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瑾 王美玲
(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經(jīng)濟學院;山東濟南250100)
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逐步穩(wěn)定并定型的重要階段,這使大學時期的思想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大生學思想教育可以通過專門的思想教育課程體系、黨團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等多種方式進行,而宿舍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一個分支,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一個獨特的切入點。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會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產(chǎn)生更切己、更個體化的作用,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和實效性。
大學生宿舍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宿舍為載體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文化和物態(tài)文化形式的總和,是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實踐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1]。大學生宿舍文化是大學生思想狀況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
首先,宿舍文化能夠更全面更具體地反映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大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是校園,宿舍是大學生在校園里的一個重要且特殊的生活場所。無論是在思想教育課堂還是在專業(yè)知識課堂上,無論是在個體消費活動還是在群體社團活動中,大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與規(guī)范;相對而言,宿舍是大學生受約束程度最小的地方,在這里,大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得到自由展現(xiàn),大學生個體素質得到充分表達。
其次,宿舍文化與大學生的聯(lián)系更切己。大學生思想教育涉及內(nèi)容廣泛,包括諸多要素。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宿舍文化與學生個體生活關系更密切,學生對宿舍文化的感受也更深刻。宿舍文化是大學生自主把“學識和見解”付諸行動并形成處事習慣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宿舍文化的引導和建設可以對大學生的思想結構起到有效而積極的影響。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是“自主”,因為大學生在宿舍受到的限制和規(guī)范最少,其自主性發(fā)揮的可能性也最大。以宿舍文化為載體進行大學生思想教育可以彌補課堂的不足,更有利于思想觀念的內(nèi)化與實踐,進而形成良好的習慣,使“學識和見解”內(nèi)化并升華為“素質和修養(yǎng)”。
最后,宿舍文化具有內(nèi)部互感性。宿舍是大學生相對集中的生活空間,來自不同地區(qū)、不同家庭的大學生聚集到宿舍這樣狹小的空間,如果單單容納4~8人吃飯休息是可行的話,那要容納4~8人各自不同的生活習慣、思想狀態(tài)、個性表達等就成了宿舍不易完成的任務。大學生個體需要在宿舍中不斷調(diào)整自我以適應宿舍生活,這個調(diào)整的過程有著強烈的互感性,各種思想觀念在調(diào)整中不斷碰撞、摩擦、妥協(xié)、重組,彼此對話、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摒棄偏見……最終達到一個相對的平衡。宿舍文化就在這種相對的平衡中保持著動態(tài)發(fā)展,大學生個體接受到的任何新思想、新觀念都要在這個互感性很強的調(diào)整過程中經(jīng)受考驗,同時也在這個互感性很強的場域中快速傳播。有學者認為,宿舍文化不具有強制性,具有與社會文化的互感性,容易受社會不良思想的影響,從而對大學生思想教育起到負面作用[2]。本文認為,任何人、任何思想、任何文化都存在受不良因素影響的風險,宿舍文化也不例外。
在經(jīng)濟全球化不斷加劇、社會聯(lián)系日益密切的今天,高等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我們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豐富教育思想,改進教育方法,培養(yǎng)新型人才,使他們能夠面對并適應這個經(jīng)濟一體化、政治主體多級化、文化多元化及生態(tài)關聯(lián)化的世界。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受教育期間不僅做好知識技能儲備,更要做好思想觀念準備。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應重點著眼于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教育,其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命教育
這里的生命教育是指對生命本身的關注和珍惜,包括個體生命、他人生命和其他一切自然生命。以宿舍文化為載體進行生命教育更貼近大學生的生活本身,因而更加切實有效。
經(jīng)濟活動的增加和網(wǎng)絡的出現(xiàn),使人們被越來越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在經(jīng)濟的持續(xù)動蕩波動中,在無休止的比較和糾纏中,人們的焦慮感和不安全感不斷增強。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大學生不僅切身感受著就業(yè)難的問題,更承載著家長因為焦慮和不安而在孩子身上寄托的不切實際的愿望。高校學生自殺率相對偏高與上述社會狀況有著直接關系。
珍惜個體生命不僅要教育大學生珍愛生命本身,而且要引導他們積極尋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追求夢想和希望。積極心理學認為,否定負價值的效果至多達到零值,否定負價值并不能自動形成正價值。拿自殺來說,否定“自殺和死亡”并不能自動形成“有生機有活力”的人生狀態(tài),僅僅是達到了“活著”的狀態(tài)。而只有積極倡導正價值,為學生介紹不同的人生正價值,為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生活狀態(tài)和價值取向,學生才有可能結合自身實際,積極追求“有生機有活力”的人生狀態(tài),從生命的零值走向正值。
大學生來自不同地區(qū)、不同家庭,家庭經(jīng)濟條件差別懸殊的人可能會住到同一屋檐下。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增強貧困生的自信心,如何教育富二代、官二代自立自強,如何培養(yǎng)宿舍內(nèi)及班級內(nèi)同學間相互尊重、和諧融洽的氛圍,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什么樣的人都有生命權力。以馬加爵事件為例,當馬加爵遇到歧視侮辱性言行時,應該選擇的既不是長期忍氣吞聲,也不是過激地傷害他人生命,而應該選擇合適的行動來應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即便問題最終沒有得到圓滿的解決,作為受傷害的一方,自己已經(jīng)盡力維護自己的尊嚴了,別人的惡劣和低俗那也僅僅是別人的問題,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能夠寬容他人既是一種基本素質,更是一種人生境界。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生態(tài)關聯(lián)化的世界,動物、植物等每一種生命都有著平等的存在價值,面對生命的不同形式,我們當懷敬重之心。這一理念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宿舍活動加以傳播和強化,使之內(nèi)化于大學生的群體意識中。
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包括身體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兩個方面。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wèi)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衛(wèi)生常識的教育。如個人衛(wèi)生知識、健康生活方式知識、食品營養(yǎng)衛(wèi)生知識、優(yōu)生優(yōu)育知識、性健康知識、吸煙的危害、家庭急救與防止意外傷害知識、疾病防治知識、公共衛(wèi)生知識等。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jù)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目前,很多高校設有心理咨詢中心,定期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相關管理部門還定期進行大學生心理素質測評活動。宿舍是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地方,大學生的個體心理問題即便非常隱蔽,也比較容易在宿舍中表現(xiàn)出來。關注大學生宿舍行為和宿舍文化,有利于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和疏導。同時,宿舍就是大學生的第二個家庭,培育健康的宿舍文化也是治療大學生心理疾病的重要途徑。
3.社會適應性教育
社會適應性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培養(yǎng)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有學者認為,大學的任務應該是培養(yǎng)性格獨立、思想自由、有崇高理想的精神人,而不是培養(yǎng)世事洞明、人情練達、順勢而為的經(jīng)濟人。大學生社會適應性教育是在保持大學生獨立創(chuàng)新精神的同時,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培養(yǎng)大學生選擇適當方式方法處理社會問題和社會關系的能力。
社會是人們“交互作用”的歷史產(chǎn)物,社會的發(fā)展是社會生活中各種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一個動態(tài)過程,每個人都要面臨這樣那樣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大學生要學會正確看待這些問題,而不是一味憤世嫉俗[3]。同時,每個人都處于人際網(wǎng)絡中,個體的行動總是依托一定的共同體進行的,在宿舍、班級、學校、社會等不同層面的共同體中,都需要具有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課題之一。
宿舍內(nèi)部的人際交往是最簡單的強制性交往,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室友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他們初步的人際交往能力。大學生的學習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大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人際交往比較松散、自由和隨意。宿舍是高校為數(shù)不多的強制性交往平臺,每個人都必須學習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以便宿舍生活更和諧順利。
4.消費觀念引導
消費是人類的一個永恒主題,是人類行為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念,實現(xiàn)科學消費、健康消費和可持續(xù)消費尤為重要。消費教育內(nèi)容包括消費知識、法律知識、商品知識、信貸知識、維權知識等方面的教育。這些教育可以在宿舍文化這個教育載體上貫徹和運行。因為只有這些知識內(nèi)化到大學生的行為之中,教育的目的才有可能真正達到。
在大學生消費行為存在的所有問題中,有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追求時髦。大學生追求時髦是生活態(tài)度積極、樂于接受新事物的表現(xiàn)。他們既追求時髦的裝束裝備,更追求時髦的觀念,只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能夠抓住宿舍文化這個切入點,運用先進的文化傳播手段和思想運動方式,把科學、健康的消費觀念植入大學生文化視野中并獲得大學生的普遍認同,那么大學生消費過程中出現(xiàn)的表面問題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
1.強調(diào)每一個大學生對宿舍的責任和義務
每一個人都處于不同層次的社會共同體中,處于任何一個共同體中的個體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在大學生宿舍中也不例外。輔導員可以引導學生制定相應的制度來規(guī)范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培養(yǎng)學生對“共同體”初步的責任意識、認同意識和歸屬意識。學生只有能夠正確面對并游刃有余地解決宿舍這個共同體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將來才有可能正確面對并解決家庭和工作單位這些共同體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矛盾,才有能力營造幸福的家庭生活,有能力以工作單位為依托實現(xiàn)自己事業(yè)上的遠大理想。
2.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宿舍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大學生在宿舍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正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進行觀念滲透和理念內(nèi)化的最好時機,如果老師在這個時候能夠合理引導,指導學生之間通過交流與協(xié)商自己解決問題,將大大促進大學生自主處理問題的能力。比如有的學生一出現(xiàn)與室友不和的情況就申請換宿舍,針對這種現(xiàn)象,輔導員要耐心、深入地了解情況,多方面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把合作意識、責任意識、社會適應性等觀念滲透到問題處理的過程之中。
3.舉辦宿舍小型討論會或宿舍間的辯論會
征集大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在相互交流中相互了解并增進知識、豐富思想。以宿舍為討論單位,學生們可以在茶余飯后或者在熄燈后的“臥談會”上以放松的狀態(tài)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且其形式靈活,狀態(tài)輕松,更容易受到年輕大學生的歡迎和喜愛。輔導員也可以有目的地設定專題,如前面提到的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社會適應性教育等,要求大家以宿舍為單位寫出專題報告,形式可以多樣,體裁不限,然后組織不同宿舍進行專題報告,交流互動;最后針對學生專題報告中反映出的問題,邀請相關專家做專題講座。這樣,問題在學生頭腦中經(jīng)過思考發(fā)酵后,學生更容易關注同一問題的新觀念和新看法。
4.組織宿舍內(nèi)及宿舍間的文化交流活動
角色扮演活動具有重要作用,當大學生去扮演一個角色時,他就會對該角色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在情景體驗中去理解別人??梢砸龑W生互換班干部和普通學生的角色,互換學習優(yōu)秀者和學習落后者的角色,互換家庭背景,互換性別,自我角色變換(比如扮演父母、扮演老師、扮演推銷員、扮演食堂師傅等),通過這些方式編排小短劇、小笑話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還可以通過不同角色的體驗,對不同角色獲得感性認識。這些體驗貫穿著大學生積極的反思與創(chuàng)造,可以拓展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摒棄偏見,彼此對話,相互交流,相互寬容和體諒。此外,良好習慣和禮儀的培養(yǎng)先從倡導宿舍文明做起,在宿舍提倡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禮貌得體的處事方式。
[1]劉秉文 廉益人:《略論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載《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2]陳 琳:《大學生宿舍文化的有效性探析》,載《學理論》,2011年第33期。
[3]王艷慧李 奇:《高校學生社會適應性生成的教育根基》,載《赤峰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