初二年級“我與社會”的研究領域。此后,榆次五中公民教育課題研究在初二年級全面鋪開。記者采訪的當天正值晉中市德育序列化工作現(xiàn)場會在該校召開。一進樓道就聽到從各班教室中傳出的熱烈討論聲。記者隨機走進一間教室,就有學生主動上前做自我介紹。原來這個班正在開展《和垃圾食品說再見》的課題研究。只見班里的其他學生分成了四個小組,每個小組都在整理并分析收集來的各種資料。負責講解的學生一邊給記者介紹彩色展板上的各種垃圾食品,一邊流利地闡述本班選擇這項課題的原因和相關計劃等。除了《和垃圾短信說再見》《交通安全誰負責》《綠色網(wǎng)吧助我成長》《社區(qū)養(yǎng)狗問題的研究》等初二年級其他班級的課題名稱都已不再局限于學校和學生的范疇,而是拓展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不難看出,這里的學生已經(jīng)開始關注社會并對社會問題進行思考?!罢n題研究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以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切實的行動去關注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去嘗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庇艽挝逯行氯涡iL王紅梅如是說。
選定課題研究的方向只是開始,各班級還需要在充分分析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制訂班級方案、行動計劃、直至召開聽證會,如此才能夠最終結(jié)題。隨后,記者觀看了初二195班“城區(qū)交通擁擠調(diào)查研究”的聽證會。會上,學生們邀請了城建、交警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參與。在陳述中,學生們不時地提出質(zhì)疑,向權(quán)威挑戰(zhàn),表達準確,邏輯嚴密,對地方有關“增派警力,疏通道路”的政策做出分析后,他們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號召退休在家的居民充當交通協(xié)管員,協(xié)管他們居住地區(qū)的交通秩序。
學生在參與課題研究的過程,真正地走入社會、了解社會,既對社會問題有了全面了解和科學診斷,又鍛煉了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結(jié)束后,同學們紛紛寫下了自己的感受,“從選擇課題開始就鍛煉了我們挖掘社會問題的能力,收集資料、整理資料鍛煉了我們采訪、口語交際以及統(tǒng)計的能力,開展討論交流培養(yǎng)了我們的表達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我親歷了一個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尤其是我們的建議被一位校長采納后,我們非常興奮!”“不得不說,是‘公民教育教育了我們!”
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必然具有健全的人格,而人格的養(yǎng)成和個性發(fā)展主要靠家庭教育。然而從當前的社會現(xiàn)實來看,人格養(yǎng)成這個家庭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在功利化的考試競爭中被逐漸淡化了。鑒于此,太谷實驗小學于1990年在晉中市率先創(chuàng)辦了家長學校,對學生的家長進行“繼續(xù)教育”,讓父母成為合格的家長。
家長學校不拘泥于單一的家庭教育知識方法的培訓,還適應學校發(fā)展實際和家長需求,積極開展“菜單式”培訓。最近四五年,不僅結(jié)合學校工作對家長進行了安全知識等方面的培訓,還聘請縣農(nóng)業(yè)局、畜牧中心、科協(xié)等部門人員對學生家長進行果樹嫁接、大棚種植、計算機和網(wǎng)絡信息等實用技術培訓,提升了家長的綜合素質(zhì),開發(fā)了學校服務社區(qū)發(fā)展的功能,凝聚了育人合力。此外,學校還成立了“家長開放日”,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管理,為學校發(fā)展建言獻策;邀請家長擔任“助教”,帶著知識進課堂;引導家長參加校園活動,通過親子互動增進彼此感情。22年來,太谷實驗小學的家長學校共舉辦了164 次培訓,有 10萬名家長參加了學習,家長的家教意識明顯增強,教育方法有了顯著改進,密切了家校聯(lián)系,真正實現(xiàn)了“幫家長好好學習,促孩子天天向上”的目的。
讓孩子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健全的公民,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具備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改變的能力才是教育的最終要義,在晉中德育工作者的心里,孩子某個時段的出彩永遠比不上他們整個人生的圓滿。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晉中德育的“簡”在于將紛繁雜亂的教育內(nèi)容整合為“序列化德育”;晉中德育的“新”在于用心,即用心呵護孩子的成長,用心引領他們不斷向前。它讓我們明白,德育如同挖井,只要找到正確的位置,并用心深挖下去,水自然會源源不斷地流出來,這就是晉中之行帶給我們最大的收獲。
責任編輯/南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