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董耀紅名師工作室 肖艷琴
朗讀教學如何巧用教材
■武漢市董耀紅名師工作室 肖艷琴
這是小學語文三年級課文《誠實與信任》的第二部分(對話部分)的教學片斷,這篇課文記敘了“我”深夜驅車回家途中,不小心撞斷了??吭诼愤呅〖t車的反光鏡,主動留下寫有自己姓名和電話的字條,后來雙方通過電話使事情得到圓滿解決的故事,說明了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本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沒有華麗的辭藻,但人物的言行卻感人至深。特別是課文的第二部分(對話部分),尤為情意真切,生動感人。
師:紅色小車的主人看到“我”留下的字條后,被“我”的行為感動了。三天后,“我”接到了紅色小車的主人打來的電話。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我”與紅色小車的主人的對話,注意揣摩一下對方說話的心情和語氣。(學生自由朗讀課文5~10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在“我”和紅色小車的主人的通話中,進行了幾次對話?
生:進行了三次對話。
師: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這三次對話,去體會一下“我”和紅色小車的主人的當時的心情吧!首先請兩位同學來讀讀第一次對話。
(指名朗讀第一次對話)
師:從他們的第一次對話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紅色小車的反光鏡被碰壞了。
生:我還知道了紅色小車的車主自己把碰壞的反光鏡給換了,并且向“我”表示感謝。
師:聽到這里,老師就有點不明白了,為什么“我”碰壞了他的反光鏡,他不找“我”賠償卻自己換了,還向“我”表示感謝呢?
生:因為“我”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主動給車主留下字條的行為感動了車主,車主從“我”留的字條上感受到了“我”的誠實,所以車主不但不要我賠償,還向“我”表示感謝。
生:因為紅色小車的主人覺得“我”很誠實,而且非常信任他,被“我”的真誠感動了,他覺得“我”的這種精神是可貴的,他甘愿自己換被碰壞的反光鏡。
師:讀了這一次的對話,你想對他們說點什么嗎?
生:我想說,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互相信任,以誠相待是多么可貴呀,希望我身邊的人都能像他們一樣。
生: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具有這種誠實的品質,并且對別人多一份信任,那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矛盾和爭吵,關系都會非常融洽。
生:我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誠實的人,信任身邊的人。
師:下面讓我們再來看看他們的第二次對話吧!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第二次對話)
師:聯(lián)系上文,這里“無人知曉的情況”是指當時是一種什么情況?
生:指的是沒有人發(fā)現(xiàn)的情況。因為當時“我”環(huán)顧四周,看不見一個人。
師:那么對作者的這一舉動,你怎么看?
生:當時他完全可以走掉,反正沒有人看見。再加上責任又并不全在他,可他卻沒這樣做,反而留下字條,主動要求賠償,充分體現(xiàn)出他是一個誠實的人。
生:我覺得作者留下字條體現(xiàn)了自己的誠意,還可以體現(xiàn)他非常地信任紅色小車的主人。
師:當車主發(fā)現(xiàn)這一字條時,心里會怎么想呢?
生:他肯定會想:對方是多么誠實,對我是多么信任呀!
生:這真是個品質高尚的好人呀!
師:正是由于作者的誠實和對他的信任,使車主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他深深地被感動了!看看接下來,他們又說了些什么?
(指名讀第三次對話)
師:聽完這次對話,你想說什么?
生:我覺得因為有了“誠實和信任”,兩個陌生人之間的誤會消除了,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誠實和信任。
生:雖然反光鏡的價值是有限的,但人與人之間的誠實和信任卻是無價的。
生:在我們生活中,有好多人把金錢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只要自己不吃虧,不管別人會怎樣。我覺得這些人應該都來讀讀這篇文章,學習文中人物的高尚的品質,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師:同學們剛才都體會得非常好,下面就讓我們帶著自己的體會來練習有感情地讀讀這三次對話吧!
(為了讓大家讀好這三次對話,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提示語,現(xiàn)在就讓我們共同探討一下,每句話前應該使用哪個提示語最能表現(xiàn)人物當時的心情。出示小黑板:友好急切堅決意味深長真誠誠懇)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
師:交流一下你們討論的結果吧!
(學生各抒己見,匯報交流結果)
師:大家剛才都說得非常好,現(xiàn)在我們就把這些補充的詞語放到課文的段落中,來分角色讀讀這三次對話吧!老師讀補充的提示語,女生讀作者的話,男生讀車主的話。
師:我真誠地說——
女生:噢!是你,很對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車的反光鏡碰壞了。
師:車主友好地說——
男生:沒有關系,已經換上了。我打電話是向你表示感謝的。
師:我急切地說——
女生:不,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請你把購貨單據寄過來,好讓我把錢寄給你。
師:車主堅決地說——
男生:不用了。你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主動給我留下字條,這讓我很感動。
師:我誠懇地說——
女生:這是應該的,這筆費用應由我來支付。
師:車主意味深長地說——
男生:不,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寶貴。我再一次謝謝你!
新課程正走進校園,走進師生的生活,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伴隨著新理念的成長,在教學工作中,我堅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新課程所蘊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
我承擔小學課改年級三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鄂教版教材和以往的教材相比,在選編課文、設計練習、內容安排、呈現(xiàn)方式等方面都體現(xiàn)了進一步的優(yōu)化,借鑒了語文課程改革的最新成果,因此“用好這個教材”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zhàn)。在教學中,我不斷摸索和反思,也覺得收獲了許多,尤其在創(chuàng)造性地“用教材”,開辟直接對話朗讀教學的新天地方面有一些比較深刻的體會。
在課文中常有這樣的情況,就是人物的直接對話的內容非常多,那么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就會有一些麻煩。由于每一句人物的對話前,沒有對人物說話時的神情或語氣的提示語,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理解體會能力不能和成人相比,在揣摩人物的說話神情語氣方面需要老師的指導,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難度較大。如果在對話前有提示語,如“他憤怒地說”,學生就能結合自己的體會,能很好地將人物憤怒的語氣讀出來,憤怒的表情表現(xiàn)出來,做到繪聲繪色地朗讀了。記得有一次執(zhí)教一篇課文時,文中有六個自然段的內容全都是兩個人物的直接對話。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時,學生讀著讀著到后來居然連哪句話是誰的,歸誰讀都混淆了,那就更談不上有感情的朗讀了。出現(xiàn)這種情況后,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如何采用一種有效的教法來處理課文中人物大量的直接對話,讓學生能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有感情地朗讀。通過反復實踐,我覺得“補充提示語”,“填補文本空缺”確實是個好辦法。老師在指導分角色朗讀時,和學生共同討論確定出每句對話前能體現(xiàn)人物當時心情的提示語,然后在朗讀時,將這些補充的提示語加到文本中,從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人物的心情,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實踐,我有以下兩點體會。
1.教師要善于“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如何將新的課程理念真正轉化為教學行為,這是每一位教師都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的。課堂上,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教,學生要創(chuàng)造性地學。教師多視角、全方位地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知識的教育價值是新課程中教育的追求。在三年級下冊的教材上有《誠實和信任》這篇課文,這個故事內容很簡單,描寫也很平實,極少有氣氛渲染,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對話,讓人物“誠實”的品質躍然紙上,使文章感人至深。由于作者與紅色小車的主人的三次對話是閱讀的重點,因而在教學中,我就在這三次對話上進行挖掘,讓學生讀中悟情,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在備課過程中,我首先研讀了《教師教學用書》,上面提到“作者與紅色小車的主人的三次對話是閱讀的重點”,再看看文本,這三次對話不僅占了文章三分之一的篇幅,還包涵了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寶貴”。因此,在處理這部分教學內容時,必須得動一番腦筋。這部分內容全部都是直接對話,沒有人物當時心情的描述,如果學生沒有很好地理解教材,就無法做到有感情地朗讀人物“打電話”部分的內容。認真研讀教材后,我發(fā)現(xiàn)這段對話看似平淡無奇,卻隱含著豐富的潛臺詞,留給讀者極為廣闊的想象空間。于是我想,可以結合人物的語言,給句子補充恰當的提示語,再讓學生想象人物說話的語氣,想象說話的神情,在老師出示的一組提示語中來選擇補充恰當的提示語,再將補充的詞語放到課文段落中體會揣摩,最后與老師共同配合,加入提示語分角色朗讀“打電話”部分。為了給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鋪好路,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三次對話時,我就必須引導學生體會到人物當時的心情。首先,我牽引著學生走進對話,了解對話的內容,然后去深入理解體會。像“讀了這一次的對話,你想對他們說點什么嗎”“那么對作者的這一舉動,你怎么看”這樣的問題,就讓學生能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來談感受,最后順利地完成讓學生選擇恰當的提示語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在處理這種人物對話的朗讀時,教師們習慣采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來指導朗讀,或是表演讀。時間一長,老師覺得老套,學生也沒有新鮮感了。陶行知先生說:“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迸囵B(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首先得有創(chuàng)新精神。課程改革最鮮明的特點之一,便是賦予了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超越性地使用教材的權利。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綜合化的過程,是教師智慧的結晶。我們想給課堂注入一些新鮮的血液,讓學生多接觸一些新的、好的學習方法,那就需要我們教師大膽嘗試,創(chuàng)造性的“用教材”了。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沒有拘泥于教材,按部就班地讀書上的原話,而是加入了一些補充的提示語,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了教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算得上是開辟了閱讀教學中朗讀形式的新天地。語文教材是基本的課程資源,它是有形的、死的;而教師心中的教材卻是無形的、活的。我們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zhí)行者,更應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我們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充分根據教材的特點,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去分析、理解和駕馭教材,讓手中的教材成為自己心中“活”的教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
2.關注學生,真正讓學生去自主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在給課文中的三次對話添加提示語時,我沒有灌輸式地強行規(guī)定每句話前必須加哪個詞,而是讓他們在出示的六個提示語中選擇最恰當的。表面上看,我好像還是給學生畫了個圈,只能在我給出的范圍中找,并沒有體現(xiàn)真正的自主學習。其實不然,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讓他們自由添加提示語應該說難度較大,我是在認真斟酌后才選擇了片斷中的教學方法,算得上是給學生搭建了一個自主探究的平臺。并且在教學時,我的確是讓學生自己去體驗,然后各抒己見,誰的發(fā)言最有說服力,就確定該句的提示語。因為我在備課時,發(fā)現(xiàn)有些句子中所表達的人物心情很相似,如“噢!是你,很對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車的反光鏡碰壞了”和“這是應該的,這筆費用應由我來支付”都體現(xiàn)了“我”十分坦城,因此教師就不能將學生的思維套住,每個句子必須選哪個提示語,只要學生能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將自己轉化為文中的人物,說出自己情感體驗并還比較恰當,為什么不同意他們的選擇呢?事實證明,學生有了一個暢所欲言、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他們思維的火花就會自由的綻放。
責任編輯 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