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文慧
(長江大學 電子信息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體育運動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能增強人的自信心。具有良好體育生活方式、熱愛運動的大學生與不愛運動的學生相比,心理健康明顯占優(yōu)勢。[1]
運動能讓人獲得無畏的心態(tài)。心理學家認為,沒有思考就沒有苦惱,過多的思考就會產生不良的心理。由于思慮過多,痛苦、恐懼、擔心、憂慮、失望的心理就很容易產生,于是懦弱的性格充滿了精神世界。人在運動的時候,包括四肢在內的整個機體的肌肉骨骼都在忙碌著,此時的大腦神經系統(tǒng)也都在關注我們的肌肉和骨骼,但不會同時關注令人憂慮和煩惱的事情。運動帶來的興奮感覺可以驅趕心靈上的憂傷痛苦。機體處于興奮時,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tǒng)相反卻處于安靜狀態(tài),而安靜的大腦就可以鎮(zhèn)靜我們的神經,且鍛煉頻度與人的精神沖突呈負相關,鍛煉越多,人的神經系統(tǒng)越安寧,心理壓力就越小。因此,體育運動能培養(yǎng)人堅忍不拔、樂觀向上的性格。運動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機智靈活、沉著果斷、勇敢頑強、吃苦耐勞的作風,這些對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都有積極的意義。
運動可以培養(yǎng)人不怕挫折和失敗。人在工作學習中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挫折和失敗,一個人能勇敢地面對挫折和失敗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培養(yǎng)產生的,除了在理論上給予教育指導外,體育運動是最好的培養(yǎng)方式。這是一種自我培養(yǎng),自我訓練。在運動中一次次證明自己的能力,能不斷地培養(yǎng)出敢于競爭,敢于拼搏的精神。借助運動,人們相互之間就可以獲得心理上的支持和幫助,在運動中獲得平等、友好、和諧的感覺。因此,長期參加運動還能提高人的交際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
運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大學生由于承擔大量的學習任務,腦力勞動過多,大腦皮層處于過度興奮狀態(tài),時間久后易產生保護性抑制,導致中樞抑制狀態(tài)產生,學習效率就逐漸下降,學習成績不佳,而人體又感到很疲憊,從而導致大學生的自信心下降,而體育運動有利于增強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減緩應激反應,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腦力勞動引起的疲勞,提高腦力勞動的工作效率,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不僅如此,體育運動所需的時間可以讓學生擠掉玩電子游戲的時間,以現(xiàn)實中的運動替代虛擬的游戲,使人活得更真實,從而遠離虛幻的世界。
總之,體育運動能培養(yǎng)大學生堅強無畏的性格,敢于競爭拼搏的精神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運動能趕走精神上的苦悶,克服恐懼心理,讓人們蔑視困難,使人的心靈處于安靜狀態(tài),并保持應有的自信。體育運動對造就健康的心理與身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陶勇,代春玲.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與身心健康關系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