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讓學生在班級生活中學會形塑自我

2012-04-29 00:44:03鄭航賀春芳
中小學德育 2012年9期
關鍵詞:自我班級管理

鄭航 賀春芳

摘要:如何讓學生學會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是隱含在班級管理中的焦點問題。虛無的自我、迷惘的自我、膨脹的自我、畏縮的自我、狹隘的自我、扭曲的自我,是當代青少年自我迷失的幾種突出表現(xiàn)。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把握時機,差異對待,努力做到“三多”“四少”“五不”,是有效指導學生在班級生活中學會形塑自我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班級生活;班級管理;自我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編碼:A文章編號:2095-1183(2012)09-0008-04

一、形塑自我:隱含在班級管理中的焦點問題

人不能沒有自我或者失去自我,也不能過于自我甚至唯我獨尊。在“成人”的意義上,所謂教育學生,就是要指導和幫助學生學會在生活中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不斷實現(xiàn)由“小寫的我”向“大寫的我”的超越??墒?,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過于自我中心”常常被視為當代兒童青少年的突出問題,自私自利,任性、固執(zhí),嫉妒心、自尊心太強,過度防衛(wèi),等等,是其具體表現(xiàn)。在這些表象背后,人們又會驚奇發(fā)現(xiàn),自信心不足、眼高手低,沒有主見、沒有追求,是非標準模糊、責任心淡漠,在部分學生身上卻又并行不悖。為此,如何指導和幫助學生在班級生活中學會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成為了提高班級管理效能、增強班級教育效果中的焦點問題。

然而,對于何謂自我,卻似乎有點說不清、道不明。在日常生活中,利益至上者把自我等同于欲望、利益,認為沒有了欲望、利益,也就沒有了自我;關系至上者把自我等同于人際關系,講人情、顧面子、隨大流,是其突出表征;人格至上者把自我等同于個性、品格,講求德行、操守,追求人生境界,被奉為圭臬;諸如此類。理論上更是眾說紛紜。認知心理學認為,“自我性”是一種認知模式,個人通過它來處理有關自己的信息,并使之建構(gòu)成特殊的概念或形象;符號互動論把“自我性”看作是人際交流與互動的產(chǎn)物;存在主義則認為,“自我性”的本質(zhì)就是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等等。[1]盡管如此,人們對自我的理解仍然有著共通之處,那就是:自我總是與他人相對應,它離不開一個人的自我意識。一個人的完整自我,至少包括這樣幾個側(cè)面:(1)物質(zhì)自我——軀體自我(身高、體重、體形、體質(zhì)等)和軀體外自我(我的座位、我的班級、我的家鄉(xiāng)等);(2)關系自我——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的老師等;(3)社會自我——我的社會角色(職業(yè)、崗位、為人父母等)和他人眼中的我(即一個人的社會形象);(4)集體自我——我的種族、膚色、宗教及國家、民族等;(5)精神自我(或人格自我)——我的思想、情感、價值觀、能力、個性、品格、抱負等。

那么,一個人是如何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找到“自我”的呢?根據(jù)心理學研究,一個人的自我信息主要來源于這樣幾種路徑:第一,參考物質(zhì)世界(比照或測量)。通過與外部世界相比照,或者運用專門工具進行測量,人們可以知道自己的外貌、外形乃至各種器官及其生理機能的變化狀況。第二,與他人進行比較(社會比較)。在某種程度上,一個人的自我是通過與他人比較而獲得的。與同齡朋友相比,知道自己的性格是外向還是內(nèi)向,學業(yè)是進步還是退步;與外國人相比,感受到自己作為中國人所具有的本土文化特質(zhì);諸如此類。第三,結(jié)合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即反射性評價)。一個人的自我感覺,也與周圍的人對他的看法、評價密切相關。當一個人意識到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且在意乃至接受這種評價時,他便可能依此來調(diào)整乃至改變自我形象。第四,考慮自己內(nèi)部的問題(即自省)。通過直接反思和檢驗自己的態(tài)度、情感、動機,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一個人可能會更清楚了解自己的所欲、所思、所好,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領悟到生活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第五,考察行為發(fā)生的背景、過程并得出適宜的線索,亦即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背景分析、因果歸因,從而間接地推斷自己的態(tài)度、情感和動機。[2]

二、班級生活中學生自我的迷失

學校教育是促進社會成員向上流動的重要階梯。即使是在教育普及化的當今時代,“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仍然是無數(shù)學子主動或被動進入學校的直接動因。這本無可厚非。但是,浮躁不安、急功近利的現(xiàn)實社會,卻令理想逐漸被簡化為對名譽、金錢、地位的趨同追求,令成功逐漸被簡化為地位的驟然升遷和財富的迅速累積,令幸福逐漸被簡化為隨心所欲、心想事成而非責任承擔、利益分享,進而使得學校教育日趨功利化、市場化,以至于在很多時候、很多情境下,尊重學生個性、注重差異發(fā)展,更近乎一種教改噱頭,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特性幾近被掩蓋或被淹沒。如果說,在政治掛帥的年代,兒童青少年的自我由領袖意志所形塑,因而顯得千人一面,那么在價值多元的媒介時代,兒童青少年雖然可以自作主張,但布道式的勸誡和功利化的引導,卻令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十分茫然,不知何去何從,時常陷入自我迷失的境地。在班級生活中,學生的自我迷失主要表現(xiàn)在這樣幾個方面:

虛無的自我根據(jù)人的成長經(jīng)驗,我們可以把生活中的個人大致分為四種類型,即先知先覺者、后知后覺者、不知不覺者、無知無覺者。表現(xiàn)為虛無自我的青少年,便屬于那種無知無覺的人。他們不知道也從未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誰,該做(想)什么,更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做(想);一切聽從或依從別人,人云亦云,邯鄲學步,沒有主心骨;即使表現(xiàn)佳、成績好,也只不過是為了他人(父母或老師)。

迷惘的自我這類青少年的過往表現(xiàn)甚佳,自我效能感頗強,日常生活顯得無憂無慮,人生成長可謂一帆風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視野的擴大,生活閱歷的豐富,學業(yè)負擔的加重,他們的成長煩惱與日俱增,以至于在生活中出現(xiàn)了“找不到北”的感覺:對未實現(xiàn)(踐)的感到無意義,而對實現(xiàn)(踐)了的又感到不過如此而已,今后何去何從也似乎無從知曉,由此陷入深深的迷惘和極度的苦悶之中。在中學生中,此種情形頗為常見。

膨脹的自我“在有價值的領域,人們關于他們自己的看法與他們實際的樣子是不相符合的。與其他人相比,多數(shù)人有更為積極的詞匯形容他們自己(以及屬于他們延伸自我一部分的人)?!盵3]隨著年齡的增加,一些青少年的這種自我感覺也隨之漸漸地膨脹起來,并且可能因為自己在某個(些)方面的突出或獨特表現(xiàn)而不斷得到強化。在生活中,自我膨脹者往往自我感覺超好,自負、自大,以至于性情敏感、性格偏執(zhí)。

畏縮的自我一個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滿足,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從而在言行上縮手縮腳;而內(nèi)向的性格、交往能力不足,以及憚于失敗、不受關注或不被認可的心理感覺,會令這種自我形象不斷得到強化。自卑、膽怯,自我封閉,交往無自信,辦事無膽量,謀事無主見,是這種自我迷失者的日常表現(xiàn)。這類學生通常對自己缺乏一種積極而正確的認識,更無從關注自己的潛質(zhì)、潛能。

狹隘的自我自我狹隘者往往聽不得閑話、氣話、諷刺的話,氣量窄,心眼??;不愿意與有不同想法的人交往,更容不下那些在能力上超過自己的人;如果在生活中受了一點委屈,或者碰到一些很小的得失,便會耿耿于懷、斤斤計較。自我中心、意氣用事,是自我狹隘者的生活常態(tài)。在很多情況下,這類學生給人的印象是:只有自己,沒有別人;只有利益,沒有原則;只有眼前,沒有長遠。

扭曲的自我與以上諸種表現(xiàn)不同的是,自我扭曲者的言行更是偏離常態(tài),乃至總是出人意外、令人生畏。在活動和交往中,他們常常把冒失當作勇敢,把無知當作個性,把寡廉鮮恥當作敢作敢為、與眾不同,甚至走向極端:只求標新立異,不問是非曲直,只愿一意孤行,不計成敗得失,以至于自我貶損、自我踐踏,也在所不惜。長期的自我扭曲,必然導致嚴重的心理不健康,乃至出現(xiàn)心理變態(tài)。

兒童青少年的自我迷失,雖然深受社會轉(zhuǎn)型期功利化思潮的影響,但與體現(xiàn)升學主義、精英取向、以管代教的學校文化,有著更為密切的關系。僅就班級生活而言,生活單調(diào)乏味,興趣活動偏少,管理甚于指導,自主能力培養(yǎng)缺失,評價過于簡單、片面,都是導致學生自我迷失的深層根源。以至于當被問及“何謂幸?!睍r,個別學生竟然從內(nèi)心發(fā)出“炸掉學校就幸?!钡脑购?。

三、指導學生在班級生活中形塑自我

形塑自我就是要學做一個人,并且是學會做自己?!皩W做人就是學做一個負責的個人,所有好的思想和理想都有待于好的個人去完成?!瓊€人至少能為社會作的第一個貢獻就是把自己從一個人變成一個‘個人,去接近大寫的‘人的標準,去發(fā)展人的心智和道德潛能,甚至具有一點超驗的精神?!盵4]學會做自己,就是要學會認識自我,發(fā)掘自我,發(fā)展自我;就是要學會做一個個性發(fā)展、人格健全的人,學會過一種導向幸福、趨于完整的可能生活。

在班級生活中,教師讓學生學會形塑自我,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指導和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豐富的自我、完整的自我,讓他們形成具有蘊涵自尊、自信、自主、自立、自律、自強不息諸品質(zhì)的獨特個性,努力避免自負、自大、自卑和極端的自私自利,以至于性格怪癖、人格分裂。為此,需要教師在班級管理實務中盡量做到:

一是“三多”,即多了解,多關注,多引導。兒童青少年對自身的看法有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年幼兒童關注他們自己的一些特別具體的、可觀察的方面,如身體特征、典型活動等;當他們逐漸長大,兒童開始越來越多地用更為一般的品格特征來描述自己,開始用具有社會意味的詞匯來描述自己,如誠實守信、活潑開朗等。到了青春期,兒童的自我描述就變得更為普遍和抽象,并且更多地強調(diào)潛在的心理特征,如內(nèi)心感受、內(nèi)在動機等。[5]有鑒于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時便需要設法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意愿、真實的需要、行為背后的動機、與眾不同的個性,充分關注他們的日常表現(xiàn)、心理狀態(tài),關注他們在學習和生活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在心理和行為上所發(fā)生的變化,并根據(jù)他們的身心特點和年齡特征、個性差異進行思想和行為上的引導。

二是“四少”,即少包辦,少“標簽”,少指責,少壓制。一個人形塑自我的過程,包括正確認識、客觀評價、自我認同、自主提升,其關鍵在于一個人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自主行動。然而,長期以來,學校職能的無限擴大,使得深受傳統(tǒng)影響的學校教育行為,存在著過多的“外鑠”痕跡。時至今日,以管代教、代辦包辦的現(xiàn)象,依然十分突出。代辦包辦讓學生喪失各種自主行動的機會,“標簽”則令他們無法產(chǎn)生真正的自我認同,而指責和壓制就更多地讓他們走向自我迷失。因此,教師做到“四少”,應該成為班級管理中尊重和信任學生、增強學生自主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的基本行為準則。

三是“五不”,即不忽視,不敷衍,不歧視,不放縱,不放棄。教育的真諦在于“愛”。全面關注每一位學生,真誠關心每一位學生,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嚴格要求每一位學生,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是教師履行育人職責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也是教育活動能夠?qū)γ恳晃粚W生形塑自我產(chǎn)生積極影響的根本保障。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忽視,就是對他們的不尊重;對學生的放棄,就是對履行育人職責的逃避;對學生的敷衍、放縱,就是對他們成長的不負責任;對學生的歧視,就是對他們心靈的直接傷害。克服班級管理中的“五不”現(xiàn)象,是教師指導和幫助學生形塑自我的底線要求。

“自我是可貴的,其意義在于不斷成長及成熟。自我是動態(tài)的與開展的,若不與他人及世界互動,若不在過程中向上提升,又怎能證明其無窮生機?”[6]可是,孩提時代的秘密,其實是兒童內(nèi)心留下的關于自己的印象,這種秘密雖然只有向外敞開,才能獲得與他人及世界的互動,有時候卻需要得到他人及世界的尊重和保護?!叭绻毩⒌淖晕艺J同的發(fā)展與孩提時代保守秘密的能力的發(fā)展確實相關的話,我們就必須認識到給內(nèi)心世界留出空間的重要性?!议L和老師引導自己的孩子或?qū)W生走向成年的唯一恰當?shù)耐緩?,有時就是不要刨根問底地了解孩子們內(nèi)心在想什么,不去了解孩子們到底在做什么。否則的話,孩子的個性就很難真正發(fā)展。”[7]

那么,教師如何才能有效指導和幫助學生學會形塑自我呢?基于以上諸種認識,我們在這里不妨給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具體建議:(1)讓學生在班級生活中有展示自己的機會;(2)讓學生有閑暇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3)讓學生因自己的意念、言行而感到驕傲(自豪)或難為情(羞愧);(4)讓學生“找回”屬于自己的感覺(努力所得、能力所及);(5)讓學生“說出”(敘事)自己的體驗或感受;(6)讓學生意識到周圍的好人好事;(7)讓學生看到自己的變化,并嘗試著給自己繪“臉譜”;(8)讓學生嘗試著構(gòu)筑人生理想;(9)讓學生嘗試著進行自我反思;(10)給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留出空間;(11)傾聽學生內(nèi)心的聲音;(12)喚醒學生的良知;(13)給學生留有“面子”;(14)學會利用學生的“自私”;(15)大處著眼,小處入手,保護學生的獨特性。

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地下室里,英國圣公會主教的墓碑上刻著這樣一段話:當我年輕自由的時候,我的想象力沒有任何局限,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漸漸成熟明智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是不可能改變的,于是我將眼光放得短淺了一些,那就只改變我的國家吧!但我的國家似乎也是我無法改變的;當我到了遲暮之年,抱著最后一絲努力的希望,我決定只改變我的家庭、我親近的人——但是,唉!他們根本不接受改變?,F(xiàn)在在我臨終之際,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只改變自己,接著我就可以依次改變我的家人;然后,在他們的激發(fā)和鼓勵下,我也許就能改變我的國家。再接下來,誰又知道呢,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可以改變。

所以,教育要影響世界、改變世界,便需要從指導和幫助每一個學生開始,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會形塑自我;而要想使我們的教育行為做到細致入微、行之有效,教育者必須從改變自己開始。

參考文獻

[1]科恩.自我論[M].佟景韓,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7:40.

[2][3][5]喬納森·布朗.自我[M].陳浩鶯,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62,60,90-91.

[4]錢滿素.愛默生與中國——對個人主義的反思[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6:235-236.

[6]傅佩榮.自我的意義[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171.

[7]馬克斯·范梅南,巴斯·萊維林.兒童的秘密——秘密、隱私和自我的重新認識[M].陳慧黠,曹賽先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36-139.

責任編輯徐向陽

猜你喜歡
自我班級管理
認同的崩潰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4:42:56
作文需“自我”感受在場
真實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5:20:56
探討私小說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與自我
對班主任管理的幾點看法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18:08
利用微信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2:00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yǎng)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5:01
班級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3:43
基于人才培養(yǎng)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西乌珠穆沁旗| 邓州市| 璧山县| 什邡市| 宝清县| 富锦市| 永修县| 新乐市| 宜君县| 湛江市| 保定市| 浠水县| 赤水市| 临西县| 神池县| 平和县| 鹤山市| 广水市| 茂名市| 封开县| 泽普县| 佳木斯市| 同德县| 肃北| 靖远县| 九龙城区| 图木舒克市| 囊谦县| 裕民县| 平武县| 磴口县| 土默特右旗| 马公市| 永丰县| 花莲县| 柳林县| 宁乡县| 晋宁县| 阿鲁科尔沁旗| 大方县| 炎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