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利成
(浙江師范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浙江金華321004)
從《史記》到《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看敘事焦點的轉(zhuǎn)移
章利成
(浙江師范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浙江金華321004)
元雜劇《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取材于《史記》中的《蘇秦列傳》、《張儀列傳》,但是在《史記》的基礎(chǔ)上,劇作家通過采用情節(jié)移植、設(shè)置懸念、改簡略為具體的藝術(shù)手法,實現(xiàn)了敘事焦點的轉(zhuǎn)移。《史記》關(guān)注的是蘇秦的政治作為,而雜劇關(guān)注的是蘇秦在爭取功名前后親人之間的關(guān)系,通過蘇秦前后的落魄與富貴來表現(xiàn)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從重歷史到重人情,蘇秦的形象也發(fā)生了一些改變,司馬遷筆下的蘇秦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縱橫家形象,而元雜劇中的蘇秦還參雜著落魄文人的形象,并且恩怨思想更為明顯。
《蘇秦列傳》;《張儀列傳》;《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敘事焦點
蘇秦是戰(zhàn)國時代最著名的說客、謀士,縱橫家中合縱派的領(lǐng)軍人物和最高首腦。他的“合縱”之策曾使歷史上出現(xiàn)了二十余年的安寧,除了在《戰(zhàn)國策》、《史記》的記載之外,民間也廣泛流傳他的故事,尤其是“懸梁刺股”,幾乎成為歷代文人刻苦學(xué)習(xí)的典范。如果說一代有一代的讀者,一代有一代的蘇秦,那么元雜劇《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則是元代人對蘇秦的理解。它是在《史記》的基礎(chǔ)上加工創(chuàng)造而成的,主要取材于《蘇秦列傳》、《張儀列傳》。盡管雜劇與《史記》存在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聯(lián)系,但是它的敘事焦點確實發(fā)生了改變。它以輕松的日常人情結(jié)構(gòu)沉重的歷史,淡化了以史明鑒的功能。
《史記·蘇秦列傳》作為人物傳記,記錄了蘇秦一生的主要事跡。包括未受重用之前,富貴顯達(dá)之時,被受讒言之后三個階段的事。其中蘇秦的政治活動寫的尤其的詳細(xì)生動?!妒酚洝钒烟K秦游說六國時,與各國君的對話,他所采用的計策都寫得一清二楚。司馬遷最后對蘇秦的總評是:“夫蘇秦起閭閻,連六國從親,此其過人之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時序,毋令獨蒙惡聲焉?!保?]2277從中可以看出,司馬遷對蘇秦持一種褒揚的態(tài)度,他要突出的是蘇秦雖起于“閭閻”,卻有著過人的才華,而蘇秦所有的才華都體現(xiàn)在他的政治作為上。因此,《蘇秦列傳》的敘述焦點,就在于蘇秦作為一個有才能的縱橫家,他的政治活動以及他對社會歷史所起的作用。至于其他的方面,《史記》只是簡單帶過。
由于《史記》采用了互見法,蘇秦的故事在《張儀列傳》中也有一定篇幅的記載。因此,《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是選取了《蘇秦列傳》、《張儀列傳》里蘇秦發(fā)跡前與發(fā)跡后的一些小故事來進行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據(jù)傅惜華的《元代雜劇全目》記載,《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為:“元明間無名氏撰。作者姓名,今無可考。錄鬼簿續(xù)編失載名氏目,著錄此劇,題目作:《秦張儀為官忘舊》,正名作:《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簡名:《衣錦還鄉(xiāng)》。寶文堂書目、今樂考證、曲錄,并著錄此劇正名。太和正音譜著錄,誤分為:《張儀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二目。元曲選亦將此劇割裂為:《凍蘇秦》、《蘇秦還鄉(xiāng)》二本。曲??偰刻嵋喢秲鎏K秦》。此劇流傳版本唯有:元曲選丙集本,題:《元□□□撰》;題目作:《冰雪堂張儀用智》,正名作:《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簡名《凍蘇秦》?!保?]306從《秦張儀為官忘舊》、《張儀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凍蘇秦》、《蘇秦還鄉(xiāng)》、《冰雪堂張儀用智》這些題目中,我們便可以看出該劇所要突出的并非是蘇秦的政治作為。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整部雜劇中,蘇秦的政治身份,他的合縱六國的計策并沒有具體描寫。只是簡單提及:“自到趙國游說,一舉成名。為某文安社稷,武定干戈,著我歷說韓、魏、燕、齊、楚五國。如今官封六國都元帥,衣錦還鄉(xiāng)?!保?]450它僅僅是蘇秦從“凍”變?yōu)椤耙洛\還鄉(xiāng)”的一個轉(zhuǎn)折點,雜劇重點寫的是蘇秦“凍”的過程以及“衣錦還鄉(xiāng)”后的所作所為。通過蘇秦前后窮通的人生巨變,親人對他態(tài)度的不同,來展現(xiàn)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因此,雜劇選取的材料正是《史記》中附帶論及的內(nèi)容,這就導(dǎo)致了兩者的敘述焦點不同。《史記》側(cè)重的是蘇秦作為政治家的政治才能,而《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側(cè)重的是蘇秦作為一個普通的讀書人,他的日常生活以及與親人之間的關(guān)系。與《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類似,表現(xiàn)日常人情的“史記戲”還有很多,比如鄭廷玉的《楚昭公疏者下船》,無名氏《龐涓夜走馬陵道》,無一不是表現(xiàn)人情世故的劇作。這跟兩種體裁的接受群體有關(guān),《史記》一度只有貴族才能閱讀,而史記戲的觀眾多為普通百姓。對于一般平民來說,日常的人情才更容易引起共鳴。
作為一部具有人情味的歷史劇,《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取材于《史記》,但是又不拘泥于《史記》,而是采用多種藝術(shù)手法,實現(xiàn)了敘事焦點的轉(zhuǎn)移,表現(xiàn)了劇作家卓越的藝術(shù)才能。比較《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與《蘇秦列傳》、《張儀列傳》,我們發(fā)現(xiàn)作者主要是采取了以下幾種藝術(shù)手法來實現(xiàn)敘事焦點的轉(zhuǎn)化。
一是情節(jié)移植。劇作家基于揭示主題、刻畫人物和安排結(jié)構(gòu)的需要,在故事情節(jié)的組織方面,把《蘇秦列傳》、《張儀列傳》中所記某人之事,移花接木,張冠李戴,從而實現(xiàn)了良好的藝術(shù)效果。比如據(jù)《蘇秦列傳》記載:“蘇秦恐秦兵之至趙也,乃激怒張儀,入之于秦。”[1]2250關(guān)于蘇秦是怎樣激怒張儀并幫助張儀順利進入秦國見到秦惠王的這一歷史故事,在《張儀列傳》中有詳細(xì)的記載:
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約從親,然恐秦之攻諸侯,敗約后負(fù),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dāng)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張儀於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shù)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因而數(shù)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敝x去之。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蹦搜在w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1]2280
從以上文字可以看出,蘇秦激勵張儀的原因是“恐秦之攻諸侯”,他深知“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張儀會去拜見蘇秦也是蘇秦的一個計策,在這里司馬遷要表現(xiàn)的是蘇秦的政治才能,而不是蘇秦與張儀的兄弟情誼。但是,在元雜劇《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中落魄的是蘇秦,被激怒的也是蘇秦并不是張儀,剛好和《史記》的記載相反,而且寫得有聲有色,非常生動。蘇秦的拜訪是主動的,張儀一開始并不知道蘇秦的情況,當(dāng)?shù)弥K秦“無什么鞍馬步從,身上好生襤褸”時,張儀便展開了對蘇秦的一系列羞辱,最后蘇秦終于忍受不了那冷酒冷饅頭的羞辱,憤然離去。通過情節(jié)的轉(zhuǎn)移,劇作家抓住了“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的這一情節(jié)并展開,試圖突出的是文人落魄時受到親人嘲諷的世態(tài)炎涼,以及文人在遭受冷眼時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與生俱來的傲氣,而不是為了突出蘇秦的計謀有多高超。
再比如,《蘇秦列傳》里,蘇秦榮歸故里分發(fā)錢財?shù)臅r候“其從者有一人獨未得報,乃前自言”,蘇秦說:“我非忘子。子之與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時,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保?]2262在《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中,并沒有這個“后與金者”,與蘇秦一起前往“應(yīng)舉”的是張儀。劇作家把從者的故事偷梁換柱地移到了張儀身上。雜劇第一折寫到,蘇秦到達(dá)秦國界上,因為“染了一場天行證候,不能進身”,而張儀“等不的”,“先上朝取應(yīng)去了”。張儀作為蘇秦拜義的哥哥,在蘇秦最需要照顧的時候,卻為了自己的功名前程,棄兄弟與不顧。這里沒有多加一個從者,而是把事情套在了張儀身上,這就突出了戲劇的主要矛盾,也為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做了鋪墊。正因為是張儀,而不是別人在危難時刻離開,就更能顯示出人情的冷漠,也正因為張儀棄蘇秦而去,才能有后來的張儀冰雪堂之辱。這是戲劇劇情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劇作家才情的一個表現(xiàn)。
二是《史記》里記載比較簡略,僅僅幾個字,或者一句話,在《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里就演變成一個故事。如《史記》對于蘇秦的“大困而歸”并沒有具體的敘述,而《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根據(jù)這四個字,衍生出了一系列小故事。全劇總共四折,而圍繞“大困而歸”的內(nèi)容竟占了二分之一。無論在《史記》中還是在《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中,蘇秦都“不經(jīng)商、不務(wù)農(nóng)”,從《史記》兄弟嫂妹妻妾對蘇秦說的“周人之俗,治產(chǎn)業(yè),力工商,逐什二以為務(wù)。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1]2241話中,可以看出“大困而歸”的原因便是蘇秦“不務(wù)正業(yè)”。而在《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中,“不務(wù)正業(yè)”的原因是蘇秦自己道出的,他說:“待要去做莊農(nóng),又怕誤了九經(jīng),做經(jīng)商又沒個本領(lǐng)?!保?]439即使挨凍也不愿放棄讀書,始終堅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所以在戲劇的一開始他就夸下??谝欢〞鸢耦}名而歸,這也是后來父母兄嫂妻嘲笑他的原因。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雜劇中“不務(wù)正業(yè)”也是蘇秦受困的原因。除此之外,戲劇為突出“凍蘇秦”的主題,還特意安排蘇秦生了一場傷寒病,這樣就把一個落魄文人的形象寫得更為生動了。至于歸來后,家人對蘇秦的態(tài)度,《蘇秦列傳》中也只是說“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而在雜劇《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中,劇作家把每個人物的神態(tài)心理寫得非常細(xì)膩。不僅寫了一家人對蘇秦的冷淡羞辱,而且把前后人物的心理變化寫得很出神。特別是父親與妻子,戲劇一開始沒有直接講蘇秦回家,而是寫了父親對漂泊他鄉(xiāng)的兒子的思念與擔(dān)心:“自從蘇秦孩兒和他那哥哥張儀求官去了,許多時光景,音信全無,也不知他流落在哪里。時遇暮冬天氣,風(fēng)又大,雪又緊,十分寒冷。”[3]440這樣的心理很貼近生活,也很近人情,從觀眾的心理講是合情合理,容易接受的。同時這一劇情的安排,跟后來得知兒子并未考取功名后便要把兒子趕出家門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對比中,我們看出了世態(tài)炎涼,在收到了良好的藝術(shù)效果的同時,更突出了主題。同樣,作為一部人情劇,劇作家在寫到妻子要不要給蘇秦飯吃時的心理也是很復(fù)雜:“我待不與你些茶飯吃來,爭奈俺那夫妻腸肚又過不去,待與你些吃來,又怕公婆怪我?!迸c《史記·蘇秦列傳》相比,人物更為立體生動。當(dāng)然,這里我們也看到了《戰(zhàn)國策》的影子,據(jù)《戰(zhàn)國策》記載蘇秦“歸至家,妻不下絍,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4]17看來劇作家的創(chuàng)作并不拘泥與《史記》?!妒酚洝ぬK秦列傳》沒有具體寫“大困而歸”,卻給劇作家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再比如一些在《蘇秦列傳》中無名無姓的小人物,在《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中變得有名有姓,本來幾個字的記載,卻經(jīng)劇作家發(fā)揮變得有血有肉。如據(jù)《蘇秦列傳》記載:“初,蘇秦之燕,貸人百錢為資。及得富貴,以百金償之?!保?]2262在《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中這個曾經(jīng)資助過蘇秦的人“姓王名真字彥實”,“家中頗有資財”,而且“忠厚敬老憐貧”。劇中沒有直接講王長者把錢借給蘇秦,而是寫了一個王長者邀請?zhí)K秦“共話”的故事。通過共話,王長者了解蘇秦不圖進取的原因是“盤纏缺少”。通過蘇秦對王長者的傾訴“休說冰斷我肚腸,爭些兒凍出我眼睛”,把蘇秦“凍”的形象描繪的淋漓盡致。弱勢群體本該得到世人的幫助,可是“那一個不把我欺,不把我凌”,用蘇秦的口直接道出了該劇的主題“這都是冷暖世人情”。在蘇秦心灰意冷的時候,王長者安慰他“肉眼愚民不識高賢”,“我想這先貧后富的古人,有伊尹躬耕,傅說版筑,馮驩彈鋏,寧戚飯牛,孫臏刖足,百里奚賣身。古人尚然如此,先生必遂其愿也?!辈⒐膭钏膀札埖脑朴杲K非池中之物”,“以先生之才,怕不進取功名,易如拾芥?!保?]439-440這是王長者所說,也是每個文人心中所想。對于蘇秦來說,王長者給予的不僅是金錢,還有鼓勵。這比《蘇秦列傳》僅僅表現(xiàn)蘇秦“有恩報恩”這一人物形象具有更多的意義,它使整出戲的情節(jié)更為合理。劇中還有一個仆人陳用,他便是《張儀列傳》中那個受蘇秦安排的舍人。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劇中他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在歷史上他是幫助張儀的人,由于作者采用了移花接木的方法,劇中他是在蘇秦上吊的時候給予寬解并給予錢財?shù)娜?。但同樣的,不管在史上還是在劇中,他都是化解蘇秦和張儀兩人誤會的人。既然這個人這么重要,那么劇作家便賦予了他一個名字,讓蘇秦以后發(fā)達(dá)了可以報恩與他“若得官呵,莫便忘了我陳用也”[3]449。這樣就符合了人情劇的需要。
三是《史記》中明白道出的,《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通過設(shè)置懸念,到最后才讓讀者明白?!妒酚洝分校苯又v蘇秦用計策使張儀進入秦國當(dāng)了宰相。雖然對于這個計策本身《史記》有比較詳細(xì)的記載,里面還有張儀與蘇秦的對話,但是它要表現(xiàn)的是蘇秦作為縱橫家料事如神、計謀高超的一面。而《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一開始并沒有說這是一個計策,而是把冰雪堂之恥寫得很詳細(xì),展現(xiàn)在眾人面前的是張儀忘舊情,蘇秦受侮辱的場景。一見面,張儀便讓仆人張千拿拜褥來,怕展污了衣服。兄弟幾年沒見,本應(yīng)打開大門好好迎接,可是張儀借口“正廳上安著二十四把交椅,可都是公卿每坐處”,把蘇秦帶到了“無他那半盆兒火向”的冰雪堂“款待”。同樣是喝酒,張儀自己喝的是熱酒,而命仆人張千把“蘇秦的那壺酒,去那大雪里冰一冰”。明知蘇秦冷,張儀還命人把襖拿來往自己身上套。隨后擺上的兩份食物:一份是熱湯熱饅頭張儀自己吃,一份是冷燙冷饅頭讓蘇秦吃。蘇秦終于忍不住喊出了:“張儀,你是何道理?!苯K于,蘇秦說出了心中的怨恨:
【絮蝦蟆】只為你個同窗友做頭廳相,因此上我心中自酌量。這交情非比泛常,好做十分倚仗。撇下父母在堂,遠(yuǎn)遠(yuǎn)特來相訪。吟就新詩一章,訴說飄零異方。必然見我感傷,不惜千金治裝。豈知你故人名望,也不問別來無恙。放下一張飯床,上面都沒擺當(dāng),冷酒冷粉冷湯,著咱如何近傍;百般裝模作樣,訕笑寒酸魍魎。甚勾當(dāng),來來往往,張張狂狂,村村棒棒。[3]448
這一段唱詞,把張儀的冷酷無情完全揭露了。一個遇難的弟弟上門來向兄長求救,結(jié)果沒有得救,反而被侮辱了一番。每個觀眾在看到這一幕時,便會隨著蘇秦的眼淚,心中油然的升起一股對張儀的恨以及對人情冷暖的感慨,這正是劇作家期望看到的。然而后來發(fā)現(xiàn)這只是一個計策時,我們感慨的是張儀的智慧以及兄弟情義。這樣的情節(jié)安排,跌宕起伏,充滿懸念。劇中突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而不是蘇秦的智慧。
從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劇作家在創(chuàng)作《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時所采用的藝術(shù)手法,或者為了突出人物形象、或者為了突出主題,從而使得《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取材《史記》,卻實現(xiàn)了敘事焦點的轉(zhuǎn)移。
從《史記》到《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既然敘事焦點都發(fā)生了改變,自然蘇秦的人物形象也發(fā)生了相應(yīng)的變化。
首先,《史記》中的蘇秦是一個典型的縱橫家形象。與儒家主張以德服人,法家主張以力服人,道家主張絕圣棄智不同,縱橫家主張以智服人,崇尚用計施,鼓吹謀略至上。縱橫家人物多出身貧賤,他們以布衣之身庭說諸侯,可以以三寸之舌退百萬雄師,也可以以縱橫之術(shù)解不測之危。清人孫德謙在《諸子通考》中認(rèn)為縱橫家“生逢亂世,別有匡濟之學(xué)術(shù)耳”。司馬遷對縱橫家的才華是極其欣賞,在他的筆下,蘇秦是一個聰明絕頂?shù)牟呤?。他的說辭,汪洋恣肆,犀利流暢,氣勢磅礴,大有一發(fā)不可收束之勢。他善用計策,用激將法把張儀送到秦國,從而來保衛(wèi)趙國,突出蘇秦“因人善謀”的特點。為此,蘇洵《諫論》中說:“噫!龍逢、比干不獲稱良臣,無蘇秦、張儀之術(shù)也;蘇秦、張儀不免為游說,無龍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龍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術(shù);蘇秦、張儀,吾取其術(shù),不取其心?!保?]正因為《史記》中寫了大量的策士之謀,東平思王來朝,上疏求諸子及《太史公書》,大將軍王鳳會說:“《太史公書》有戰(zhàn)國縱橫權(quán)譎之謀,漢興之初謀臣奇策,天官災(zāi)異,地形厄塞,皆不宜在諸侯王。不可予。”[6]與《史記》中的蘇秦相比,《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中的蘇秦縱橫家的氣質(zhì)減少了,更多的是一個落魄文人的形象。雜劇沒有過多的描寫蘇秦游說六國的具體情節(jié),自然也沒有《史記》中那么精彩的說辭。劇中蘇秦說的“三寸舌為安國劍”,也只是在父母面前用來表志氣的話。程朝翔曾在《從元雜劇看中國文人》一文中指出元雜劇中文人的基本模式為“受命赴考——懷才不遇,悲憤滿腔——馬到成功,登科及第(喜)”[7],《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亦不例外。無論是《史記》還是《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中的蘇秦,他都是以追求功名利祿為人生目標(biāo)?!妒酚洝穼懱K秦相信:“夫士業(yè)已屈首受書,而不能以取尊榮,雖多亦奚以為!”[1]2241蘇秦認(rèn)為讀書就是為了獲取功名,否則讀再多都沒用。而雜劇《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寫出了蘇秦“追求功名利祿、富貴顯達(dá)”的同時,更寫出了他在求取功名的途中,落魄不堪的形象。他是那個“領(lǐng)破藍(lán)衫剛有那一條囫圇領(lǐng),那夜里不長嘆到二三更”的寒士,而不是《史記》中那個巧言令辯的角色。在受到外人欺凌時,蘇秦又以兩種姿態(tài)出現(xiàn),一是“懷才不遇、悲憤滿腔”的姿態(tài)。在染了傷寒病時,他感慨:
【混江龍】俺把那指尖兒掐定,整整的二十年窗下學(xué)窮經(jīng)??嗔宋乙睬酂酎S卷,誤了我也白馬紅纓。本待做人鵬烏高摶九萬里,卻被這惡西風(fēng)先摧折了六稍翎。端的是云霄有路難僥幸,把我在紅塵中埋沒,幾能勾青史上標(biāo)名。[3]437-438
【滾繡球】我蘇秦也年紀(jì)呵近三十歲,文學(xué)呵又不是沒得,可怎生不能圖個榮貴?卻教我滿頭家風(fēng)雪凄凄??磩e人崢嶸黃閣三公位,偏則我依舊紅塵一布衣,怎不傷悲?[3]441
由此,蘇秦噴吐出了心中的滿腔怨氣,而觀者也真切地觸摸到了作者追求功名、渴望有所建樹的赤子之心。走投無路,他只能低聲下氣的回家,只能受張儀冰雪堂的侮辱。然而,一個人最無法忍受的便是來自親人的欺凌,當(dāng)他忍無可忍的時候,他又會以“傲骨不屈”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他被趕出家門時對自己說:
【煞尾】盼的是冬殘曉日三陽氣,不信我撥盡寒壚一夜灰。我則今番到朝內(nèi),脫白襕換紫衣,兩行公人左右隨,一部笙歌出入圍。馬兒上簪簪穩(wěn)坐的,當(dāng)街里劬劬恁炒戚,親爺、親娘我也不認(rèn)得。[3]443
同樣的,在受了張儀之辱后,他也挺起胸膛自信滿滿地說“我蘇秦也男兒當(dāng)自強”,“我久后的官呵,必不在你之下”。[3]449在這里,蘇秦發(fā)揚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而這恰恰是中國人極為推崇的,自然就會引起觀者強烈的同情和深深的共鳴。當(dāng)他從陳用那里得了兩錠白銀時,他便要去張儀那里找回自己的尊嚴(yán)“羞那廝一場”。一個血肉豐滿、聲情并茂的人物形象,也就顯得活靈活現(xiàn)了。在元代出現(xiàn)了一大批像《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一樣寫落魄文人的雜劇,比如關(guān)漢卿《裴度還帶》、王實甫《呂蒙正風(fēng)雪破窯記》、馬致遠(yuǎn)《薦福碑》、鄭光祖《王粲登樓》?!奥淦俏娜恕弊怨庞兄窃s劇最為明顯,這與元代取消知識分子話語權(quán)有直接關(guān)聯(lián)。元代前期不但崇武棄文、重商輕儒,取消了科考制度,還將民族分為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四個等級,將人分成十個等級,據(jù)謝枋得《送方伯載歸三山序》記載:“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貴之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賤之也?!保?]為此,作家們常常借古諷今,將文人的落魄程度推到了極致。同時,劇作家們也常常以“金榜題名而歸”的結(jié)局來寄托自己的理想。
其次,不管是《史記》還是《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蘇秦都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但是這種“有恩必報、有仇必復(fù)”的思想,《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比《史記》更為明顯,這主要表現(xiàn)在衣錦還鄉(xiāng)后蘇秦對眾人的態(tài)度上?!妒酚洝分?,蘇秦衣錦還鄉(xiāng)時,曾經(jīng)輕視自己的周顯王“聞之恐懼,除道,使人郊勞”,而曾冷落、嘲諷的“昆弟妻嫂側(cè)目不敢仰視,俯伏侍取食”,蘇秦不得不感慨:“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觽?cè)撕?且使我有雒陽負(fù)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1]2262他沒有像《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中表現(xiàn)的那樣決絕,不認(rèn)父母,而是“散千金以賜宗族朋友”,對于那個“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的從者也只是后給金而已?!秲鎏K秦衣錦還鄉(xiāng)》中的蘇秦的報復(fù)心理極為強烈,他把別人對自己的侮辱都一個字一個字記在心上,一旦自己得了高官,便一語不差地還給別人,正像張儀說的“他不會忘了一句”。當(dāng)日,蘇秦去拜見張儀,張儀說:“住者,休拜?!泵鼜埱А皩⑽夷前萑靵怼保皠t怕展污了你那錦繡衣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后,張儀前來拜見,蘇秦也說“住者,休拜”,命張千“將我那拜褥來”,“則怕展污了你那錦繡衣服”。劇中,蘇秦越表現(xiàn)出這種“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姿態(tài),越能夠表明他在困難時期,他人對自己的欺壓,而如今他人的低聲下氣正與昔日構(gòu)成了對比,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也就溢于言表了。
這樣,《史記》中的蘇秦與《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中的蘇秦,人物形象就產(chǎn)生了一定的差異。一個更為政治,一個更為生活,這是各自敘事焦點的不同造成的。
從以上分析可知,劇作家在創(chuàng)作《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時,通過情節(jié)移植、設(shè)置懸念、把人物變得具體化等藝術(shù)手法,使得與《史記》的敘事焦點發(fā)生了變化,從關(guān)注蘇秦的政治作為轉(zhuǎn)變?yōu)楸憩F(xiàn)蘇秦在博取功名時的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從而也使得兩部作品中蘇秦的形象有所差異,一個是才華橫溢,一個懷才不遇、落魄不堪,一個更具歷史真實性,一個更具人情!
[1][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傅惜華.元代雜劇全目[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3][明]臧懋循.元曲選[M].北京:中華書局,1958.
[4][漢]高誘.戰(zhàn)國策[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58.
[5][宋]蘇洵.嘉祐集:卷第八[M].四部從刊景宋鈔本.
[6][漢]班固.漢書:卷八十[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7]程朝翔.從元雜劇看中國文人[J].北京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89,(4):122-130.
[8][宋]謝枋得.疊山集[M].四部從刊續(xù)編景明本.
The Transition of Narrative Focal Point-from Historical Records to Dong Suqing Back Home with Great Wealth
ZHANG Li-cheng
(College of Humanities,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 hua 321004,China)
Dong Suqing Back Home with Great Wealth,one of Yuan operas,is taken from Suqing’s Biographies and Zhang Yi’s Biographies in Historical Record.But 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Records,the dramatist achieved to transfer the narrative focal point,by using some means of artistic expression,like transferring scenario,setting up suspense and changing simple to details.The focal point of Historical Records is Suqing’s political achievements,while Yuan opera is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qing’s relatives before and after him got the scholarly honor,which exposed the realism in the society.Changing from history to human relationship,Suqing’s image also changed.What we can see from Sima Qian is a brilliant Suqing,while in Yuan opera,Suqing is also a sorehead bookman,with much more obvious opinions for feeling of gratitude and resentment.
Historical Records;Dong Suqing Back Home with Great Wealth;transition of narrative focal point
I206
A
1009—5128(2012)01—0055—05
2011—07—12
章利成(1987—),女,浙江富陽人,浙江師范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責(zé)任編輯 詹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