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珍
解決問題能力較弱學生的輔導對策
王 珍
“解決問題”是近年來數學教育改革的熱點話題?!皢栴}”是學習數學最好的載體,“問題解決”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最高層次。《數學課程標準》中把“解決問題”作為課程的目標之一,并在“數學課程總體目標”中指出: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他們將來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往往受到諸多觀念與方式的影響,所以我們有必要對此進行探究,尤其是對那些解決問題能力較弱的學生,應找出原因,并研究輔導對策。通過兩學期對班級解決問題能力較差學生的個案研究,筆者總結出以下幾種輔導對策。
五年級的應用題往往有些彎彎繞,而這些學生語文學得差,造成讀不懂數學題目,不能正確理解題目中條件與條件之間、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越讀不懂就越不愿意讀,看一眼就做,自然容易做錯。因此,筆者要求他們必須大聲朗讀題目,一直讀到不打頓為止,再要求他們從問題出發(fā),思考要求這個問題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再在題目中找一找條件是否已知,不知道怎樣求,還需要什么條件來求。經過這樣的輔導,他們解決兩三步應用題的能力明顯提高了。
案例:跳遠比賽時陳揚跳了3.12米,比馬偉多跳了0.24米,馬偉跳了多少米?
有一名學生在做這道題時用了加法。筆者在輔導他時,首先讓他反復讀題,一邊讀一邊考慮,陳揚和馬偉,誰跳得遠?在讀了十遍以后,他說:“陳揚跳得遠。”筆者又問:“現(xiàn)在求馬偉跳了多少米,是求多的還是求少的?”“求少的。”“求少的量用什么方法?”“哦,減法?!彼喺龑α?。可是遇到類似題目時他又做錯了。
像上面這樣的應用題在二年級就已經接觸到了,學生為什么還會反復錯?除了智力的原因,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讀題。筆者曾經觀察過這名學生做應用題,看一遍就開始做,估計此時他連題目都不能完整地讀下來,更談不上分析題目的數量關系了。所以提高他的解題能力就要從最基本的讀題開始。
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提高解決問題意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有機會親身實踐。比如,有的學生“分數”感很差,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時常常錯得一塌糊涂,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對“生活中的分數”缺乏必要的感受。因此,筆者采取了這樣的做法:估計班級板報的各個欄目占黑板面積的幾分之幾;自己的頭是身高的幾分之幾;本班男、女生人數各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準確認識了單位“1”,明白了分數的含義,再解決有關分數的問題時效果就好多了。
案例: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后,從作業(yè)情況看,還有一些學生沒有搞明白,其中有3名學生的作業(yè)完成得最糟,于是筆者開始幫他們補課。
師:從辦公室里找找不同的分數。
學生甲:我看到了2個電風扇,其中一個就是總數的1/2。
學生乙:有4盞日光燈,其中一盞就是總數的1/4。
學生丙:這邊有3張桌子,其中一張就是總數的1/3。
師:很好!2個電風扇就是電風扇的總數,我們把它看作單位“1”,就是一個整體,現(xiàn)在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2份,其中1個電風扇就是2份中的1份,就是1/2。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那好,剛才說到的4盞日光燈和3張桌子分別是把誰看作一個整體?誰是單位“1”?平均分成了幾份?1盞日光燈和1張桌子分別表示這樣的幾份?
學生乙:4盞日光燈看作一個整體,是單位“1”,平均分成4份,1盞就是這樣的1份。
學生丙:3張桌子看作一個整體,是單位“1”,平均分成3份,1張桌子就是這樣的1份。
師:很好!老師再來考考你們,能說說對1/5這個分數的理解嗎?
由此可見,分數就在學生的身邊,教室里、生活中隨處可見分數?!稊祵W課程標準》強調: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梢?,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周圍的事物,能使學生感到分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更具體、更深刻地理解、把握分數概念,建立數感。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就更加需要教師多加引導,多舉例,加長直觀形象認知的時間,逐步過渡到形象抽象,在這個過程中要放慢腳步,在不脫離生活領域的基礎上,逐步再過渡到初步的本質抽象。
在每一冊數學書中都有“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內容,如果學生沒有學會,就會造成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筆者在輔導時,根據不同的題目教學生用適當的方法去思考。例如有這樣一道題:王大媽賣雞蛋,第一個顧客買了全部雞蛋的一半還多一個,第二個顧客買了25個雞蛋,第三個顧客把剩下的18個雞蛋都買走了,王大媽一共有多少個雞蛋?這道題對于班級多數學生來說易如反掌,但對個別學生來說卻十分吃力。于是,筆者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幫助他們理解。根據條件在線段上一一找出相應的小段,很快他們都發(fā)現(xiàn),原來1+25+18求出來的就是雞蛋總數的一半,再乘2就知道雞蛋一共有多少個了。
畫線段圖只是幫助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還有根據題意畫圖、列表等方法。
案例:電腦房要鋪地磚,邊長5分米的地磚用了80塊,電腦房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幾個解題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普遍列式為80×5=400平方分米,400平方分米=4平方米。這說明他們沒有理解題意。為了讓他們理解這類題目,筆者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長方形,告訴大家這就是電腦房。讓他們在草稿本上也學著畫一個長方形表示電腦房的地面?,F(xiàn)在要鋪地磚了,筆者手里拿著一個小正方形,告訴他們這就是邊長5分米的地磚,然后把一塊地磚貼在長方形上,讓他們也在長方形內畫一個正方形,問鋪了多大的面積?他們立刻回答:鋪了25平方分米,使他們理解:鋪一塊地磚就是鋪了25平方分米,也就是一個小正方形的面積。那么,要求電腦房的面積,就是求什么?他們很快理解到:就是求80塊地磚的面積。那么要求80塊地磚的面積首先要求什么?他們終于明白了,要先求1塊地磚的面積。這樣,這道題他們就能解決了。
這種題目是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中一個較典型的題目,學生不理解就不會做。鋪地磚雖然是每個學生家庭里都有的事情,但是學生不經歷,根本不懂怎樣鋪地磚,也不懂地磚的塊數與房屋面積的關系,當然就不會做了。要讓學生理解這樣的題目,就要讓學生明白鋪地磚是怎樣一回事。像這樣的應用題還有很多,我們經常發(fā)現(xiàn)學生因為缺乏生活經驗而不會做,這就需要教師將這樣的題目還原到生活中去,并教給學生相應的思考方法,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題目,真正體現(xiàn)數學來源于生活。
每當學到一個公式,教師總要求學生會背,但筆者發(fā)現(xiàn),他們即使會背了,也不會靈活運用。例如,學習了圓的周長的兩個計算公式C=πd和C=2πr后,利用公式求周長,他們都會。而已知周長求半徑或求直徑,他們就不會做了。因此,在輔導時,筆者先要求他們利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將公式變形:d=?r=?解決了這個問題,半徑和直徑就都會求了。學習了圓的面積后,筆者向他們提出問題:已知圓的周長,怎樣求它的面積?3/4的學生寫出了先根據周長求出直徑,再求出半徑,最后求面積的解題思路。
案例:作業(yè)中有這樣兩道簡便計算
(1)15-2.68-7.32
(2)4.52-(3.52+0.72)
有一名學生第一題做得很好,知道連減也可以先加后減,將算式變化為15-(2.68+7.32)。而后一題他去掉括號后卻變化為4.52-3.52+0.72。筆者利用課余時間把這名學生請進辦公室,把第一題抄寫在紙上,請他再做一次,他很快做對了。筆者用筆圈出原式和他變化后的式子,先讓他仔細觀察,然后把這兩個式子重新抄寫在紙上,劃出15-(2.68+7.32),讓他還原到原式,他不假思索地寫對了。接著,筆者在紙上寫出了第二題,再讓他還原,他很快也寫對了。這時,筆者拿出他的作業(yè)本,讓他批改自己的作業(yè),他很快找到問題,并改正過來。這種錯誤在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中很典型,不能正確運用減法的簡便計算公式。通俗地說,就是認識從家到學校的路,卻不認識從學?;丶业穆?。
要提高這些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雖然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處于班級下游水平,舉一反三的能力很差,考試時應用題還會丟很多分,但筆者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在今后的輔導中找出更多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一定能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欄責任編輯/葉梅)
2012-04-30
王珍,大專,小教高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附屬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