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貞
摘要: 林紓是中國近代翻譯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雖不懂西文,但與多人合譯的百余種作品開啟了譯介外國文學(xué)作品的先河,開創(chuàng)了20世紀中國文學(xué)翻譯的熱潮。正因如此,對林紓及其翻譯小說的研究可謂我國翻譯界及文學(xué)界一大經(jīng)典話題。本文簡介林紓著名的兩本譯作并就其翻譯策略加以分析,供方家參考。
關(guān)鍵詞: 林紓譯作影響翻譯策略
一、林紓譯作及其影響簡介
《巴黎茶花女遺事》和《黑奴吁天錄》是林紓早期的翻譯作品,也可以稱得上“林譯小說”里最具影響力、最具代表性的兩部作品。
1.《巴黎茶花女遺事》
《巴黎茶花女遺事》講述了巴黎名妓馬克格尼爾(今譯瑪格麗特·戈蒂埃)與沒落貴族青年亞猛(阿爾芒)之間的愛情悲劇。巴黎紅極一時的名妓馬克與純真青年亞猛真心相愛后,欲擺脫過去,與亞猛隱居鄉(xiāng)間重新開始新生活。然而亞猛父親橫加指責和粗暴干預(yù),蠻橫地拆散了一對有情人。最終,馬克含恨病逝,留給亞猛無盡的悔恨。林紓在翻譯時傾情投入,譯到情深意濃之處,常常不能自已。他在為他人翻譯的小說《露漱格蘭小傳》寫的序言中這樣說:“余既譯《茶花女遺事》,擲筆哭者三數(shù),以為天下女子性情,堅于士夫。而士夫中必若龍逄、比干之摯忠極義,百死不可撓折,方足與馬克競。”[1]《巴黎茶花女遺事》的譯稿由魏瀚出資,請福州城內(nèi)著名刻書匠吳玉田鐫版,并于1899年2月在福州印行,襯頁上有林紓自題的“己亥正月,板藏畏廬”兩行字。兩人未用真名,而是署“曉齋主人口譯,冷紅生筆述”。三四個月后由上海素隱書屋刊本行世,以后再版多達二十余次。
由于小說內(nèi)容新穎,再加上林紓譯筆曉暢通順、妙語連珠,小說一經(jīng)問世,即為國人推崇備至。嚴復(fù)曾寫詩贊曰:“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蕩子腸?!保郏玻菪≌f的流行程度,自不待言。《巴黎茶花女遺事》打破了中國以往愛情小說的固定模式,令中國讀者耳目一新。正如張靜廬所說:“自林琴南譯法人小仲馬所著哀情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以后,辟小說未有之蹊徑,打破才子佳人團圓式之結(jié)局?!保郏常莓敃r的許多報紙、期刊、文集等時常提到《巴黎茶花女遺事》。林譯《巴黎茶花女遺事》也為周瘦鵑小說人物的篋中案頭必備書,周瘦鵑:“真所謂以美人碧血沁為詞華者,把卷汍瀾,凄其萬狀”,“百讀不厭”,“看了每發(fā)癡想”。[4]
《巴黎茶花女遺事》出版后大獲成功,極大地鼓舞了林紓翻譯西學(xué)的熱情和信心,他迫切地想再展一手。他找到自己青睞已久的《拿破侖傳》,力邀友人合譯,但因該書旁征博引,涉及歐洲各國語言,無人敢試,只好作罷。1901年,林紓與好友魏易借到美國斯土活夫人(今譯斯托夫人)的代表作《黑奴吁天錄》(今譯《湯姆叔叔的小屋》)的原版書,興奮之余便著手翻譯起來。該書是林紓翻譯的第二本外國小說,它的出版同樣引起了轟動,被公認為除《巴黎茶花女遺事》之外林譯小說中影響最大的一部譯作。
2.《黑奴吁天錄》
《黑奴吁天錄》以黑奴湯姆的故事為主線,揭露了黑人的悲慘生活和蓄奴制的殘暴。黑奴湯姆誠實、善良,對主人忠心耿耿,卻仍然逃不了被販賣的下場。經(jīng)過三番兩次像牲口一樣的轉(zhuǎn)賣,最后湯姆被賣給了一個極其兇殘的種植園主。他受盡百般虐待,卻逆來順受,從不反抗。最后,湯姆為了掩護兩個逃亡的女黑奴,竟被殘忍的農(nóng)場主活活打死了。林紓翻譯此書時,國內(nèi)剛剛遭受八國聯(lián)軍的洗劫,再次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與此同時,美國掀起大規(guī)模的排華運動,在美華人不斷受歧視、驅(qū)逐,甚至遭到慘絕人寰的迫害和屠殺。這一切都激蕩著林紓救國保種的愛國熱情,他和魏易都帶著極強的政治目的和滿腔義憤翻譯此書,僅僅用了六十六天的時間就全部譯完,并于1901年以“武林魏氏(易)刻本”在杭州刊行。林紓在《黑奴吁天錄》的《序》中寫道:“其中累述奴慘狀,非巧于敘悲,亦就其原書所著錄者,觸黃種之將亡,因而愈生其悲懷耳?!狈g此書的用意一目了然,他是想以黑奴的悲慘命運來警示民眾:“黃種將亡!”
《黑奴吁天錄》出版后,一石激起千層浪,舉國上下為之震撼,各界人士紛紛著文評介。魯迅先生在日本收到友人寄來的譯書,感慨:“曼思故國,來日方長,載悲黑奴前車如是,彌益感喟?!保郏担萘旨倧娏业拿褡逡庾R激勵著一批批愛國志士,讀者靈石,聲情并茂曰:“我讀《吁天錄》,以我同胞之未至黑人之地位,我為同胞喜。我讀《吁天錄》,以我同胞國家思想淡薄,故恐終不免黑人之地位,我愈為同胞危?!易x《吁天錄》,以哭黑人之淚哭我黃人,以黑人以往之境,哭我黃人之現(xiàn)在,我欲黃人家家置一《吁天錄》。”[6]這一連串含著熱淚的強烈呼聲,正是當時人們對《黑奴吁天錄》的強烈反響。這種反響在整個中國呼應(yīng)起來,各地報紙也紛紛或設(shè)專欄或發(fā)文章,揭露排華事實,廣造反美輿論,號召群眾抵制美貨,很快形成了對美國和其他帝國主義的反抗與抵制思潮,并在全國迅速掀起了反美愛國運動。
二、翻譯策略淺析
林紓不懂外文,使其翻譯具有局限性,也使得其采用的翻譯策略有著與眾不同之處。
1.合譯
合譯,是林紓翻譯的特殊方式。因他不懂外文,必須與他人協(xié)作才能翻譯,所以說“林譯小說”是林紓與口譯者合作的共同勞動成果??谧g者對原著的理解能力的強弱和語言表達是否正確直接影響林紓翻譯的正確與否,因此一切有關(guān)林紓翻譯的榮與辱,都與這些合譯者休戚相關(guān)。在評價林譯小說的歷史意義時,他們的地位不可低估;林紓與合譯者的默契合作,也值得后人借鑒。
王壽昌與林紓合譯了《巴黎茶花女遺事》,是林紓的第一部譯作,也是兩人合作的唯一一部作品。對于兩人合作翻譯時的情景,宋鳴華和林本椿在《口譯一部茶花女造就一個翻譯家——記被遺忘的翻譯家王壽昌》一文中這樣介紹:
“據(jù)說在二人合譯此書過程中,王壽昌每日口譯一小時,林紓筆錄三千字。王口述要意給林紓,再由林紓用生花妙筆把它寫下來,雖然用古文敘述,可是由于精神貫注其中,文筆動人,處處扣人心弦,使讀者神往不已。這精彩的譯文,很大程度上是有賴于王對原文的準確理解。王壽昌不但法語精通,中文造詣也很高,既對小仲馬的小說情節(jié)十分熟悉,又富于情感,同情茶花女的遭遇,所以在合譯時,能把原著內(nèi)容詳盡、動情地口述出來,尤其是對女主人公馬克的心態(tài)描述得委婉盡致、如泣如訴,成為林紓傳神而流暢的譯筆不可或缺的前提,使林在筆譯時能夠很好地表達原文的風(fēng)格神韻,這才有了中國近代文學(xué)翻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巴黎茶花女遺事》的誕生?!保郏罚?/p>
魏易比林紓年輕許多,但年齡似乎并未影響兩人的默契合作。魏易初次與林紓合譯,年方二十一,恰逢風(fēng)華正茂之時,才思敏捷。他與林紓合譯了五十余種外國文學(xué)作品,包括眾多文學(xué)大家的名著,如斯土活夫人的《黑奴吁天錄》(今譯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卻而司迭更司的《塊肉余生述》(今譯查爾斯·狄更斯的《大衛(wèi)·科波菲爾》)、司各德的《撒克遜劫后英雄略》(今譯司各特的《艾凡赫》)、《劍底鴛鴦》,華盛頓·歐文的《拊掌錄》(今譯《見聞札記》),等等。
據(jù)目前所知,林紓的口譯者共有20人,且都為林紓好友。林紓晚年曾說:“今已老,無他長,但隨吾友魏生易、曾生宗鞏、陳生杜蘅(指陳家麟)、李生世中之后,聽其朗誦西文,譯為華語。畏廬則走筆書之。”[8]林紓能在翻譯文學(xué)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離不開這些好友的鼎力相助。面對名譽和金錢的誘惑,他們一直與林紓默契合作,默默無聞地做林紓的“幕后英雄”,未曾有半點怨言。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這一點值得合譯者們深思。
2.意譯
林紓的翻譯策略,在今天看來顯然是屬于意譯,即為了照顧中國讀者的審美情趣和閱讀習(xí)慣,對原文作一定的改動。這種改動在林紓的翻譯中隨處可見,也是他屢遭批評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學(xué)者為林紓鳴不平,認為這種改動并非全憑臆想,而是在盡量保持原著風(fēng)格的基礎(chǔ)上稍加潤色。正如林紓自己在《塊肉余生述》第五章的注中寫道:“外國文法往往抽后來之事預(yù)言,故令觀者突兀驚怪,此用筆之不同也。余所譯書,微將前后移易以便觀者,若此節(jié)則原書所有,萬不能易,故仍其本文。”[9]可見,林紓改動只為使譯文更生動,并非有意刪減原著。韓洪舉教授以《巴黎茶花女遺事》中馬克彌留之際的場景兩個中譯本對比為例進行了說明:
林譯:
馬克彌留中尚略覺雙淚漬頰上。頰已瘦損,附骨色如死灰。君茍見之,并不識為向日意中人也。馬克既不能書,屬余書之,而目光恒注余筆端,時時微笑。想其心肝,并在君左右。時見門開,輒張目視以為君入;審其非是,睫又旋合。汗發(fā)如沸瀋,觸之冰涼如水,兩顴已深紫如蘊血。
張保慶、高如峰譯:
……瑪格麗特還有知覺,還能覺察到周圍發(fā)生的事情。她的肉體、精神和心靈都在遭受折磨。豆大的汗珠沿著兩頰滾落。她的臉煞白無血,瘦骨嶙峋,即使您能再見到她的話,也認不出您昔日曾摯愛過的那張臉龐了。她要我答應(yīng)在她不能再寫字的時候繼續(xù)寫信給您?,F(xiàn)在我就在她面前給您寫信。她的目光已被步步逼近的死神遮住了,可她的嘴角一直掛著笑意。我敢斷定,她的全部思緒、整個靈魂都在您的身上。
每次有人開門,她的眼睛就閃爍一次光芒,總以為是您進來了,當她弄清來人不是您時,臉上就又流露出一副痛苦的神情,滲出一層層冷汗,兩頰也漲得血紅。[10]
對照英譯文,林譯在細枝末節(jié)上做了處理,刪繁就簡,就今天的標準來看,未能恪守忠實于原文的翻譯原則。但整體而言,譯文較好地保留了原文的基本內(nèi)容、情節(jié)乃至風(fēng)格,馬克彌留之際內(nèi)心的痛苦、對戀人的思念及原文的憂傷筆調(diào)盡展無余。所以說,林譯小說之所以風(fēng)行海內(nèi)外,林紓流暢的語言表達,傳神的情景再現(xiàn)不失為一個重要原因。故胡適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xué)》中指出:“平心而論,林紓用古文做翻譯小說的試驗,總算是很有成績的了。古文不曾做過長篇的小說,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一百多種長篇的小說。古文里很少滑稽的風(fēng)味,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歐文與狄更司的作品。古文不長于寫情,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茶花女》與《迦茵小傳》等書。古文的應(yīng)用,自司馬遷以來,從沒有這種大的成績?!保郏保保?/p>
憑著《巴黎茶花女遺事》和《黑奴吁天錄》這兩部譯作,林紓在翻譯界已小有名氣,與此同時,他也成了舉國矚目的文學(xué)家。就這一點,張俊才教授作了精辟的分析:用“新學(xué)”的眼光來衡量,他奉獻給國人的是西洋小說,因此維新派為有這樣一位翻譯家而自豪;用“舊學(xué)”的眼光來衡量,林紓的譯文是文言,頗有馬班韓柳的神韻、傳統(tǒng)文學(xué)的風(fēng)采,因此嗜好“舊學(xué)”的人對林紓也不能不刮目相看。這樣,無論新派舊派都不得不承認林紓的文學(xué)才華和文學(xué)地位。[12]
參考文獻:
[1]林紓.露漱格蘭小傳·序[A].晚清文學(xué)叢鈔·小說戲曲研究卷[M].阿英編.北京:中華書局,1960.
[2]嚴復(fù).甲辰出都呈同里諸公[A].嚴復(fù)詩文選[M].周振甫選注.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9.
[3]張靜廬.中國小說史大綱[M].上海:泰東圖書局,1920.
[4]轉(zhuǎn)引自楊義.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一)[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6.
[5]魯迅.致蔣抑卮.見《魯迅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
[6]靈石.讀黑奴吁天錄.見薛綏之、張俊才編《林紓研究資料》[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7]宋鳴華、林本椿.口譯一部茶花女造就一個翻譯家—記被遺忘的翻譯家王壽昌[J].北京:中國翻譯,2003,(4).
[8]林紓.愛國二童子傳·達旨[M].見《林琴南書話》.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9]林紓.塊肉余生述[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1.
[10]韓洪舉.林譯小說研究——兼論林紓自撰小說與傳奇[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5.
[11]胡適.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xué)[A].嚴復(fù)研究資料[M].牛仰山,孫鴻霓編.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0.
[12]張俊才.林紓評傳[M].北京:中華書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