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卿
(安徽大學(xué) 外語學(xué)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世紀(jì)病患者的荒誕、反抗與幸福
——“局外人”與“多余人”的比較
周先卿
(安徽大學(xué) 外語學(xué)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多余人”和“局外人”是文學(xué)作品中的兩類文學(xué)形象,產(chǎn)生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他們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內(nèi)心有不同的掙扎與彷徨,但都有世紀(jì)病患者的特征:具有荒誕感,反抗所處的環(huán)境,追求形而上的幸福。其心路歷程對現(xiàn)代人精神價值的探求有啟示意義。
“多余人”;“局外人”;荒誕;反抗;幸福
“多余人”是19世紀(jì)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中出現(xiàn)的一類獨特的文學(xué)形象,以普希金筆下的葉甫蓋尼·奧涅金為“始祖”,此后的畢巧林、別里托夫、羅亭、奧勃洛莫夫等都非常有名。這是一群貴族知識分子,他們幸運地接受了西方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影響,渴望變革,但又沒有足夠的勇氣積極地反抗社會,最后只能在消極的玩世不恭中發(fā)泄他們的不滿,消耗掉他們年輕的生命,變成屠格涅夫在《一個多余人的日記》中所說的馬車上的第五個輪子,無處安放,成為社會的“多余人”。“局外人”這一概念產(chǎn)生于20世紀(jì)法國作家加繆的同名小說,繼而成為了20世紀(jì)同類患者的代名詞。20世紀(jì)是一個價值重建、文化重建的時代,人們開始懷疑上帝的存在,人生的荒誕感也越來越強烈,“局外人”默爾索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的人物。與多余人不同,他是個普普通通的小職員,處在社會的中下層,他沒有貴族們遠大的志向與慵懶奢靡的生活,也沒有他們找尋出路的苦悶與彷徨,他就是一個真實的存在,而正是這種真實把他變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局外人。
雖然二者有諸多不同,但他們都是脫離了社會的人,都是被社會邊緣化的人。本文僅以《葉普蓋尼·奧涅金》和《局外人》為例,探討世紀(jì)病患者身上共同體現(xiàn)的荒誕、反抗與幸福。
荒誕究竟是什么?加繆說:
“一個能用種種歪理來解釋的世界還畢竟是我們熟悉的世界。但是,在一個突然被剝奪了幻覺和光的宇宙里,人會感到身處局外。這放逐無可救藥,因為人被剝奪了關(guān)于失去的故土的記憶,失去了對于曾被期許的樂園的憧憬。人與生活的這種分離,演員和背景的這種分離,這就是荒誕的感覺?!?/p>
普希金生活在一個世紀(jì)交替的轉(zhuǎn)型時期,當(dāng)時的貴族知識分子處在一個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可以說,不滿現(xiàn)實又憂慮前途,尋求出路而又找不到出路,是這一時期貴族知識分子的精神特征。這種情緒反映到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便產(chǎn)生了“多余人”。作品中的奧涅金出身在俄國典型的貴族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聰明有修養(yǎng),因此他總是自認(rèn)為比別人優(yōu)越,這一切形成了他孤傲而冷漠的性格。起先他終日出入于各種宴會,劇場,在尋歡作樂中消耗青春,然而,西方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驚醒了這位貴族青年的酣夢,他開始以懷疑和批判的眼光審視著周圍的一切,對貴族社會奢華空虛的生活方式、燈紅酒綠的狂熱享樂感到厭惡。他帶著豐富的思想和遠大的抱負,從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在自己的農(nóng)莊展開大刀闊斧的改革,卻都以失敗告終;他不滿現(xiàn)實,認(rèn)為社會腐化墮落,他的鄰人是“一幫子壞蛋”,那些花花公子根本就是只會吃喝與繁殖的廢物,他渴望有意義的生活,而結(jié)果卻也只能在自己的書房里郁郁寡歡,無所事事。希望的精神與失望的世界的分裂及矛盾正是其荒誕旅程的第一個階段。在一切努力無果后,奧涅金開始感到與世界的格格不入,開始以冷漠的態(tài)度對待世界,他不需要親人、朋友,也不需要愛人,完全沉浸在他自己隱士般的生活中。他逃避客人的拜訪,客人沒到他就已經(jīng)從后門溜走;他對達吉亞娜真誠熾熱的表白不屑一顧,冷冷地給以拒絕;就連他唯一的朋友連斯基也死在他冷漠的刀刃下。心灰意冷的奧涅金開始浪跡天涯,自我放逐,就像一根浮萍,在社會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人與世界的分離,精神上的無所依傍,內(nèi)心強烈的虛無感正是奧涅金一生的荒誕體驗。
到了20世紀(jì),人類的荒誕感更加強烈?!毒滞馊恕烽_篇,主人公默爾索的冷漠就足以讓人不寒而栗:“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蹦赣H死了,他沒有掉淚;面對別人的哀悼,他感到厭煩;門房問他是否要打開棺材見母親最后一面,他回答說“不想”;在母親的靈堂,他喝著咖啡抽著煙;在出殯的路上,他所期盼的是去郊外散步,還不停抱怨天氣炎熱;葬禮的第二天,他就同女友調(diào)情說愛,看喜劇電影。對待愛情、婚姻,默爾索漠然隨意,瑪麗問他是不是愿意跟她結(jié)婚,他說“怎樣都行”;問他是否愛她,他說這種話毫無意義,“大概是不愛”。此外,他與朋友在海濱游玩時,稀里糊涂地開槍打死了一個阿拉伯人,原因只是因為強烈陽光的刺激。這一系列事件都否定了人之所以為人的種種邏輯。這是默爾索荒誕體驗的第一個方面:人脫離了自己,脫離了所謂的人性。在《局外人》的第二部分,小說直指荒誕的第二個層面:人與社會的脫離。加繆在1955年美國版《局外人》的序言中寫道:
“我想說的只是書中的主人公之所以被判死刑,僅僅因為他沒有參與游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就是他所生活的這個社會的局外人……不過,如果我們能夠想一想,默爾索究竟為什么不參與這個游戲,也許我們能夠得到關(guān)于這個人物的更加明確的概念,更加能夠符合作者原初的想法。答案很簡單,他拒絕撒謊?!?/p>
在法庭上,默爾索被剝奪了“話語權(quán)”,大家一致認(rèn)為“他是沒有人性的,是天生的罪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作為默爾索,他并沒有為了迎合法官做些虛假“有效”的辯護,他的解釋就是太陽,而這就是他開槍的真實原因;他也沒有積極配合律師,他厭惡律師慷慨激昂的“演講”,他對自己殺人犯罪的事實供認(rèn)不諱。甚至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他拒絕了一直以來人們認(rèn)為理所當(dāng)然的靈魂的救贖方式:回到上帝溫暖而充滿憐惜的懷抱。在這里社會、公眾的價值體系與默爾索的價值體系——真實的內(nèi)心,發(fā)生了激烈的碰撞。正是這種激烈的碰撞造成了他與社會的分離,也徹底完成了他對生命荒誕本質(zhì)的體驗。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多余人”還是“局外人”,他們的思想與行為都與現(xiàn)存社會格格不入,他們因此與社會不相容,而這一切緣于他們對荒誕的敏銳體驗。
反抗是荒誕體驗后的一種后果,人類在感到生命的荒誕后,如果依然選擇活著,依然敢于正視荒誕,那么他們本能的反應(yīng)“就是反抗,就是人和自己的陰暗面之間的永恒對立?!盵1]
奧涅金的反抗體現(xiàn)在他的拒絕上。
首先是他對上流社會的拒絕。毫無意義的奢靡生活使奧涅金感到厭惡,心灰意懶之后他站在了其對立面。這個誕生在涅瓦河之濱的貴族青年一出場,就坐在一輛為垂死伯父奔喪的馬車上,心中嘲笑著上流人士陪伴病人時的那些 “無聊的把戲”和“卑劣的心機”;他雖然無師自通周旋于各種社交場合,善于玩弄各種愛情游戲,但卻并不陶醉其中,而總是一副心不在焉、清醒的模樣。在厭倦了一切無聊的把戲和空虛的生活后,他毅然“擯棄了世俗的浮華”,來到了農(nóng)村,在這里他嘗試著改革,渴望建立一種新的制度。他蔑視俄國貴族地主,公然拒絕與他們交往,認(rèn)為他們都是一群無聊的笨蛋。資產(chǎn)階級的進步思想,拜倫作品中那些洋溢著反抗精神和自由熱情的詩篇也激動著他的心靈,他用“諷刺挖苦的爭辯”和“陰郁而刻薄的言談”品評著一切,已然將上流社會的一切拒之門外。
其次是他對愛情的拒絕。熱衷于愛情游戲的奧涅金殘忍地拒絕了美麗善良的達吉亞娜的真摯表白。奧涅金當(dāng)時正堅決地站在上流社會的對立面,排斥一切與上流社會有關(guān)的事物,包括愛情。他認(rèn)為那也是千篇一律“俗不可耐”的調(diào)情把戲。雖然他也發(fā)現(xiàn)了達吉亞娜與眾不同的氣質(zhì),但那種轉(zhuǎn)瞬即逝的心動并不能溫?zé)崴淠男?,他說自己“生來不該享受幸?!?,“天長日久就會漸漸冷淡”,于是將達吉亞娜禮貌而徹底地排除在他的世界之外。當(dāng)然這種拒絕并不是單方面的,普希金在詩中還強調(diào)了社會對奧涅金的拒絕,最突出的便是數(shù)年后達吉亞娜對奧涅金的拒絕。奧涅金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挫敗后,又想與上流社會重歸于好,他渴望達吉亞娜的愛情,而達吉亞娜對奧涅金的回歸表示了拒絕,她的一句“怎么連你的心和理智,也做了渺小的感情的奴隸?”無情地將奧涅金擋在了世界之外。正是在這種拒絕與被拒絕的平衡、希望與失望的矛盾決定了奧涅金的反抗價值,一種超越了虛無主義的價值。
如果說奧涅金的反抗是拒絕,那么加繆筆下默爾索的反抗則是真實。
加繆曾這樣評價默爾索:“他是怎么樣就怎么說,他拒絕為自己的情感帶上種種面具?!薄八h非麻木不仁,有一種深層的激情讓他充滿活力,因為這激情是一種長久的、基于絕對和真實之上的激情?!币虼?,這是一個真實向虛偽宣戰(zhàn)的故事,是一個為真實而死的人的故事。
在母親的葬禮上,默爾索沒有哭,用加繆自己解釋小說的話:“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僅僅因為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就有被判處死刑的危險?!币驗樗绊懙降?,是這個社會的某種約定俗成和靠其建立起來的道德秩序。不管你內(nèi)心怎樣,此時你就應(yīng)該表現(xiàn)悲痛欲絕,這才是合乎情理的。默爾索只是表達了他本能的反應(yīng)和真實需求。當(dāng)然,這些真實并不代表他不愛自己的母親,或者說,他對母親的愛就比別人少,只是他不愿表演。
默爾索不愿意說假話,他不會通過說假話的方式來簡化生存的復(fù)雜性。他可以在母親葬禮后第二天就和情人歡愛,原因就是他需要。他也不愿說些甜言蜜語哄騙瑪麗,怎么想就怎么說。對待老板派他去巴黎的事,他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興奮和感恩,因為他覺得生活不可能靠改變環(huán)境來得到任何的改變。
獄中生活使默爾索的精神世界得以升華,他從只關(guān)注當(dāng)下的本能化生存狀態(tài)轉(zhuǎn)向?qū)ψ晕揖竦膶徱?,在此過程中,他的自我意識逐漸覺醒。首先,默爾索對“真實”有了理性的思考。他偶然讀到一則故事:兒子多年在外漂泊,有所成就后帶著妻兒回鄉(xiāng)探望母親,為給母親驚喜,在入住母親和妹妹經(jīng)營的客店時,沒有告知母親自己是誰,結(jié)果被貪財?shù)哪赣H和妹妹所謀害?!拔矣X得這個旅客有點咎由自取,人生在世,永遠也不該演戲作假?!庇啦蛔骷?,是默爾索本能化生存狀態(tài)的自然延續(xù),更是他所獲取的理性認(rèn)知。其次,在法官的無聊詢問時,在律師的精彩演講中,默爾索都感受到了語言的虛假性。人們都在竭盡全力用語言掩蓋真實,語言創(chuàng)造了一個排斥了“我”,把“我”化為烏有的世界。于是默爾索開始沉默,開始思考人的生存處境和生命意義的問題。正如加繆所說:“剝奪語言的意義便足以使一切喪失意義,使世界變得荒誕?!碑?dāng)一個人連自我表達的權(quán)力都沒有了的時候,這個人也就被抹殺、被取代了。因此,默爾索為人生下的論斷是:活著是不值得的,于是他接受了死亡。
拒絕也好,真實的存在也罷,都是一種不妥協(xié)的抗?fàn)帯7纯共灰欢ㄒ薪Y(jié)果,也許是成功,也許是失敗,也許這條路根本沒有盡頭,他們自決于世界的勇氣,他們孤獨的覺醒,會令人感動。
反抗會帶來靈魂的充實,而這種充實感帶來的便是一種形而上的幸福。
奧涅金是憂郁的,但同時他也是幸福的,他的幸福來自于他先于世界的覺醒與其精神世界的豐富多彩。他意識到生活的冷漠,自決于落后的舊制度,渴望找尋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正如拉林一家以及奧涅金的伯父,那個一輩子只讀一本皇歷,整日和女管家吵吵嘴、打打蒼蠅的老地主閉塞、庸俗的生活一樣,貴族們談?wù)摰脑掝}不外乎果醬、甜酒、獵犬之類的瑣事。從他們那些枯燥乏味的談話中你永遠“看不到一星半點思想”,不會迸發(fā)出一點 “智慧之光”,連詩人自己都不禁感嘆:“空虛的社會!”可想而知,在這世界里機械地生活的人們?nèi)缤蝗盒惺呷?,根本無幸??裳?。而奧涅金不同,他有思想有抱負有不滿,他不甘于無意義的生活,他能勇敢地跳出浮華的物質(zhì)世界的泥沼,去追求精神世界的飽滿。
他讀書、寫作、搞農(nóng)事改革,他苦苦思索著如何賦予生活以新的意義。雖然道路坎坷,結(jié)果并不盡如人意,卻是奧涅金精神上的一次幸福體驗。
加繆在寫《西西弗的神話》時認(rèn)為西西弗斯的命運就是人類的命運。他的結(jié)論是:“征服頂峰的斗爭本身足以充實人的心靈。應(yīng)該設(shè)想,西西弗斯是幸福的。”這就是說,人在感受到命運荒誕的同時,加以蔑視,這不僅是荒誕體驗的唯一出路,也是可能帶來幸福的唯一出路。從這點來看,默爾索又何嘗不幸福呢。
正如默爾索自己所說:“我上大學(xué)的時候,有過不少這一類的雄心大志。但是當(dāng)我不得不輟學(xué)的時候,我很快就明白了,這一切實際上并不重要。”從一開始他就意識到生活的無意義。但是他并沒有感到痛苦,他從不把現(xiàn)實世界的條條框框當(dāng)成自己的一部分,他不會為了迎合別人帶上面具來增加生活的復(fù)雜性,也不愿為了簡化生活而說慌。默爾索追求一種真理,這真理就是真實的生活。從這點看,默爾索甚至可以算作是一位智者,因為加繆在《西西弗的神話》中寫道:“如果智者一詞可以用于那種靠己之所有而不把希望寄托在己之所無來生活的人的話,那么這些人就是智者?!蹦瑺査黠@然是“這些人”中的一個,他要用不屑與沉默嘲笑眾人“演戲”的辛苦與悲哀,要用主動接受死亡來蔑視社會的荒誕與不公。因此,在死亡來臨前夜,他“面對著充滿信息和星斗的夜,第一次向這個世界的動人的冷漠敞開了心扉”?!拔殷w驗到這個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愛,我覺得我過去曾經(jīng)是幸福的,我現(xiàn)在仍然是幸福的。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獨,我還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來觀看,希望他們對我報以仇恨的喊叫聲”。這是小說的最后結(jié)局。默爾索毫不畏懼地迎來了這一切,因為他掌握著自己的命運,就像西西弗斯起身走向諸神的懲罰一樣,他尋找到了自我內(nèi)心的一種“圓滿”。
不論是世紀(jì)之交的“多余人”,還是產(chǎn)生在文化價值重建時的“局外人”,他們尋找失落的自我的心路歷程是相似的,而這個過程也都閃爍著社會發(fā)展進程中人類進步的光輝。
[1]加繆.西西弗的神話[M].杜小真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加繆.局外人[M].郭宏安,顧方濟,徐志仁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7
[3]馮季慶.特殊話語標(biāo)記和語義無差異性——論加繆《局外人》與塞林格《麥田里的守望者》的敘事意義[J].外國文學(xué)研究,2003,(3):54
[4]任子峰.俄國小說史[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0
[5]袁筱一.文字·傳奇——法國現(xiàn)代經(jīng)典作家與作品[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8
[6]普希金.葉普蓋尼·奧涅金[M].馮春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
[7]加繆.加繆全集[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8]赫爾岑.赫爾岑論文學(xué)[M].辛未艾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62
The absurdity,resistance and happiness of the century disease——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tranger and The Redundant Person
ZHOU Xian-qing
As two literary works,The Stranger and The Redundant Person were created in different times,nations.The disparate political background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gestated the dissimilar inner struggle and agitation of the two people.But as the patients of the century disease,they have so much in common.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mpare the two people from 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by analyzing their absurdity,resistance against the environment and metaphysical happiness.It was also significant to exp lore the spiritual values of the modern people inspired by the spirit experiences of the century disease patients on their way of seeking the lost ego.
The Stranger;The Redundant Person;absurdity;resistance;happiness
I206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biāo)識碼]A
A
1009-9530(2012)04-0055-04
2012-01-12
周先卿(1986-),女,安徽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比較文學(xué)與世界文學(xué)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