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教課文,都是按照“解題—學習重點—預習提示—講解課文—課后練習”這個模式來完成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的。由于長期沿用這一固定的模式,導致學生學得死板,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于是,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嘗試采用“學生讀課文—師生解題—師生討論學習重點—預習提示—師生解決課后問題”的方法,完成教學任務,即“三讀三解法”,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具體方法如下:
一讀一解:讓學生帶著預習提示快速讀課文,對課文的中心有個初步的感知,對文章的藝術(shù)特色有個淺顯的審美愉悅感,對課文的框架脈絡重點把握,這樣就為下一步老師解題作了鋪墊。
師生共同解題,確定重點、難點?!澳愕闹攸c是什么?”同桌敞開心扉,各抒己見,課堂氣氛活躍。教師巡視全班,進行詢問,配合參與其中。接著我再激勵:“同桌對重點的理解不一定正確,下面前后桌開展討論,五分鐘后我提問?!蔽姨釂査奈鍌€學生,他們認定的“重點”比課本編定的“重點”的外延和內(nèi)涵更豐富。這反映了學生接受實際知識的水平。教師根據(jù)全班同學反饋的信息進行歸納、概括、總結(jié),師生共同形成正確的認識。
二讀二解:即解決重點,突破難點。再讓學生讀課文,要求跳讀,圍繞解決重點而讀,學生獨立解決預習提示,師生共同完成學習重點,由于“一讀一解”過程的連續(xù)參與,學生對文章的“血”與“筋”有了悟性。學生“二讀二解”悟出了文章的“魂”,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思路。我對照“預習提示”逐字逐句設計問題,提問學生。對文中的難點,師生共同探討,發(fā)揚教學民主,以強帶弱,多鼓勵感悟慢的學生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這時,教師要及時進行點撥、啟發(fā),力求達到師生之間“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教學效果。
三讀三解:熟讀課文,解決練習,讓學生從知識向能力轉(zhuǎn)化。由于前面有“二讀二解”,對文章的骨、肉、血、筋有了深入的認識與理解。再讀就明確了作者的意圖和文章的意旨。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思維可以發(fā)散出去,超越教材,以獲取“弦外之音”“言外之旨”。成績好的學生還可以對所學知識有所繼承和發(fā)揚,讓學生真正變成課堂的主體和學習知識的主人。
由于“三讀三解法”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雙邊活動的過程,是建立在師生情感交流的基礎上的,學生的潛性意識得到大幅度的激勵與深層次的開發(fā),又體現(xiàn)了學生人格平等與教學的民主。因此,“三讀三解法”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ㄘ?編 再 瀾)