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獸”一語來源于明代官員的服飾。據(jù)史料記載,明朝規(guī)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具體的規(guī)定是: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云雁,五品繡白鷴,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鴛鴦,八品繡黃鸝,九品繡鵪鶉。武官一品、二品繪獅子,三品繪虎,四品繪豹,五品繪熊,六品、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所以,當時“衣冠禽獸”一語是贊語,頗有令人羨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quán),政治腐敗,文官武將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老百姓視其為匪盜瘟神,于是,“衣冠禽獸”一語開始有了貶義。
點擊運用
“衣冠禽獸”在現(xiàn)代漢語里,形容穿戴著衣帽的禽獸,指行為卑劣如同禽獸的人,是個十足的貶義詞。但這個詞創(chuàng)造之初,卻完全是另外一副樣子?!耙鹿谇莴F”與官服聯(lián)系在一起,就會讓人聯(lián)想到官員。在百姓心中,自然希望官員能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官愛民,民敬官,如果民開始畏官,甚至恨官,那官員離“禽獸”就不遠了。適用話題:敬與畏,官與民,和諧,聲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