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明
“答……洛答洛……答……
滴……岜洛……岜……滴答……”
土洞簫聲在寂靜的山林里回旋飄蕩,我,在歷史的時空里聆聽凝想。
記不得是第幾百次的聽這種大地的呼喚了,但每一次還是覺得那么神秘,那么重的敲打我的心靈。之所以把這種簫聲稱為大地的呼喚,一是因為它的深沉渾厚,二是它伴隨著一個古老的傳說。
很早很早以前,每年春耕將要到的時候,住在這里的彝族諾科人都要祭獻山神,求他向龍王求雨,保佑諾科人有水種包谷;求他驅(qū)趕山地里的害蟲野獸,不讓它們危害莊稼。有一年該祭的祭了,該獻的獻了。但是就是不下雨,包谷種不了,樹木上爬滿了膩蟲。眼看一年的莊稼沒有著落,全村的老少都跪在村頭哭個不停。最后山神終于現(xiàn)身了。山神責怪村民說:“我一年到頭東奔西跑的,春節(jié)過后想休息幾天,睡著了。你們祭獻的時候聲音太小,我聽不見。以后得有個聲響叫叫我。”村里的族長從山前的村子里找來個小伙子,讓他吹竹笛給山神聽。山神聽了說:“不好聽,不好聽,聲音刺耳朵?!弊彘L們到山后的村子里找來個羊皮大鼓,咚咚咚敲給山神聽。山神聽了后說“亂哄哄,亂哄哄,聲音震腦殼?!边@下,可難住大伙了。聲音高了刺耳朵,聲音大了又震腦殼,怎么辦呢?這時有個大媽站出來說話了:你們男人不是喜歡吹三眼土洞簫么?族長們一聽,對呀!這可是大家都會的呀。于是就吹土洞簫給山神聽。山神聽了樂呵呵的說:“這聲音好!這聲音好!古古老老,悠悠然然,傳得遠,聽得明,我喜歡聽。以后就用它來叫醒我!”從那一年起,每年春耕前,村里的男人們都得吹響土洞簫,以此叫醒山神,開始一年的活計。
這個傳說以及由此定下的規(guī)矩點明了兩個問題:一是土洞簫的使用與農(nóng)耕有關(guān),二是與祭祀有關(guān)。這實際上是古代農(nóng)耕文化的痕跡,折射出幾千年來彝族信仰自然宗教的思想意識。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土洞簫雖然是件很古老的樂器,但它扮演的卻是習俗中不可缺少的祭祀使者的角色,擔當著喚醒山神的作用。這樣,土洞簫的樣式不能有改動了,土洞簫的曲調(diào)不能忘了:改了聲音就變了,聲音一變就喚不醒山神了;曲調(diào)變了山神就不認賬了。得不到山神的庇護還能活下去嗎?于是,土洞簫帶著它原始的樣式,帶著它最初的旋律,傳了一代又一代,一直傳到21世紀的今天。
那么土洞簫究竟有多古老?有多大的歲數(shù)呢?
土洞簫是一種用泥土燒制成的腔體樂器,流傳于文山市東山鄉(xiāng)的彝族諾科人村寨中。由于很多老人都會做,腔體又很容易開裂破損,所以在當?shù)厝说难劾锊皇鞘裁春芷鹧鄣臇|西。老寨70多歲的樂手李大爹告訴我:“這土洞簫啊,是族外的人叫的名字。我們彝族諾科人把它稱為‘底勞喇。它和我們的老祖宗一同存在了幾千年,它就像我們家中的一件小物品。我這一輩子做了百多個了吧,也丟了百多個。反正想吹就做,吹過放久了,裂開就丟。會在手上的泥巴東西,又不值錢。”殊不知他們經(jīng)常很不經(jīng)意丟棄的泥巴東西,卻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塤;在音樂世界里那是專家們難得一遇的活化石啊。
塤是中華大地上最為古老的吹口氣鳴樂器,在世界原始藝術(shù)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塤的起源最初可能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制作,用以誘捕獵物;也可能是寒冷時兩手相握用嘴吹熱氣取暖,于無意中吹出聲響而模仿。無論是哪種發(fā)現(xiàn)應(yīng)都與先民的勞動生產(chǎn)活動有關(guān),后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
塤的歷史十分悠久,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陶塤表明,在距今7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使用著這種樂器。其后在甘肅省火燒溝遺址(距今3700年左右,屬夏朝末期)、河南二里岡遺址(商代前期,距今約3600年)、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商代后期距今約3300年)也都有陶塤出土,塤在7000余年的生存過程中逐漸發(fā)展成熟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塤是單孔的,后來古人在塤體上戳了個洞,發(fā)現(xiàn)這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音響,于是有了單音孔塤、雙音孔塤。到了距今3600年左右,我們的先人們在單孔塤上開的孔戳到了三個,發(fā)展成了四孔塤,安陽殷墟陶塤就是。秦漢以后,音孔發(fā)展到了五個,加上吹孔便成了六孔塤?!稜栄拧酚浀剑骸皦_,燒土為之,大者如鵝,銳上平底,形如秤砣,六孔,小者如雞子”?,F(xiàn)代的塤已經(jīng)發(fā)展成一個行業(yè),大的小的,琳瑯滿目;單色的彩色的應(yīng)有盡有,卻再也沒有三音孔的,因為誰都不想回到遙遠的古代。
文山的彝族三眼土洞簫形體為平底卵形,用泥土捏制而成。有三個音孔,內(nèi)1外2。吹口在上,呈斜坡狀。我們把三眼土洞簫擺到各個時代的塤的行列里一比較,其與河南二里岡及安陽殷墟出土的三音孔塤為同一類型,它儼然就是商代塤的再現(xiàn)。也就是說,二十一世紀的彝族諾科人幾乎原封不動地還使用著3600多年前的三音孔陶塤。
如果你能親耳聽一聽土洞簫的演奏,那會是你這輩子難以忘懷的體驗。當樂手就口而吹的時候,霎時間,一縷深沉的詠嘆從地底升起,直透你的心房,你一時之間會覺得有些恍惚:它是樂音嗎?說它是樂音,是因為它的母體可稱為腔體樂器。說它不是樂音,是因為這種聲音是那么滄桑,那么特別,那么厚實,穿透力又那么強。聲音忽而單個地冒出,就像一個身著盔甲的勇士在我們面前走過;忽而牽著手一簇簇涌來,仿佛一群帶著長長飄帶帽子的村姑在林間漫步。簫音將現(xiàn)代的你我置入飄渺的古代,游歷一方后又拽回這遠離塵囂的彝族山寨。
不信?那我等著你來。來了就帶你去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