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臺北的焦慮:簡散文的都市書寫

2012-04-01 16:57:00
東方論壇 2012年2期
關鍵詞:浮島胭脂都市

林 強

(福建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從《胭脂盆地》重在抒情到《好一座浮島》重在批判,簡媜主導性書寫方式的更替,正可揭示世紀末臺灣社會風氣的變遷和知識分子的心態(tài)變化。《胭脂盆地》反映出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之交,市民階層形成的一種閑適和焦慮并存的心態(tài);《好一座浮島》表現了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和市民群體的共同心聲和文化實踐,表征出世紀之交臺灣市民社會的心聲和當代臺灣市民散文書寫方式的內在理路。

簡媜;都市書寫;關注主題;抒情方式;文化意識

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家簡媜曾在散文集《私房書》中自云:“從事創(chuàng)作可能有三階石梯,第一階是對自然之流動與鄉(xiāng)園初情的禮贊,從中窺得一介生命如何醒轉;第二階,不得不放眼當代,體會歷史、省思社會民生,與民族之脈搏互動;第三階,覺悟到終究必須沉埋與時間,成為歷史塵土,此時心境不免微冷,若還能寫下去,除非恒在夜空,仰望遙遠不可及的一顆熠星?!盵1](P35)依此觀照簡媜的十余本散文集,《水問》為情愛探問、《月娘照眠床》為鄉(xiāng)音捕捉,可歸第一階;《女兒紅》為女性幽暗意識的發(fā)聲,《紅嬰仔》為“一個女人和她的育嬰史”,《胭脂盆地》則是臺北都市浮世繪,《好一座浮島》乃都市社會批判和文明批評,都可歸入第二階。至于第三階,簡媜尚在向散文藝術高峰攀登,可堪期待。

就主題而論,這十余部散文集中,簡媜大都關注青春、生命與女性;而能旁逸斜出,觀照社會萬象、書寫都市且匠心獨運的,唯獨《胭脂盆地》和《好一座浮島》兩部?!峨僦璧亍酚?995年獲得臺灣文藝獎,更可見這部散文的分量。再者,簡媜散文研究中論者多論及其對女性意識的闡幽發(fā)微①如:何寄澎的《孤寂與愛的美學——綜論簡媜散文及其文學史意義》,載《聯合文學》,2003,(225);黃雅歆的《躲在〈密語〉里的女兒身——簡媜的《女兒紅》到《紅嬰仔》》,載《臺北師院語文集刊》,2002,(7);倪金華的《簡媜散文的生命言說》,載《福建論壇》,1998,(1);蔡江珍的《在恒常中追尋新的可能——關于簡媜散文》,載《當代作家評論》,1996,(2)等。,而甚少評價其城市觀察散文的藝術和思想境界,故本文擬一探討。

《胭脂盆地》于1994年出版,寫作時間近五年;第二部城市觀察散文寫作計劃原繼其后,但由于中途經營《女兒紅》(1996)、《紅嬰仔》(1999)、《天涯海角》(2002),致使《好一座浮島》書稿遠近延宕長達十年,遲至2004年才結集問世。由于時隔較長,這兩部城市觀察散文在關注主題、抒情方式和文化意識層面都有很大差異;但亦可從這些層面上觀照十五年來簡媜的思想歷程和文體探索路徑,進而由此窺測世紀末臺灣社會風氣、思想風貌。

一、紀實與虛構:臺北日常生活與散文變格

世紀末的臺北大都市,涵納萬有,儀態(tài)萬方。市民們于都市日常生活中悲歡歌哭、載沉載浮,他們構成臺北最真實而龐大的聲音和形象世界。簡媜《胭脂盆地》選擇書寫臺北市民群體,可謂在波譎云詭的時代浪潮中偵探到潛伏其下的廣漠暗河,準確把握住了臺灣社會現實和時代風尚。《胭脂盆地》中,簡媜用多種文學形式書寫出臺北的多幅面孔。可以說,幾乎每一篇城市觀察散文都是臺北的一個側面,從中可以折射出臺北乃至整個臺灣的物質和精神世界。籠統地講,《胭脂盆地》大致運用了以下四種形式書寫真實與虛幻的都市臺北。

一是以詼諧、幽默方式紓解現實困局。在《賴活宣言》中,詩人迫于經濟壓力四處謀職,只能在飛機上寫越來越短的詩。詩人感嘆“我的人生剩什么?混吃、賴活、等死,就這回事!”;然而他仍一如既往地賴活,甚至以無可救藥的自嘲方式相信:他的詩可以讓盲人重獲光明!最具有不羈個性和理性情懷的詩人尚且淪落至此,可以想見都市蕓蕓眾生如何賴活!《他們倆》中樂觀主義者老樂破產后身無分文,卻跑進昂貴的法國餐廳吃生猛大餐,被架往警察局途中仍勸餐廳侍者趁早轉行,并傳授創(chuàng)業(yè)秘訣、密談辭呈寫法;悲觀主義者老悲得意外之財,見不得親朋好友向他殷勤獻媚,將滿袋大鈔扔給老樂后快樂逃逸,而老樂則在夢中將數百萬捐給“慈濟功德會”?!督o孔子的一封信》中作者化身家庭主婦簡太太,把孔子當成當代教育家,用俚俗化口語給孔子寫信,坦陳學生因學習和升學壓力跳樓、家長為孩子升學送禮請家教。信里通篇“白”話,諧趣橫生。簡媜以詼諧的方式建構市民生活情境,化解苦悶現實,在博人慘淡一笑之時,亦有種無可奈何之憾。

二是以寓言形式諷喻社會問題。《瓜田啟示錄》以西瓜喻文字思想工作者,瓜子手喻當局,瓜田喻臺灣。為防瓜子手以保持無污染無公害之“凈土”為名采摘那些慷慨激昂、聚談世事的問題西瓜,老瓜秘密傳授“瓜田防身術”,繁復的防身術卻讓諸多問題西瓜變成了傻瓜。此篇寓言諷喻解嚴后臺灣社會逼仄的言論空間和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tài)。《老神在在》戲擬臺灣為“萬歲島”,此島原本四季花開飛鳥和鳴,但今已殘花敗柳山川變色。島上某院某會頻生武斗,“眾武士驍勇善戰(zhàn),兼能摒棄門戶,群毆論藝,拳腳與茶杯齊飛,領帶同發(fā)絲共舞,其盛況之空前,振聾啟聵,大快人心。家國大任幸得所托,乃萬民之福矣?!盵2](P38)“萬歲島”的武斗正是開放黨禁后臺灣政局動蕩的諷喻。作者故意以文言文寫這篇寓言,也意在諷刺臺灣遺落溫文爾雅儒家傳統文化之后的丑陋現實。

三是以幻想形式臆想怪奇生活?!妒匙肢F的寶貴意見》竟然幻想“藝術墓園”:專門為死者制作集雕塑家藝術品和一首詩或散文于一體的墓碑;墓園管理委員會設出版部,編撰逝者的一生故事或家族史;這樣為文學工作者開拓發(fā)表空間和就業(yè)領域,并有效解決文學人口流失、市場萎縮問題?!兑饽顐鬏斊鳌坊孟氤鞘兄杏锌偤戏Q量、郵票、販賣、收件、開收據、劃撥、提款等功能的郵務機,以解決到郵局排隊等待的問題?!痘孟雽<摇分小拔摇睘闀簳r擺脫因上班而產生的憂郁,趴在桌上小瞇,幻想遷往陽光沙灘游泳,解決了偷閑欲。現實生活堅壁無以打破,只能憑借幻想逍遙自在,這也正是市井小民的精神療法。

四是以懷舊、感傷形式譜寫瞬息萬變日常生活?!独细琛分欣献婺鸽S口念出的四句聯深涵人生滄桑?!洞喝张及l(fā)事件》感嘆青春已逝時悲憫老無所養(yǎng)的孤苦老人?!蹲右光彙分心概樯钜灾镣龌陙碓L,頗為詭譎?!洞綦娫挕穭t將串線聲音并置,形構都市男女復雜感情糾葛?!睹婕垺分小拔摇卑l(fā)現多年未見的姊妹早被殘酷生活折磨成蒼老而粗鄙的婦人?!栋⒚栏难浪ⅰ分?,孤獨、無聊的阿美在電話薄上尋找同名之人并藉此想象她們的生活,但當她撥通與她同名同姓人的電話時卻發(fā)現對方已經“過去”,在做“頭七”?!杜R時決定》中買耳環(huán)的男人臨時決定再買一對送給另一個女友?!队嫵誊嚢鼛犯钦故靖魇礁鳂邮忻袢松慕^妙場景,他們認真活著、勤懇工作,并與客人分享豐富多彩的淳樸人情。

通過多向度的文體開掘,簡媜勾勒出世紀末臺北人的生活遭際、情感與精神狀態(tài)。這些生存狀態(tài)折射出都市日常生活的無奈、冷漠、空幻,甚至滑稽和詭譎,或可稱之為都市生活流幻不定的現代性特征。有別于鄉(xiāng)土社會緣于血緣和地緣關系形成的穩(wěn)定鄉(xiāng)土親情和差序格局,都市社會瞬息萬變人際交往和冷漠、疏離的都市人情對簡媜無疑形成較大的心理沖擊。簡媜感悟到:“虛構與紀實,或許這就是臺北給我的一貫印象,她常常真實到讓我覺得是個龐大的虛構。在臺北的日子,需要具備萍水相逢、當下即是的修養(yǎng)。譬如你剛喜歡上一家餐館,下次去已是柏青哥游樂廣場;譬如剛記住一對新婚夫婦的電話,下次通話對方宣布已‘分居中’……置身臺北,我們必須開發(fā)的不是記憶能力,而是遺忘的速度?!盵3](P2)

都市日常生活的現代性體驗讓簡媜感到困惑和焦慮,也讓她更加迷戀“長年處于底層的小市民生活圈”,這正源于簡媜血液中所流淌的鄉(xiāng)土情結。因為無法重回脈脈溫情的鄉(xiāng)土社會,簡媜只能在繁華都市尋覓可以投射的人物,而臺北人口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農村,因此底層市民進入視野勢所必然。對于已進入垂暮之年的第一代移民,簡媜的情感“無疑是農村時期鄉(xiāng)親大架構的延展”[3](P2)。因此在“銀發(fā)檔案”中總是“沾染悲調和灰彩”[3](P3)。而對1950年代后期到1960年代初出生的第二代,簡媜顯然感同身受,他們大部分是“都市新貧階級”,為生存摧折個性、壓抑理想和激情。簡媜對這兩類群體生存和精神憂慮的書寫,源于愛與美的倫理和審美原則,并力圖重構都市—鄉(xiāng)土倫理和審美秩序;但作者顯然觸及到都市更為幽暗且更為真實的都市日常生活本質。在《胭脂盆地》中,臺北已經溢出作者的“鄉(xiāng)親大架構”倫理和被動書寫的角色,它已假借作者之筆自主展露,呈現出既統一又碎片化的、既真實有序又虛幻無序的多重面目。這多重面目讓身為寫作主體的簡媜震驚之時,也將其裹挾進去,與眾生共同喧騰于臺北日常生活的現代性洪流之中。簡媜似乎已經意識到都市臺北這一個無形的陷阱:

“記號與記憶世界之間的關系如同魚餌與魚,我的記憶世界像一條活躍的大魚,不斷吞食現實生活那些凌亂、意義曖昧的碎餌,藉以壯大自己。……當魚遇到餌,剎那間,我不能判斷自己隸屬于魚所存在的美麗世界抑或餌所存在的破碎、喧嘩的現實世界。再者,記憶世界的每件故事、每片風景,經過漂洗、裝飾、撫慰,不僅各自發(fā)亮,彼此完成親密的意義系統,和諧地運轉。而現實中觸目所及,大多是失去意義線索的廢棄零件,或片段的戀情,或丑陋的公寓鐵窗上一只啁啾的麻雀,或蒼蠅飛繞的垃圾堆旁,一只白貓凄艷眼神……我不可遏抑地放縱記憶像一條大魚去撿食這些微小的美好零件(一只啁啾的麻雀、白貓的凄艷眼神、戀情)拒絕接受公寓鐵窗、片段、垃圾堆。吞入魚肚,整編它們,納入意義系統。而我開始感到恐懼,在這樣下去,會逐漸脫離現實,遁入絢爛的記憶世界不再出來?!盵4](P188)

實際上,書寫主體已經無所逃遁于破碎而喧嘩的都市日常生活。書寫者以為自主擷取的“美好零件”可以組成一個“美好世界”;但它一旦與現實世界遭遇,二者孰真孰幻已難分辨;況且“美好零件”與“廢棄零件”只是都市日常生活的碎片和零件而已,它們都共同承載這個都市的審美特征。那龐大的都市日常生活已經溢滿整個世界。當作者感到恐懼時,都市日常生活早已化入作者的肉體和想象,甚至潛在地約束著、規(guī)范著主體的心理與想象。此時,作者主體性已經破碎,淪為都市的無數個寫手之一。都市假借作者之身顯靈。由此影響到都市散文文體的是,散文敘述或抒情主體可以變幻為無數種身份,講述都市人的悲歡離合。雖然作者的理性仍時時呈現,但她已經無法以絕對權威控制散文敘事和抒情走向了。對此,簡媜也已有相當警覺:“在散文里,主述者‘我’的敘述意志一向被作者貫徹很徹底,這本書,不例外,但比諸往例,‘我’顯然開始不規(guī)則地形變起來,時而換裝改調變成罹患憂慮雜癥的老頭,時而是異想天開寫信給至圣先師的家庭主婦,時而規(guī)規(guī)矩矩說一些浮世人情?!盵3](P1-2)散文敘述或抒情主體的不確定性正好宣告都市臺北化身做無數個體潛入作者的靈魂,影響或操控著書寫過程。由此,散文的真實性也遭到了挑戰(zhàn)。敘述和抒情的真實性原本是散文的命脈,但在《胭脂盆地》中,虛構已登堂入室:“這樣說的目的,為了畫蛇添足地指出收入這本書的故事,或多或少糅合虛構與紀實的成分?!盵3](P1)“虛構與紀實,或許這就是臺北給我的一貫印象,她常常真實到讓我覺得是個龐大的虛構?!盵3](P2)都市的流動性、無序性和虛幻感已經滲透到散文本體之中,部分替代了鄉(xiāng)土社會花費千年所養(yǎng)育的散文真實性血脈。當虛構成為城市的一種狀態(tài),并進駐散文本體,這就預示著都市日常生活已經在重鑄都市散文的骨血,并必將開啟都市散文更為瑰麗而廣闊的空間。我們在《胭脂盆地》中看到多種散文形式雜糅著真實和虛構,這只不過是都市散文展露崢嶸頭角時的一幀魅影。

面對著無法操控的人生,甚至是無法控制的散文時,簡媜如此形容臺北,“有一種詭異的胭脂體味,仿佛一塊混合各式花精的香膏,無意間掉入發(fā)皺的廢池塘,慢慢在雨淋日曬中舒放,活起來,云騰騰地蒸出妖霧,學會俘虜路人,讓他們在狂野與守舊之間受苦、在混沌與清明中輪回、癡戀與遺忘里纏縛、在神圣與庸俗的夾縫喘息、背棄與歸航間躑躅、在絕望與憧憬中不斷匍匐?!盵3](P4)這是對都市臺北市民生活和精神困境的感性表白,也是對自身困境的人生感悟,而更深切的潛在意味是:隨著都市日常生活的現代性流動,作為與日常生活最直接表達方式的散文也正面臨一場“絕望與憧憬”的變革。

二、批評的聲音:臺北的欲望、消費與政治

在《胭脂盆地》中,簡媜對底層市民的同情使她對臺北日常生活的抒情多于批判。然而,面對詭異而堅固的都市日常生活及其背后嚴密的運作體制和意識形態(tài)體系,同情心顯然無法戳破這些迷障。對于簡媜而言,見證了1980年代以后臺灣政局動蕩和社會分化,她開始有了更為清醒的文化意識和社會使命感。因此,同情之外更多憤激,這使她在描繪都市浮世人情時,能打破都市消費體系和意識形態(tài)的層層枷鎖,并嘗試建立理性的文明批評觀,創(chuàng)造屬于市民社會的自由思想和趣味空間。

《好一座浮島》歷經十年創(chuàng)作,社會批判和文明批評意識比《胭脂盆地》更為醒目:“然而,相較于《胭脂盆地》再怎么殘脂餿墨也還有灑紅絲綢質感,我感覺這書進入黑色麻衣時期;入味,乃動了肝火之故,某些篇章甚至有焦味?!盵5](P200)作者借“浮島”一景以喻臺灣現狀,意謂“宜蘭雙連埤為一堰塞池,池中長著眾多水生植物,經歲月累積,水生植物發(fā)展成浮島,表面看是堅實草地,但人走上去,島會慢慢下沉”,最后作者無奈慨嘆,“以‘浮島’為戒,若臺灣陸沉,必屬人為”。[5](P200)憤激和悲慨之情溢于言表。之所以如此憤慨,乃因為簡媜看到世紀末臺北的種種亂象,比諸女體塑身、都市欲望、象征消費、政治混亂、價值傾覆以及弱勢群體慘境等社會現象,都讓她感到焦慮。

1990年代已進入后工業(yè)社會的臺北,其文化工業(yè)對欲望的塑造和對人性的奴役成為都市人的一大精神病灶。按照消費社會理論,消費社會中資本主義的文化工業(yè)制造出龐大而嚴密的消費體系,消費符號及其象征滲透到都市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都市人在對符號的追逐中實現自我認同,并在符號消費行動中表征著階層或群體的區(qū)分;當符號消費取代了物的消費,都市大眾在時尚潮流的蠱惑中逐漸迷失了現代人的理性思考和價值判斷能力,這就宣告了人的再度被奴役。簡媜對臺北乃至臺灣的文化觀察與西方消費社會批判理論一脈相承。當簡媜一度迷惑于都市男女陷于壯陽和減肥的意識迷障時,她終于看穿其中的陰謀:“陷身于肥軟工程里的男男女女不只把錢捧出去連腦袋也一并進貢了。運用理智是一件寂寞且辛苦的事,不如盲從熱鬧。偏偏這社會活奔亂跳到這個節(jié)骨眼兒,似乎不鼓勵理性,不鼓勵知識,不鼓勵多元價值與獨立思考,不鼓勵內在追求,不鼓勵做自己的主人,只鼓勵一窩蜂成為時尚潮流的奴隸。”[6](P4)在簡媜看來,一旦消費社會俘虜了人的價值理性,拆除了臺灣社會理性的根基;臺灣便變成了一座浮島,在所謂的消費社會中失去了文化主體,蕓蕓眾生也只能在符號的迷狂中兀自朝拜。

在對消費社會“善男信女”關注中,女性身體及其文化意識是簡媜最為關注的。一貫注重女性意識開掘的簡媜在消費社會中看到,都市社會企圖將“女體規(guī)格化”的陰謀無處不在?,F代女性剛從舊社會的“子宮深淵”擺脫出來,卻又陷入男性的話語霸權及消費社會意識形態(tài)體系之中。消費社會按照男性欲望和審美觀念塑造完美曲線的女性形象,并通過標準化、規(guī)格化的塑身模式塑造女性身體,進而扭曲、重塑女性欲望和自覺意識。簡媜發(fā)現,被馴化的女性意識里,明星、模特兒和社會標準已經內化為女性自身對理想身體的想象。為此,簡媜憤怒斷言:“假使連看自己身體的眼光也要向別人借,那么女人的身體與心靈永遠是獨裁者的殖民地了?!盵7](P29)簡媜否定那些以為追求曲線完雕潮流就意味著“女性覺醒”時代來臨,她認為“只要那套女體規(guī)格化標準陰魂不散,阻擋每位女性去觀察、閱讀自己身體的發(fā)展史并且從中發(fā)現美之所在,覺醒之路仍屬遙遠?!盵7](P30)

對符號消費批判和性別抗爭只是簡媜批評臺北的一個角度。1980年代臺灣開放黨禁以后,黨派紛爭、社會動蕩、族群分裂諸問題已經深深困擾著臺灣社會。在《好一座浮島》中,簡媜對政客、政黨以及臺灣政治文化都做出了深入批判。對于那些高聲吶喊“我愛臺灣”以拉選票的政客,簡媜喻之為分泌謊言的“工蜂”。他們與媒體勾結制造風潮,把政治玩成綜藝節(jié)目或工地秀,根本無視正義、公理與民生問題。政客們玩弄權術把臺灣推入族群分裂的深淵中,他們“先一刀切割本省人、外省人,扣以愛臺、賣臺大帽,初步形成本省人愛臺灣、外省人賣臺灣兩方”;只要這種對立邏輯洗腦成功,“一切公共議題、政策、計劃、未來發(fā)展完全不必經過說理、辯論等理性懷孕期,直接接上意識形態(tài)臍帶,各懷各的鬼胎”,謀取政治利益。由此,臺灣社會心智大變,理想與公義蕩然不存,族群仇恨、社會動蕩,“智者噤聲、賢者埋沒、圣者隱遁,只剩造神運動者大張旗鼓”。因之,簡媜悲憤地把臺灣諷之為“智障社會”。[6](P17-23)

在《真理的死亡證明書——記一場家變》這篇寓言中,簡媜更是怵目驚心地演繹了臺灣社會價值崩潰后的黑暗現實?!罢胬怼币簧部?,與“民主”先生結縭,生下“公義”,但“公義”幾度重考大學都鎩羽而歸,罹患精神疾病在家修養(yǎng)?!懊裰鳌痹谕膺B續(xù)偷腥,被“權力”勾引,與之生下女兒“選舉”,并宣布與“真理”離婚而與“權力”聯姻,“選舉”成為事業(yè)接班人。“民主”購買名為“藍綠對決”的豪宅,為方便嬌妻“權力”出入,廣設前門、后門、側門、暗門、巧門,更為“選舉”設計無障礙游戲空間“賣臺室”;在喬遷宴上“權力”親手烘焙“公投大蛋糕”,逼迫賓客吞食?!肮x”恢復健康修習畢業(yè)后在“民主”公司謀職,與“知識分子的良心”(小名“知心”)熱戀結婚,生下三胞胎兒子,名為“禮賢”、“禮讓”、“禮貌”;但在一次為“選舉”舉辦的慶祝舞會上,“選舉”竟然口出穢言并拳打腳踢,命賓客學狗叫、貓?zhí)?,趕時髦的“知心”大跳貓狗交誼舞時摔了一跤,脊椎中段“風骨”粉碎挺不起腰桿,之后性情大變;當“知心”得知“選舉”才是“民主”事業(yè)接班人且“權力”控制全部資產后,當即與“公義”離婚,并巴結“權力”經營“學術包工養(yǎng)生廣場”、“政治大手瑜伽班”等八大特種行業(yè);“公義”垂頭喪氣領著三個兒子回到“真理”身邊后一病不起,三個兒子也被診斷嚴重發(fā)展遲緩相繼夭亡。最后“真理”身患絕癥凄涼辭世。整篇寓言幾乎“句”無虛發(fā),直擊顛倒黑白、價值紊亂的社會現實。文章鋒芒所向、無可匹敵,其價值幾可與喬治·奧威爾的《動物農莊》相媲美。另外,在《臺灣蔬果恩仇錄——一個蔬果愛好者的“不消化”感言》這篇寓言中,簡媜以眾蔬果諷喻臺灣社會各階層,也頗具匠心。

除對臺灣政局和社會風氣予以迎頭痛擊之外,簡媜對市民日常生活的觀察和反思秉持其一貫的同情與批評兼具的風度。在《相會麥當勞》中,簡媜觀察到遲暮老人的溫情、中年失業(yè)者的苦辛、別具意義的母子教育以及上班族的浮游人生;《圣境出巡——菜市場啟示錄》中,更是鏤刻出菜市場中市井小民的喧囂而活力充沛的浮世人情;《房事恐怖片》中的房屋故障和居住者的苦惱、情志亦讓人莞爾;而《你看見了嗎?——城市速寫》則尖銳批評了喪失文化涵養(yǎng)的丑陋社會現象。

統而觀之,在《好一座浮島》中,簡媜對消費社會、政治文化的批判仍然秉持啟蒙價值理性。在《真理的死亡證明書》中,簡媜傷悼真理、公義、禮賢、禮讓、禮貌的悲慘遭際,諷刺民主、權力、選舉以及變質后知識分子的良心,正可表達她對真理、公義、人的價值理性、良好社會風尚的殷切呼喚。雖然簡媜感覺到“即使邊陲吶喊,也進不了核心的耳朵”[5](P199),寫作近乎是一種絕望的反抗;但她的赤子之心仍呼喚理性的降臨:“如果你仍不能忘情關于生命終極目的的思索,仍憧憬深以為傲的文化臺灣,仍期待你所生根的這個社會能以堅定的步伐向理性世紀邁進,那么,你必須撕掉“標簽制造者”這枚標簽——不管它用透明膠水粘著或是紋身刺青。”[8](P119)其鏗鏘有力的聲音讓人警醒。

三、結語

從《胭脂盆地》重在抒情到《好一座浮島》重在批判,簡媜主導性書寫方式的更替,正可揭示世紀末臺灣社會風氣的變遷和知識分子的心態(tài)變化?!峨僦璧亍芬蛑卦谑闱?,其所探索的文學形式多消閑式幻想、寓言和私語,這固然體現簡媜一貫的詼諧機智;但未嘗不可反映出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之交臺灣社會黨派矛盾和族群分裂尚未白熱化時,市民階層形成一種閑適和焦慮并存的心態(tài)。但到了世紀之交,臺灣社會政黨、族群矛盾已極為尖銳,理性崩塌、斯文掃地,社會風氣已極為惡化。作為一個有著強烈使命感和理性意識的知識分子,簡媜批判鋒芒正對著黑暗都市的核心,其憤激、絕望、反抗和吶喊,正可代表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和市民群體的共同心聲和文化實踐。綜觀這兩部城市觀察散文,無論是閑適式抒情還是金剛怒目式批判,都表征世紀之交臺灣市民社會的心聲,我們亦可藉此嘗試探繹當代臺灣市民散文書寫方式的內在理路。

[1] 簡媜.私房書[M].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2000.

[2] 簡媜.老神在在[A].胭脂盆地[M].臺北:洪范圖書有限公司,1994.

[3] 簡媜.殘脂與餿墨——序《胭脂盆地》[A].胭脂盆地[M].臺北:洪范圖書有限公司,1994.

[4] 簡媜.暗道之歌——給狗兒[A].胭脂盆地[M].臺北:洪范圖書有限公司,1994.

[5] 簡媜.浮生咸咸——后記[A].好一座浮島[M].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2004.

[6] 簡媜.我有惑——四十歲“不順眼”手記[A].好一座浮島[M].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 ,2004.

[7] 簡媜.身體啟示錄[A].好一座浮島[M].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2004.

[8] 簡媜.文字自動販賣機[A].微暈的森林[C].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2006.

責任編輯:馮濟平

Taipei Anxiety: Urban Writing in Essays by Chien Chen

LIN Qia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The shift of Chien Che’s dominant writing style from Rouge Basin which focuses on emotional expression to A Floating Island which focuses on criticism is enough to reveal the changes of Taiwan social practice and the mentality of intellectuals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Rouge Basin reflects that the citizens formed a kind of mentality consisting of both leisure and anxiety during the 1980s and 1990s. A Floating Island represents the common aspirations and cultural practices of the conscience of intellectuals and the citizen groups, which also characterizes the voice of Taiwan civil society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and the immanent logic of contemporary Taiwan citizen essay writing.

Chien Chen; urban writing; subject of concern; lyrical manner;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207

A

1005-7110(2012)02-0074-06

2011-09-27

林強(1982-),男,福建福清人,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文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散文與海外漢語散文研究。

猜你喜歡
浮島胭脂都市
人工生態(tài)浮島對明渠流水動力特性的影響研究
熱帶雨林的胭脂太陽
潛行水下 暢游都市
車迷(2022年1期)2022-03-29 00:50:28
不同流速條件下生態(tài)浮島固定方式穩(wěn)定性模擬研究
150平方公里浮島漂向澳大利亞
穿越水上都市
琴童(2017年8期)2017-09-04 20:38:53
都市通勤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02:46:13
花明驛路 胭脂暖
火花(2015年7期)2015-02-27 07:43:54
胭脂劍
小說月刊(2014年10期)2014-04-23 08:53:39
多層組合生物浮島對城市河水的凈化效果
商都县| 修水县| 纳雍县| 龙里县| 大姚县| 泰州市| 府谷县| 桃江县| 辽阳市| 金沙县| 温州市| 老河口市| 玉龙| 康平县| 赫章县| 定边县| 基隆市| 辽源市| 通榆县| 焉耆| 文化| 顺昌县| 武乡县| 卓尼县| 子长县| 剑川县| 平江县| 阳谷县| 阜城县| 年辖:市辖区| 民县| 会东县| 大城县| 钟祥市| 皋兰县| 霸州市| 张家港市| 宜兴市| 东港市| 安泽县| 比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