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春如 彭曉燕
[摘要] 目的 探討使用SUT多功能超聲腦血管治療儀治療亞急性期腦卒中患者對比觀察其對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療效果。 方法 選取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期間腦卒中患者24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亞急性期開始給予SUT超聲治療;對照組常規(guī)給予藥物治療。分別于住院后第1天、第7天、治療結束時對患者進行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對比分析治療效果。 結果 治療組在治療結束時,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顯提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亞急性期給予SUT超聲治療,有助于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關鍵詞] SUT超聲治療;亞急性期;腦血管病
[中圖分類號] R743.3[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02-0145-02
Clinical study of SUT polyfunction ultrasonic in the treatment of pasubacute phase cerebrovaseular disease
JIANG ChunruPENG Xiaoyan
Division of Second Internal Medicine,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gshu City, Zhangshu 331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UT polyfunction ultrasonic therapy instrument on the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and the daily living activity of the patients at pasubacute phase with brain storm. Methods All of 240 patients at pasubacute phase with brain storm of the hospital from Jan. 2007 to Oct. 2010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olyfunction ultrasonic therapy instrument besides tradition therapy. Contrast the effects of both groups on the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and the daily living activity of the patients separately at one day after being in hospital, 7 days after being in hospital, and at the end of the therapy. Results The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and the daily living activity of the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contras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o apply the SUT polyfunction ultrasonic therapy instrument at pasubacute phase could improve the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and the daily living activity of the patients at pasubacute phase with brain storm.
[Key words] SUT polyfunction ultrasonic therapy; Pasubacute phas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腦血管病是目前世界范圍內致殘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我國,對于腦血管病早期診斷及治療的研究層出不窮。有研究認為,在腦卒中患者中,康復治療開始越早,效果越好[1]。我院從2007年1月開始對腦卒中患者于亞急性期給予SUT多功能超聲腦血管治療儀治療,利用超聲波產生的機械、溫熱、理化三種生物效應綜合治療,對比分析觀察對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入選及排除標準
①經CT證實頸內動脈系統(tǒng)腦梗死或腦出血患者,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2];②初次起??;③有肢體功能障礙;④格拉斯哥昏迷量考評分大于8分。排除標準:①住院過程中再次出血或梗死,病情惡化者。②有嚴重臟器功能減退或衰竭者。
1.2 一般資料
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120例,腦出血38例,腦梗死82例,其中男62例,女58例,平均年齡62.5歲;對照組120例,腦出血40例,腦梗死80例,其中男61例,女59例,平均年齡61.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治療組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同時,于亞急性期給予超聲治療。腦梗死患者于入院后第2~7天開始;腦出血患者于入院后7~14天后開始。選擇北京天行健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SUT-DJ650型超聲掃描腦血管治療儀治療。超聲強度(0.7~1.2)W/cm2,頻率0.8MHz。激光輸出強度1.5 mV,波長635 nm,使用治療方案為:每天1次,每次20~30 min,10 d為1個療程。間隔3~5 d進行下1個療程。平均每位患者接受2個療程治療。對照組常規(guī)給予藥物治療。
1.4 治療評定
兩組患者分別于入院后第1天、第7天及治療結束時進行評分。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HISS)和Barthel指數(shù)分級法,分別對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治療結果分為顯著有效(NHISS評分減少80%~90%,Barthel指數(shù)提高40分以上)、顯效(NHISS評分減少20%~79%,Barthel評分提高20~40分)、無效(NHISS評分減少0~19%,Barthel指數(shù)提高0~15分)。顯著有效+顯效為總有效。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分析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療程結束后治療組顯著有效88例,有效20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90%;而對照組顯著有效54例,有效30例,無效36例,總有效率為70%。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見表1。
3 討論
研究發(fā)現(xiàn)中樞神經系統(tǒng)在結構或功能上具有重新組織的能力及可塑性,部分神經元可以再生,這是早期康復訓練運動恢復的理論基礎[3]。眾所周知,腦卒中的病理生理機制非常復雜,包括興奮性氨基酸毒性、鈣超載、自由基與再灌注損傷、氧化應激、凋亡、神經損傷后重塑等。在腦梗死患者中,如果入院時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wěn),有肢體功能障礙,我們于起病后第2天開始超聲介入。在超聲波高頻機械振蕩作用下,血液中的各種有形成分發(fā)生激烈碰撞,在血管內產生微熱。這種內生熱的結果,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動脈痙攣解除,有利于缺血區(qū)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使腦細胞功能改善,促進腦梗死患者功能的恢復[4,5]。對于腦出血患者,我們于入院后7~14 d腦水腫逐漸消退后,給予超聲治療,通過超聲波產生的生物效應,促進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促進血腫的吸收,改善周圍組織缺血狀態(tài),有助于神經功能的改善。有研究表明,小劑量腦超聲療法可以促進局部血腫的吸收。
超聲作用于人體,主要產生機械、溫熱、理化三種生物效應[6]。國內外已有大量研究資料證明,超聲治療腦血管疾病有明顯療效,能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并研究證實其治療機制與超聲本身的基礎作用有關。我院在應用超聲波治療亞急性期腦血管病的過程中體會到,應用超聲治療,對于減輕損傷、改善神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常培巖,常玉穎,辛樂佳. 腦卒中康復治療概述[J]. 中華實用醫(yī)藥雜志,2004,4(9):390-392.
[2]中華神經科學會. 各類腦血管疾病治療診斷要點[J]. 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3]白玉海. 卒中單元管理模式對腦梗死患者療效的影響[J]. 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6,19(6):478-479.
[4]陳小江,朱育昌,陽小云,等. 超聲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GMP140 VWF含量和血液流變學的影響與其療效的觀察[J]. 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06,24(5):421-423.
[5]國月彩. 超聲波治療腦梗塞的臨床觀察[J]. 廣西醫(yī)學,2000,3:627-629.
[6]俞世勛,高敬龍,楊素英,等. 小劑量超聲波治療老年腦出血[J].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1995,10(2):126-128.
(收稿日期:201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