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麗 王紅陽
摘 要:語言學(xué)作為一門與翻譯密切相關(guān)的學(xué)科,為翻譯學(xué)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與方法等研究資源。而語域理論作為語言學(xué)的重要理論之一,也被廣泛運用于指導(dǎo)翻譯實踐。本文以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理論為基礎(chǔ),從語域變體的角度出發(fā)對英漢翻譯中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試圖運用語域理論為翻譯問題提供解釋,進而說明翻譯實踐中注意語域?qū)Φ鹊闹匾浴?/p>
一、引言
自20世紀(jì)五六十年代,語言學(xué)途徑的翻譯研究開始興起,一直至今,語言學(xué)途徑的翻譯研究仍持續(xù)繁榮,并不斷為翻譯學(xué)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新的思路源泉(陳浪,2011)。在過去的十多年里,西方的一些語言學(xué)者都一直在努力嘗試用語言學(xué)的理論探討翻譯中的問題,尤其是功能語言學(xué)理論,例如卡特福德(J.C.Catford,1965)以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為基礎(chǔ),提出了“翻譯等值論”。20世紀(jì)90年代以來,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被作為分析工具,運用于翻譯的語篇分析研究,例如豪斯(J.House)基于語域分析的翻譯評估,貝克(M.Baker)的語用分析與主述位推進模式。受到語言學(xué)研究范圍擴展到語境和語言交際功能的影響,翻譯的研究方向也由關(guān)注語言形式而擴展到語篇的語域特點。
二、語域與語域理論
(一)語域
至于如何界定“語域”,語言學(xué)家們的意見并不一致。根據(jù)韓禮德(Halliday,1964)的界定,語域(register)指的是“語言的功能變體”(functional variety of language)。所謂功能變體,就是因情景語境的變化而產(chǎn)生的語言變化形式。在此基礎(chǔ)上,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2005)等人指出:“我們講的和寫的語言將隨著情景的變化而變化”。而夸克(Quirk,1972)認為,語域是因說話題材不同而形成的變體,有別于正式語與非正式語,口語和書面語等。哈桑(Halliday & Hasan,1985、1989)同意韓禮德的上述觀點,但他把語域和體裁看作同一層次的概念,即都是意義層次的概念,而語域是情景語境概念。盡管語言學(xué)家們以不同的方式界定語域,他們都一致認同語域是由于話語題材范圍和使用場合不同而形成的變體。
(二)語域理論
語域理論起源于應(yīng)用語言學(xué)的“語域變體”概念。早在80多年前,人類學(xué)家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就提出了情景語境的概念,即與語言活動直接相關(guān)的具體環(huán)境,此處的情景語境和語域密切相關(guān)。而語域理論常指我們使用的語言隨著語境的變化而變化,并受語境的制約。
語域理論是以韓禮德為代表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派的一個主要內(nèi)容。該學(xué)派在研究語言時特別重視語言發(fā)生的環(huán)境語境的作用,認為語言總是在一定的語境中發(fā)生,并在一定的語境中得以理解和解釋。例如,集市上賣冰糖葫蘆的大叔對過路饞嘴小女孩所使用的語言,肯定與他對家中心愛的妻子或年邁的老母親所使用的語言不同。因此,譯者應(yīng)注意:不同的語域變體適合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而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則影響語言從不同變體中作出選擇。
三、語域變體與翻譯
至于語域變體,語言學(xué)家們的界定也各不相同。夸克(1972)認為語域因話語題材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變體,他根據(jù)變異的原因,將語域歸納成由說話題材、交際方式、說話態(tài)度和母語干擾而形成的四種變體。韓禮德(1976)指出,語域是由多種情景特征——特別是話語范圍(field,指話語題材)、話語方式(mode,指交際形式)、話語體式(tenor,指語言的正式程度)的意義——相聯(lián)系的語言特征構(gòu)成的,是“因使用而造成的不同”。而根據(jù)格里高利和卡羅爾(Gregory&Carroll,1978)的觀點,語境因素包括三個部分:話語范圍,話語方式和話語基調(diào)??梢姡髢煞N界定都是將語域變體三分,而且分類基本相同。我們認同將語域變體三分為“field”“tenor”和“mode”,并在下文中采用對應(yīng)的譯文“語場”“語旨”和“語式”。
(一)語場
語場,即話語范圍,指的是交談的話題,以及場地等情景因素。芒迪(J.Munday,2001)認為語場主要指敘述內(nèi)容。豪斯(1997)則認為“語場”涉及話題、文本內(nèi)容和主題材料、詞匯特征??偠灾?,語場包括實際交際過程中的敘述內(nèi)容、話題環(huán)境等。就語篇的翻譯而言,翻譯策略與語篇的類型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不同類型的語篇的差異主要反映在語場上。不同的語篇類型都有各自的一套使用率較高的詞匯、句式、句子結(jié)構(gòu)和語篇結(jié)構(gòu)。熟悉源語和譯語在這幾個方面的特點,譯者在翻譯中也就更得心應(yīng)手。
請看下列一組例子:
英語原文:The Onis love to play jokes on people,but they are not dangerous.There are plenty of pictures of them in Japan,though they never sat for their portraits,but this is the way they looked.
譯文一:奧尼喜歡和人們開玩笑,但是它們并不危險。盡管沒有人給奧尼畫過畫像,卻到處都能見到它們的圖片。在人們眼里,奧尼就是這個樣子。
譯文二:小妖最愛戲弄人,但不害人。在日本,到處都有它們的畫。不過,它們從來就是這幅淘氣的樣子,從不安靜地坐下來讓人給它們畫像。
這段英語原文來自荷蘭童話故事集,譯文來源于寧波大學(xué)2011級翻譯碩士班筆譯課堂。譯文一是學(xué)生的作品,譯文二是老師提供的譯文。比較可知:前者長句多,接近書面語;而后者句子短小,傾向口語化。顯而易見,譯文二的口語體恰到好處地結(jié)合了原文的語場,再現(xiàn)了原文親切自然、通俗流暢、簡單易懂的語域特征。在該譯例中,譯文一把“Onis”翻譯成“奧尼”,達到了翻譯中忠實的原則,卻忽視了原文的語域特征。而譯文二直接將其翻譯成“小妖”,雖然省略了其名字,卻迅速直接地突顯了其形象。其實,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小朋友并不關(guān)心這個小妖叫什么名字,他們真正在意的是小妖活潑可愛的形象。因此,將“Onis”翻譯成“小妖”比直譯成“奧尼”更合適,這樣,譯文與原文的語域才相互對應(yīng),才適合中國兒童的口味。
(二)語旨
語旨,即話語基調(diào),指的是交際雙方的社會角色關(guān)系(personal tenor)和語言活動的目的即功能基調(diào)(functional tenor)。芒迪(2001)把“語旨”定義為“誰在傳遞信息?給誰?”他認為語旨關(guān)注的是信息的發(fā)出者和接受者。而豪斯則認為語旨包括發(fā)話人的時間、地點、社會起源以及發(fā)話者的智力、情感等。據(jù)此,語旨涉及話語參與者之間的關(guān)系,包括參與者的基本情況、特點、地位、角色、關(guān)系等。語旨體現(xiàn)了語言的人際功能,語篇因語旨不同而產(chǎn)生各種變體,如冷漠體、正式體、隨便體、親密體等。語篇發(fā)生的情景取向會對語旨產(chǎn)生影響,譯者在翻譯實踐中應(yīng)該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請看下列一組例子:
(1)My beloved parent has joined the heaven.
(2)My dear father has passed away.
(3)My father has died.
(4)My old man has kicked the bucked.
以上四個句子都有各自對應(yīng)的場合。這四句話對應(yīng)的說話者的社會地位,情感狀態(tài)都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個說話者,也肯定是在不同場合,與具有不同社會關(guān)系和不同社會地位的人說的。這四句話的正式程度由強到弱??紤]到這些語旨因素,我們可將它們分別對應(yīng)翻譯成以下四句中文:
(1)家父已登仙界。
(2)我親愛的父親去世了。
(3)我的父親死了。
(4)我家老頭子翹辮子了。
可見,不同的場合,說話者對語法和詞匯有不同的選擇。同樣,不同的話語也會體現(xiàn)不同的語旨,例如不同的說話環(huán)境、不同的社會角色、不同的社會地位等。因此,關(guān)注原文語旨,在譯文中再現(xiàn)相應(yīng)的語旨也是翻譯者應(yīng)該重視的。
(三)語式
語式,即說話方式,指的是語言活動所采用的媒介(Medium)或渠道(channel),它可能是口頭的,也可能是書面的,如交談或書信。芒迪(2001)把“語式”定義為“傳意形式”。而豪斯則認為“語式”和說話者與聽話者的交流渠道有關(guān),與參與者的數(shù)量也有關(guān),例如單人報告、雙人對話等??偠灾?,語式指的是語言的交流渠道或媒介,包括修辭方式即語言交際的形式。在翻譯中,語式的對等同樣影響著翻譯質(zhì)量。試分析下列例子:
漢語原文:王為家先生以書、畫、篆刻馳名藝壇,書存金石氣,刀透翰墨意,天資學(xué)養(yǎng)融匯一爐,兼擅并長,成果豐碩。
譯文一:Wang Weijia is famous for his writing,drawing and carving in the field of art.His writing shows his firmness,and his carving expresses his wide knowledge.With both his natural talent and acquired learning,he has brought us a great amount of fruits.
譯文二:Wang Weijia is renowned in the art circle for his calligraphy,paintings and seal carving.With his virtuosity and expertise in all the three fields,he has produced plenty of masterpieces.His calligraphy displays a metal and stone-like solidity,and his seal carving a calligraphic elegance,showing an ideal unity of his natural talent and acquired learning.
原文是傳紀(jì)中的一部分,作者用精煉的文言文贊頌王為家先生多才多藝,成果豐碩。譯文一選用的基本是普通概括性的詞匯,采用單一的句式再現(xiàn)原文的大意。而譯文二較多選擇具體詞匯,采用豐富多樣的句式,充分再現(xiàn)了原文正式嚴(yán)肅的傳紀(jì)語式特點。
可見,在翻譯中譯者應(yīng)注意原文的詞匯特點和句式特點,盡量避免將嚴(yán)肅正式的書面語譯成松散的口語,或?qū)⑼ㄋ滓锥目谡Z譯成書面語。因此,翻譯中應(yīng)該盡量考慮譯文與原文語式的對等:如果說原文是口頭的,那么是當(dāng)面交談還是電話采訪?如果說原文是書面的,那么是書信、小說還是詩歌?這些語式因素都是翻譯時不可忽略的。
四、結(jié)語
通過對英漢翻譯實例的比較分析,我們認為了解源語語篇的語域特點,能夠幫助譯者選擇正確的翻譯策略,使譯文的忠實度和可讀性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
對語域的把握,關(guān)系到翻譯的理解和表達過程。因此,翻譯時為保證原文與譯文的語域風(fēng)格一致,譯者必須把握好語式、語旨和語場之間的關(guān)系,保持上述三者的一致性、準(zhǔn)確性,才能使譯文在內(nèi)容和風(fēng)格上更接近原文。綜上所述,研究影響語域選擇的各種因素,針對具體語言行為發(fā)生的情景進行分析,培養(yǎng)譯者對語場、語旨和語式的敏感度,對于提高譯者的語篇控制能力和選擇正確的翻譯策略都大有益處。
參考文獻:
[1]Catford,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2]Halliday,M.A.K.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The Users and Uses of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64.
[3]Halliday,M.A.K.System and Function in Language[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4]Halliday,M.A.K &R.Hasan,R.Language,Context,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5]House,J.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A Model Revisited[M].
Tubingen:Narr,1997.
[6]Munday,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7]Quirk.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London:Longman,
1972.
[8]陳浪.當(dāng)代語言學(xué)途徑翻譯研究的新發(fā)展[M].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
版社,2011.
[9]陳燕南.從語域變體看翻譯中的誤譯現(xiàn)象[J].廣州大學(xué)學(xué)報,2007,
(6).
[10]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zhàn)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概論[M].
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
[11]張美芳.從語境分析看動態(tài)對等的局限性[J].上??萍挤g,
1999,(4).
[12]張美芳.從語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譯中的對等[J].現(xiàn)代外語,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