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新香
(曲阜師范大學 文學院,山東 曲阜 273165)
本文關于《聊齋志異》所涉自然災害的考據(jù),所用原文引自張友鶴先生《聊齋志異》會校會評會注本。涉及自然災害內(nèi)容的篇目,在《聊齋志異》中并不多見,嚴格來說只有以下幾篇:
王公筠蒼,蒞任楚中。擬登龍虎山謁天師。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駕小艇來,使舟中人為通。公見之,貌修偉。懷中出天師刺,曰:“聞騶從將臨,先遣負弩?!惫犉漕A知,益神之,誠意而往。天師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須鬣,多不類常人。前使者亦侍其側。少間,向天師細語。天師謂公曰:“此先生同鄉(xiāng),不之識耶?”公問之。曰:“此即世所傳雹神李左車也?!惫等桓娜荨L鞄熢唬骸斑m言奉旨雨雹,故告辭耳?!惫珕枺昂翁??”曰:“章丘?!惫越尤狸P切,離席乞免。天師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頷數(shù),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師垂思良久,乃顧而囑曰:“其多降山谷,勿傷禾稼可也?!庇謬冢骸百F客在坐,文去勿武?!鄙癯?,至庭中,忽足下生煙,氤氳匝地。俄延逾刻,極力騰起,裁高于庭樹;又起,高于樓閣。霹靂一聲,向北飛去,屋宇震動,筵器擺簸。公駭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師曰:“適戒之,所以遲遲;不然,平地一聲,便逝去矣?!惫珓e歸,志其月日,遣人問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溝渠皆滿,而田中僅數(shù)枚焉。(《雹神》)[1]
根據(jù)會校會評會注本,呂注:王公筠蒼,字孟震,淄川(今屬山東淄博市)人。萬歷甲午舉人,乙未進士,授行人司行人,考選浙江道御史,巡按遼東,轉冀寧道參議,河東副使。京察,降河南布政司副理問,升工部主事、員外、郎中,光祿寺丞,尚寶寺卿,左通政,以忤魏忠賢削籍。據(jù)考王孟震蒞任楚中,即萬歷丁未(1607)年,起補原職(行人),擢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摘自《淄川縣志·人物志·重續(xù)名臣》,說明確有其人蒞任楚中?!睹魇贰份d:“三十一年五月戊寅,鳳陽皇陵雨雹。七月丁丑,大雨雹。三十四年七月丙戌,又大雨雹。平地水深三尺。三十六年五月戊子,雨雹?!盵2](P432)史書中明確記載每年各地發(fā)生的災情,卻沒有三十五年雨雹災情的記載。其次,查閱《辭?!罚P陽,府名,轄境相當今安徽天長、定遠、霍丘以北地區(qū),清代縮小,1912年廢;府在明代為皇室先世陵墓所在,因建為中都。由此可見,史書中多次記載鳳陽有過雨雹,但鳳陽并不是章丘,且與章丘有很大距離。再者,《明史考證》中也沒有記載萬歷丁未年間章丘有雨雹。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適客稷下,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眾駭異,不解其故。俄而幾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梁椽柱,錯折有聲。相顧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仆而復起;墻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號,喧如鼎沸。(《地震》)
據(jù)《辭海》,稷下,今屬山東淄博市。會校會評會注本,呂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宣王喜文學游學之士,七十六人,皆賜列第,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注:齊有稷門,城門也。談說之士,期會于稷門之下也。張友鶴:魯城南門亦名稷門,見定公五年左傳注?!掇o海》,稷門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清史稿》載:“七年四月,金華地震。五月癸丑子時,京師地震;初七、初九、初十、十三又震。六月十七日,上海,海鹽(屬浙江)地震,窗廊皆鳴;湖州、紹興地震,壓斃人畜,次日又震;桐鄉(xiāng)(屬浙江)、乘縣(屬浙江)地震,屋瓦皆落。十八日,香河、無極、南樂地震,自西北起,戛戛有聲,房屋搖動。十九日,清河、德清地震有聲,房舍皆傾。七月二十日,錢塘地震。十月十五日,潛江地地震?!盵3](P1632)這是康熙七年《清史稿》中關于地震的記載。然《清史稿》中并沒有山東淄博地震的信息。然《清實錄山東史料選》記載著以山東六月地震,命戶部速行詳議,并分別蠲賑。這樣看來,康熙七年山東可能發(fā)生過地震。查《清通鑒》,五月十六日,“京師地震。本月初七、初九、初十日京師地均震”這一條,與《清史稿》中的記錄是差不多的;七月十九日,“上月十十七日山東莒縣、郯城地震,沂水陷穴廣數(shù)丈。剡城震前河水干涸,及震,其馬頭鎮(zhèn)死傷數(shù)千人,沙水從地中涌出,水中多有魚蟹之類。壽光縣震前河水突然干涸。影響所至,東至朝鮮,南至廣東,西至山西,北至盛京。半天之下,無不同于浙。直省及山東六郡罹患之慘,亙古史冊所未經(jīng)見者。至是,命戶部速行詳議,分別蠲賑?!边@條在《清史稿》中卻沒有記錄,但和《清實錄山東史料選》所記卻有一致性,然而它所記山東發(fā)生地震的時間和地點仍然與《聊齋志異》中不符。
康熙二十一年,山東旱,自春徂夏,赤地無青草。六月十三日小雨,始有種粟者。十八日大雨沾足,乃種豆。一日。石門莊有老叟,暮見二牛斗山上,謂村人曰:“大水將至矣!”遂攜家播遷。村人共笑之。無何,雨暴注,徹夜不止,平地水深數(shù)尺,居廬盡沒。一農(nóng)人棄其兩兒,與妻扶老母奔避高阜。下視村中,已為澤國,并不復念及兒矣。水落歸家,見一村盡成墟墓。入門視之,則一屋僅存,兩兒并坐床頭,嬉笑無恙。咸謂夫妻之孝報云。此六月二十二日事。
康熙二十四年,平陽地震,人民死者十之七八。城郭盡墟;僅存一屋,則孝子某家也。茫茫大劫中,惟孝嗣無恙,誰謂天公無皂白耶?(《水災》)
據(jù)《清史稿·災異》卷四十載:“二十一年春,秀水大水。五月,封川、枝江、建德大水入城。十七日,嚴州府屬六邑大水,二十一日方退。六月初五,水復至。七月,平樂、蒼梧、建德、震澤、太湖、宿松、鄒平大水?!盵4](P1539)秀水:指浙江嘉興;封川:屬廣西境內(nèi),有廣信,或蒼梧變化而來說;蒼梧;枝江:在湖北省,舊稱丹陽;建德:指浙江省新安江、桐江流域;嚴州府:轄境相當今浙江建德、淳安、桐廬三縣。從《辭海》)來看,發(fā)生水災的地點是在湖北、浙江省,無論是時間上還是地點上,都與《聊齋志異》中所說的康熙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山東發(fā)生水災不符。查閱《清實錄山東史料選》,關于康熙二十一年六月份也并無水災記錄。
《清史稿》卷四十四:“二十四年二月庚子,永安州、平樂地震。十二月二十四日,蓬萊、福山、文登地震,越二日又震?!盵5](P1634)這是康熙二十四年地震的記錄。據(jù)《辭?!?,平陽:轄境相當今山西臨汾、洪洞、浮山、霍縣、汾西、安澤等市縣地。永安:今所在廣西蒙山縣,明朝所置州名(北魏時設的郡名,今在山西霍縣,但隋開皇初廢);平樂:今屬廣西。蓬萊:古代傳說中的中神山之一,今屬山東;福山:山東省煙臺轄境;文登:今屬山東境內(nèi)。因此文中,“康熙二十四年,平陽地震”與《清史稿》中的記載不符。也就是說,《聊齋志異水災》中記載的地震在《清史稿》并沒有記載,平陽地震也不屬實。
明季,蝗生青兗間,漸集于沂。沂令憂之。退臥署幕,夢一秀才來謁,峨冠綠衣,狀貌修偉。自言御蝗有策。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婦跨碩腹牝驢子,蝗神也。哀之,可免?!绷町愔?,治具出邑南。伺良人,果有婦高髻褐帔,獨控老蒼衛(wèi),緩蹇北度。即香,捧卮酒,迎拜道左,捉驢不令去。婦問:“大夫將何為?”令便哀懇:“區(qū)區(qū)小治,幸憫脫蝗口?!眿D曰:“可恨柳秀才饒舌,泄我密機!
當即以其身受,不損禾稼可耳?!澳吮M三卮,瞥不復見。后蝗來,飛蔽天日,然不落禾田,但集楊柳,過處柳葉都盡。方悟秀才柳神也。或云:”是宰官憂民所感。“誠然哉!(《柳秀才》)
明季,當理解為明朝末年。《明史》“萬歷十五年七月,江北蝗。十九年夏,順德、廣平、大名蝗。三十七年九月,北幾、徐州、山東蝗。四十三年七月,山東旱蝗。四十四年四月,復蝗。七月,常州、鎮(zhèn)江、淮安、揚州、河南蝗。九月,江寧、廣德蝗蝻大起,禾黍竹樹俱盡。四十五年,北幾旱蝗。四十六年,幾南四府又蝗。四十七年八月,濟南、東昌、登州蝗。天啟元年七月,順天蝗。五年六月,濟南飛蝗蔽天,田禾俱盡。六年十月,開封旱蝗。崇禎八年七月,河南蝗。十年六月,山東、河南蝗。十一年六月,兩京、山東,河南大旱蝗。十三年五月,兩京、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大旱蝗。十四年六月,兩京、山東、河南、浙江大旱蝗?!盵6](P438)雖然不知道明末指的到底是什么時候,但我們也可以看出明末山東蝗災實有。據(jù)《明史考證》明史卷二十八考證:“萬歷四十四年四月,復蝗?!渡轿魍ㄖ尽罚菏悄炅?,文水、蒲州、安邑、聞喜、稷山、猗氏、萬泉飛蝗蔽天,復生蝻,禾稼立盡。崇禎八年七月,河南蝗?!蛾兾魍ㄖ尽罚撼绲澠吣?,陜西全省蝗,大饑?!渡綎|通志》:九年七月,山東蝗,大饑,斗粟千錢。十三年五月,兩京、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大旱蝗。《山東通志》:是年,山東大蝗,饑。《河南通志》:是年,開封大蝗,秋禾盡傷。汝寧蝗蝻生。洛陽蝗,草木獸皮蟲蠅皆食盡,死亡載道。十四年六月,兩京、山東、河南、浙江大旱蝗。《湖廣通志》:是年八月,沔陽、鐘祥、京山大蝗。岳州飛蝗蔽天,禾苗草木葉俱盡?!渡綎|、湖廣通志》:十五年,山東飛蝗蔽天。黃州郡縣蝗,大饑,繼以疫。這是明末蝗災的整體情況,來自《明史考證》。我們可以看出,明末山東實有蝗災,但在如此具體、詳盡的記錄中,卻沒有記載山東臨沂發(fā)生過蝗災,可以證明與《聊齋志異》所述不一致;另外一點,各地蝗災記錄中也無《聊齋志異》所說的禾田無損的情況發(fā)生。
丁亥年七月初六日,蘇州大雪。百姓皇駭,共禱諸大王之廟。大王忽附人而言曰:“如今稱老爺者,皆增一大字;其以我神為小,消不得一大字耶?”眾悚然,齊呼“大老爺”,雪立止。(略)
丁亥年六月初三日,河南歸德府大雪尺馀,禾皆凍死。(《夏雪》)
丁亥年當指清圣祖康熙(玄燁)四十六年(1707)。據(jù)會校會評會注本,篇目[校]:抄本有目無文,據(jù)青本補。青本題下有二則二字?!肚迨犯鍨漠悺分胁o康熙四十六年蘇州大雪的記載,也無康熙四十六年六月河南歸德府(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市)大雪的相關記載。從《聊齋志異》資料匯編里我們也看不到夏雪的本事。以及,從《清通鑒》里也沒有查到關于丁亥年夏季下雪的記錄,所以《夏雪》篇記載的也與實際情況不一致。
通過對《聊齋志異》中篇目所提到的自然災害的考查,我們發(fā)現(xiàn)蒲松齡所寫的自然災害無一是確有其事的,他對自然災害的描寫只是單純的述異記聞,而并沒有特別的意蘊。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有隱射意,有時候只是作者“雅愛搜神”“喜人談鬼”的純粹寫作,沒有特別的附會意義。
參考文獻:
[1]蒲松齡.張友鶴(輯校).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所引原文皆據(jù)此本,不另作注)
[2][6]張廷玉(等撰).明史(第二冊.卷二十八)[M].北京:中華書局,1974.
[3][4][5]趙爾巽(等撰).清史稿(第六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