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國政
摘要:中學語文教育立足于為明天而奠基繼承民族文化傳統(tǒng),汲取世界文化的精髓,培養(yǎng)學生民族精神與科學精神,廣大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將人類文明的圣火時代相傳。文學作品的形象正好能彌補抽象講道理給人以枯燥無味感覺的缺陷,特別是抒情性作品具有強烈的情感力量,正適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關鍵詞:年輕的心靈情感力量潛移默化
中圖分類號:G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c)-0142-01
今天的中學生是明日的祖國建設棟梁,是中華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支柱。放眼當今與未來,一個人只有繼承了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又兼收并儲蓄世界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他才能為國家、為民族、為人類作出應有的貢獻。中學語文教育立足于為明天而奠基繼承民族文化傳統(tǒng),汲取世界文化的精髓,培養(yǎng)學生民族精神與科學精神,廣大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將人類文明的圣火時代相傳。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記住,教育—— 首先是關懷備至的、深思熟慮的、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碑斍暗闹袑W語文的教育積弊,就是學生被動接受,少情少趣,缺少了通過語文學習品味的樂趣,學生心理處于高壓區(qū),個體處于灰色的生存狀態(tài)。中學語文教育不得不關注學生的心情、心靈,讓學生學的主動、學的生動,有真情、有真趣、有真意,自立、自信、自強,從而充滿個性生命的生機與活力。
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大部分學習盡頭不足,不珍惜時間,得過且過,給他們講珍惜時間的重要性,就像一片秋葉飄落的水面上,連漣漪也泛不起一輪。但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都愛看文學雜志,并且許多同學還喜寫詩、寫散文、寫日記、這給了我極大的啟發(fā),我決心利用這一點來打開思想教育、正確對待人生的缺口,也就是說,借文學作品的幫助,做好思想教育、如何正確認識人生價值的工作。我找一篇散文—— 德國著名作家克特的《兩條船》,這篇散文的內容是:一個不走正道而虛擲青春的年輕人夢見自己變成了老人,在新年的夜晚,面對深淵般的前途,仰望昊天,苦惱的喊道:“青春啊,回來吧!父親啊,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路口吧,我會選擇一條正路的”可是,這一切都是徒勞的。經(jīng)過這個夢,這個青年人幡然醒悟,決心及早回頭,珍惜親春,踏上正路,掌握自己的命運。我把這篇文學作品打印出來發(fā)給學生,然后有感情的朗讀了它,一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所包含的力量是巨大無比的。學生靜靜的聽著,心理卻被作品深深的打動了,有的用拳頭敲擊著自己的頭,有的唏噓感慨,有的眼里閃著淚花,見此情景,讀完后,我并沒有同往常一樣對作品一番分析、理解、討論、歸納等等,也沒有談我們應從這里得到什么啟示,只是輕輕的說了一句:“現(xiàn)在同學們都被作品打動了,心里一定有許多話要說,那就拿出筆來盡情的傾吐吧。”
于是,學生們個個都寫了一篇很好的讀后感。學生王天美是這樣寫的:“過去,我只知道玩,學習基礎沒打好,每天無精打彩,覺得什么東西都與我無緣??戳恕秲蓷l船》以后我深深地懂得了:一個年輕時虛度年華的人,到了年老時竟是那樣的痛苦和懊悔。我的心靈震顫了,我要努力改變自己,決不再碌碌無為虛度時光?!绷硪晃唤欣顟c紅的學生也這樣寫道:“文中犯過錯誤的年輕人的醒悟,多虧在夢中感受了虛擲青春的痛苦,而沒有墜入那漆黑的無底深淵,走了正路,而今天,我應該感謝老師及時把這篇佳作介紹給我們。今后,我一定珍惜時間,努力讀書?!?/p>
這一堂課勝過了講千言萬語的大道理。
它給了我們啟示:有選擇的引導學生欣賞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是進行思想教育的一種好形式,因為文學作品是以形象來反映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文學作品的形象正好能彌補抽象講道理給人以枯燥無味感覺的缺陷,特別是抒情性作品具有強烈的情感力量,正適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中學階段正是感情最豐富的階段,也是最容易動感情的階段,中學生就比一張琴,這張弦一旦被作品中的情感所揮動就會產生共鳴。如果再把這種被激動起來的情感,進一步導向理智的思考,就會產生出激勵人奮發(fā)向上的力量。其次,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具有美的感染力量、一篇或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往往是真善美的結晶體。文學作品的美能把人帶入一個純凈高尚的美好境界。在這種境界里人的心靈會逐漸得到凈化,高尚的東西會逐漸潛移默化滋長起來。有鑒于此,在進行語文教學,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不能將傳遞千年文化的文字肢解為虛詞與實詞、倒裝與省略,而要挖其內蘊,進行作品的精讀與涵詠,讓學生親潤在中華民族文化精華的滋養(yǎng)中,完成人生價值取向的引導。要用孟子的“舍生取義”,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來培養(yǎng)學生的浩然正氣,做有尊嚴、有人格的中國人;用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來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氣節(jié),做有益于國家有益于民族的中國人。無論是現(xiàn)代的文學作品,還是古代的詩詞佳句,都是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