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翔
相比卷款潛逃事件本身所反映出的管理制度漏洞,中石化在事件發(fā)生后對公眾利益的無底線懈怠和對犯罪員工的無原則包庇,更加讓人感到難以接受。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挪用公款在中石化是否是一種常態(tài)化的潛規(guī)則,只要不意外曝光都只需內部自行處理?
一則“中石化一客戶經理吳波卷款千萬跑路”的消息,讓中石化再次置身于輿論的風口浪尖。爆料稱,事發(fā)后,中石化山西晉中石油公司不是積極報案、調查處理,而是于8月31日挪用其他渠道的公款補平賬。對此,中石化日前作出正式回應,稱該員工的確失蹤,已就其涉嫌詐騙向公安局報案,將會給公眾一個說法。(2月2日《京華時報》)
中石化山西晉中石油公司客戶經理吳波卷購油款上千萬元跑路,于2011年8月26日下午突然失蹤,至今已有足足半年時間,在此期間公眾完全一無所知;直到網友爆料,中石化才剛剛睡醒般地表示“已得知此事”,好像中石化此前也和公眾一樣毫不知情。如果中石化的確現(xiàn)在才知情,那么中石化內部管理體制之混亂,不禁讓人擔憂至極;相反,如果中石化事實上早就知情,為何又一直捂住丑聞不公開,直到事情鬧大,才想起來應該“給公眾一個說法”?
中石化自稱規(guī)章制度很嚴格,在銷售環(huán)節(jié)嚴禁企業(yè)員工通過個人賬戶或個人信用卡等金融工具為客戶收取、支付各類銷售款項;但是,吳波卷款潛逃事件表明,向客戶經理個人賬號匯款用于購油,事實上非但未被禁絕反而大量存在。寫在紙上的規(guī)則制度,進入現(xiàn)實之后能否得到有效落實,警醒中石化的,恐怕并不應該只是“進一步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教育、監(jiān)督和管理”。
中石化如何反思此事尚且只是后話;就當下而言,最需要追問的是,出現(xiàn)員工卷款千萬逃跑的案件后,中石化為何不是積極報案、調查處理,而是第一時間挪用其他渠道的公款補平賬?這是對犯罪員工的無原則包庇呢,還是對公司利益的無原則犧牲?作為國有企業(yè)也好,作為上市公司也罷,中石化憑什么將這樣的惡性事件當做家丑不外揚?
卷款千萬,對財大氣粗的中石化,也許只是一個吊燈錢;但是,在刑法意義上,卻早就是犯罪數(shù)額特別巨大,在全民股東切身利益意義上,中石化更是沒有權力隱而不報。相比卷款潛逃事件本身所反映出的管理制度漏洞,中石化在事件發(fā)生后對公眾利益的無底線懈怠和對犯罪員工的無原則包庇,更加讓人感到難以接受。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挪用公款在中石化是否是一種常態(tài)化的潛規(guī)則,只要不意外曝光都只需內部自行處理?
說到底,中石化的“家丑不外揚”,反映的不僅是中石化內部管理制度的混亂不堪,更是對公眾知情權和國家法律的極端蔑視。在中石化眼中,員工卷款千萬都不算一件大事,違法的底線被中石化提高到了一個駭人的標準;我們無法想象,在這樣一個封閉的“家丑”系統(tǒng)中,還有什么樣侵吞國有資產的事情需要給公眾一個交代。今天你拿幾瓶茅臺,明天我攜一個吊燈,中石化的賣油成本中,究竟包含有多少這樣密不外揚的“家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